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農業信息化,本文設計基于云服務的農業物聯網平臺,通過傳感器、高清攝像頭實時動態采集農業墑情、溫濕度以及蟲情等數據,建立農業大數據平臺,通過數據挖掘算法,分析農業病蟲害防治、墑情調節的決策數據,為農業生產提供輔助服務手段。
關鍵詞:農業物聯網;云計算;數據挖掘;墑情監測
引言
各級農業生產管理部門一直以實現對農業溫度、濕度、土壤墑情、蟲情的監控為目標,來達到指導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目標,建立了國家、省、市、縣、鄉多層級監測、預警、指導系統,在農業生產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但也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時效慢、成本高、數據不完整等問題[1]。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農情監控提供了支撐,尤其是近幾年的無線網絡應用為傳感設備提供網絡支持,通過傳感器網絡完成對農業病蟲害的監控,即在農業種植中,部署傳感網絡,用以搜集各類生物特征,在后臺顯示出前端收集的土壤墑情、病蟲害信息,以供農業管理部門進行數據分析。如何將信息化的先進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中,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和整體水平的提高,也成為各級農業部門關注的焦點[2]。論文以云計算平臺為基礎,通過應用物聯網技術,構建農業生產監控、分析與服務的綜合平臺,為農業土壤墑情分析、病蟲害監控等服務提供極大便利,發展空間和應用前景廣闊。
1.? 農業物聯網建設目標
針對農業監測管理的現狀,基于云服務的農業物聯網平臺建設目標為:動態采集農業土壤墑情、病蟲害、環境溫濕度等數據,建立農情大數據平臺,在分析農情大數據基礎上,應用數據挖掘算法模型分析異常,實現動態報警,為農業生產種植提供輔助決策支持。
2.? 基于云服務的農業物聯網框架設計
平臺涵蓋了數據采集、數據傳輸、存儲以及墑情分析的全流程功能,按照模塊化、結構化的設計思想,系統框架分為數據感知層、數據通信層、數據存儲層以及表現層。農業物聯網框架如圖1所示。
(1)數據感知層:通過傳感器來完成墑情數據采集。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知到土壤的墑情信息,同時把感知信息通過預先約定的數據格式,按照需求標準進行信息輸出,以實現采集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以及顯示等功能。通過引進、集成適用于農田采集的農業傳感器產品,對農作物的土墑商情、土壤營養成分、植物病蟲害等數據進行采集。
(2)數據通信層:為采集終端提供數據通信服務,使采集的數據上傳到云端,農業物聯網網絡通信采用4G、5G或局域網Wi-Fi,通過Internet實現數據通信傳輸,并且可接收服務端的數據采集指令,完成農業數據采集。
(3)數據存儲層:存儲采集的農業墑情、農作物環境溫度濕度、蟲情等數據,同時動態存儲視頻監控抓拍的圖片、視頻等,存儲數據包括結構化信息和非結構化數據。
(4)表現層:在數據存儲大數據平臺上,根據農業種植生產要求,為決策層、科技人員等提供如田間作物精準施肥施藥、病蟲害防治預報等決策支持服務。通過Web端、手機端提供農業墑情、蟲情等監測數據的展示、查詢分析各類報表。
3.? 平臺模塊設計
平臺模塊包括設備管理、數據通信管理、土壤墑情監測、蟲情監測、農情圖像監控、數據統計分析等,下面分別描述這些模塊的功能設計。
(1)設備管理:農業物聯網平臺數據通過監控設備、傳感器進行采集,設備管理是基礎,設備管理功能包括查看設備參數、設備狀態、設備報警與故障查詢等。
