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宇 杜 軍 高佳莉 孫雷鳴 許業寶
(安徽皖南煙葉有限責任公司,安徽宣城 242000)
皖南煙葉有限責任公司正處于生產方式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為摸清煙農土地經營、設施配套、產業組合、用工服務等現狀,進一步抓好煙農主體建設,做好“四有”煙農培育,努力培養一批標桿煙農,煙農服務中心利用電子問卷形式對全區煙農開展了全樣本調查,現將問卷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依據煙農生產經營現狀及公司轉型升級需要,煙農服務中心擬定了《2021年度煙農調查問卷》(以下簡稱《問卷》)。《問卷》內容涵蓋個人信息、經營信息、四有信息、生產組織、種植意愿、服務滿意、意見建議7個方面,題型為選擇和填空兩種,選擇題18道,填空題2道,其中1道填空題為意見建議,另有1道選擇題和1道填空題為所屬煙站選擇及個人信息核實。
1.2.1 調查方式。為實現全樣本調查,培養和提升煙農使用信息平臺的習慣和技能,煙農服務中心經研討,決定以騰訊調查問卷為平臺,通過手機掃碼的方式開展在線調查。
1.2.2 調查推進。通過專題培訓會的形式,煙農服務中心現場以手機端演示的方式先對各站服務管理員進行演示操作,再由各站服務管理員實施轉訓。期間,煙農服務中心利用微信群平臺對各站進行了兩輪次指導與提示,針對個性問題及時協調解決。
1.2.3 問卷回收。計劃實施全樣本調查,即對全區1 154戶煙農全部組織調查,實際調查1 129戶,占比97.8%,有效問卷1 129份,有效率100%。
2021年度全區共有植煙煙農1 154戶,相比2020年1 335戶凈減少181戶,下降比例為13.6%。2021年新發展煙農151戶,新煙農占2021年煙農數量的13.1%,其中從未種過煙的新戶30戶,占比2.7%;有過種煙經歷但2020年未種植的新戶121戶,占比10.5%;即2021年實際退出煙葉種植332戶,占2020年煙農數量的24.9%。
第1題:您的年齡。2019年、2021年的調查結果分別見圖1、2。

圖1 2019年煙農年齡結構占比
根據圖1、圖2可知,2021年煙農年齡主要集中在4個年齡段,51~55歲的占比35.3%,56~60歲的占比24.1%,46~50歲的占比22%,41~45歲的占比8.9%,即41~60歲占比達到90.3%;同時,60歲以上煙農比例達到5.7%,45歲以下煙農達到12.8%,其中有3.5%的31~40歲的煙農及0.4%的30歲及以下的煙農。依據上述統計,按照中位數測算,2021年全區煙農平均年齡約為52.23歲(2019年為51.05歲),較2019年增長1.18歲,剔除時間自然增長因素,實際較2019年減少0.82歲。由此可看出,煙農在呈現老齡化的同時還伴隨新生力煙農的注入,整體仍處于平穩狀態,據此判斷,老齡煙農的出現符合現時規律但需要加以關注,同時,“二代煙農”的培育充滿潛力,需要著力引導。

圖2 2021煙農年齡結構占比
第2題:您子女最高學歷。為了解煙農家庭因素對種植穩定性的影響,2021年煙農問卷調查特意對煙農子女最高學歷進行了調查,結果見圖3。

圖3 2021年煙農子女最高學歷結構占比
根據圖3可知,煙農子女最高學歷在大專及以下占比達到75.4%,其中大專占比23.7%,高中(中專)占比29.6%,初中及以下占比22.1%;煙農子女最高學歷在本科及以上占比僅為24.5%。由此僅從煙農子女受教育程度判斷,“子承父業”這項工作值得深入研究推進。
第3題:您2021年合同種煙面積。統計結果表明,規模種植已成主流趨勢,6.67 hm2大戶在皖南煙區已成普遍現象,種煙規模在6.67 hm2以上的煙農有517戶、占比達到44.7%,其中規模在13.3 hm2以上的煙農已達29戶、占比達到2.5%。據此判斷,規模種植是皖南煙區煙葉發展的大勢,也是煙葉生產方式轉型升級的基礎,推動規模種植仍有潛力可挖。
第4題:您是否為2021年新戶(即2020年未種煙)。2021年調查結果見圖4。

