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晴
(黑龍江大學 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哈爾濱 150080)
中國和印度都是發展中國家,近年來兩國的服務貿易都出現了快速增長的趨勢。在全球經濟調整、貨物貿易發展不足,服務貿易蓄勢待發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背景下,比較中印兩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吸收借鑒印度在服務貿易發展中的長處,補齊我國服務貿易發展上的短板,對進一步優化我國服務貿易結構,提升國際競爭力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中印兩國服務貿易整體規模均呈現出逐步擴大的趨勢,中國服務貿易總額從2012 年的4829 億美元增長到2019 的7839 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8.64%,印度服務貿易總額從2012 年的2754 億美元增長到2019 年的3942 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6.0%,雖然中國服務貿易整體規模和增速均大于印度,但隨著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逐年增強,服務貿易進口總額大于出口總額且這一態勢還在不斷擴大,而印度服務貿易整體規模增速穩定,且服務貿易出口總額大于進口總額,因此,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和印度服務貿易順差形成鮮明的對比。
從服務貿易結構來看,在中國服務貿易各部門的進口比重中排名前三位的是運輸、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三者合計進口額占進出口總額的58.21%,保險、專利權和特許權與電信計算機和信息部門進口分別位列第四第五和第六進口部門,我國服務貿易逆差顯著也多來源于此。如表1 所示,以2016 年為例,傳統服務貿易部門與貨物有關的服務、運輸、旅游、建筑和其他商業部門在整體服務貿易出口總額中占比83%,表明我國服務貿易主要依賴于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的傳統服務貿易,而新興高附加值的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部門則占比較低。我國三大傳統服務貿易部門運輸、旅游和建筑服務,三者合計出口占比自2012 年從47%下降到2019年的34%,新興技術型服務貿易部門占比有所上升但比重較小,[1]也說明我國服務貿易結構正在處于不斷調整優化中。
表1 2012-2019 年中國服務貿易分行業貿易差額情況(億美元)
如表2 所示,運輸、旅游、其他商業服務是印度服務貿易進口的主要部門,特別是運輸服務部分進口額占總進口額的50%以上,其次為專利權特許權和電信計算機行業,但電信計算機行業的出口遠遠大于進口。印度的服務貿易順差主要來源于高附加值的電信計算機行業,平均順差差額達到481 億美元,計算機行業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30%以上,印度電信計算機行業的迅猛發展帶動了整個服務行業的順差優勢。[2]
表2 2012-2019 年印度服務貿易分行業貿易差額情況(億美元)
國際市場占有率(IMS)=該國某產業出口額/世界某產業出口額
從表3 可以看出,2012-2019 年,中國服務貿易國際市場占有率均在4%以上,整體上呈現穩步增長趨勢,印度服務貿易國際市場占有率在3%左右且上升幅度較小,和印度相比,就IMS 均值而言,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更勝一籌,市場前景廣闊。但美國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常年在20%左右,是我國的五倍左右,可見,我國與發達國家美國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差距還很大,需要更加努力縮小差距。
表3 2012-2019 年中印兩國服務貿易分行業國際市場占有率(%)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i 國j 產業的出口值/i 國第t 期的出口總值)/(世界j 產業的出口值/世界第t 期的出口值)
從表4 數據可以看出,近八年來,中國RCA 數值一直處于0.3 到0.4 之間,變動較小且有微小下降趨勢,這是因為我國商品貿易在總出口額中占有一定絕對優勢,但服務貿易競爭優勢則較弱;美國RCA 指數一直在1.1 以上,說明美國服務競爭力程度中等,新加坡RCA 指數近些年則大于1.25,服務競爭力顯著增強,而印度更甚,印度近八年來RCA指數數值一直處于較高數值,最高值達1.63,說明印度重視服務貿易發展且競爭力較強,由此可見,我國服務貿易競爭較之其他國家顯然不具備優勢,要彌補這一短板更需要持續努力。
表4 2012-2019 年中印兩國服務貿易分行業顯性比較優勢指數
高級生產要素對其形成競爭力優勢更有意義。[3]對于教育支出投入而言,我國教育投入占比長期低于國際平均水平,據世界銀行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教育投入占GDP 比重均值為4.49%,而我國教育投入占比,2019 年為4.04%,成為繼2014 年首次突破4%之后連續八年維持在4%以上;而印度的教育投入則始終維持在4%以上,尤其是對于理工科技人才的培養則是知識經濟的核心,印度中小學就已經加入了計算機軟件啟蒙課程,正是印度對于高端科技信息知識的大力投入,對拉動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具有深遠意義。
