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鈺琳 張磊
(1.山西科技學院 山西晉城 048000;2.呂梁學院 山西呂梁 030500)
運動損傷是運動員在訓練或運動過程中發生的各部位、關節及韌帶損傷,且一直以來都是運動員最擔心及比較恐懼的事情,有些運動損傷可以通過治療得以恢復,但未必能恢復到治療前的運動水平。運動損傷不僅會影響學生訓練水平的提升,還會影響學生身心及健康發展,故而很多學者都將預防和減少運動損傷作為重點來強調,同時提出預防運動損傷的措施,這對于提高學生參與運動訓練和體育鍛煉的興趣,提高運動成績和訓練水平,減少訓練和比賽中運動損傷的發生有著重要的作用。
以普通高校業余田徑隊訓練發生運動損傷的原因和預防機制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網站、學校圖書館以及教材,收集相關文獻資料,為該文的撰寫打好扎實的理論基礎。
1.2.2 實地觀察法
在山西科技學院操場,實地觀察學生發生運動損傷的原因和損傷后的身體狀態。
1.2.3 問卷調查法
遵循調查問卷設計的原則,設計山西科技學院業余田徑隊隊員運動損傷情況調查問卷,根據不同項目,從運動損傷發生的類型、損傷部位和產生原因3 個方面入手。問卷共發放42份,回收38份,回收率為90%,有效問卷38份,有效率為100%。
1.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 軟件和Excel 表格對問卷調查所得到的數據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比對,確保該文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由表1可知,在發生運動損傷時間調查與分析中,占比最高的是專項訓練和身體素質練習,分別占43%和31%,這2個階段是教練員全程緊盯的過程。按理來說,運動損傷應該是較少的,但根據對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觀察發現,專項訓練階段需要學生學習技術動作,有的技術動作較難,學生會長時間高度集中注意力在技術動作上,同時也是強度最高的階段,所以容易導致學生發生運動損傷。準備活動占20%,根據觀察發現,有的學生在訓練中對準備活動的重視不夠,認為天氣炎熱身體出汗就是身體各器官和機能已經進入訓練狀態了[1],其實天氣炎熱期間很容易將熱身充分和出汗混淆。測試成績期間和放松活動占比較少,分別為4%和2%,在測試成績期間,有些學生神經興奮點較低,再加上緊張、焦慮等,則易導致損傷的發生,根據對選擇放松活動的運動員進行訪談得知,放松活動時,采用的是隊員之間相互放松,隊員缺乏放松經驗,對人體的關節、肌肉等部位模糊不清,容易受傷。

表1 運動損傷時間調查與分析(可多選,n=54)
運動損傷初期表現為局部的疼痛、腫脹、畸形、活動能力受限及負重困難等癥狀,且大多伴隨著身體和關節功能障礙。
根據表2可知,關于肌肉損傷類型的調查中,占比最高的是拉傷。拉傷是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最常見、最普遍也是極易發生的運動損傷。產生拉傷的關鍵原因,還是準備活動沒有做好,準備活動時間不長,準備活動內容不多,簡單進行準備活動便開始正式練習內容,從而使身體各部位、關節和肌肉沒有充分活動開,導致肌肉拉傷[2]。其次是關節的損傷,占23%,關節的損傷除了準備活動不夠充分以外,還有一方面與自身對技術動作掌握不牢固、自身運動水平有關。擦傷與骨的損傷占比很少,雖然此類損傷發生較少,但也不能就此忽視,常言道“傷筋動骨一百天”,所以發生骨的損傷后,一定要等到完全恢復后再進行訓練,避免產生陳舊傷。調查中有1人在訓練過程中未發生運動損傷,經了解具體情況得知,該運動員之前是體育生,且經歷過體育高考,有過訓練經歷,所以在訓練過程中會注意避免受傷。

表2 運動損傷類型調查(可多選,n=56)
