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
摘? 要: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是為生活而產生的,教育工作與生活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教育實踐應當與生活有機融合,才更有利于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求。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與重視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一脈相承,因此,幼兒園的教學應貼近幼兒的現實生活,便于幼兒理解。幼兒教育不應局限在課堂上,還應延伸至社會的生活和環境中,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征,引導幼兒參與一些社會實踐。幼兒教師要重視“以游戲為中心”的教育活動設計,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實現教育目標,鼓勵幼兒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思考并努力解決問題。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幼兒園教學;教學實踐活動
在當前個性化教學背景下,許多幼兒園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過程中,一直奉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該教育思想提倡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能引導學生學會做一個真正的人。基于此,教師自身不僅要秉持“生活即教育”這一主張,主動貼近幼兒的現實生活,為幼兒打造出成長樂園,而且要注重解放幼兒的雙手,爭取家長的配合和支持,使幼兒在幼兒園中快樂地成長。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含義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是為生活而產生的,教育工作與生活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教育實踐應當與生活有機融合,才更有利于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求。從教學材料的角度來看,教師可以選擇生活中的許多事物作為教學材料,這些材料幼兒比較熟悉,更容易提升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從教學環境的角度來看,教師可以適當帶領幼兒走出戶外,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讓幼兒在全方位的成長環境中動手實踐。教師還可以精心設計一些適合幼兒心理特征,符合幼兒身心成長規律的問題,讓幼兒進行思考和探究,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陶行知先生還認為,“行動是學習的開始”,因此,教師要懂得動手實踐對幼兒生長發育的關鍵性,借助一定的活動培養幼兒的思考和創造能力。
二、幼兒園集體教學現狀
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是比較樸素和務實的,強調了實踐在教育事業中的重要性。生活教育理念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獨立思考和生活自理的能力,這與當前核心素養背景下所提倡的觀念不謀而合。
(一)教學方式單一,難以滿足幼兒的身心發展需求
幼兒園屬于集體教學模式,幼兒教師需要面對所有幼兒開展統一的教育教學工作。與一對一的個體教學模式相比較,這種教學的效率更高。這也導致幼兒園普遍存在一個共性問題,就是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難以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另外,幼兒教師對幼兒自身的能力、性格、認知水平等差異重視不夠,在機會分配方面存在不均衡的問題,設計的教學內容也沒能貼近幼兒的實際情況,難以保證幼兒的正常接受和理解。部分教師仍將主要的注意力停留在維持課堂秩序上,以規章制度約束幼兒的言行,這實際上阻礙了幼兒思維的發展,難以發揮集體教學的優勢,抑制了幼兒在課堂學習中的活躍性。
(二)教學內容繁雜,缺乏與幼兒生活實際的聯系
在當前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注重采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方式和手段,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教學資源,但在教學內容安排方面存在冗余和復雜的問題,可能會因為過分追求為幼兒提供大量的知識技能,把課堂內容安排過滿,致使幼兒在課堂中只有很少的機會表現自己。出現這類問題的原因在于,教師對幼兒的年齡特征缺乏了解。有些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忽略了幼兒年齡和身心發展的需求,導致所設計的內容與幼兒自身的接受能力存在不匹配的情況。有的幼兒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不符合幼兒的生活背景和年齡特征,脫離了幼兒現有的生活水平和經驗,使幼兒難以理解教師所呈現的內容,不利于幼兒的發展。
(三)教學理念和方法難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在開展幼兒園集體教學的工作中,教師采用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都會影響幼兒的學習效率,對幼兒個人思想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常規教育所運用的主要是傳統的幼兒教學理念,將重心放在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提高幼兒的技能水平方面。教師必須明白,幼兒自身所擁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并不是單純靠課堂講授所能獲得的。對幼兒實施教育,重要的是讓幼兒進行親身操作和體驗,在實踐和感受中獲取相應的經驗和知識。這種對幼兒成長和發展具有一定促進作用的游戲活動,能夠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兒通過自身感知和體驗實現學習目標。
三、生活教育理念對新時代幼兒園教學工作的啟示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概括了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科學教育理念和方法,對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生活即教育
近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發生了巨大變化,教育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教學設備得到了提升和優化,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也在逐漸更新。為了避免與社會脫節,幼兒教育教學工作應當緊隨社會發展的進程,所開展的集體教學活動應該注重創新,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對幼兒園集體教學的啟示之一,他提倡教師能夠關注教育事業與人類生活之間的關聯性,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都應該是現實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教師最大限度地關注生活對幼兒成長和發展的影響,其所采取的教學策略只有更貼近幼兒的現實生活,才能便于幼兒理解。
(二)社會即學校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也是比較開放的,它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強調課堂教學活動應該延伸至社會的生活和環境中,教師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征,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到各類社會活動中。尤其是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一些幼兒從小就具備一定的互聯網思維,接觸了大量的智能設備,也更容易接受新的教育環境。對此幼兒園應當注重完善基礎設施,改善教學的環境和條件,吸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為幼兒營造良好的集體教學環境,努力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感官獲得生活體驗,加深對現實生活中各類事物的認知和了解。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不應局限在課堂,應通過調動和統籌各方資源,為幼兒切實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成長環境。
