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燁丹 袁 勛
當前大學生面臨著學業、就業、人際交往等多重壓力,這些壓力可能導致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甚至會影響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綜合能力的塑造。逆商作為衡量個人應對困難、克服困難、將困難轉化為機遇能力的標準,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因素。所謂逆商,是指人在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換句話說,逆商是指人們在遇到困難時如何解決困難、如何扭轉逆境的能力。加強逆商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磨礪心志,學會用毅力、韌性、技能和智慧正確地面對和解決困難,有助于大學生成長成才。
逆商又稱逆境商數,最早由美國學者保羅·史托茲于1997年提出。他在《逆商:我們該如何應對壞事件》書中提出,逆商可以分為四個部分:控制、起因和責任歸屬 、持續時間和影響范圍。面對挑戰時,低逆商的人更多選擇依賴他人,被困境消磨了主動性和奮斗的積極性。而高逆商的人因自身的堅毅和自主,使得在逆境當頭仍能把控局面,有效地解決問題并獲得成功。關于逆商的研究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國內學者也有不少關于青少年逆商教育的研究成果。
在高等教育領域,學者們主要從逆商的內涵出發,研究逆商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就業和成功的相關性。首先是關于逆商內涵的研究,賀德亮認為,針對大學生的 “八商” 教育,就是為了使大學生認識到成才、成功需要 “八商” 。 “心商、德商、志商” 是人生之根, “智商、情商、逆商、悟商” 是人生之干, “健商” 是人生之果,八商共同構建大學生的成才及幸福的人生大廈①。盛曉娟等提出基于智商—情商—逆商的創新型人才素質結構模型②。其次在逆商與大學生成長因素的相關性研究中,孫萬強和付斌認為,大學畢業生的綜合素質除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外,更需要較強的抗挫折能力,因此,在大學生就業前進行逆商心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③。對此,付斌等通過個性優化干預實驗開展了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大學生產生就業心理問題主要與大學生的認知結構、個性特征、就業逆商較低等有關。逆商教育能有效地提升大學生的就業心理素質和核心競爭力④。羅媛媛認為,逆商在青年初期就已初步形成,但是可以通過后天的繼續培養不斷提高。培養高逆商,是青年一代適應社會、戰勝困難和挫折、走向成功的必然選擇⑤。石祥指出,人才培養歸根結底是綜合素質的培養, “卓越人才” 的培養更是如此。一個人事業成功必須具備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這三個因素,對于 “卓越人才” 來說,智商和情商相差不大,因此,逆商對他們事業成功與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⑥。敖潔等對1195名大學新生的逆境商數和自我監控能力的調查發現:大學新生的逆境商數總體較高,能克服一般困難,適應生活;但其面對逆境時控制力不夠;性別、年齡、專業、獨生子女等人口統計學因素對大學新生的逆境商數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影響。高校應有針對性地進行挫折教育,以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⑦。何梅應用路西量表,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對某大學296名大學生進行逆商測試。結果發現大學生逆商平均指數為(70.00±4.26),進行積極心理干預后大學生逆商明顯提高,其中才能欲望、信念信仰、行為模式、對逆境的反應4項指標干預前、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1)。結論是積極心理干預可以提高大學生的逆商指數⑧。
