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弈者謀勢,善謀者致遠。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這是黨中央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戰略環境的最新判斷,體現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審時度勢與戰略思維,指向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相關內涵與條件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謀劃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必須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大勢,科學把握我們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這為我們黨以正確的戰略策略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提供了方法論和現實指導。能否科學把握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事關國家安危、民族興衰、人民福祉,只有辨明歷史方位、把準發展大勢,才能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把握新征程上的歷史主動。
回顧歷史,面對不斷變化的國內外形勢和實踐要求,黨和國家始終站在時代前沿和戰略全局的高度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從而不斷開創偉大事業發展新局面。科學判斷形勢是我們黨制定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基礎,也是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功的寶貴經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其關鍵就在于黨中央科學把握我國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深刻洞察時代發展大勢,準確把握歷史發展趨勢,深入分析我國發展優勢,抓住不同時期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成功應對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諸多方面的風險挑戰。
立足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國百年大發展同步交織、相互激蕩,“世界之于中國”和“中國之于世界”同步增長、交相輝映。從國際環境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同時,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從國內環境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等諸多戰略性有利條件,為我國持續發展提供足夠的底氣、能力和智慧;同時,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不少深層次矛盾也躲不開、繞不過,需要敏銳洞悉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機遇和挑戰,以科學的戰略預見未來、引領未來。
科學把握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國自身的發展,最根本在于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持定力,增強信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關鍵。”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發展,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在因應世界局勢發展變化的基礎上,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不斷發展壯大自己,夯實應對世界變局的戰略基石,以自身發展的穩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科學把握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基本要求與前提是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國與世界關系發生的深刻變化。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迅速發展不斷扭轉著中國與世界的互動關系。中國國際地位日益上升,影響力更加突顯,自我定位更加主動和清晰,與世界雙向塑造和適應的趨勢更加明顯。如果說21世紀初世界的發展為中國提供了重要機遇,那么接下來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中國發展將為世界提供新機遇。堅定地走好自身發展道路,承擔大國責任,并且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中國,將積極適應并引導世界發展的新趨向,推動構建價值理念更加多元、制度設計更為包容、力量格局更趨平衡的國際關系和全球秩序,在給各國發展帶去更多機遇的同時,塑造適合并有利于自身發展目標的國際環境。
新時代新征程,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偉大而艱巨的事業,能否在戰略上作出準確判斷、進行科學謀劃至關重要。本期特別策劃聚焦“科學把握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敬請讀者垂注!
——《學術前沿》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