(三)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強調了實踐和操作在教學實踐中的重要性,啟示廣大學前教育教師在開展素質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基于游戲活動的構建和體驗,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征和規律,開展相應的游戲活動,讓幼兒能夠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進行大膽地思考和創造,獲得直接的經驗和感受。“教學做合一”的思想顯然有利于幼兒接受和理解知識技能,積累生活經驗,對提升幼兒的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應重視“以游戲為中心”的教育活動設計,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完成學習的任務和目標,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思考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引入幼兒園教學實踐的策略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和素質教育思想與當前的核心素養是一脈相承的,學前教育應當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征,在開展集體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遵循陶行知先生的辦學思想,并將其滲透在教育事業的方方面面,發揮生活教育理念對幼兒園集體教學工作的指導作用。
(一)選擇以幼兒生活為根基的個性化教學方法
學前教育階段的教學工作相較其他教育階段,具有明顯的生活化特征,但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師忽略幼兒真實生活體驗的問題。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學工作應當緊隨幼兒現實生活的變化。幼兒教師應當主動了解幼兒的生活,通過親身觀察最大限度地了解每個幼兒在現實生活中的興趣、習慣以及生活方式,然后將這些材料進行歸納和整理,以便能夠反思其教育行為是否與幼兒的實際生活出現脫節。教師要及時開展教學評價、緊跟幼兒生活的變化,充分挖掘幼兒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各類教育資源;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確保內容能夠貼近幼兒生活,讓幼兒產生一種熟悉感,從而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教師要倡導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比如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法和自由交流學習法等,引導幼兒在實踐和操作中進行感知和體驗,在課堂上有機會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和互動,培養幼兒敢于發言和提問的勇氣,充分發揮幼兒在課堂中的主動性。
(二)在全方位的教育環境下構建具體的教學內容
在傳統的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努力使用信息技術為幼兒呈現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借助圖片和視頻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各類事物。由于這種教學模式難以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感官獲得直觀的體驗和感受,僅憑這種教學模式,無法讓幼兒對現實生活中的各類事物產生良好認知,因此教師應該讓幼兒親身體驗,不要總是運用信息技術讓幼兒觀摩。教師要鼓勵幼兒主動接觸和感受真實的生活,以加深對事物的記憶和分辨能力。學校要對周邊的自然環境進行適當的開發和利用,打造區域化的教學活動和環境,突破傳統的幼兒園教學場所。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教學條件和資源相比以前更為發達,幼兒的思想和思維方式也更加靈活。教師也要注重運用新鮮的教學方式開展趣味教學活動,比如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模擬事物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引導幼兒嘗試操作,進行動畫模擬。
(三)借助游戲,加強對幼兒的綜合素質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強調實踐和創造在教育事業中的重要性,這是當前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背景下不容忽視的一點。學校應該注重幼兒知識體系的構建,與大量的游戲活動進行結合。在當前集體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許多教師對幼兒素質培養的方法還不夠了解,所涉及的游戲活動內容也僅僅停留在娛樂方面,沒有體現出更深層次的內涵和意義,導致游戲化教學活動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成效。
比如一些教師在開展集體教學實踐活動中,忽略了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體驗和感受,缺乏對幼兒的智力開發。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師更應該注重增加幼兒的實踐經驗和直接感受,讓幼兒能夠在實際生活體驗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除了要鼓勵幼兒發散思維,教師還要滲透素質教育的理念,推動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引導幼兒能夠運用自己的雙手,在課堂中借助教師所提供的材料,大膽進行創造和制作;廣泛收集幼兒的興趣愛好,以便更好地設計相應的游戲活動,讓幼兒能夠在熟悉的環境中學習,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四)發掘生活事物和科學現象的教學價值
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總體年齡較小,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雖然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對外界新生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較差。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需要明確傳統教學模式對幼兒思維和行為發展的限制,注重發掘現實生活中各類事物和科學現象本身的教學價值,將抽象的理論知識進行生活化處理,這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將游戲活動生活教育化,開展集體游戲、個體游戲、小組游戲以及分散游戲等,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游戲情境,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積極、樂觀的游戲體驗。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貫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對幼兒今后的成長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由于生活教育的每個環節之間都存在關聯性。教師要主動挖掘現實生活中的各類事物的教學價值,合理設計幼兒所參與的游戲活動,讓每個幼兒都能夠在活動中感受到快樂;同時注重在全方位的教育環境下設計具體的教學內容,并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措施,由此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幼兒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朱蘇. 基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幼兒園教育創新思考[J]. 新智慧,2023(20):10-11.
[2]王建英. 踐行行知理念,將課程真正融入幼兒的游戲[J]. 好家長,2020(62):8-9.
[3]陳蓉. 踐生活教育思想,護幼兒本真童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下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實踐探究[J]. 當代家庭教育,2022(02):69-71.
[4]肖滿心. 踐行行知理念,激活生活化英語課堂:探小學英語生活化課堂的構建[J]. 當代家庭教育,2022(09):164-166.
[5]熊燕璐. 讓幼兒做生活的主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下的勞動教育研究[J]. 智力,2023(26):184-187.
[6]朱通艷. 充分“解放”,開辟區域活動新路徑: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在幼兒區域活動中的創新啟示[J]. 山西教育:幼教,2023(05):59-61.
(責任編輯:孫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