(2)數據通信管理:數據采集終端與云端進行數據通信通過4G/5G網絡或局域網的Wi-Fi來實現,對終端網絡通信參數進行配置和管理。每個數據采集端分配有固定的IP地址,通過IP可查詢、定位出數據采集端。
(3)土壤墑情監測:通過土壤墑情傳感器采集到土壤的溫度、濕度等數據,在云服務端、在Web端或手機App端展示,數據展示可采用表格、折線圖等形式。
(4)蟲情監測:系統從預報、預警、識別到誘集均為自動控制,采用A/D模數轉換技術,將采集信息自動轉化為圖像和數據。監控農業有害生物達到防控界點時,啟動系統中農業有害生物防控體系,同時監控農業有害生物控制效果,并判斷停止防控界點,關閉防控系統,從而實現有害生物連續循環監測防控。病蟲害智能化監測設備設計隨晝夜變化自動開閉、自動完成誘蟲、收集、分裝等系統作業,留有升級接口。
(5)農情圖像監控:通過高清攝像頭動態監控農作物農情現場圖像信息,動態傳輸到云端,農情圖像以非結構化數據進行存儲,存儲在ftp中,在Web或手機端可瀏覽某個區域農作物現場情況。
(6)數據統計分析:以數據表格、曲線圖、柱狀圖等方式,匯總統計出本區域的外界溫度、濕度、土壤墑情、蟲情等數據,提供數據對比功能。
4.? 基于物聯網的農業數據采集傳輸設計
基于物聯網的農業物聯網平臺從物理結構上可分為云服務器、農情傳感器、PC端和手機端,其中云服務器提供數據存儲及應用服務,用于存儲采集農情數據、基礎影像、農情遙感影像、地理信息數據等;農情傳感器用于采集土壤墑情、病蟲害等數據;PC端和手機端用于實現數據統計分析顯示。圖2為平臺網絡結構圖。
運用生物傳感硬件獲取病害、蟲害成像和環境因子信息,利用專用無線傳輸技術嵌入互聯網,進行數字化處理分析和動態顯示,既可直觀顯示土壤墑情、病蟲害發生趨勢,并能及時、自動開啟病蟲害防控預警或土壤墑情預警。以互聯網為平臺,以農業監測理念為核心,運用多種模型搭建農田病蟲害自動測控物聯網。無線傳輸穩定性相對較弱,但組網簡便,費用低廉。在農業物聯網平臺中主要考慮使用局域網的Wi-Fi或4G/5G,其功耗低,節能,接線簡單,成本低,抗干擾功能強,數據準確性高,速度快,數據傳輸及時。
農業墑情數據采集端實現三方面的功能:第一,完成感知的基本配置。獲取感知數據的基礎配置、參數等,通過基本配置,實現對感知數據的初步過濾等。第二,終端工作狀態的監測,檢測傳感器的工作狀態、數據網關的運行狀態等。由于數據獲取感知終端對數據的采集、獲取等操作具有時刻特征,因此需要對這些終端設備的工作狀態進行監測,測試其是否正常工作,能否正常獲取感知數據。第三,網絡接入管理,采集網關用于讀取傳感器的存儲單元,然后把墑情數據通過4G/5G網絡傳輸到大數據平臺上。
整個農業墑情數據采集過程分為兩個過程:首先由傳感器采集土壤墑情數據,然后存儲到傳感器的存儲單元中,由采集網關讀取傳感器存儲單元值。在網關讀取存儲單元值時,需要了解傳感器存儲單元的編址方法,按照編址方法、存儲單元的類型來讀取單元數據。網關數據采集時,需要編制相應的地址讀取指令,由網關按照指令讀取墑情數據,網關采集周期、頻率均在網關后臺進行設置,根據農業氣候特征、地域特征設置不同的土壤采集周期。網關采集的數據類型分為兩類:一類是讀取傳感器存儲數據,另一類是獲取網關的位置信息,網關內置GPS模塊,用于獲取當前土壤墑情采集點的位置。
5.? 基于數據挖掘算法的農作物病蟲害檢測異常預警設計
農業物聯網平臺采集數據后,在云端建立了土壤墑情、病蟲害等大數據平臺,下面以農作物病蟲害檢測異常預警為例,說明病蟲害地區預警設計。
農作物有害生物以有害昆蟲為主,包括危害作物的螨類和軟體動物。當前,農作物蟲害包括昆蟲綱18個目、蛛形綱2個目,共計260多科4000余種。如何判斷哪些蟲害對農業收成造成影響,是農業部門進行病蟲害處理的重點工作。根據統計農業收成,把某個區域分為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和四等地,分別獲取這些不同等級土地的病蟲監測數據。監測的數據包括蠐螬、金針蟲、螻蛄、地老虎、鉆心蟲、玉米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黏蟲、潛葉蠅、斑潛蠅等蟲害數量。在某地區,共發現常見的病蟲為48類。
