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得益于人工智能、5G、云計算、云游戲、VR/AR及區塊鏈等關鍵技術的發展,讓元宇宙發展逐漸成為可能。同時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大環境的影響下,人們在虛擬世界的時長大幅度增長,生活、學習和工作開始大規模地從現實世界遷移到虛擬世界。在這樣的背景下,2021年也被稱為“元宇宙元年”,引起了學界和業界的廣泛關注,一度成為年度熱詞。而目前“元宇宙”仍處于概念期,對于元宇宙的發展態勢,也并未呈現出一個清晰的規劃,各界人士也是喜憂參半。筆者試從媒介技術主義視閾分析元宇宙的現實意義和未來走向。
關鍵詞:元宇宙;媒介技術主義;麥克盧漢;媒介環境學派
1. 元宇宙的概念及特征
1.1 元宇宙的概念
“元宇宙”一詞來源于20世紀90年代的一部科幻小說《雪崩》中的“Metaverse”。在這部小說中,作者構建了一個虛擬的現實世界,人們的一切活動均為數字控制,實質上是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互相滲透的一個全新的世界。關于元宇宙的定義,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沈陽教授將元宇宙定義為:“元宇宙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它基于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以及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通過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編輯[1]。” 由此可知元宇宙像是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的數字世界,在這個數字世界里,人們可以創造與現實世界一樣的數字財富并用于現實世界。它是數字世界,但又不完全是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也沒有脫離聯系。
1.2 元宇宙的特征
元宇宙的特征需要與其帶來的歷史意義結合在一起。其根本性特征有三大方面:技術集大成、展現一種新的經濟制度、人類生存模式的改變。
元宇宙第一個特征:技術集大成。元宇宙的技術基礎依賴于5G、AI、XR、區塊鏈技術、數字孿生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多種技術的綜合。技術史上可以追溯到圖靈和馮·諾伊曼,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信息革命的集合。元宇宙的技術支撐相當于實現人類對于所有新興技術的統攝性想象。
元宇宙第二個特征:建立新的經濟制度和社會法則。人類對于元宇宙的暢想更多類似于消除當今社會經濟制度弊端,實現平均主義的烏托邦式幻想,消除壟斷和貧富差別。通過虛擬環境,消除現實環境中“畫地為牢”的弊端,從而實現人類遷徙的自由。
元宇宙第三個特征:人類生存模式的改變。元宇宙世界是純粹的虛擬性世界,不同于現實世界的碳基人,有必要的生理需求。元宇宙世界致力于追求絕對純粹的精神世界,當無視物理世界的基本所需,必會帶來人類生存模式、生存格局和生存內涵的轉變。
2. 從媒介技術主義角度探究元宇宙實現的可能及意義
2.1 元宇宙實現可能
2.1.1 理論依據
技術主義代表人物馬歇爾·麥克盧漢認為:“媒介即訊息。”在麥克盧漢的經典理論中,認為媒介的作用其實是高于其所傳播的信息,媒介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性的作用。其理論第二層含義是“一種媒介是另一種媒介的內容”。從狹義的媒介角度來看,“文字的內容是言語,文字是印刷的內容,印刷又是電報的內容”,舊媒介不斷成為新媒介的內容或信息。而從廣義的時代角度來看,“媒介即是訊息的意思可以這樣理解,一種全新的環境被創造出來[2]。而這一全新的環境當中也涵蓋了舊時代的舊環境。”新環境不能使舊環境中的內容馬上得到更新,其社會組織和生活方式仍然是這個時代中媒介的主要內容,并將長久地持續存在。而元宇宙中全新的虛擬世界需要依靠5G、AI、XR、區塊鏈技術、數字孿生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多種技術的綜合。隨著融合技術的發展,勢必會產生新的更具沉浸式的傳播媒介,而這樣集大成傳播媒介的產生,也勢必催生諸如“元宇宙”般的全新環境。
