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越 馬文卿
心理語言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總發展歷史并不久遠,直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學者才開始關注心理語言學的相關領域研究。國內最初開始關注心理語言學的有影響力的學者為桂詩春先生,其1979年在《外語教學與研究》上發表的《心理語言學的研究與應用》一文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顯示截至2022年10月,引用量為62次,下載量高達2099次。在此之前,已有多位學者對國內心理語言學研究論文進行分析統計,選取不同的時間段進行歷時的綜述研究,如羅婷(2009)的《近二十年國內外心理語言學研究綜述》、朱淳熙、沈明霞、沈安天(2021)的《40年來國內心理語言學研究動態的可視化計量分析》等幾篇以國內心理語言學為研究對象的綜述進行分析,但所涵蓋的時間段較為短暫,其分別涵蓋了國內心理語言學某一段的發展歷程,時間跨度較為有限。朱淳熙、沈明霞、沈安天(2021)的這篇論文是國內心理語言學研究綜述的最新成果,其將心理語言學分為萌芽、初始及快速發展階段,對國內近四十年的心理語言學研究指出了偏向性嚴重等問題,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方法,值得參考,但其對心理語言學研究的分期依據不夠充分。
以上學者的研究成果皆對本文有一定的啟發作用。本文基于CiteSpace數據科學計量學方法,對近58年國內心理語言學研究進行系統地梳理和分析,根據發文數量及熱點重新進行分期確定,以便更加清楚地關注到國內心理語言學每個時期的關注熱點和動態發展,從而進一步促進和激勵我國學者對心理語言學這一領域的關注和拓展研究。
本文應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為文獻計量法。文獻計量法是一種對學科領域研究文獻各個方面和整體進行定量化研究的方法,利用這種方法進行心理語言學共時和歷時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其橫向和縱向的發展規律,揭示心理語言學領域的研究熱點及學術前沿。[1]CiteSpace軟件為陳超美先生開發的一款適用于歷時、動態描寫復雜文獻集合的國際領先的可視化應用軟件。為避免因定量研究而產生對于研究熱點的主觀分析,保證研究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本文的研究結果皆建立在分析客觀的數據基礎之上,利用CiteSpace科學數據可視化軟件進行關鍵詞、研究熱點話題分布等相關數據的分析,形成客觀的科學知識圖譜,進而從宏觀及歷時和共時角度有效分析國內心理語言學某個時期的研究熱點及各領域熱點之間的關系,判斷各個時期學者對于某一領域的關注和重視程度。
本文研究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平臺為來源數據庫進行檢索,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平臺上可查到的關于心理語言學研究的文章最初發表于1965年,因此,本文選取1965年至2022年10月收錄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的有效文獻進行基于可視化應用軟件CiteSpace進行文獻計量分析,試著總結出心理語言學領域的研究變化規律、研究熱點以及研究現狀。具體檢索文獻方式為:采用高級檢索方式,主題為“心理語言學”,并含篇關摘為“心理語言學”,時間段為1965年至2022年10月,檢索范圍為中文文獻,經可視化軟件CiteSpace篩選后,得到有效文獻2299篇。在分析過程中,為了確保數據以及結果的嚴謹性,必要時進行主要主題詞為“心理與語言學”的進一步搜索與分析。
1.時間分布
學術論文數量的時序變化是衡量某一研究領域發展的重要指標。通過對文獻進行全面統計,繪制相應的時間分布曲線,能夠明晰該領域所處的發展階段,預測研究趨勢和動態。[2]