下面從數據獲取、數據處理、計算距離、簇劃分等步驟來描述基于OPTICS(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基于點排序確定簇結構)算法[3]的病蟲劃分的設計過程。
(1)初始化樣點相關參數
獲取病蟲害數據診斷類型,把病蟲的不同診斷類型值存入數組riskPestsList[ ]中,對這些數據進行預處理。
(2)讀取農業樣點病蟲類型數據
在設置的數據樣點取值時間內,如從農業病蟲害大數據系統中,讀取農業病蟲害數據、病蟲特征數據。在病蟲檢測數據庫中,讀取當前檢測的病蟲特征,設檢測的病蟲分類組為PestsList[ ],在大數據系統中,對存在的病蟲預警特征進行分類處理,riskPestsList[]記錄待預警的分類數據,遍歷riskPestsList,分別記為PestsList分組的特征值,riskPestsList[i]的對應的病蟲診斷類型記為PestsList [i].Pest[ ]。
(3)計算相似度
在歸集處理完PestsList [i].Pest[ ]后,對數據集進行分析,隨機選取一個病蟲特征為中心點,計算其他特征值與其之間的距離,并作相應的歸一化處理,使其距離取值在[0…1]。
(4)查找同類病蟲類型的風險參數診斷
設PestsList [i].Pest[ ]的診斷出的病蟲害類別為PestID,計算出其距離矩陣Rec的編號為PestID.Pest。
對計算后的特征向量進行排序,按照由小到大的順序,對向量進行排序處理,按照預置的最小半徑,進行分簇處理,在分簇處理后,分別計算其對應的距離均值,設均值為{ avgDist_1,avgDist_2,……,avgDist_n},上式中n表示特征值的個數,按照序號為主索引,查找PestID.Pest對應的最大值avgDist_k,對k序號下的所有特征的病蟲害進行族類計算,設計算后的集合為Pest_i={Pest_i_1, Pest _i_2,……, Pest_i_n}。
(5)查找同類診斷值病蟲類型的風險等級
遍歷riskPestsList[ ],取下一元素,通過上述步驟進行重復計算,計算出簇集合,設簇集合為Pest_j={ Pest_j_1, Pest_j_2,……, Pest_j_n}。
(6)求最后的簇集合
在完成riskPestsList[ ]中各個元素的簇集合處理后,對集合后的元素求交集,最終求得病蟲害的診斷結果。
(7)按照不同權重進行最終病蟲害的診斷
對Pest_1,Pest_2,…,Pest_k,按照不同的權重來實現對這些病蟲類型的計算,最終結果以值的形式來表示農業病蟲害診斷結果。
結語
本文研究設計一個監測能力強、服務化專業的農業聯網平臺,網絡結構采用云服務框架,設計的功能包括設備管理、數據通信管理、土壤墑情監測、蟲情監測、農情圖像監控、數據統計分析。論文以農作物病蟲害為例,通過數據挖掘算法實現檢測異常預警。平臺有針對性地緩解區域農業有害生物的危害,在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產增收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姚茂漩,羅怡辰.基于LoRa農業物聯網智慧大棚的設計與實現[J].無線互聯科技,2021,18(24):50-53.
[2]張彥麗.農業物聯網在設施農業中的應用探究[J].新農業,2021,(13):75-76.
[3]王銳,辛大波,歐進萍.基于OPTICS聚類算法的流場結構特征分析方法[J].空氣動力學學報,2021,39(5):27-43.
作者簡介:陸煜,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云計算與物聯網技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