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良軍
今年春節晚會上,沈騰、馬麗等表演的小品《坑》,非常形象地刻畫了一名“不擔當不作為、不肯干也不敢干、卷起袖子在一邊看”的“躺平式干部”形象。“躺平式干部”看似朝九晚五、兢兢業業,實則貽誤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損害民生福祉。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對于“躺平式干部”,既要露頭就打、現身即懲,同時,更要著力鏟除其生存空間、滋生土壤,使其不敢、不能、不想“躺平”。
把好“入口關”,堅決不讓動機不純者“蒙混入關”。事實證明,不經過嚴格政治歷練、嚴肅思想淬煉的人,是不會、也不可能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因此,在選人用人伊始,就應該堅持政治標準為要,防止政治不合格者僥幸得逞、渾水摸魚。
擰緊“思想閥”,使干部真正體悟到“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切實站好為人民服務的立場。思想建黨是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也是引領干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的不二法寶。實踐表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能使黨員干部在為黨分憂、為民造福中永葆政治本色、公仆本真。
強化考評監督,讓“躺平者”不敢躺。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尤其加大群眾評價在干部考核考評中的權重。追根溯源,“躺平式干部”之所以敢“躺平”,就是因為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割裂開來,“上哄下騙”。因此要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讓黨員干部切實履責擔當,以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行動守住民心。
建立“能上能下”的約束激勵機制,讓干部不想“躺平”。既把能下的政策規定落到實處,又要確保優者獎、能者上。一方面,堅決對甘愿“躺平”者祭起“能下”的利劍,使其不敢倚老賣老,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另一方面,對做出真績實績的同志,要大膽予以提拔重用,讓干事者有機會、有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