在中等教育領域,逆商與學習成績關系密切。魯名峰從高中入學成績與高考成績的對比中得出 “生源不是決定高考升學率的充要條件” 和 “學困生具有相對性” 兩個結論,分析了學困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從 “行、業、趣、道、志” 五個方面促進 “三商” 協調發展⑨。張怡和武小鵬選取黔南水族地區部分高中學生作為樣本,以改進后的數學逆商量表為工具,對高中學生數學逆商做了測量,從數學控制、數學歸屬、數學影響、數學延伸這4個維度出發,分析了數學逆商隨年級變化趨勢,不同年級學生的性別差異、民族差異,以及逆商各維度、成績、逆商總和之間的相關性,得出數學逆商具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和民族差異、數學逆商與數學成績具有顯著的相關性的結論⑩。那么,如何在中學生群體中提升逆商?曹春艷和張定強采用自編的數學逆商調查量表、數學考試焦慮量表以及學生期中數學考試成績等對初中生進行調查發現:初中生的數學逆商和數學考試成績呈顯著正相關(P<0.01),數學考試成績對數學逆商具有顯著影響作用,初中生的數學逆商和數學考試焦慮呈顯著負相關(P<0.01),數學考試焦慮的緩解有利于數學逆商的提升?。皇甫倩和王后雄認為,提高高中生的逆商水平,應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構建挫折教育機制?。杜金津和陳大超認為,判斷中小學生逆商高低的主要指標是控制感、起因和責任歸屬、影響范圍、持續時間。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逆商培養的主要方法有:營造適度的中文環境,讓學生漸進適應;適度當眾鼓勵與表揚,讓學生品嘗成功;尋找學習的興趣點,讓學生突破難點;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同伴互助,展示學生自信等?。
在教育理論和教育管理領域,逆商被學者們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工程教育的作用機制研究中。胡洪彬認為,德商、智商、情商與逆商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理論、教育過程和教育環境的認同度、認知度、掌控能力和應對能力。缺乏德商、智商、情商和逆商中的任何一種,都可能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發展受到制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把堅定信仰與學習理論、認識自我與社會實踐、明確目標與情緒調節三者統一起來,積極強化綜合素質培訓,建構相關的評估機制,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者德商、智商、情商與逆商實現全面提升?。鐘貞認為,逆商對學校德育工作有重要意義,關注學生面對挫折的適應和擺脫能力、關注學生的逆商為學校的人文關懷提供了一個新的切入點,將會使人文關懷更加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然而,對于工程應用型高校來說,僅在思想政治上做工作是不夠的,唐新華在研究中發現,關注CDIO工程教育這一推進工程應用型本科學生逆商教育的有效載體,徹底完成大學生從知識的接受者到應用者的角色轉變,方能激發學生的心理潛能,使得逆商教育的理念更具理性和現實可操作性?。綜上所述,逆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有效補充,也是工程教育實踐過程中的前提。
在醫護和體育這兩個特殊的專業領域,因為逆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專業能力,所以聚焦于這兩個專業的逆商教育研究成果較多。梁燕金等研究發現,目前低年資ICU護士工作投入處于中等水平,醫院管理者可通過開展挫折環境模擬實訓、心理素養教育等手段,增強低年資護士的逆商,以提升其工作投入水平?。體育教育在大多數學者看來,由于能夠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磨礪意志品質,是有助于逆商培養的。李吳磊提出,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逆商教育,一是應對學生在理論上進行引導,二是應為學生創設一種適合的進行體驗的情境,三是教師在體育知識的教學中應融入逆商教育的因素,四是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自己在逆商教育中的所得運用于自己的學習與生活中去?。張德芬等對瀘州市5所三甲醫院的228名男護士采用中文版逆境商量表進行調查分析,發現男護士逆境商水平處于中等水平,未婚、獨生子女、未擔任管理職務男護士逆境商水平較低,醫院管理人員應加強針對性培訓和多提供職業發展機會,從而提高男護士整體逆境商水平?。張琪等采用路西版逆商量表對212名本科實習護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分析其與學業成績的相關性。結論是本科實習護生應對逆境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護理教育者應重視逆商教育,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以加強其逆境應對能力?。王丹妮等采用一般情況調查表、逆境商量表、積極心理資本量表調查延吉市某綜合大學的234名在校本科護生。發現與父母關系、與同學關系、學習成績是影響在校本科護生積極心理資本的主要因素(P<0.05);逆商與積極心理資本呈正相關(r=0.379,P=0.000)。護生在校期間應積極開發其積極心理資本,提高其承受逆境的能力?。劉詩盈等認為,與常規人文護理實訓課程相比,在本科人文護理實訓課程中嵌入逆境教育訓練,有利于提高本科護生的逆商指數和心理資本?。劉婷婷等在查閱文獻和半結構式訪談的基礎上,通過專家評議和預調查編制護士逆境商自我評價預測試量表,選取100名護士對預測試量表進行預調查,并選取487名護士對正式量表進行調查分析。結論是護士逆境商自我評價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評價護士的逆商水平?。
