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嵐 余玲 趙凱濤 胡智苗
(中南大學 湖南長沙 410000)
運動員進行訓練時,一方面需要較為穩定的運動技能;另一方面則需要優異的心理素質。不管是在訓練中,還是在比賽中,運動員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而要想取得好成績,就必須在層層壓力之下依然保證穩定完成技術動作。運動員在訓練中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其中較為常見的就是運動性心理疲勞。該研究主要是對第23屆CUBA高水平女子籃球運動員進行問卷調查,并對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提出改善運動員運動性心理疲勞的應對策略,以取得更優異的比賽成績。
以參加比賽的12 支女籃運動隊隊員為研究對象,探討其運動性心理疲勞現狀。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南大學圖書館、知網、萬方和維普等,以心理疲勞、運動性心理疲勞、籃球運動員心理、應對策略等為關鍵詞,收集有關運動性心理疲勞的測量、產生根源、影響因素和應對策略等期刊、論文等研究成果,為編制問卷和對論文進行理論闡述打好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在王慧[1]的《CUBA東南賽區男籃運動員的賽前焦慮研究》和莊霽雯、鄭潔皎[2]的《優秀運動員運動性心理疲勞與心境狀態的相關分析》中的《運動員疲勞問卷》的基礎上進行自編基本信息的調查問卷。
使用《運動員疲勞問卷》(Athlete Burnout Questionnaire,ABQ)來評定。它是Readeke 和Smith 在2001年研制的,分成情緒/體力耗竭、成就感降低和運動負評價3個維度,一共18個題目,包括學校、年級、運動等級、訓練年限,被調查者根據實際情況填寫[3]。該問卷主要在2021年4月第23屆CUBA西南賽區比賽的前兩天,通過掃描問卷星二維碼進行填寫,共發放122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06份。
1.2.3 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 26.0 和Excel 軟件對收集的問卷調查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為了準確把握女籃運動員運動性心理疲勞情況,《運動員心理疲勞問卷》將調查內容分為15個項目,便將這些條目歸類于成就感降低、情緒/體力耗竭、運動負評價3 個維度,從而細致地展現女籃運動員在各個方面的運動性心理疲勞狀態。為了能夠從宏觀上系統了解女運動員運動性心理疲勞水平情況,該文還引用張連成[4]提出的《技能類項目運動員的心理疲勞的評價標準》。即加權總分Z等于成就感降低×0.47+情緒/體力耗竭×0.21+運動負評價×0.32,由此獲得女籃運動員運動性心理疲勞的加權總分,如果加權總分小于-0.55,則說明女籃運動員不存在運動性心理疲勞問題;如果加權總分在-0.55~0.50之間,則說明女籃運動員存在輕微的運動性心理疲勞問題;如果加權總分大于0.50,則說明女籃運動員存在嚴重的運動性心理疲勞問題。通過這樣的計算,可以進一步系統評估女籃運動員的運動性心理疲勞水平情況。
如表1所示,所調查的106名西南賽區女籃運動員中,有58 人的Z加權總分小于-0.55,由此說明大部分女籃運動員都不存在運動性心理疲勞問題,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來參與籃球訓練和競賽活動。有7人的Z加權總分在-0.55~0.50之間,說明有少部分女籃運動員存在著輕微的運動性心理疲勞問題。有41人的Z加權總分大于0.50,說明部分女籃運動員存在著嚴重的運動性心理疲勞問題,訓練過程中受到的各種外在、內在因素造成了其運動過程中的負面情緒與負面心理狀態,從而弱化了其參與籃球訓練和競賽的積極性,降低了籃球訓練效率與競技成績。這就要求教練員和運動員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能夠從運動心理的角度來尋求切實有效的解決措施。

表1 西南賽區女籃運動員運動性心理疲勞情況