基于上文提到的數據進行發文數量分析發現,國內心理語言學研究發文數量出現了先增多、后減少的大體趨勢,為了確保分析結果的嚴謹性,我們在此篩選條件基礎之上將心理語言學作為主要主題再次進行篩選,共檢索文獻共491篇,其中期刊論文444篇,碩士論文42篇,博士論文5篇,將以上491篇論文再次進行發文量的數據統計,也得出相同結論。因此,根據以上數據,將國內心理語言學研究大致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萌芽階段(1965—1989)、起步階段(1990—2004)、快速發展階段(2005—2017)以及緩慢發展階段(2018—2022.10)。從發文數量可以看出,最近幾年,尤其是從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開始,心理語言學延伸出的相關領域發文量出現下滑趨勢,這也側面反映出了最近國內學者對于心理語言學研究的關注度由于種種原因開始下降。
2.學科分布
1965年至2022年10月有關心理語言學的研究分布在不同的學科,其中外國語言文字領域的學者發表文章最多,共計1159篇,緊隨其后的是中國語言文字領域,共計907篇,再隨后的領域較前兩者的發文篇數大大減少,包括心理學98篇、中等教育83篇、初等教育18篇、高等教育18篇等。
3.文獻來源
基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平臺,發表心理語言學研究相關文章最多的前十個刊物以及每個刊物上發表心理語言學研究文章的發刊數目按照從高到低排列如下:《當代語言學》62篇、《考試周刊》38篇、《外語教學與研究》33篇、《海外英語》32篇、《外語學刊》29篇、《現代漢語》27篇、《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6篇、《外語與外語教學》26篇、《科技信息》25篇、《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4篇。《當代語言學》不僅是發文數量最多的期刊,而且是時間跨度最廣、發文量最穩定的期刊。從時間跨度來看,《當代語言學》《外語教學與研究》以及《外語學刊》為時間跨度較長的期刊,《考試周刊》和《外語學刊》的時間跨度較窄,但發文量較為集中。
以上就是1965年至2022年10月國內心理語言學研究的一個總體演化趨勢,其中包括文獻發刊的時間分布、發刊領域以及文獻來源三個方面。在對國內心理語言學總體有個大概了解之后,我們開始利用CiteSpace這一可視化文獻分析軟件對國內心理語言學研究進行動態的可視化分析及呈現。根據軟件的分析功能及節點類型,接下來我們將借助CiteSpace進行關鍵詞出現頻次、關鍵詞聚類、作者及機構分布以及研究凸顯熱點這四個方面進行國內心理語言學研究的分析。
關鍵詞共現圖譜是建立在詞頻分析的基礎之上的,所謂詞頻,顧名思義,即在所分析的文獻中詞語出現的次數,而詞頻分析就是在所選文獻中能夠提取出來表達文獻核心內容的關鍵詞或者主題詞詞頻的高低分布,關鍵詞聚類圖譜也是建立在關鍵詞共現圖譜之上,將聯系緊密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形成話題分析。
由于萌芽階段絕大多數論文中沒有關鍵詞分布,因此,本文的關鍵詞分布統一集中在起步階段、快速發展階段以及緩慢發展階段,即1990年1月至2022年10月用同樣檢索方法檢索出的2151篇有效文獻進行關鍵詞圖譜分析,為確保研究的整體性,萌芽階段的研究成果主要介紹這一時期(1965年1月至1989年12月)引用量前幾名有代表性的文章進行逐一地分析介紹。《心理語言學的研究與應用》桂詩春:主要介紹了B.Siknenr等人的理論并與實際教學相結合,而后從教學方法等方面對中國外語教學情況提出一些建議;《心理語言學述評》沈家煊:介紹了心理學研究的歷史和現狀,而后引出兒童語言習得相關問題,進而闡述語言的理解過程、發生過程、生物學基礎,最后探討了語言與思維的關系;《我國應用語言學的現狀和展望》桂詩春:首先介紹了應用語言學的歷史,而后介紹了中國外語教學研究的現狀,之后根據我國的情況,提出了一些關于我國應用語言學發展的建議;.