楊鵬 呂義興 詹天賜
大冶市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基層、打基礎、強堡壘的重要舉措,將黨建引領作為根本保障,通過加強資源整合、打造典型示范、突出正向激勵,持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強化黨建引領,建強集體經濟發展引擎。推進322名村黨組織書記全覆蓋擔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按照“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每年分層分類對1551名村干部開展政治素養和發展集體經濟輪訓,提高村干部引領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水平。同時,將思路清晰、懂經營、善管理的166名“土專家”、“田秀才”、致富能人等納入村后備干部跟蹤培養,蓄足“源頭活水”。持續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培養了170名基層黨組織接班人、產業發展帶頭人、農業技術推廣人,為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加強資源整合,激發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堅持“輸血”與“造血”并舉,市級每年統籌1億元資金支持水果、蔬菜、中藥材、水產、茶葉五大重點農業產業鏈發展,立足“多鎮一品”“一業一品”,促進產業鏈向優勢區域集聚,以產業發展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按照“市級編規劃、鎮級出方案、村級定計劃”的思路,編制了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13個鄉鎮全部出臺了實施方案,322個村全部制定了發展計劃,使發展目標更明、思路更清、措施更實。實施新型村級集體經濟扶持發展計劃,向43個扶持村下撥2150萬元資金,村級集體經濟累計增收202.3萬元。開展農村集體“三資”合同清理,處置問題合同2189份,化解村級非經營性債務1.88億元,債務村全部清零,集體經濟發展實現“輕裝上陣”。
打造典型示范,構建集體經濟發展格局。建立股份合作機制,鼓勵拓展資產盤活型、產業帶動型、抱團發展型等發展路徑,在劉仁八鎮龍鳳山莊、大箕鋪鎮鑫東生態園打造產業發展示范片區,營造示范帶動、比學趕超的氛圍。建立“村集體+市場主體+基地+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讓群眾持續共享產業發展收益,靈鄉鎮大莊村通過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社,以土地入股、資金眾籌的方式,流轉村民土地500畝,開荒260畝,大力發展集體產業,每年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戶均分紅近6000元。創新農村實用人才使用機制,通過“能人+農戶”“能人+合作社”等經營模式,引導和鼓勵117名經營能手、生產能手、種植大戶抱團創業,讓農村實用人才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突出正向激勵,提升集體經濟發展實效。圍繞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重點工作,采取“現場觀摩+同臺競技+民主測評+現場點評”的方式舉辦“擂臺比武”活動,對“比武”成效較好的村在鄉村治理資金、評先評優等方面予以傾斜。實行村干部發展業績報酬與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掛鉤機制,對年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且增收部分達到2萬元的村,當年可提取增收部分的10%至20%用于發放村干部發展業績報酬,激發發展鄉村產業的動力。持續開展優秀農村實用人才評選活動,劉合伍、王有文、呂聰等7名農村實用人才獲評大冶市“奮進全國縣域經濟50強有貢獻人才”。
目前,大冶市322個行政村中,村級集體年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村實現全覆蓋;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村305個,達到92%;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經濟強村42個,達到12%。村級組織自我保障、服務群眾能力持續提升,村級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持續增強。
(作者單位:大冶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