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德新 吳嗣勇
近年來,國家高度關心和重視體育教育事業,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等一系列綱領性文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此外,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政策中強調要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并明確了體育家庭作業制度,這為青少年學生課后體育運動的開展指明了方向,也為青少年學生體育家庭作業的設計與實施提供了基本保障。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體育家庭作業要在提升運動能力、基礎體能以及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習慣上精準施力,不斷強化學校體育育人主陣地作用。
1.建立作業制度,規范作業管理
體育家庭作業有效開展離不開學校相關政策制度的支持,根據學校體育發展現狀,以“雙減”政策的落地為契機,建立和健全體育家庭作業制度,對體育家庭作業內容的設計、實施、管理、評價等方面進行優化設計與實施,整合校內、外體育資源,營造家庭體育鍛煉氛圍和環境,開展各項體育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增強學生體質,實現體育與健康教育深度融合。例如,學校管理層制定關于體育家庭作業的相關政策法規,建立有效的體育家庭作業制度,精準、科學地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并將體育作業評價融入到學生學業評價中。此外,學校要合理制定學校體育競賽細則,定期開展小型體育競賽、達標運動會等校園競賽,達到“常賽”的要求,以此來激勵學生積極完成體育家庭作業,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2.聯動多方力量,確保制度落實
在學校實施體育家庭作業制度過程中,必須要統籌好學生、體育教師、班主任和家長這四個群體的力量,共同協助完成體育家庭作業,才能夠確保體育家庭作業有效落實。學生是體育家庭作業的主體,是完成者和受益者;體育教師是體育家庭作業的設計者,負責監督、評價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科學、合理、趣味的體育家庭作業內容能夠留在學生心里,激發學生的內動力;班主任是體育家庭作業的協助者,負責監督、檢查、管理學生的作業情況,在作業實施過程中班主任的宣傳與監督能起到很有效的助力作用,最大限度地獲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提高學生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積極性;家長是體育家庭作業的協助者與支持者,負責學生在家進行體育鍛煉的監督、陪同、合作、協助等,家長的支持與參與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在實施體育家庭作業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聯動班主任、體育教師與家長參與群體的力量,共同協助學生完成體育作業,提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培養長期堅持運動的良好習慣,增強學生體質。同時也積極影響了體育教師、班主任、家長,相互促進、相互提高,有效促進家校共育(圖1)。

圖1 小學體育家庭作業參與群體關系
1.依據學情,分層設計
學生在性別、年齡、體質、學習能力、身體素質、興趣愛好、學習習慣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基于不同學情,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時要進行有效分層,教師以體育教學大綱要求設置符合各個層次學生能力的體育家庭作業,強調學生身體素質和鍛煉意識的培養,提升體育作業對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習慣的推動作用。同時,對于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習慣進行分層、分類布置體育家庭作業,讓學生進行自主選擇,激發學生體育運動興趣,提升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例如,對于男生、大年齡、身體素質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適當增加作業內容難度、練習組數與練習強度;對于女生、小年齡、身體素質較差、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可以適當降低作業內容難度、練習強度和練習要求標準。此外,根據小學生身心特征,可以制定一些趣味性較強的練習項目,如“跳跳糖”“毛毛蟲”“跳繩吉尼斯賽”等趣味性內容。體育家庭作業的內容設計可參考表1。