《學術聽力教學中心理語言學的應用》鄭仲華:開始簡單介紹了學術聽力及教學中存在的相關問題,而后討論了其應用,最后以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得出結論,一種新的教學法體系的誕生并不意味著傳統教學法的消亡,而是對傳統教學法的革新,使之更趨合理;《試談漢語水平側試》劉詢:文章討論得出了漢語水平測試需要完善的現狀,而后指出要搞好兩種水平考試,并根據一些具體實例對這兩種考試提出了一些建議,如漢語水平考試所建立的標準需要以科學的調查統計為依據、漢語水平考試要面對漢語教學的現實推動漢語教學向正確的方向發展、設計漢語水平考試要處理好可靠性與有效性的類系等;《言語理解過程中的記憶》柏舟:從心理學的角度闡釋記憶,然后介紹記憶在言語活動中的重要作用,進而說明短時記憶對英語結構的限制,最后,作者認為人類語言理解的過程可能隨著多學科的發展配合最終描述清楚;《漫談語言教學法的研究》呂必松:首先介紹了語言教學法研究在我國沒有受到重視,而后說明了該方法的四大環節,該方法要與語言等多學科協同合作。以上即為萌芽階段高引用的文獻介紹,接下來有關關鍵詞共現、關鍵詞聚類兩方面的研究樣本為了更加準確,均選取起步階段(1990—2004)、快速發展階段(2005—2017)以及緩慢發展階段(2018—2022.10)期間的文獻樣本進行分析。
1.關鍵詞共現圖譜
關鍵詞是為反映論文主題內容和滿足文獻檢索需要而從論文中選取的詞或詞組。關鍵詞能夠揭示論文的主題信息,是對論文最核心的內容、思想觀點和論證方法的提煉和概括(馬利2007)。[3]基于此,在國內心理語言學后三個發展階段中,關鍵詞出現的頻率的高低與該研究內容熱度高低成正比,為了抓取國內心理語言學研究起步階段、快速發展階段以及緩慢發展階段這三個階段的研究領域的熱點以及關鍵詞共現呈現,本文將篩選出的2151篇文章從中國知網CNKI中導出,利用可視化文獻分析軟件CiteSpace進行可視化分析。
圖1 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圖譜
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呈現出的圖譜如圖1,我們將節點圖形設置為圓圈,不同的顏色對應于不同的年份,其中節點越大越突出,證明該關鍵詞出現的次數越多。節點與節點之間的連線緊密程度反映了兩個節點關鍵詞之間的聯系程度強弱。根據生成的圖譜,我們可以分析出“心理語言學”這個節點是在整個網絡中影響最大、中心性最強的關鍵詞,在后三個階段中第一次出現在1990年,出現頻次最高,為884次。
圖2 關鍵詞聚類圖
2.關鍵詞聚類分析
關鍵詞聚類是建立在關鍵詞共現圖譜基礎之上的更加深入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出國內心理語言學研究領域有哪些研究類團,基于上文分析出的共現圖譜,我們在CiteSpace中選擇“find clusters”生成聚類圖譜,再選擇根據關鍵詞為主給各個聚類命名,篩選出五個主要聚類如圖2。
可以看出,從研究聚類而成關鍵詞聚類和關鍵詞共現圖譜中的結果不存在較強的關聯性,也就是關聯性、影響力大的關鍵詞,呈現出的主題中心性較為分散和靈活,從國內的研究熱點可以看出,國內的研究熱點主要包括心理語言學、心理語言學家、喬姆斯基以及外語教學等國內心理語言學研究的熱點還是主要和外語教學相關聯。
綜上所述,本文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為平臺,將1965—2022年間以“心理語言學”為主要主題的研究論文作為基礎數據,利用CiteSpace.5.7.R1版本科學計量可視化軟件對此基礎數據進行發文量、關鍵詞及聚類分析,根據發文量分析將國內心理語言學研究分為萌芽、起步發展、快速發展以及平緩發展四個階段,對每個階段引用量靠前的文章研究成果以及關鍵話題進行了相關介紹。分析結果指出,自從心理語言學引進國內,相關核心成果研究領域主要有外語教學、外國心理語言學家等;國內心理語言學研究具有一定的跨學科特點,但是各個研究領域發展不平衡,近幾年研究成果出現下滑趨勢,應增強研究的持續性,注重心理語言學研究的平衡性與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