圖4 2021年煙農是否為新戶的調查結果
根據圖4可知,有13.4%的煙農為新進煙農,其中2.7%的煙農為第1年種植煙葉。據此判斷,在當前的農村、農業中,煙葉作為一種經濟作物,對從事農業生產人員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作為一種產業選擇。
第5題:您自有和租賃的土地規模。經過統計,結果表明煙農經營土地規模主要集中在6.73~20 hm2,其中6.73~13.3 hm2占比為28.8%,13.3~20 hm2占比為29.4%。煙農經營規模超過13.3 hm2的煙農占比達到51.1%,更有煙農土地經營規模達到66.7 hm2以上、占比為0.8%。從種煙規模和土地經營規模上看,總體上是滿足輪作的需要,如何引導煙農滿足1∶1新型種植模式要求值得研究和探索。綜上可判斷,煙農已在從種植型向經營型轉變,煙農轉型意識逐步彰顯。
第6題:您擁有的長期固定服務人員人數。調查結果見圖5。

圖5 2021年煙農擁有長期固定服務人員的調查
根據圖5可知,24.1%的煙農無長期固定服務人員,有75.9%的煙農擁有長期固定服務人員,其中擁有長期固定服務人員在10人及以下的占比為57.5%,擁有長期固定服務人員在10人以上的占比為17.4%。根據中位數分析測算,皖南煙區煙農戶均擁有長期固定服務人員為5.8人,進而可推出,在皖南煙區每1.13 hm2會相對固定1名服務人員。據此判斷,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為保證生產用工需求,煙農開始探索培育穩定的長期固定服務人員。
第7題:您現有農機具是否能滿足全程煙葉生產。調查結果見圖6。

圖6 煙農擁有的農機具是否滿足全程煙葉生產調查
根據圖6可知,有24.6%的煙農現有農機不能滿足全程煙葉生產,有75.4%的煙農有滿足全程煙葉生產的農機配套,其中26.6%的煙農農機在滿足全程煙葉生產的基礎上還有富余。由此可看出,在現有農機具情況下,皖南煙區機械化程度相對較高,農機配套與種植規模匹配度較高,但也存在戶間不平衡的問題。
第8題:您是否有商品化經營的非煙產業。調查結果見圖7。

圖7 煙農擁有商品化經營的非煙產業調查
根據圖7可知,有60.3%的煙農除煙葉、水稻外沒有商品化經營的產業,僅有39.7%的煙農擁有商品化經營的非煙產業,其中13.5%的煙農有2個及以上的商品化經營非煙產業。由此看出,多數煙農受制于產業選擇、精力等因素,在種植煙葉外沒有開展其他商品化經營非煙產業。
第9題:您是否購買了社會化專業化服務(指煙農專業合作社以外的專業化服務)。調查結果見圖8。

圖8 煙農購買社會化專業化服務調查
根據圖8可知,有48.3%的煙農未購買社會化專業化服務,有51.7%的煙農購買了社會化專業化服務,其中有21.8%的煙農購買的社會化專業化服務達到3個及以上。通過逐戶篩選數據,發現584戶購買了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的煙農中,種煙規模達到6.67 hm2以上的達到308戶、占種煙6.67 hm2以上(517戶)煙農的59.6%,這與實際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組織是不相符的,調查對象對社會化專業服務的理解出現多元化認識。也反映出在問卷調查過程中存在指導、轉訓不到位的現象,在今后問卷調查時要對調查事項進行準確定義,并在過程中做好指導。
第10題:您購買了哪些社會化專業化服務。調查結果見圖9。

圖9 煙農購買的社會化專業服務的類型調查
根據圖9可知,冬耕、物資配送、煙葉采編3個產品的社會化專業化服務購買比例達到50%以上,土壤改良劑撒施、挖溝瀝水、整地、起壟移栽、植保(人工)、煙葉飛防、揭膜培土、雙打、烘烤、水稻收割等10個產品的社會化專業化服務購買比例達到30%及以上。
第11題:您是否有擴大煙葉種植規模意愿。調查結果見圖10。