就市場需求而言,印度傾向于“出口導向型”為經濟發展目標,[4]依賴于國內較低勞動力成本,傾向于軟件外包為市場重點,進一步刺激了其市場需求的增長,但其過分依賴于國外市場,自身內需不足,國內銷售份額較小。從總體上看,印度服務業發展水平并不比中國高,與中國相比,印度在各類服務貿易行業中的國內市場需求較小。從整體需求量的角度來看,需求條件對印度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較小,對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更加有利。
中國雖然整體服務業規模比印度大,但就中國服務業分行業發展情況而言,缺少一個強勢競爭行業起引領作用帶動其他行業發展。中國是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但貨物與服務貿易實力相差懸殊,且發展趨勢極不對稱,服務貿易一直是中國對外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印度則不同,計算機軟件產業被譽為“21 世紀黃金產業”,近年來,印度經濟之所以能夠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很大程度得益于電信計算機行業的迅猛發展,帶動了服務業其他行業的發展,對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提升作用不言而喻。
從中國服務企業來看,由于開放程度普遍受限制,導致部分服務行業缺乏競爭力,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制約了服務產業競爭力的提升。而印度服務業較早實行跨國公司戰略,吸收和借鑒發達國家的優勢技術和管理經驗,取得顯著成效。印度大多數企業都與國外掛鉤,建立了密切的關系,使得企業具有競爭力,嚴格把控質量關,強調質量是企業保持頑強生命力的關鍵,決不允許產品在質量上出現任何差錯,這使得印度計算機軟件行業長期在國際市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正是我國所要學習的地方。
印度的軟件計算機行業是受政府管制干預最少的,從20 世紀80 年代起就被列入國家優先發展行業,[5]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資的優惠策略,積極鼓勵國內具有競爭優勢的服務行業,為電信計算機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寬松的環境和良好的經濟條件。反觀中國,服務業的開放程度遠不及印度,就金融服務業而言,中國通過降低外資準入門檻來推進多層次服務貿易試點,但以金融領域涉及國家安全范圍較多,行政干預等仍然存在于較多領域,限制了服務貿易自由化進程。據服務貿易監管數據庫顯示,中國除建筑行業以外,其他服務行業限制指數均高于平均值。
提升一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水平,完備的法律體系和政府的支持引導需要發揮重要作用。從印度電信計算機行業“走出去”的成功經驗來看,政府政策傾斜大力扶植。除此之外,印度對其軟件行業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值得我國參考,囿于其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對總體知識產權的保護較低,但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對其軟件計算機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卻不遺余力,專門為其建立了一套與之相關的法律,印度服務貿易競爭力較強,顯然與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我國也應構建完善的國內、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保護企業自主研發技術不受侵害,建立國際互信,提升行業競爭力。
提升服務貿易可持續發展能力必須重視教育和科技發展。長期以來,印度在這方面做法值得借鑒,印度計算機軟件課程的學習更是從孩童抓起,中小學開設計算機啟蒙課,高中則設置為必修課,且成人軟件培訓、民間培訓、專門培訓機構等眾多。目前我國服務貿易還集中在勞動密集型部門,金融保險、電信計算機和信息等知識密集型產業是未來服務行業發展的大方向,我國要切實發揮科學技術的帶頭作用,重視與人力資本的結合,將“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通過機構培訓、學校培養等多途徑培育出一批適應國際服務貿易新形勢的人才,為提升國際貿易競爭力添磚加瓦、保駕護航。
優化服務貿易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值是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的手段。當前我國服務貿易持續平穩且較快增長,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主動力,經濟效益持續提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因此,要堅持服務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化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