綜上所述,近年來雖說國內不乏關于逆商問題的探討,涉及的主題包括逆商的內涵、構成、影響因素、培養路徑等,但以普通大學生為對象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有待進一步的挖掘和分析。
逆商教育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展現出三方面的特征。
目前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即使家庭經濟狀況有所差異,但基本都是在父母的庇護和關愛下成長起來的,經歷的挫折和磨難較少,對于自己有較高的人生目標,對未來也充滿了美好的期待。然而進入大學后,面對學業、就業、人際交往等一系列需要自己獨立解決的問題,會產生抑郁、焦慮、雙相等心理問題甚至演變成心理疾病?。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前的學習階段,基本上是以文化課學習成績為主要的評價標準,其他事項基本上是父母代辦的,容易將文化課學習的成就看作全部的成就,實際上缺乏應對獨立生活所帶來的壓力的能力。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素質教育的推廣,創新型人才素質培養應全面考慮智商、情商和逆商的因素?。一方面,部分高校對逆商教育的認識不足,更多地把逆商問題歸因于心理學的范疇。另一方面,高校在課程設置上,并沒有把逆商提升作為人才培養的目標。逆商的教學思想僅在少量通識教育選修課中有所體現。相當比例的大學老師也是從學校畢業后就在大學工作,缺乏復雜社會生活的錘煉,沒有指導學生應對挫折的實際經驗。
家庭教育表現為兩極分化式的狀態:一是溺愛型教育,更多地存在于獨生子女家庭。父母把子女視為家庭的中心,子女犯錯不舍得責罰,子女有需要給予滿足,子女遇到困難代為解決,使得孩子逐漸喪失自主生存的能力,缺乏責任心和理想信念。二是缺失型教育,父母因經濟事業壓力和夫妻關系緊張等問題,忽略對孩子成長的關注和教育,沒有為孩子提供一個和諧健康的家庭氛圍,使得部分孩子出現了性格上的缺陷,內心脆弱自卑。在這兩種家庭教育模式下成長的大學生,在遇到逆境時,由于缺少主動面對、克服逆境的能力,或者選擇躲進家庭這座避風港,或者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停止向前。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家庭功能受損,會對家庭成員乃至整個社會產生深遠的后果。家庭在逆商教育中并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放大到整個社會來看,逆商的教育氛圍尚未形成,而且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很多學生沉迷于不良網站、網絡游戲和視頻。在不良生活習慣的侵蝕下,一些大學生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崇尚物質享受和快餐式的精神娛樂,大大阻礙了逆商教育的開展。
與遺傳特征不同,個體的逆商是后天習得的。研究表明,越是有意識地重復一個建設性的想法或行動,這個行為意念就會變得越深刻、越自發。為了提升個體逆商,學術界提出了 “L.E.A.D.序列” 的解決方案,即傾聽逆境中的反應、建立問責制、分析成因和有所作為。基于我國大學生逆商教育的現狀,可以從學生個人、高校培養、社會教育這三個維度出發,構建一個完善的大學生逆商教育體系。
馬克思主義理論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其中的唯物辯證法有三大規律:對立統一、量變質變和否定之否定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講的是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內部和事物之間都包含矛盾的兩個方面,挫折和逆境除了帶來痛苦和艱辛之外,還會帶來意志、經驗、閱歷。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呈現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進的規律,讓人們知道道路雖曲折,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量變質變規律講的是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沒有量變的積累,質變就不會發生;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每個人的本領不是生來就有的,越是卓越人物,其所經歷的困難和挑戰往往越多,克服的困難越多、挑戰越大,才能的增長越快。