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巧清
* 本文系建甌市2022年度教育科研立項課題“梯度式寫話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B22073)研究成果。
摘? 要:“雙減”政策的發布,給小學教育帶來了新的思路,打開了新的局面,越來越多的教師將目光轉向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上。縱觀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不難發現,編者們一直圍繞著“聽、說、讀、寫”四大核心能力編寫教材。在小學低年級學段,寫話教學對學生未來的語言把握和應用能力至關重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引導教學。為此,文章根據教學研究與實踐經驗,提出了小學語文低年級寫話教學的開展策略,以期能夠較好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低學段;寫話教學;核心能力
隨著近年來小學教育的不斷改革,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得到了新的發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對語文學科而言,聽說讀是學習的基礎,而寫則是將所有的基礎融于一體,通過較為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教師不能將自己的教學限制在過去的陳舊方法與理念中,而應該循序漸進,按照課本安排的聽、說、讀等環節,使用正確的方法加入“味精”,讓學生的看圖寫話“五味俱全”。
一、樹立正確認識,尊重發展規律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學生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培養的重要時期。與此同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稍有欠缺。在這一階段,教師作為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引路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味精是生活中的調味品,能夠起到增鮮提味的重要效果。將其類比于小學語文教學,就如同畫龍點睛的教學策略,能幫助學生快速地將知識融會貫通,實現高效學習。“味精”的加入,可以說是量變促成質變的關鍵環節,在這之前,教師需要做好多項準備,提升教學質量。這樣加入“味精”之后,教師才能夠使自身的寫話教學迎來跨越式的發展。因此,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認識,用優秀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進行有效指導,善用“味精”。
(一)循序漸進
教材內容的設置都經過了編者的深思熟慮,教師可根據教材編排來反推編者的意圖,向前輩們學習,以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初入校園,對知識的掌握并不全面,還處于一個懵懂求知的狀態。教師開展教學時,應該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在適當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恰當的實踐,不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在對教材進行分析之后不難發現,編者的編排也大多圍繞著“聽、說、讀、寫”四大環節展開。
例如,在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的“我上學了”部分,就先安排了《上學歌》的學習,教師先用歌曲的方式調動學生的感官,引導學生進行“聽”與“說”的練習;接著,在識字部分安排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等,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說”和“讀”,朗朗上口的課文也鞏固了學生的聽、說、讀能力。在夯實了基礎后,學生對這些簡單的漢字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進行仿寫;課后練習部分,教師安排了田字格,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練習。
由此可見,小學語文的學習要遵循一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進行寫話教學前,應確保學生的字詞基礎得到夯實,聽說能力有所改善,為之后的寫話教學埋下伏筆。
(二)以學生為主體
在進行小學低年級的教學時,教師應該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意味著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隨心所欲。小學低年級學生對課堂還不適應,需要通過教師的幫助在課堂上展現自己、表達自己。因此教師的輔助成為小學低年級階段“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策略實施的重要法寶。教師要以教材內容為載體,融合自身的理解,推動教學的落實。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一年級上冊《日月水火》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應該從旁輔助,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具體而言,在課堂開始時,教師讓學生拿出紙筆,畫出日、月、水、火這四件物品。不一會兒,學生都完成了自己的畫作。接著,教師再將學生的畫作進行比較,讓學生思考大家的畫有什么相似之處。很快,學生會發現,原來每個人畫的太陽都是圓圓的小紅球,中間還有不同層次的紋路;月亮都是彎彎的黃色弧形;畫出來的水都是流動的曲線;畫出的火都分出了三個紅紅的外焰。通過畫作,學生能抓住生活中物品的特點,并發現原來漢字就是對生活中這些常見事物的“抽象畫作”,經過簡化之后,成為所學的漢字。在此過程中,繪畫、討論、探究都由學生獨自完成,教師從旁輔助、及時引導,將學生放在了課堂的主體地位。對課堂學習有著深刻感受的學生,自然會在寫話活動時,有話說、會說話、寫好話。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萬丈高樓平地起。”學生的終身學習之路也從小學低年級開始。無論開展何種教學,教師都應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確保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相關知識,在課后進行有效的課后實踐,完成由輸入到輸出的全過程。學生親身的實踐和經歷,更加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在親自動手進行驗證之后,學生也能夠更加全面地去看待問題、了解問題。這對世界觀、價值觀處于發展狀態的小學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正是因為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也正是因為需要經過相應的學習實踐,學生的感受才能夠更加深刻,才可以在寫話活動中有話說。
除此之外,語文素質的提高,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語文知識,還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知識,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寫話教學所帶來的表達能力,可以使學生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中更好地展現自我,從而獲得長遠發展。
二、開展多元教學,尊重學生需求
夯實學生的基礎之后,“味精”起到了一個催化的作用,能夠激發學生的思想、情感,使學生主動地表達出自己的看法,進而轉化為基礎的寫作。于教師而言,“味精”的選擇應該因人而異、因課而異,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習需求。一方面,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漢字邏輯、識別能力還有所欠缺,難以清晰、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小學低年級學段的學生剛剛接觸語文學習,應用語文知識的能力較弱,對寫話教學還存在一定的畏難、抵觸情緒。因此教師要博采眾長,使用有效的“味精”開展多元教學。
