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玉貴,楊凱鈞,李文亮
脛骨是人體主要的承重骨之一,在人體長骨中骨折率較高,常由車禍、高空墜落、暴力撞擊等原因導致[1]。由于脛骨與皮膚組織緊密相連,導致外力沖擊時容易刺破皮膚或黏膜造成開放性骨折。而該類骨折常因組織挫傷、皮膚損傷而出現嚴重并發癥,影響骨折愈合及后期恢復。臨床常對開放性骨折進行傳統皮瓣移植術治療,但近年來隨著新興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治療方法逐漸顯露出弊端[2-3]。李超等[4]認為,傳統治療方法難以預防開放性骨折術后感染的發生,且難以控制繼發感染患者的病情發展,導致組織感染面積擴大,加重組織壞死,嚴重阻礙患者康復進展。汪國翔等[5]研究表明,需尋找有效的治療手段以降低感染的風險或減輕感染對機體的損傷程度。故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SD)逐漸在臨床廣泛應用[6]。本文在此基礎上探討VSD聯合肌皮瓣移植術對脛骨開放性骨折繼發感染患者細胞因子、炎性因子及功能恢復的影響,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21年11月診治126例脛骨開放性骨折繼發感染的臨床資料。①納入標準:符合《開放性骨折治療進展》中診斷標準[7],并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脛骨開放性骨折;符合肌皮瓣移植術治療指征;均在骨折手術后經微生物檢查發現創面出現感染。②排除標準:合并神經受損者;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合并骨質疏松癥及其他骨骼系統疾病者。根據治療方案將納入患者分為研究組65例和對照組61例。研究組男43例,女22例;年齡21~57(35.76±4.31)歲;骨折原因:高處墜落21例,車禍18例,暴力撞擊26例;骨折類型:不穩定性骨折23例,穩定性骨折25例,合并腓骨骨折17例。對照組男41例,女20例;年齡23~58(36.13±4.26)歲;骨折原因:高處墜落18例,車禍15例,暴力撞擊28例;骨折類型:不穩定性骨折20例,穩定性骨折23例,合并腓骨骨折18例。2組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對照組:采用傳統皮瓣移植術治療,患者入院后給予常規營養支持及各項術前檢查,協助患者擺置手術體位,對患處進行消毒處理,將壞死骨組織及周圍炎性組織切除,采用碘伏原液沖洗創傷組織,徹底清除膿液及受損組織。根據患者個人情況及其意愿進行大腿內側、腓腸肌內側等皮瓣移植術,術后進行創面縫合及消毒處理。②研究組:采用VSD聯合肌皮瓣移植術治療,按照對照組的方法進行創面清理及壞死組織清除,徹底清潔后將合適大小的VSD敷料放置創面,并與周圍皮膚組織進行縫合,再對周圍組織全面消毒后將特定貼膜VSD敷料與皮膚緊密閉合,將VSD引流管與負壓裝置連接后調節負壓參數至50 kPa,密切觀察該裝置是否出現漏氣等問題,確保無誤后進行常規消毒處理。術后5~7 d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術后15 d監測患者肉芽組織生長狀態,若其肉芽組織情況較好,則拔除引流管,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肌皮瓣移植手術。
1.3觀察指標
1.3.1細胞因子水平:收集2組術前、術后15 d空腹狀態下肘靜脈血5 ml,2800 r/min離心8 min后,收集血清并低溫保存。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細胞間黏附因子-1(ICAM-1)、可溶性血管細胞黏附因子-1(sVCAM-1)、核因子-κB(NF-κB)水平。
1.3.2炎性因子水平:收集2組術前及術后15 d空腹狀態下肘靜脈血5 ml,2800 r/min離心8 min后,收集血清并低溫保存,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SUNMATIK-9100,長春賽諾邁德醫學技術有限公司,吉械注準20202220332),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8(IL-8)、IL-10水平。
1.3.3術后恢復情況:術后15 d采用數字評分法(NRS)[8]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該表按照0~10分將疼痛分為5個級別,其中0分表示無疼痛,1~3分表示輕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9分表示重度疼痛難以入眠,10分表示劇烈疼痛難以承受。再記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部分負重時間、完全負重時間、住院時間等情況。
1.3.4足功能恢復情況:術后15 d采用跌倒評估量表(Maryland)[9]對患者足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估,該表滿分100分,包括步行穩定性、上下樓梯情況、步態等多方面;足功能恢復評估標準:Maryland總分>90分則為優,75~90分則為良,50~75分為中等,≤50分表示差。