圖10 煙農擴大煙葉種植規模的意愿調查
根據圖10可知,19.8%的煙農想擴大規模,41.7%的煙農為維持現有規模,36.5%的煙農視情況而定,僅有2%的煙農想縮減規模。經逐戶篩選數據,全區有223戶煙農表示想擴大種植規模,其中種煙面積在8 hm2以上的有91戶、占40.8%,6.67~8 hm2的有43戶、占19.3%,5.3~6.67 hm2的有40戶、占17.9%,5.3 hm2以下的有49戶、占22%;全區有471戶煙農表示維持現有種植規模,其中種煙面積在8 hm2以上的有106戶、占22.5%,6.67~8 hm2的有84戶、占17.8%,5.3~6.67 hm2的有92戶、占19.5%,5.3 hm2以下的有189戶、占40.2%。由此可看出,煙農擴大整體種植規模的意愿還是較為強烈,種植規模戶擴大規模的意愿更為突出,持續引導煙農擴大規模將是今后一項持續的工作。
有意愿持續擴大種植規模的煙農,面積在5.3 hm2以上的占78%,維持規模不變的煙農,面積在5.3 hm2以下的占40.2%,實現規模持續擴張的發力點主要為種煙面積在5.3 hm2以上的煙農。
第12題:您是否清楚煙農分類及對應福利待遇政策。調查結果見圖11。

圖11 煙農是否清楚關于煙農分類及對應福利待遇調查
根據圖11可知,關于煙農分類及對應福利待遇有65%的煙農清楚,26.6%的煙農知道一點,還有8.4%的煙農不知道。由此可看出,通過培訓,多數煙農對煙農分類及對應福利待遇有比較清晰的了解,但還有少部分煙農不清楚,需要通過培訓的方式,加大對政策的宣貫力度。
第13題:您對公司的整體滿意度評價如何。調查結果見圖12。

圖12 煙農對公司的整體滿意度評價調查
根據圖12可知,煙農對公司的整體滿意度達到86.4%,有13.6%的煙農對公司的整體評價為不滿意,其中36%的煙農對公司的整體評價為非常滿意。由此判斷,絕大多數煙農對公司十分認可,通過煙葉生產,公司與多數煙農構建起了比較穩固的紐帶關系。
第14題:您對公司技術指導服務滿意度評價如何。調查結果見圖13。

圖13 煙農對公司技術指導服務滿意度評價調查
根據圖13可知,煙農對公司技術指導服務的滿意度達到96.5%,僅有3.5%的煙農對公司的技術指導服務不滿意。技術指導服務是公司服務煙農的主要內容,也是緊密聯系煙農的主要方式,日復一日的技術指導服務也得到煙農的充分滿意。據此判斷,隨著煙葉的連續種植,煙農對煙葉生產技術有了全面的掌握,煙葉生產技術不再是制約煙葉產質量的主要因素。
第15題:您對公司專業化服務滿意度評價如何。調查結果見圖14。

圖14 煙農對公司專業化服務滿意度評價調查
根據圖14可知,煙農對公司專業化服務的滿意度達到84.1%,另有15.9%的煙農對公司的專業化服務不滿意。整體上看,煙農對公司的專業化服務滿意度不是很高。據此推斷,專業化服務實質是為煙農解決煙葉生產組織,幫助煙農輕松種煙,但由于種種因素,專業服務多為形式的服務,像育苗、分級這類實質的專業化服務產品很少。
第16題:您對公司烤房、農機維保服務的滿意度評價如何。調查結果見圖15。

圖15 煙農對公司烤房及農機維保服務的滿意度評價調查
根據圖14可知,煙農對公司烤房、農機維保服務的滿意度為77.7%,另有22.3%的煙農對公司烤房、農機維保服務不滿意。農機、烤房是煙葉生產的主要設施設備,農機、烤房能否及時維保直接關系到煙葉生產的正常開展。通過調查數據可看出,煙農對農機、烤房維保較為重視。
第17題:您對公司煙農培訓、生日慰問等煙農福利待遇兌現的滿意度評價如何。調查結果見圖16。