認真學習并弄通弄懂唯物辯證法的規律,有助于大學生正確地看待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明白順境和逆境都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客觀現實。2017年,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提出了 “十大” 育人體系,其中一條即為心理育人質量提升體系,強調要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結合,著力培育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協調發展。一方面,可以引導大學生通過轉移、宣泄、補償、升華、幽默等心理學防御機制,緩解面對逆境的緊張,減輕心理和行為沖突的負面影響,幫助大學生在認識逆境的過程中逐漸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所能承受的心理閾值并不斷提升,避免面對突如其來的逆境時自怨自艾,在合理的程度內進行責任歸因,并經過自我調控迅速走出逆境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以增強大學生的心理 “免疫力” 。另一方面,內化大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讓大學生把逆境當成一場修行,有助于在逆境中學會反思,在獨立解決問題中能審慎思考,在面對人生抉擇時能顧全大局,在追求理想過程中能堅定信念,培養出大學生應有的堅韌不拔意志和矢志不渝決心,形成心理健全的人格,實現個人的健康成長。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自己辛勤的勞動去獲得。希望不勞而獲的人,只能坐視各種機遇擦肩而過。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的人,即使逆水行舟,低谷上攀爬,也會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曲折是暫時的,勝利是必然的?。
高校要著眼于大學生學業、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困惑設置相應的課程,從入校即開啟對大學生逆商的培養。第一,對高校大學生進行逆商的測量和逆商教育需求的調研。基于學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入學期待、逆商水平、需求興趣等,開設針對性、多樣性、系統性的逆商培養主題課程,包括積極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使大學生在深入理解逆商的內涵中懂得生命的意義,在知曉逆商對人生的效用后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培養抵御風險挑戰的能力。第二,要充分利用高校的資源,加強培訓以提升高校教師的逆商理論素養和逆商教育關注度,進而發揮教師在逆商教育中的主導作用。教師要發揮言傳身教的作用,不僅應以身作則向學生展現強大的抗壓能力,還要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在 “以學生為中心” 的教學理念下,與學生管理人員形成合力,通過設置逆境虛擬場景,給予學生正面的心理暗示,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應對態度、理智的分析能力、有效的解決思路。第三,探索豐富的逆商教育方式,營造良好的人才培養環境。一方面,廣泛倡導社會實踐活動和素質拓展訓練,設立專門的實踐場地,以勞動教育、課題研究、技能比賽、志愿服務、就業見習等多種內容形式,將學生置于偏遠地區、就業市場、產學研轉化基地、社區工作等真實情境下,導師參與指導和適時激勵,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磨煉克服困難、達成目標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大學生適應性心理工作坊,舉辦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心理健康活動。對于自卑、自閉的學生群體,開展人際交往輔導活動;對于自我期待過高、學習生活壓力過大的學生群體,開展自我認識、目標明確的模擬人生活動;對于沉迷網絡、沒有自制力和斗志的學生群體,開展自強之星評比、逆境體驗角色扮演活動。