從“媒介即訊息”的另一層含義來看,各個時代所使用的傳播工具的性質,而非特定的信息內容,開創了社會變革的各種可能性。因此,媒介本身是真正有意義的信息[3]。從紙媒時代到當今智媒時代,每一次技術變革都會帶來社會變革,媒介對社會變革產生了不可忽略的推動作用。而當下各種媒介技術不斷發展,其本質上并未發生質變,更多的是精細化延伸,如3G到4G再到如今的5G技術,實現的是傳輸速度的加快,但如今的5G并未帶來實質性專屬性更強的產品,目前只能說是更快的4G。所以,當下技術發展勢必會催生新型模式以滿足技術帶來的質變,化解目前互聯網產業在內容載體、傳播方式、交互方式、參與感和互動性方面單純內卷化形態的瓶頸[4]。根據虛擬現實補償論,人在現實世界所缺失的,會努力在虛擬世界進行補償。虛構一直是人類文明的底層沖動,所以實現元宇宙第二個特征即建立新的經濟制度和社會法則,從而彌補當今社會經濟制度的弊端,是人們一直所追求的。而根據技術主義代表人物伊尼斯對媒介與權力結構之間關系的探討,在任何社會中,傳播媒介都極大地支配著社會組織的形態和人們的交往方式。新媒介的出現會改變舊的社會組織形態和人們的交往方式,并促進知識結構的形成和權力中心的轉移。而元宇宙暢想中關于建立新的經濟制度和社會法則,雖然看似理想國,但是也是有合理的媒介動因和實現的可能[5]。
2.1.2 現實依據
雖然目前元宇宙只是概念,但是它的實現也是非常有可能的。要構建一個完整的元宇宙,需要滿足7個要素。這7個要素也是7種相關的技術,這些技術包括一些涉及感官體驗的技術,涉及網絡廣告、應用商店或者一些其他中介的系統,涉及創作者經濟方面的技術如設計工具、資產市場等,還有空間計算如3D引擎、VR設備,人機交互涉及的移動設備、智能可穿戴的設備等,各種基礎設備如5G設備、GPU技術等。此外,還有最重要的去中心化要素,包括微服務、區塊鏈等。這些要素構成了元宇宙的全部。
首先,體驗層面的相關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如在網游世界中,玩家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創造并養成角色,將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和想法遷移到虛擬游戲世界里,如網游中的線上演唱會等。這類活動是在網絡游戲從2D發展到3D的基礎上開展起來的。這些媒介促進了作為元宇宙一部分體驗層面要素的發展。
其次,基礎設備的發展提升了人們實現元宇宙的可能。比如5G技術的發展加速了元宇宙的實現。移動通信技術從第一代技術發展到5G技術,是從萌芽發展到現在的成熟階段的過程,在網信辦公布的“十四五”期間(2021~2025年)信息化領域發展的規劃中,預計5G普及率將達到56%。5G的速率可以達到4G的100倍,這就能滿足實現暢玩360度全景VR游戲的可能。在超大連接方面,5G技術可實現100萬/平方千米的連接數,大大地增加了用戶容量。在這樣超大連接的基礎上,除了實現手機終端連接,還可以實現大規模的物聯網。通過5G技術,人們實現了超遠距離“見面”的可能。
最后,元宇宙最突出的層面,是去中心化層面的相關技術,這是元宇宙最核心的技術,也是人們在元宇宙這樣虛實結合的世界中得到公平對待的技術,去中心化的最終目標是為了達到網絡平權。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元宇宙的構建中,而不是為了特定的人群或者由專業的人來進行創造。近幾年,AI技術、微服務、區塊鏈相關的技術發展呈現了猛烈爆發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AI技術,而區塊鏈的技術是為了保證“信任”,它的技術特點是為了“不可偽造”“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這就為實現元宇宙的用戶參與創造提供了可靠的、公平的環境,也讓人們在了解區塊鏈的同時相信元宇宙實現的可能。
2.2 元宇宙暢想的跨時代意義
2.2.1 從人本角度拓展人類認識世界的范圍
麥克盧漢的理論認為,“媒介是人的延伸”。從人本視角來看,在特定空間中的所有生產活動均通過個體的“眼耳鼻舌身意”感知六識。在元宇宙中各類交互技術的推動下,通過虛實跨接的交流與互構,視覺被加強、聽覺可擴大、味覺數字化、意識被映射、體感在交互。從個體最基礎的六識出發,共同構成元宇宙視角下現實世界邁向虛擬影像世界的感知和體驗革命。
2.2.2 從媒介偏向性角度將會催生跨時代的社會變革
媒介環境學的奠基人哈羅德·伊尼斯從空間的角度論述了媒介的偏向性,不同偏向媒介對社會歷史的影響不同,偏向時間的媒介傾向于傳播復雜、深度的知識,體現為一種對時間、文化永恒性的追求,是為了維持文化的高水準與永恒性所采用的一種知識傳播方式,而偏向空間性的媒介則是為了獲得空間上、數量上的影響力,所采用的一種便捷的、快速的傳播方式[6]。
而元宇宙對于空間的擴展已經從現實世界拓展到虛擬世界,在感知空間和虛擬空間上,元宇宙給人類帶來的將會是顛覆性的影響,由此給人類社會帶來的顛覆性社會變革也將具有跨時代意義。
3. 元宇宙的問題及未來走向
3.1 實現元宇宙可能會遇上的問題
3.1.1 當下問題:媒介環境影響受眾認知
