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甘肅政法大學,蘭州 730070)
當前我國經濟逐步向高質量發展邁進。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5G 等信息技術的變革和發展,促進了數字經濟發展,使數字經濟成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重要領域。“十四五”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要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以數字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數字經濟是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從最新國家戰略目標出發,創新和數字經濟發展是實現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兩個關鍵點,本文將創新、數字經濟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探討三者之間的邏輯互動關系。
自2017 年黨的十九大報提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論述后,高質量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引起了學術界的熱烈討論和研究。李碧珍、吳芃梅、楊少雄(2019)通過對中國知網中1992 年—2019 年6 月期間高質量發展相關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發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創新驅動”“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等方面,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新時代”“現代化經濟體系”“經濟高質量發展”“長江經濟帶”“制造業服務化”“人工智能”等方面。近年來創新、數字經濟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國家的重大戰略目標,引起了各領域學者的積極關注,通過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關研究的梳理,發現研究成果幾乎都提到了創新、創新驅動、創新能力、創新技術、數字經濟等詞匯,這反映出理論界對創新、數字經濟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關熱點話題的積極關注。創新(師博、張冰瑤,2018 等)、數字經濟(張騰、蔣伏心、韋朕韜,2021 等)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孫祁祥、周新(2020)認為科技創新可有效影響全要素生產率、產品和服務高質量供給、消費結構和經濟結構升級、資源利用和環境改善、社會公平等多方面,這些都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冉征,鄭江淮(2020)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創新能力可顯著促進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丁志帆(2020)從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建立了數字經濟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機制。張騰,蔣伏心等(2021)指出,數字技術帶來的資源配置、社會融資、知識溢出、監督約束、技術創新和信息擴散等優勢會促進經濟、社會、生態等多方面向高質量轉型,進而促進經濟高質量轉型。趙濤、張智、梁上坤(2020)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數字經濟可明顯推動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其中創業活躍度在數字經濟對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中起到強化作用。閔路路、許正中(2022)通過2011—2019 年我國283 個城市的面板數據,綜合運用差分GMM 和系統GMM 估計方法均發現數字經濟顯著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并指出創新績效在二者之間發揮中介作用。
梳理相關研究發現創新、數字經濟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研究對三者之間的關系做了一定梳理,但并沒有深入分析三者之間的具體關系和邏輯機理。基于此,本文將進一步理順創新、數字經濟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邏輯關系,為國家、地區和企業發展數字經濟、開展創新活動,促進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說起創新,我們都會想到著名的經濟學家熊彼特在他的《經濟發展理論——對于利潤、資本、信貸、利息和經濟周期的考察》著作中提出了“創新”“創造性破壞”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動態演化機制,開創了創新經濟學研究的先河。他認為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把從來沒有過的關于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具體包括引進新產品和新技術、開辟新市場、控制原材料的新供應來源和實現企業的新組合。“數字經濟”一詞最早由美國IT 咨詢專家唐·塔普斯科特提出(Tapscott,Don,1996)。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數字經濟”的概念和內涵不斷豐富和擴大,當前隨著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型技術的發展,引發了新一輪“數字經濟”競爭,我國也將數字經濟引進國家戰略層面。從創新和數字經濟產生的發展過程來看,是一系列信息技術創新與革命帶動了數字經濟的發展,也就意味著創新產生了數字經濟新產業,創新是引領和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機制(謝康、肖靜華,2022);但當今數字經濟的發展又帶動了新的創新活動,數字經濟促進了資源配置方式、組織方式的創新(張昕蔚,2019),數字經濟驅動區域創新和企業創新,提升了區域創新能力和企業創新能力,進而提升創新效率和創新績效(溫珺、閻志軍等,2019;胡山、余泳澤,2022;安孟、張誠,2021;徐向龍、侯經川,2022)。數字技術發展醞釀了新技術、新產品、新市場、新商業模式,創建了新組織,帶動了一系列創新活動,可見數字經濟和創新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螺旋上升關系。
從文獻梳理中已知創新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推動力量,是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具體體現在多個創新主體中,基于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關研究現狀,本文從宏觀國家政府層面、中觀產業層面、微觀企業層面和個體層面來梳理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邏輯關系:國家及各級政府通過機制體制創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保障、資源支持、制度要求、創新氛圍、戰略方向引領等;產業層面可通過產業結構創新、產業融合創新、產業集群創新等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微觀企業層面可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制度創新、服務創新等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而向高質量發展邁進,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個體層面可通過國家創新教育、創新氛圍營造等激發其產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提升創新能力進而進行社會化創新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四者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綜合影響機理是共同推動了資源要素優化配置、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國家人力資本和國民素質有效提升、社會及環境友好發展,最終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這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終追求。反過來高質量發展對創新又提出了更多要求,各類創新活動都需要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進行,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數字經濟包括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一方面,數字產業化會催生很多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產業,因這些新興事物大多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其更可能提高產品和服務體驗、相對于傳統發展模式更能減少資源過度消耗,更容易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數字產業化發展會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要素效率,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產業數字化可以打破行業和產業壁壘、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進而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帶來的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影響機理是,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都能有力地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促進資源要素優化配置、提升要素效率、改善生態環境,也是最終實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向和路徑。同樣數字經濟發展也需要依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開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通過梳理數字經濟與創新、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邏輯關系,理順了它們兩兩之間的邏輯關系,才能更進一步去梳理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創新驅動數字技術變革,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經濟又反過來促進了新一輪產業和技術創新,這兩者分別同時又交互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宋義明、張士海(2022)指出,“數字經濟由新科技革命催生,與生俱來就有創新的特質,在技術創新、制度創新以及商業模式創新方面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葛和平、吳福象(2021)指出,“數字經濟所蘊含的創新潛力和發展動能,正成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數字經濟發展和創新活動都需要緊密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進行(三者之間的邏輯互動關系如圖1 所示)。
圖1 創新、數字經濟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
本文首先對創新、數字經濟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關理論研究進行了梳理和回顧,在文獻總結回顧的基礎上構建了創新、數字經濟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邏輯互動關系,以期為國家、地區及企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展數字經濟,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因文中只從理論角度構建了三者之間的邏輯互動關系,缺乏實證數據檢驗,三者之間能否有效互動,需要進一步實證驗證,且三者之間的邏輯互動關系較為復雜,涉及國家、區域、組織及個體等多個層面,后期將深入梳理這三者的相關測量指標,并構建指標體系,致力從多個層面來實證檢驗三者之間的邏輯互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