(一)完善課程設計
小學生正處于好奇、求知欲旺盛的發展時期,情感豐富、表達欲望強烈。教師應該順應他們的特點,完善相關的課程設計,使內因與外力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于提升學生的寫話能力。
1. 深挖教材
教材是小學教學的基石,教師應該“將深挖教材核心”作為“味精”。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寫話教學,很難要求他們進行長篇大論。教師應該從簡單的環節著手,引導學生連詞成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作為國家相關部門勘定的專業課本,其內容與形式的選擇都經過了前輩們的深思熟慮。對此教師可以將該課本作為范本,帶領學生進行相應的練習,讓學生熟悉相關的書面語言結構,再讓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表達,脫離課本,表達出自己對事物的感受。
例如,在一年級下冊《小公雞和小鴨子》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圈出課文第二段中出現的動詞,理清動作發生的先后順序,了解故事的大致脈絡;帶領學生感受課文第二段描寫小鴨子救小公雞的過程,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書面語言的表達方式。
2. 模仿與創新
模仿與創新也能夠給寫話教學帶來不一樣的“味道”。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寫話教學離不開模仿,模仿的對象可以是上文提到的教材,也可以是教師展示的例句,還可以是班級內同學的優秀作品。在模仿學習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創新,讓學生吸收他人的智慧,經過學習內化之后,再進行輸出。
例如,《小蝌蚪找媽媽》文章的開篇就生動展示了小蝌蚪的可愛形象。由此,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仿寫自己身邊熟悉的動物。即針對課文原文,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模仿。“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表明了某地有某種動物;“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則從頭到腳對動物進行了描寫;“甩著長長的尾巴”表明了被描寫者的動作;“快活地游來游去”則表明了被描寫者的情緒。學生明晰了課文的骨架,自然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個人認識進行創新,寫出屬于自己的文本。
3. 連詞成句
受學習能力、家庭教育、智力稟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也不盡相同。教師應該進行有效設計,為后進的學生托底,采用有效的方法促進教學,并尊重學生“由易到難”的學習規律。為此,教師總結了口訣“美小圓舊黃,中國木書房”,讓學生按照形容詞的排比順序去觀察事物、描寫事物。美是性質,小則是對事物大小的點評,圓代表形狀,舊是外觀上的新舊,黃自然表示顏色,中國表明了事物的地區、出處等,木則是質地的形容,書則表明了事物的用途,房指代被描寫的中心名詞。學生在進行寫話時,可以默念這一口訣。有了形容詞修飾的加入,學生的寫話自然也生動有趣。
例如,當學生想要表達“我”有一只小狗時,可以通過連詞成句的方法,將句子擴寫為:我有一只小狗,它十分可愛(美),小小的身子(小)圓圓的頭(圓),白色的(黃)毛上總是有泥巴(舊)。它是爸爸從鄉下爺爺家帶過來的(中國),每天都陪我玩(書),是我的好朋友(房)。口訣的使用,不用將每種表達完全覆蓋,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即使只應用了其中的部分,也能讓寫話增光添彩。
(二)融入生活元素
在開展小學寫話教學的過程中,也不能缺少生活元素的融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是最好的調味品,將其加入寫作過程中,語句自然會精彩紛呈。對此教師要帶領學生觀察生活細節,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每天布置相應的任務,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細節的習慣,并讓學生從自己的感受出發,記錄與生活細節對應的自身情緒變化。長此以往,學生會發現,考試沒考好,“我”是難過的;吃到了好吃的東西,“我”是激動的;和好朋友一起玩耍,“我”是興奮的。這些自體產生的情緒與生活中的事物一一對應,學生應用起來自然得心應手。
在進行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的寫話練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加入他們對生活的感知,表達出正在做某事時,“我”的感受是怎樣的。例如,給媽媽寫留言條,表明自己要去同學家玩:“小明家新買了一條很可愛的小狗,我很好奇,想去看看。小明還給我準備了我喜歡的蛋糕,我很開心。你不用擔心我,我會在六點之前到家。”學生融入自己對生活的感知,寫話自然像加了味精一樣生動有趣。
三、結語
低年級寫話教學的開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需要用自己的愛與耐心去推動教學的開展。在教學前期,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夯實“聽、說、讀、寫”的基礎。在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立意上,綜合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學生語言建構與應用的綜合實力,推動寫話教學的開展。在教學中,教師也應該重視學生的想法,尊重學生的興趣,適應學生的發展規律;從課堂出發,選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加入生活化教學、情境預設、師生談話等“味精”,為小學寫話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融會貫通;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把握語文結構,于寫話實踐中掌握書面語言的應用方法;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為之后的小學學習旅程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盧雅斌. 小學語文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的有效策略[J]. 天津教育,2022(34):53-54.
[2]李華. 小學低年級語文寫話教學策略芻議[J]. 學苑教育,2022(34):84-86.
[3]蔣晨暉. 大單元視域下低年級寫話教學探析:以統編版二下第一單元“春天”主題為例[J]. 新作文,2022(33):39-40.
[4]張靜. 基于情境創設的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探究[J]. 新作文,2022(33):42-43.
[5]俞琳琳. STREAM視閾下實現“真表達”:“互聯網+”時代低年級線上寫話教學模式的探索[J]. 新智慧,2022(30):18-20.
[6]徐月蘭. 談低年級小學語文看圖寫話教學的策略[J]. 家長,2022(30):147-149.
[7]孔春芳. 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探究:以統編版教材二年級語文教學為例[J]. 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2(10):41-42.
[8]鄭虹. “讀寫繪”在小學語文低年級寫話指導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 華夏教師,2023(19):74-76.
[9]譚愛英. 關于小學語文低年級看圖寫話的教學研究[J]. 學苑教育,2023(16):39-41.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