媒介環境學派有個著名的魚水隱喻,“一切媒介都是人的延伸,產生持久而深刻的影響,但人們對身處其中的媒介環境卻麻木無知,就像魚對水的存在渾然不知一樣。”在普通人眼里,元宇宙就是一場高質量的騙局,比如元宇宙就是游戲、區塊鏈、VR世界的硬件等。關于元宇宙的性質也有錯誤的認識,比如認為元宇宙就是資本的產物,或者是認為元宇宙就是人們逃離現實的理想烏托邦、元宇宙是無政府主義、元宇宙就是虛擬世界。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就是媒介影響了元宇宙的發展方向。因為元宇宙發展的過程中,媒介發布的信息不夠完整,大部分人都對元宇宙了解得不夠透徹,或者部分介紹者介紹得太過晦澀,使人們了解得太少,最終形成“盲人摸象”的情況。目前對于元宇宙的發展,只有一部分特定的人群比較認定,因為他們了解元宇宙的構建7要素。對于普通人來說,只了解元宇宙的一部分,因此,他們對元宇宙的發展是比較消極悲觀的想法,認為元宇宙只是一種虛擬世界的存在。
3.1.2 發展問題
根據麥克盧漢觀點“媒介即按摩”,任何媒介既是人的延伸也是人的自我截除,警惕通過媒介技術發展,在增強沉浸性、交互性、具身性體驗的同時帶來思考無能,如“溫水煮青蛙”,將媒介主義衍生成享樂主義,從而喪失自我,或落入消費陷阱。
3.1.3 走向問題
普特南曾提出“缸中之腦”猜想,一個人的腦被從身體上切了下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計算機上,這臺計算機按照程序向腦傳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對于他來說,似乎人、物體、天空還都存在,自身的運動、身體感覺都可以輸入。這個腦還可以被輸入或截取記憶(截取掉大腦手術的記憶,然后輸入他可能經歷的各種環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輸入代碼,“感覺”到他自己正在這里閱讀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7]。關于元宇宙全虛擬世界的猜想,是否會使技術主義最終走向消極極端,使人類過度沉迷技術帶來的虛擬快感,而忽略人類最基本的碳基人自然社會的經營、秩序和需求。
3.2 未來展望
越來越多新媒體的出現,讓人們的社交越來越具體。元宇宙的發展,是另一種社會關系的存在,不是純粹的虛擬世界,也沒有完全脫離現實世界,是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融合的產物。在未來的元宇宙虛實結合的世界中,人們的感官會得到空前的滿足。這也是“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表現。全球的人們因為游戲和虛擬社交圈等逐漸擺脫全球距離感,讓大家都匯聚在某一個方面。由此,來自不同地區和國家的人們逐漸在網絡上形成不同的愛好“部落”,地球最終變成“地球村”。
結語
元宇宙時代目前仍處于一種概念式的猜想,代表了人類美好的發展愿望。但是從媒介技術視角出發,元宇宙雖然看似理想國,但也有合理的媒介動因和實現的可能。它將給人類帶來顛覆性的影響,進而催生跨時代的社會變革。但是在元宇宙實現過程中,可以預見也潛藏了諸多隱患,希望元宇宙并不會以虛擬經濟取代實體經濟,而從虛擬維度賦予實體經濟新的活力;要警惕資本主義陷阱、技術主義極端,充分發揮人類主觀能動性,創造劃時代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鄧紹根,梁婷,王蒙.全球視野·中國體系:面向未來的新聞與傳播學研究——中國新聞史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會議綜述[J].新聞春秋.2017,(4):4-10.
[2]赫伯特·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3]陳姝元.媒介演化視域下“元宇宙”概念的解讀[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21):1-3.
[4]馮展鵬,元宇宙是人類未來的數字化生存方式嗎[J].世界文化,2021,(12):5-7.
[5]段鵬,傳播學基礎:歷史、框架與外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6]向安玲,陶煒,沈陽.元宇宙本體論——時空美學下的虛擬影像世界[J].電影藝術.2022,(2):42-49.
[7]戶磊.元宇宙發展研究[J].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環境試驗.2021,39(6):103-106.
作者簡介:胡藝洋,碩士,研究方向:影視文化傳播、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