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立靜
隨著新會計準則和制度對會計從業基本素質的要求日新月異,中職院校對會計人才的培養需結合院校實際情況和企事業單位用人需求變化,重新進行審慎考量和合理定位,需要在“1+X”證書制度下,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信息化智能云平臺下培養會計人才、強化專業“雙師型”師資團隊建設、推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等方式,主動適應新經濟環境對會計人才的用人需求。
根據經濟環境對會計的大數據分析與利用能力,對ERP、CRM、SCM 等新型信息系統的運用能力,對云計算模式、5G 移動互聯網、AI 和區塊鏈分布式記賬等數字技術的學習能力,財務控制管理能力,系統協作與思維創新、持續學習能力的需求,中職院校需要制定針對性人才培養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能綜合應用能力,對學生的職業價值理念予以熏陶和端正,確保會計人才能夠擁有就業優勢。
“1+X”證書制度下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中職院校要結合“1+X”證書制度探索數字化人才培養模式,對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修訂。一方面,中職院校要會同企事業單位開展校企合作,參與以項目驅動、問題導向等產教融合教學方法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通過對接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穩健推進“1+X”證書制度。在考核學生從業能力、專業技能過程中,圍繞“崗、課、賽、證+ 綜合育人模式”培養人才;在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滲透崗位職業技能等標準、崗位技能競賽內容、“1+X”證書考核標準等,形成動態調整下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管理機制。另一方面,需要打造師資共用、產學共融的數字化教學合作模式,結合“教、訓、練、賽”建立人才多元化培養通道。
信息化智能云平臺下培養會計人才。中職院校在創設智能財稅技能測評云平臺、大數據基礎教學云平臺等實踐場景過程中,要開展崗位技能實訓。在開發會計信息化智能云平臺過程中,可以使用慕課、微課的大數據庫資源,為學生提供信息化教學資源。教師通過翻轉課堂在線課、藍墨云班課等線上AI 智能互動教學APP,上傳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專業技能理論知識和實訓內容,實現師生實時互動、教學資源推動與任務布置等。
強化專業“雙師型”師資團隊建設。中職院校需要通過強化專業“雙師型”師資團隊建設的方式,完善師資團隊教師數量、結構和素質,全面推進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建設“雙師型”師資團隊過程中,中職院校需要充分考慮到教師的教育經歷、專業職稱等綜合條件,要求教師能夠熟練操作基本會計軟件;在現代信息化會計方法技術傳授過程中,要求教師需要具備深厚的教學管理實踐水準,能夠憑借全新人才培養模式、豐富實訓培養經驗,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財務業務處理能力。中職院校可以通過建設名師工作坊和科研、課程等師資團隊,并積極引進兼職教師團隊,依靠專兼職師資力量交互學習,打造專業素質過硬的雙師隊伍,為培養優質會計人才夯實教學基礎。
推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為實現立體化培養專業人才的教學目標,中職院校需要緊密聯動新技術、新標準和新流程,將“1+X”證書制度、ERP 會計沙盤經營模擬實訓納入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通過完善實訓教學形式的方式,提高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信息化、數字化智能技術的融合程度,通過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等教學模塊,推動啟發探究式、參與討論式教學方法與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相結合。通過建立包含職業崗位體驗中心和財經數字博物館的財貿素養浸潤滋養中心、基于VR 技術的現代智能財務會計VR 虛擬仿真實訓中心;包含全域數字營銷與全流程智能客服的數字營銷虛擬仿真實訓中心;接入交互式智能iPad、多平臺同步直播一體機和廣告播控系統等智能硬件的新媒體營銷創新創業實訓中心;現代財貿商貿流通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中心等為核心的虛擬仿真實訓基地,針對會計專業試驗、綜合實踐與實踐創業等層次,規劃立體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推進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實現數智化轉型,為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能應用人才,融合人才培養鏈條、產教融合鏈條和創新創業鏈條,釋放實訓教學體系與信息化、數字化教學資源,營造逼真工作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