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元華 ,劉少華 ,龍 飛 ,張 東
(1.甘肅省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2.牙博士醫療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008)

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療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傳統加強支抗的手段難以避免支抗牙齒的少量移動,且需要患者的配合,已不能滿足現代正畸臨床治療對支抗控制的需求。骨支抗的出現為解決這些臨床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早期骨支抗使用修復患者的牙種植體作為支抗,1990年Roberts等[1]報道了首例將牙種植體作為絕對支抗成功應用于正畸臨床治療。但牙種植體無法應用于牙列完整的患者,臨床適應證范圍小,牙種植體價格昂貴,需要復雜的手術植入,還要等待骨結合以后才能開始施加正畸力等。因此,牙種植體無法廣泛應用于正畸治療。1990年以后正畸用種植釘被陸續研發,如Onplant系統[2]、MIA系統[3]、OMAS[4]等。正畸用種植釘直徑較小,可植入牙根間任意位置的牙槽骨中,手術步驟簡便,正畸醫生或口腔全科醫生可在臨床作為常規操作實施植入手術。1997年,Kanomi[5]用兩顆1.2 mm直徑的微鈦釘成功壓低下頜切牙。2005年Park等[6]報道將種植釘植入在下頜外斜線區遠中移動下頜磨牙開辟間隙內收前牙。隨著正畸種植支抗生物力學體系的研究不斷深入,成品支抗釘的推出和改良,種植釘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使用種植釘對牙列、牙弓進行三維方向支抗控制,能獲得更佳的正畸治療效果,更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側貌美觀。

2.1.1 種植釘直立下頜第二磨牙 下頜第二磨牙部分或完全阻生,原因可能包括牙列擁擠、鄰近下頜第一磨牙的拔除或過早缺失、下頜第三磨牙的早萌以及下頜第二磨牙萌出過程中的異常成角。如果不治療,這種情況會導致牙齒齲壞以及涉及下頜第一、第二磨牙的牙周病,或下頜第一磨牙牙根外吸收。阻生的下頜第二磨牙往往被嵌在第一磨牙遠中外形高點的下方,因此,在對磨牙施加一個單一力或力矩使其直立前,需要施加一個遠中力來釋放其近中尖。根據下頜第二磨牙近中傾斜程度,可以分別使用不同方法配合種植釘直立近中傾斜的下頜第二磨牙。在輕微近中傾斜的臨床病例中,從阻抗中心到托槽水平力線的垂直距離足夠長,使用種植釘配合一個開大螺旋彈簧,用來產生直立牙齒所需的單一力,可以產生足夠的力矩和遠中的力,就可以直立下頜第二磨牙。筆者曾在臨床借鑒此方法,成功豎直近中傾斜的下頜第二磨牙。下頜第二磨牙中度到重度傾斜時,由于力線到阻抗中心的距離縮短,單個力產生的力矩有限。Takahashi等[8]將種植釘植入在下頜升支前緣,使用種植釘直接支抗遠中直立下頜第二磨牙,用單一的力來釋放被第一磨牙遠中外形高點卡住的第二磨牙近中邊緣嵴,但隨后必須插入一根直立彈簧來提供一個足夠的后傾力矩。伸長力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但多數情況下不會產生嚴重的問題,因為在牙齒到達最終的咬合高度前,萌出會停止。種植釘除可以配合使用彈簧或彈力線直接施加推力或拉力到第二磨牙之外,還可以配合使用彈簧直接施加力矩到第二磨牙上幫助磨牙遠中直立。



Lee等[15]報道上下頜采用種植釘非拔牙治療磨牙完全遠中關系時,上頜可以使用種植釘遠中移動上后牙,下頜可以使用種植釘前移下后牙,以此縮短療程。因為磨牙完全遠中關系時,單純通過遠中移動上后牙來糾正磨牙完全遠中關系,需要將上頜磨牙遠中移動接近5~6 mm,治療難度大、療程長。可以使用下頜前磨牙區種植釘來前移下頜后牙,同時可以幫助下頜牙列中線的糾正,可能的副作用包括下前牙牙冠或牙根前移,下前牙牙根突破唇側骨皮質,臨床上需要密切監控。
2.5.3 骨性Ⅲ類患者正畸掩飾治療中下前牙的轉矩控制 骨性Ⅲ類正畸掩飾治療,下前牙需要平移或控根舌向移動伴或不伴壓低移動。下前牙的牙根舌向移動觸發了唇側牙槽骨的改建,隨后下唇部軟組織發生內收,從而有利于側貌的改善。弓絲上合適的轉矩彎制裝置結合下頜中切牙根間種植釘施加的輕力可以實現下前牙的整體平移或控根移動。在壓低和根舌向這兩種移動中,由于應力主要集中在根尖區,二者也是根尖外吸收最強的預測指標。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密切監控牙根長度是必要的。
種植釘力線屬于單一線性力線,因此在一顆種植釘上可以施加多條力線來改變合力線和阻抗中心的位置關系。與上頜牙弓相對單一的、向上向后的力線相比,因為涉及下頜磨牙的前移以及壓低,所以下頜的力線設計更加復雜。樸孝尚[20]認為下頜磨牙的前移,尤其是高角病例中下頜磨牙的控根前移伴壓低,對于側貌的改善具有顯著作用。盡管下頜第一磨牙近中種植釘可通過使用種植釘輔助的直立彈簧實現磨牙的控根前移,但是對于下前牙需要單純壓低而不需要過度內收的患者來說,下頜第一磨牙近中種植釘可能無法滿足這種臨床需求,因此,當實現不了治療目標時,需要及時更換種植釘位置,如將下頜磨牙間的種植釘位置調整到下頜前磨牙間,或增加種植釘數目,如在下頜尖牙與第一前磨牙間植入種植釘來壓低下前牙、近中移動下頜磨牙。
種植釘的成功植入是種植釘應用的前提,種植釘在植入后松動脫落是導致其臨床應用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種植釘植入位置和方向的選擇是決定種植釘植入后穩定性的關鍵因素。目前臨床常用的種植釘植入方式為術者參考CBCT等影像學資料后進行自攻或助攻植入,植入準確性與術者的臨床經驗有較大關系。唐睿等[21]利用CBCT、口內掃描技術、數字化導板設計軟件和快速成型技術制作的數字化導板,在牙支持式導板的引導下進行種植釘植入,提高了植入的準確性,避免了種植體碰根、折斷等醫源性損傷的發生,減少了椅旁操作時間,降低了種植釘的脫落率。數字化種植釘導板的應用能提高正畸初學者種植釘植入的成功率。下頜種植釘廣泛應用于橫向、垂直向、矢狀向問題的糾正,包括對單顆磨牙的三維控制以及對整個下牙列進行三維移動控制,目前已成為臨床主流技術,其生物力學系統構建已日趨成熟,但對于錯綜復雜的臨床病例,其力學系統的構建和優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另外,本文的臨床病例都是種植釘力系統配合固定矯治器完成的,對無托槽隱形矯治器與種植支抗配合的力學系統構建,雖然也有臨床研究發表[22],但是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其矯治原理不同于固定矯治,此方面研究不多,故未進行系統闡述。
綜上所述,種植釘是正畸醫生的有力工具,隨著產品開發和正畸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未來的種植釘植入過程會更便、舒適、高效,植入位置會更精準,力學系統會更成熟,從而獲得滿意的臨床正畸效果,達到功能和美觀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