圖16 煙農對公司煙農培訓、生日慰問等煙農福利待遇兌現的滿意度評價調查
根據圖15可知,煙農對公司煙農培訓、生日慰問等煙農福利待遇兌現的滿意度達到87.7%,有12.3%的煙農對公司煙農培訓、生日慰問等煙農福利待遇兌現不滿意。整體上看,煙農對培訓及福利待遇兌現工作較為滿意,但由于政策宣貫力度不夠,部分煙農因不了解政策,對此項工作不滿意,仍有提高空間。
從調查結果看,煙農對公司的滿意度與年度滿意度目標(95%)尚有差距,且各項工作的滿意度存在不平衡現象。
據調查,種煙面積在3.33 hm2及以下的煙農對公司整體滿意度最高,滿意度為90.5%;面積在6.73~8 hm2的煙農對公司整體滿意度最低,滿意度為80.9%。從規模分布看,隨著規模增加,煙農對公司整體滿意度呈下降趨勢。據此判斷,隨著戶均規模的擴張,煙農對服務方式、服務內容提出新的需求,但現有服務方式、服務內容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傳統的,需要進一步轉型升級。
不同種植規模的煙農對公司技術指導服務滿意度均在95%以上,且差異較小。據此判斷,公司自成立以來,所推進的服務某種程度上就是技術指導服務,這可能也是此項滿意度較高且差異較小的重要原因。
種煙面積在8.07~10 hm2的煙農對公司的專業化服務滿意度最高,為88.8%;種煙面積在6.67 hm2以下的煙農對公司專業化服務滿意度的評價沒有與具體種植規模呈現規律變化,均在85%左右;當種煙面積達到6.67 hm2時,是對專業化服務需求的臨界點,因此種植面積在6.73~8 hm2的煙農對公司的專業化服務滿意度最低,為78.2%。
隨著種煙規模的增加,煙農對公司烤房、農機維保服務的滿意度整體呈現下降趨勢。其中,3.33 hm2及以下的煙農滿意度最高,為85.7%;10.07~13.33 hm2的滿意度最低,為72%。可以看出,隨著規模的增加,煙農對烤房、農機等設施的配套及維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同種植規模的煙農對公司煙農培訓、生日慰問等煙農福利待遇兌現的滿意度的差異較小。據此判斷,星級煙農福利待遇差異化的設計和兌現相對較為合理,沒有呈現出不同種植規模對此項工作滿意度工作評價的差異化。
第18題:您對公司(如生產組織、技術指導、培訓、扶持政策等)有什么意見建議?
據統計,共有104戶煙農提出意見建議,較2019年8戶煙農提出意見增加96戶,側面反映出,隨著煙葉的發展,煙農的訴求更加多元,煙農對公司的意見建議主要集中在政策(提高煙葉收購價)、技術(革新生產技術,降本增效)、基礎設施(修建煙水煙路、改造烤房)、服務(減少不必要的簽字,減輕煙農負擔)、培訓(加大培訓力度)、風險保障(用工)等方面,其中提出意見人數分別為42、13、27、5、4、13人,占比分別為40.4%、12.5%、26%、4.8%、3.8%、12.5%。
通過本次調查,對煙農經營產業、“四有”情況及對公司相關工作的滿意度等有了大致了解,對做好煙農主體建設、培育“四有”煙農、塑造標桿煙農等煙農隊伍建設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大數據支撐。
通過對煙農土地經營規模及種植意愿的調查,煙農對規模種植的認可度較高。公司要繼續通過計劃調控、政策引導、示范帶動等方式,持續推進規模化種植[1]。
探索與規模化種植相配套的集成技術,優減技術節點,突出技術關鍵點,減少非必要不重要的技術環節,減少用工,增加效益。
通過對煙農土地經營、產業工人、農機配套、產業融合等4個方面的調查,較多煙農具備“四有”基礎。
一是結合生產實際,進一步豐富煙農培訓內容,持續做好現有煙農培訓課件的維護與新課件的開發。二是加強煙農內訓師隊伍建設,持續提升內訓師教學素養和教學能力。三是科學合理安排培訓時間,弱化培訓與生產的沖突。
通過對煙農就公司各項工作滿意度的調查,煙農服務還要進一步強化。公司要對各項工作的流程進行優化,杜絕形式,通過推進煙農信息平臺建設等方式,在專業化服務等方面為煙農減負,提升煙農的滿意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