表1 小學“菜單式”體育家庭作業
2.結合校情,有效設計
教育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強調,一線體育教師聚焦“教會、勤練、常賽”,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將其落實于體育教育教學設計與實施全過程之中,從而提升體育課質量。體育家庭作業是學校體育的“第二戰場”,要有效結合體育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設置,體育課中教過學生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等內容,需要在課后進行復習鞏固,彌補體育課堂練習時間不足的缺陷,才能夠使學生真正熟練掌握這些知識和技能。與此同時,為了確保“教會、勤練、常賽”理念能落到實處,要在學校體育中經常性開展各類比賽,以課堂教學內容與體育家庭作業為基礎,設計多種競賽形式,如個人賽、班級賽、達標競賽等。通過比賽讓學生學會比賽規則、相關裁判知識、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善于與人交往、堅強的意志品質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除此之外,根據學校體育特色項目與學生體質健康基本情況,進行設置一些特色、新意、趣味的補充類體育作業內容,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提高學生學練積極性。
1.目標管理——精巧“收”作業
收作業是體育家庭作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對學生完成作業情況的有效監督,如果收作業的環節做得不好,就容易出現“假作業”“虛作業”的現象,致使體育家庭作業效果不佳。面對體育家庭作業收作業這個困惑,一線體育教師想了很多辦法,如作業記錄表家長簽字、“天天跳繩”等App進行視頻“打卡”、家長監督等,這些方法都有一定效果,但是還是無法避免一些“假作業”現象的出現。因此,在收體育家庭作業這個環節中,筆者認為需要制定一個“目標管理”式的收作業方式,即通過目標達成情況來督促過程的收作業方式,例如,四年級跳繩內容不是安排每天跳多少個,而是每分鐘能跳到100個以上為合格,130個以上為良好,150個以上為優秀,給予學生一個努力的目標,根據自己能力水平選擇一個符合自己的目標進行練習,并通過體育課堂測試、學校小競賽等進行檢查,將檢查的作業情況計入學生平時成績。“目標管理”式的收作業方式可以有效減少或避免“假作業”的現象,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根據學習目標不斷去提升與突破,樹立學習自信心。
2.多元評價——精準“評”作業
“評”作業是體育家庭作業的最后一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相比于其他學科,體育學科家庭作業評判有著特殊的一面,首先是體育作業可觀性和客觀性比較強,學生技能掌握到什么程度、一目了然,標準也比較清晰,其次評判過程中還需要學生的參與,如技能測評、體能測試等需要師生在運動場上共同來完成,同時體育家庭作業評價更加注重“知識、能力、行為、健康”多方面綜合性評價,更加突出全面育人。具體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參考表2。

表2 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評價內容與方式
(1)“評”體育健康知識
體育健康知識評價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健康知識與安全知識兩方面,如避免運動傷害的安全知識、準備活動和拉伸運動的必要性、如何控制運動強度、科學合理的營養膳食與生活習慣、傳染病預防知識等,這些都是學生應知應會的知識,也是做好體育鍛煉必須的基礎。教師可以在期中、期末階段安排體育健康知識相關的考試測評,來檢查與檢驗學生對于體育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是否能用自己的語言陳述出來。
(2)“評”體育運動技能
體育運動技能評價主要分為體育技能與運動目標達成兩部分。體育技能主要體現在體育課堂測試、學校體育競賽、體質健康達標測試等,通過測試、比賽中學生的動作表現與測試成績來評價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程度。運動目標達成主要是評價學生達成目標的情況,即“進步度”,由于學生個體差異較大,體育家庭作業評價必須因人而異。每個學生制定的學習目標不同,目標的達成度也不一樣,對于體育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起始目標相對較低,其通過自身努力進步的空間就更大,對于這類學生來說,這樣的評價方式能有助于他們樹立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習內驅力,提升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積極性。
(3)“評”體育健康行為
體育健康行為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健康行為進行多方面評價,如體育課堂學習行為、課外體育鍛煉行為等。體育課堂學習行為主要是學生日常體育課、校園體育競賽等參與體育鍛煉的行為,即平日的學習表現;課外體育鍛煉行為主要是學生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情況,通過每天體育家庭作業“打卡”來反映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情況,促進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習慣,增強學生體質健康。具體評價參考表3。

表3 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綜合評價表
3.兌換激勵——精心“獎”作業
為了避免出現“虛作業”“假作業”等現象,提升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增加課外體育鍛煉的趣味性,確保體育家庭作業有效落實。筆者認為體育家庭作業還須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激勵制度,如在實施體育家庭作業過程中,運用學期綜合評價成績來換取“運動幣”(“運動幣”可在期末時兌換相應獎品,參考表4),以此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確保體育家庭作業的有效實施,促進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

表4 小學體育家庭作業“運動幣”獎品兌換表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實施體育家庭作業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體育作業不受重視、作業內容不合理、作業反饋不真實等。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廣大體育教師應以此為契機,立足于學校教學實際,針對體育家庭作業實施中的問題進行調整與規劃,強化體育家庭作業的優化設計與實施,確保體育家庭作業制度的有效落實,推動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增強學生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