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人。大學生不是生活在脫離社會的象牙塔中,社會和家庭對大學生正確人生觀的養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尤其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無時不刻受到社會各個層面的影響,因此對大學生的逆商教育不僅是高校的責任,更需要政府、社會和家庭都承擔應盡的義務,形成共同重視逆商教育的合力。就目前而言,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去完善逆商教育的政策體系:一是各級政府部門制定具體的鍛煉大學生的實施方案。各級政府部門應給足夠數量的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尤其是社區更需要提供大量的崗位給大學生去鍛煉,讓大學生了解社情民意。接受大學生實習,不僅僅是人力資源保障部門的職責,各個政府部門都應該有這方面的義務和責任。二是企業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給契合本企業用人需要的大學生提供在崗工作的鍛煉機會。這在某種程度上節約了企業招聘成本,也擴大了企業的社會知名度。三是家庭要主動對大學生進行逆商教育。人生就是在不斷地戰勝逆境。面對學業成績、人際關系、環境適應等方面的逆境,家庭要幫助孩子們積極應對?。
注釋:
① 賀德亮: 《加強大學生的 “八商” 教育》,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S1版。
②? 盛曉娟、張秋月、佘元冠、王道平: 《基于智商—情商—逆商的創新型人才素質模型》, 《科技與經濟》2011年第3期。
③ 孫萬強、付斌: 《提倡在大學畢業生中開展 “逆商” 教育》, 《中國高等教育》2004年第23期。
④ 付斌、劉東捷、李曉敏: 《逆商教育——提升大學生就業心理素質的有效性研究》, 《繼續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
⑤ 羅媛媛: 《逆商——青年通向成功的大智慧》, 《當代青年研究》2009年第2期。
⑥ 石祥: 《 “卓越計劃” 背景下的大學生逆商教育》,《中國成人教育》2013年第18期。
⑦ 敖潔、鄧治文、吳利存: 《大學新生逆境商數及挫折教育策略探析》, 《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
⑧ 何梅: 《積極心理干預對大學生逆商的影響》, 《中國學校衛生》2008年第9期。
⑨ 魯名峰: 《促進三商協調發展:提升學困生化學成績》, 《化學教學》2015年第6期。
⑩ 張怡、武小鵬: 《黔南水族地區高中學生數學逆商水平調查研究》, 《數學教育學報》2019年第3期。
? 曹春艷、張定強: 《初中生數學逆商的調查與分析——基于數學考試成績和數學考試焦慮維度》, 《數學教育學報》2012年第2期。
? 皇甫倩、王后雄: 《新時期高中生逆商水平發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教育科學研究》2015年第8期。
? 杜金津、陳大超: 《淺談中小學英語教學中逆商教育的滲透》, 《教育探索》2015年第8期。
? 胡洪彬: 《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德商、智商、情商與逆商》,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年第1期。
? 鐘貞: 《試論逆商與青少年學生挫折教育》, 《教學與管理》2013年第3期。
? 唐新華: 《CDIO工程教育在推進工程應用型本科學生逆商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教育與職業》2010年第3期。
? 梁燕金、王明娜、付霞: 《低年資ICU護士逆商對其工作投入的影響研究》, 《中國護理管理》2016年第8期。
? 李吳磊: 《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逆商教育的研究》, 《教育探索》2014年第7期。
? 張德芬、陳妮、周成莉、毛世芳: 《瀘州市5所三級甲等醫院男護士逆境商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護理學雜志》2020年第5期。
? 張琪、龐書勤、嚴培晶、李綿利、吳異蘭: 《本科實習護生逆商與學業成績的相關性分析》, 《護理學雜志》2015年第1期。
? 王丹妮、吳善玉、唐歡、王爽: 《本科護生積極心理資本與逆商的相關性研究》, 《護理研究》2018年第14期。
? 劉詩盈、李小寒、王艷梅、藏爽、代圣儀、宋冰、馬曉璐: 《嵌入式逆境實訓教育對本科護生逆商水平與心理資本的影響》, 《護理研究》2021年第14期。
? 劉婷婷、郭靜、張天竹、張麗: 《護士逆境商自我評價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 《護理研究》2022年第5期。
? 楊振斌、李焰: 《大學生非正常死亡現象的分析》,《心理與行為研究》2015年第5期。
? 王方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的大學生抗挫折能力培養》, 《中國成人教育》2013年第4期。
? 張忠艷:《小學生逆商培養研究——基于心理韌性理論的思考與研究》,《教師博覽》2021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