《運動員心理疲勞問卷》將各個條目分為沒有、很少、偶爾、經常、總是5個級別,分別賦予5分、4分、3分、2分、1分。“成就感降低”維度是條目(1)、條目(5)、條目(7)、條目(13)、條目(14)得分之和,條目(1)和條目(14)反向計分,分數值越大,反映學生疲勞程度越大。“情緒/體力耗竭”維度是條目(1)、條目(4)、條目(8)、條目(10)和條目(12)得分之和,分數值越大,反映學生疲勞程度越大。“運動負評價”維度是條目(3)、條目(6)、條目(9)、條目(11)和條目(15)得分之和,分數值越大,反映學生疲勞程度越大。3個維度的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5]。
由表2可知,在運動負評價因子上,對不同就讀年級女籃運動員進行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成就感降低、情緒/體力耗竭2 個因子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這可能與籃球運動方式存在直接聯系,女籃運動員在日常訓練過程中或者是在賽場上,很容易因隊友或對手具有良好的訓練效率與競賽狀態,而影響到個人的情緒狀態,訓練場上教練、隊友對于自我的負面評價也會造成自我情緒的降低,導致學生對于籃球訓練越發的疲憊,找不到自己擅長和優秀的點,從而個人情緒降低,甚至會在潛移默化中質疑個人的能力。

表2 不同就讀年級女籃運動員運動性心理疲勞各維度統計結果
高年級的球員顯示出比低年級球員更好的數據,這是因為高年級球員在訓練過程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來調節訓練比賽帶來的自我情緒和疲勞壓力。因此,各個年級之間女籃運動員對于運動負評價的差異,根本原因在于其擁有差異化的籃球訓練經驗,形成了不同的籃球調適能力,從而形成了不同水平的乃至于具有突出差異的運動負評價水平。這由此要求高水平籃球教練員和運動員要意識到運動負評價的問題,準確把握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從而尋求積極有效的解決措施。
高校高水平籃球運動員主要是畢業于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獲得國家二級(含二級)以上證書,且高中階段在省級及以上籃球競賽過程中獲得集體項目前六名的主力運動員。這意味著第23屆CUBA西南賽區女籃運動員至少是國家二級運動員,水平更高的則是國家一級運動員,極少有運動健將與國際級運動健將。在所進行的問卷調查中,有49 名國家二級運動員、57 名國家一級運動員,分別占到調查對象總數的46.23%和53.77%。這進一步直觀地反映出參賽女運動員大都擁有國家一級運動員的身份,在長期競賽過程中獲得了豐富的獎項,心理素質較高,能在訓練中合理調節自我的情緒,表現出良好的籃球運動狀態能力。
隨后系統梳理了各個調查問卷中女籃運動員的運動級別以及所對應的3 個維度的條目情況。如表3 所示,女籃運動員運動性心理疲勞在成就感降低、運動負評價2個維度P值均小于0.05,情緒/體力耗竭的P值大于0.05,這直觀反映出不同級別運動員雖然會存在著一定的情緒體力耗竭差異,但在成就感和運動負評價中有明顯差異,根本原因在于運動級別高的運動員在長期訓練和競賽過程中積累起豐富的經驗,而且在球隊之中受到教練員和其他教練員的重視,能夠形成更高水平的心理運動狀態,而低水平運動員則在這方面略微不足。這說明此屆女籃運動員各自都有不同的運動性心理疲勞狀態。

表3 不同級別女籃運動員運動性心理疲勞各維度統計結果
運動級別在直觀上反映的是女籃運動員的籃球運動技能水平以及競賽能力情況。依據文獻中的觀點,運動技能水平與運動員運動性心理疲勞狀況成反比,主要是因為運動員的運動技能水平越高,也就越能夠在日常訓練與競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獲得隊友和教練員的認可,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催生積極的運動心理狀態。運動員運動技能水平較低,籃球訓練效率相對就會較低,籃球競賽能力有限,無法獲得隊友與教練員的認可,甚至還會受到周圍人負面的評論。因此,會慢慢質疑個人的籃球運動能力和競技水平,逐步形成運動性心理疲勞問題。
運動級別越高意味著籃球運動員的年齡越大,而個人年齡與運動性心理疲勞成正比例關系,也即是個人年齡越大,越容易產生較大的運動壓力、生活壓力,從而逐步催生出運動性心理疲勞的情況。運動員的年齡比較小,考慮的外部因素相對有限,具有濃厚的籃球運動興趣,擁有強烈的進取意識,所以其運動性心理疲勞水平也比較有限。運動級別在運動技能水平與個人運動年齡之間形成了對于運動性心理疲勞擁有相反作用的兩項指標,而且本屆女籃運動員表現出特殊的年齡條件結構與技能水平情況,從而決定了女籃運動員的運動級別會對運動心理疲勞產生特殊的影響。