由表3 可知,從發生運動損傷次數最高的項目來看,排在第一的是投擲項目,占36%。投擲作為技術動作較為復雜的運動項目,對運動員的運動水平和掌握技術動作要求較高,需要全身協調發力。其次是跳躍類的項目,占33%。跳躍類屬于跑跳結合的項目,不僅要求跑的速度,還要求騰起高度。最后是跑的項目,影響跑速的兩個關鍵因素是步頻和步長。從受傷部位來看,膝關節和踝關節并列第一,均占14%,其次是腰腹和臀腿,臀腿的損傷主要集中在大腿的拉傷和小腿前側脛骨,以骨膜炎為主;膝關節的運動損傷大多是在訓練過程中由于發力較大導致軟骨損傷和韌帶損傷;踝關節的損傷集中在扭傷,即在跑步過程中多為踝關節外側韌帶扭傷;剩下依次為肩、手臂、背、手腕(指)、頸、頭和胸,分別占10%、9%、9%、8%、6%、4%、3%。由此可以看出,在訓練過程中發生運動損傷的部位基本都是下肢損傷,上半身的運動損傷較少,運動員在訓練前不合理的熱身活動和運動中不科學的訓練,以及運動后未進行放松和拉伸都容易導致運動損傷。

表3 運動損傷項目、部位調查(可多選,n=159)
訓練結束后采取合理、適當的放松形式有利于加速運動員身體機能的恢復,避免疲勞積累,從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根據表4 可知,在訓練結束后采取隊友相互放松的形式最多,占比達到了60%,其次是拉伸,占26%;放松時間在5~10min 的人數最多,占53%,30min 以上的較少,占14%。山西科技學院業余田徑隊由于在訓練結束后,餐廳工作人員等待運動員就餐,所以運動員的放松時間普遍較少,很多運動員選擇就餐后回到寢室再繼續進行放松。訓練結束后的放松活動有助于加速血液循環,提高身體柔韌度,促進肌肉的增長,消除乳酸堆積,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對于放松具體時間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時間較短則達不到放松的效果。長此以往,容易導致疲勞的積累。放松的最終目的是讓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緩解疲勞,避免發生運動損傷[3]。

表4 訓練結束后采取的放松形式和時間(可多選,n=70)
3.1.1 技術動作不規范
田徑運動各項目的技術要求較高,技術動作也相對較為復雜,作為個人項目,需要將各種身體素質綜合起來,在訓練過程中學習和掌握技術動作是重點也是難點,對于沒有訓練經驗和基礎的普通運動員來說,技術動作掌握不牢固以及動作不規范,則更容易發生運動損傷。
3.1.2 身體素質差
身體素質是人體肌肉活動的基本能力[4],一個人身體素質的好壞與遺傳、營養等因素有關,更與后天的體育鍛煉相關。參加備戰第二十二屆山西省大學生運動會的運動員都是山西科技學院非體育專業學生,之前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體育訓練,只有3~4 人是平時喜歡運動的學生,楊某桐、原某龍和王某3人在高三時參加過體考訓練,經常運動的學生身體素質相對好一點,在訓練中發生運動損傷的概率也較低。
3.1.3 自我保護意識不足
在訓練過程中具有保護意識且知道具體保護方法的運動員則不容易發生運動損傷,而大多數運動員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在私下也沒有進行自我學習或向有經驗的運動員請教,應向教練員提出要求,在訓練過程中要向學生傳授講解自我保護的方法和理論知識。
3.2.1 準備活動不充分、不合理
進行準備活動的目的是提前動員身體各器官的機能狀態[5],使之盡早適應大強度的專項訓練。備戰比賽期間正值“三伏天”,天氣尤其炎熱,許多運動員將因天氣炎熱導致的出汗誤以為身體各部位、關節已經充分活動開,在此階段偷懶、不認真做準備活動;不同項目需要對應的專項準備活動,沒有先進行對應的專項準備活動就開始進行專項訓練,非常容易導致運動員受傷。
3.2.2 疲勞
疲勞是一種生理現象,對人體來說是一種保護性機制,當運動員處于疲勞狀態時,身體各方面能力開始逐漸下降,對于恢復能力較差的運動員,前幾次的疲勞還沒有消除就增加了新的疲勞,繼而導致疲勞的積累,形成過度疲勞,會嚴重影響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在訓練中發生運動損傷。