2.1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術后15 d,2組ICAM-1、sVCAM-1、NF-κB水平均較術前升高,但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脛骨開放性骨折繼發感染患者手術前后ICAM-1、sVCAM-1、NF-κB水平比較
2.2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術后15 d,2組hs-CRP、TNF-α、IL-8、IL-10水平較術前升高,但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術后恢復情況 術后,研究組疼痛NRS評分低于對照組,骨折愈合時間、部分負重時間、完全負重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1)。見表3。
2.4足功能恢復情況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足功能恢復優良率更高(P<0.05)。見表4。
近年來,交通日漸便利,建筑事業快速興起,意外事故的發生率也隨之上升,導致骨創傷患者人數猛增,開放性骨折是其中較為嚴重的骨創傷疾病[10]。而該類骨折常因受損組織面積大、骨折嚴重程度高、創面微循環受阻等多重因素導致并發癥的發生風險高,其中繼發感染是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對患者生命健康帶來嚴重損傷[11]。
目前,VSD多用于治療開放性骨折患者,該技術利用引導管裝置建立創面與外界通道,及時有效地排出創面膿液及壞死組織,為新生組織提供合適的生長環境[12]。眾所周知,VSD對預防骨折術后創面感染效果較佳,但VSD對繼發感染患者機體各因子水平及功能影響的相關報道較少[13]。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5 d,2組ICAM-1、sVCAM-1、NF-κB水平均較術前升高,但研究組低于對照組。說明VSD聯合肌皮瓣移植術能有效改善繼發感染患者機體細胞因子水平,與陳桂全等[14]的研究結果相似。

表2 2組脛骨開放性骨折繼發感染患者手術前后hs-CRP、TNF-α、IL-8、IL-10水平比較

表3 2組脛骨開放性骨折繼發感染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表4 2組脛骨開放性骨折繼發感染患者術后足功能恢復情況比較[例(%)]
NF-κB是一種潛在的轉錄調節因子,其通過信號通路調節機體免疫應答,對細胞的增殖及凋亡均有調節作用。而ICAM-1、sVCAM-1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呈現低水平狀態,能夠一定程度上促進機體免疫應答的發生,而VSD能有效消除死腔及其他有害物質,減少異物對機體的刺激及免疫應答的發生,進而緩解ICAM-1等細胞因子水平上調。另外,謝豐松等[15]在研究ICAM-1對機體影響時發現,多數致炎因子可調節ICAM-1水平表達。本結果顯示術后15 d,2組hs-CRP、TNF-α、IL-8、IL-10水平較術前升高,但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說明VSD聯合肌皮瓣移植術能有效降低繼發感染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同趙軍偉等[16]分析結論一致。推測原因為VSD能有效降低積液對創面的二次損傷,其封閉式引流阻斷了多數逆行感染,同時減少創面與外界細菌接觸,抑制感染擴散,給肉芽組織提供合適生長條件,為保障肌皮瓣移植術的治療效果奠定基礎。另外,有學者提出傳統皮瓣移植術患者康復進展緩慢,繼發感染后進一步延緩傷口愈合時間[17]。本文與上述觀點一致,發現術后研究組疼痛NRS評分低于對照組,骨折愈合時間、部分負重時間、完全負重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說明其術后恢復情況更好;另外,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足功能恢復優良率更高。間接說明VSD聯合肌皮瓣移植術能有效加快術后繼發感染患者的足功能恢復。分析可知,VSD采用特定透明粘貼薄膜,將創面變為閉合性創口,能在負壓的支持下,促進創面微循環,使組織供血充足進而有效提高肌皮瓣與創面的貼合度及存活率,為創面恢復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VSD聯合肌皮瓣移植術治療對脛骨開放性骨折繼發感染患者足功能恢復有積極影響,還能改善機體細胞因子及炎性因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