訓練年限在客觀上反映了西南賽區女籃運動員參加籃球訓練和競賽的時長情況,也潛在地反映了籃球運動員的運動能力、競技水平以及比賽成績情況,甚至反映出了運動員參與籃球訓練與競賽時間的長短會影響個人的籃球運動興趣,而這些因素最終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運動性心理疲勞水平。
針對“您參與籃球訓練的時長”這一問題,在調查的106名女運動員中,有26.41%的運動員訓練年限在5年以內,有56.60%的運動員訓練年限為5~10 年,有16.99%的運動員訓練年限在10 年及以上。這直觀地反映出本屆女運動員進行了較為專業的籃球訓練和競賽活動,擁有較長的訓練年限。
為了準確把握訓練年限對于女籃運動員運動性心理疲勞的影響情況,以5 年以內、5~10 年、10 年以上為標準劃分為3 個級別,詳細統計每一個級別女籃運動員提交的調查問卷,繼而分析了3 組數據的方差與P值。
如表4所示,本屆5年以內、5~10年、10年及以上3個級別女籃運動員在成就感降低、情緒/體力耗竭、運動負評價3 個維度的P值分別為0.3590、0.0756、0.1969,成就感降低、情緒/體力耗竭、運動負評價P值的統計結果均大于0.05,這直觀地反映出本屆不同籃球訓練年限的女籃運動員在成就感降低、運動負評價2個維度上無明顯差異。王麗格[6]在《南京高校高水平排球運動員運動性心理疲勞及影響因素研究》中提出,不同訓練年限的高水平排球運動員關于運動性心理疲勞方面沒有差異,可能是因為訓練時間長的運動員一般都會根據自身情況調節情緒,訓練時間短的運動員對于訓練擁有更加積極的態度。運動員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去選擇適合的訓練方法或手段,所以對訓練或比賽都能夠長期保持積極的心態。

表4 不同訓練年限女籃運動員運動性心理疲勞各維度統計結果
統計結果表明,不同訓練年限對于女籃運動員的運動性心理疲勞的影響不大,可能是女籃運動員無論訓練年限長短,都可以適應不同階段的訓練方法與節奏,形成與該階段相吻合的積極向上的運動狀態。訓練年限比較短的運動員,對于籃球運動擁有更強烈的興趣和更濃厚的熱情,能夠全身心地投入籃球訓練與競賽活動中,形成良好的籃球運動狀態;而訓練年限比較長的運動員,擁有更豐富的經驗,同時也獲得了更多的榮譽,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個人的心理狀態,選擇適合自己的籃球訓練方式,用更積極的態度來面對訓練。
西南賽區女籃運動員之所以在訓練年限方面對于3項心理疲勞影響因素的作用不明顯,根本原因是運動員自身在訓練和競賽過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不同訓練年輕女籃運動員的心理疲勞水平差異不大。因此,各年限女籃運動員所面臨的綜合性因素,造成訓練年限對于運動性心理疲勞的影響無顯著性差異。
(1)從總體水平來看,本屆聯賽有54.72%的女籃運動員不存在運動性心理疲勞問題,有6.60%的女籃運動員存在輕微的運動性心理疲勞問題,有38.68%的女籃運動員存在著嚴重的運動性心理疲勞問題。
(2)從女籃運動員就讀的不同年級進行比較,運動負評價因子上有顯著性差異(P<0.05),成就感降低、情緒/體力耗竭2個維度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
(3)從女籃運動員不同級別進行比較,一級和二級運動員在成就感降低、運動負評價2 個維度上有顯著性差異,在情緒/體力耗竭維度上無顯著性差異。
(4)從訓練的不同年限進行比較,結果表明,本屆女籃運動員大都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籃球訓練和競賽活動,不同訓練年限的女籃運動員的運動性心理疲勞狀況并無顯著性差異。
提高對運動性心理疲勞的重視,觀察各個運動員的運動狀態,發現心理疲勞現象以及造成問題的根源,制訂科學的籃球訓練計劃,創新籃球訓練方式,提高籃球訓練趣味性,而且要給運動員更多的鼓勵與支持,培養運動員的運動成就感與獲得感。加強心理輔導,根據女運動員日常訓練與競賽情況,為其安排針對性的生活、知識、心理方面的主題講座,提供專門的心理咨詢活動,可以面對面,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心理咨詢交流,使運動員心理方面的問題得以有效解決,為運動員身心健康保駕護航,保障運動員擁有良好的心態,緩解其心理疲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