3.2.3 教練員執教水平
教練員的執教水平與比賽成績息息相關[6],帶訓經驗豐富的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訓練內容科學合理,訓練方法有效,訓練成效明顯,不僅能提高運動員的競賽成績,同時也能扮演好“知心者”的身份,能照顧到運動員的心理、生活等各個方面,成為運動員的榜樣。
發生運動損傷的原因還有場地器材、氣候條件、運動員的心理狀態等因素。山西科技學院是一所在2021年成立的本科院校,田徑場地于去年冬天交付且略有不合理的地方,訓練場地不夠平坦、空曠,很容易造成扭傷等運動損傷,也不利于教練員的訓練。器材在訓練過程中起著提升效果的作用,在備戰比賽期間,仍然有很多器材還未配置,這給訓練帶來了不便。另外,教練員對器材使用過程中指導不足或者盲目使用器材,對運動員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教練在訓練時要多次強調準備活動的重要性,傳授多種系統的熱身活動方法,不斷創新準備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激發運動員積極參與訓練的興趣,培養學生訓前做準備活動的良好習慣和意識,根據當時氣候條件、場地器材、不同專項和學生狀態安排準備活動。
在訓練過程中,教練員作為第一負責人,要確定好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訓練過程中遵循循序漸進原則[7],抓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安排訓練,確保訓練內容科學合理,及時有效地調整訓練強度和方法。除此之外,還應制訂完善的訓練計劃,根據訓練階段不同,安排適宜的訓練內容。
在訓練過程中,教練員要注意將預防運動損傷的思想貫穿整個訓練過程,要注重對運動員預防運動損傷知識的普及和傳授,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也要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強健體魄和預防損傷兩手同時抓。另外,在訓練時也要對場地器材及運動員的裝備多加注意;培養運動員養成自我監督的習慣,使其在訓練過程中發現不舒服時能夠及時根據自身情況做出合理的判斷。
訓練結束后的放松活動有助于運動員消除疲勞,促進身體機能恢復,提高肌肉工作效率。根據觀察發現,山西科技學院業余田徑隊由于暑期集訓,受到疫情防控、就餐等因素影響,每次訓練結束后都是匆忙、簡單放松就結束訓練。長此以往,不利于運動員的身體恢復,容易使疲勞堆積,產生過度疲勞[8]。
訓練場地和器材是運動員每天都要用到的,訓練場地和器材也都是有壽命的,學校應定期對場地和器材進行一定的檢查和維護,同時教練員也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器材、愛護器材,不要盲目使用器材,以免造成器材的破壞和自身的損傷。
在訓練過程中,教練員應當加強對運動員的思想教育,提高運動員重視準備活動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加強易受傷部位的指導與練習,在講解技術動作復雜的項目時,要強調自我保護和同伴幫助的要領,預防為主,同時運動員也要能夠根據自身情況做出合理的判斷。在訓練過程中,要合理安排訓練量和強度,避免運動員處于疲勞狀態下進行訓練。教練員要及時更新訓練理念,不斷學習先進的訓練理念和方法,訓練過程中要注重全面的訓練,及時更新和完善訓練計劃。學校領導應加大重視程度,加強醫務監督,引進先進的康復理療設備儀器,以便運動員發生損傷后能夠盡快康復,幫助運動員緩解疲勞。注重對場地器材的維護和更新,避免因場地器材原因發生運動損傷。加強對運動員備賽期間的營養和補給品供應,確保運動員能夠及時補充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