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新新
高校輔導員人才培養與學生管理的創新能力,符合時代對當代高校大學生的實際要求。高校輔導員人才培養模式與學生管理的創新能力需要協同發展,高校要制定輔導員人才培養的策略,并對其學生管理能力的創新模式進行綜合考量,不斷促進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協同發展,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工作質量,為大學生提供更專業的管理服務和學業指導。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高校輔導員培養創新人才的核心內容。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需要具有創新能力和多元化專業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高校輔導員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生管理框架,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將具有創新精神的教育理念傳遞給大學生,提高學生管理的服務精神,以培養新一代創新型專業人才為工作準則。
高校輔導員人才培養需要他們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符合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這就要求輔導員在實際工作環境中,將創新、進取的工作理念滲透到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中。高校對于輔導員的人才培養理念,應該在注重培養輔導員創新能力的過程中,積極引導他們樹立積極正向的價值觀,在日常進行學生管理的工作過程中,不斷學習新的管理理念,提高適應能力,促進輔導員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提高管理能力、綜合素質、專業能力,促進和諧校園建設。高校輔導員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為大學生提供專業的引導和優質的管理服務。對于身處一線的高校輔導員而言,具備一定的創新水平,把握學生的特點,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工作體系,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是當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關鍵所在。
網絡的發展拓寬了大學生的視野,使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然而,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不穩定,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許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較大,而父母溺愛孩子,會導致一些學生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自我意識較強,但是自我約束和控制能力相對較弱。當他們步入大學后,復雜的社會環境容易使他們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此,高校輔導員要加強學生管理工作。高校輔導員的日常工作一般需要管理150名到200 名學生,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日常生活的管理,還要經常向學生傳達學校的文件、政策、通知等,組織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同時,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面的需求和意見也要隨時向高校輔導員進行反饋,再由高校輔導員進行匯總并反饋給學校負責人。高校輔導員的日常工作內容比較繁瑣,強度比較大,為了保證管理工作的平穩有序進行,需要高校輔導員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和抗壓能力。高校輔導員除了日常管理事務外,還需要處理其他事務,導致其在工作過程中管理大學生的投入和時間有限,難以充分掌握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時候也不能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
增強高校輔導員的責任意識。創新型人才已成為各行各業對人才的要求。相關人才的培養是高校輔導員承擔的重要任務。高校輔導員應增強責任感,培養創新型人才,加強道德修養,提高自身工作能力。首先,高校輔導員要踐行新的教育理念,積極創新。其次,高校輔導員要有創新水平,在管理、服務、教育等方面積極創新。最后,高校輔導員應將一定的情感融入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過程中,以更大的熱情參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中。高校輔導員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創新教育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把學生放在教育的主體地位,把握學生的實際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際工作中,優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充分體現其在培養創新型人才中的價值。
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策略。高校要明確輔導員人才培養的目的,根據當前高校對學生管理提出的要求,以及針對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和職業能力需求,對輔導員和學生管理模式提出具體的提升策略,明確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目標。無論是從輔導員專業能力方面,還是學生管理能力方面,都應該針對性地提出具體的應用策略,明確高校輔導員人才培養的目標,以提升輔導員工作效率和學生管理質量。高校輔導員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也需要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制定相關的管理方案,確立學生管理目標,為更多的學生服務。高校輔導員可以利用各種社交軟件和平臺,為學生搭建多元化的溝通橋梁,隨時與學生保持互動和溝通。通過社交平臺等新媒體渠道對學生進行有效管理,可以快速了解學生,提高學生對輔導員管理工作的滿意度。網絡平臺管理更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溝通交流方式,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對輔導員工作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架起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橋梁,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可以及時向輔導員尋求幫助,有利于提高輔導員工作的質量和效果。過去,輔導員在管理工作中習慣性地將自己視為管理者,以管理者的姿態來約束學生的言行舉止。因此,輔導員需要及時轉變管理理念,強化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意識和行為,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學生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在處理學生的問題時,要以指導、引導、借鑒為主,增強學生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的意識。在發生矛盾時,要多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這樣,有助于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產生信任,促使學生能夠積極配合輔導員的日常管理工作,認同輔導員的管理和安排。此外,還要用包容的態度對待學生,了解學生的特點,尊重學生的想法,并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轉變管理者的角色,成為學生的朋友和長輩,關心和愛護學生,努力為學生服務,從而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建設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管理隊伍。高校輔導員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斷充實自己,高校也應該給予一定的支持,組織建立一支符合自己學校教學特點的學習型團隊,引導輔導員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管理方法和技巧,不斷創新,提升實踐能力。高校輔導員團隊應定期開展專業能力培訓等活動,如定期召開會議和研討會。在會議中,高校輔導員可以根據階段性的工作成果進行總結,并根據學生常見的問題進行討論。例如在處理學生突發事件和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和解決辦法等。通過討論和交流,提高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經驗和實踐能力。高校要加強對高校輔導員的綜合能力培訓,可以通過“請進來+ 走出去”的方式開展培訓,提高高校輔導員的管理能力和水平。高校應該鼓勵高校輔導員繼續深造,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工作管理規范以及相應的獎懲機制,定期對工作能力突出、具有較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校輔導員給予獎勵,對工作能力突出的高校輔導員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以此來促進高校輔導員之間的良性競爭,營造積極進取的學習環境和職場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