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瓊,劉易其,馬方蘭,王浩凌
血流感染(BSI)是由病原微生物入侵血液引發的全身性感染疾病,伴隨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如果不及時治療,會進展為膿毒癥,嚴重者可引起休克,甚至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BSI具有多藥耐藥性特征,致死率高。近年來,在廣譜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下,BSI致死率不斷升高。因此,早期診斷及病情程度的有效評估對BSI患者治療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炎癥標志物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8、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計數等對BSI預后的預測價值尚未清楚[2]。鈣結合蛋白S100蛋白家族是近年來發現的新型炎癥標志物,與其他常見炎癥指標聯合檢測對膿毒癥早期診斷及預后均有較高臨床價值[3-4],推測鈣結合蛋白S100A12也可提高BSI早期診斷及預后評估的準確性。序貫器官衰竭(SOFA)評分、快速序貫器官衰竭(qSOFA)評分是臨床常用急診感染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預后評估評分系統,但存在操作及評估偏復雜、獲取數據不易,且時間長等問題[5];英國國家早期預警評分(NEWS)對急診感染患者預后有一定預測價值,但何種評分準確性最高,目前國內外研究尚無定論[6]。在此基礎上,本研究分析血清S100A12、NEWS及聯合預測BSI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準確性。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2022年1—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BSI 200例納入研究。納入標準:符合參考文獻[7]中BSI診斷標準;年齡≥18周歲;非BSI者納入標準:血培養陰性或不符合參考文獻[7]診斷標準;年齡≥18周歲;排除標準:入院前已接受抗感染治療;存在嚴重免疫功能缺陷;合并肝腎功能不全。200例根據診斷標準分為BSI組34例與非BSI組166例。BSI組男17例,女17例;年齡18~91(62.29±17.73)歲;合并癥:2型糖尿病5例,慢性肺臟疾病1例,慢性心血管疾病1例。非BSI組男102例,女64例;年齡21~99(61.48±18.43)歲;合并癥:2型糖尿病5例,慢性肺臟疾病1例,腦血管疾病1例。2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收集2組入院時、抗感染治療72 h、抗感染治療7 d的臨床資料、實驗室檢查結果、相關評分及臨床數據;比較2組血常規指標及血清S100A12水平差異。根據入院后28 d內預后將BSI患者分為存活組和死亡組,比較存活組和死亡組NEWS與SOFA評分、qSOFA評分、血清S100A12水平。
1.2.1常規血液檢查:入院后24 h內檢測血常規[降鈣素原(PCT)、白細胞計數]、CRP水平。
1.2.2血清學檢測:采集空腹肘靜脈血4 ml進行離心(3000 r/min,15 min)取血清,置于-40 ℃條件下保存,取上層清液,采用微粒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試劑和試劑盒來自上海泛柯實業有限公司)測定血清S100A12水平。
1.2.3疾病嚴重程度評分:比較BSI組與非BSI組NEWS、SOFA、qSOFA評分的差異及其對病情嚴重程度判斷和預后評估的價值。采用NEWS量表對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進行評估,該量表由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SpO2)、心率、收縮壓、體溫及意識狀況6項生理指標和是否吸氧組成,總分20分,0~4分為低危,>7分為高危,單項參數評分為3、5、6分為中危[8]。SOFA評分對患者器官功能狀態進行評估,該量表由氧合指數、血小板、血壓、膽紅素、哥斯拉格昏迷量表評分、肌酐、尿量7項組成,每項評分1~4分,單項評分2~3分為該器官存在功能障礙,≥3分為器官功能衰竭[9]。總分越高,患者病死率越高。采用qSOFA評分對患者膿毒癥風險進行評估,由呼吸頻率、哥斯拉格昏迷量表評分、血壓3項組成,單項評分0~1分,總分越高,患者膿毒癥發生風險越高[10]。

2.1血液學指標 入院時BSI組CRP、PCT、S100A12水平均高于非BSI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7 d后,2組白細胞計數、CRP、PCT、S100A12水平均較入院時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 d后,BSI組CRP、PCT高于非BSI組(P<0.05),白細胞計數、S100A1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后,BSI組PCT水平高于非BSI組(P<0.05),白細胞計數、CRP、S100A1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血液學指標水平比較[M(Q)]
2.2死亡組與存活組血清S100A12水平、NEWS、SOFA、qSOFA評分比較 入院后28 d內死亡22例,存活12例。死亡組NEWS和血清S100A12水平均高于存活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SOFA、qSOF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死亡組與存活組NEWS、SOFA、qSOFA評分和血清S100A12水平比較
2.3影響成人BSI預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結果顯示NEWS、血清S100A12是成人BSI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成人BSI預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4NEWS、血清S100A12及二者聯合預測成人BSI預后的價值 根據AUC選取NEWS、血清S100A12的最佳截斷值,ROC曲線分析顯示,NEWS、血清S100A12聯合預測BSI預后的敏感度高于單一指標。見表4、圖1。

表4 NEWS、血清S100A12及聯合預測成人BSI預后的價值

圖1 NEWS、血清S100A12及二者聯合預測BSI的ROC曲線
BSI可造成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尤其急診患者,因為起病急,如果伴有BSI,而不能及時診斷,將對患者生命帶來極大威脅[11-12]。因此早期診斷BSI對患者治療及預后十分重要。
血培養仍是診斷BSI的金標準,然而血培養耗費時間長[13]。另外大多數患者在采血前已經進行抗菌治療,會對細菌培養陽性率造成影響,進而造成誤診、錯診,導致延誤治療。因此選取更加快捷且準確率高的診斷標準已經成為成人BSI臨床診斷的需要。
S100蛋白家族多個成員通過與RAEG和Toll樣受體4(TLR4)結合,參與機體炎癥反應與細胞凋亡過程[14-15]。鈣結合蛋白S100A12是S100蛋白家族成員,主要在粒細胞中表達,參與中性粒細胞的鈣調節及花生四烯酸代謝作用。有研究表明,S100A12在各類炎癥性疾病中高表達,且在使用抗菌藥物后水平降低,推測其具有抗微生物及產生凋亡因子相關功能[16-17]。有研究報道,鈣結合蛋白S100A12可使血管內皮細胞黏附分子表達上調,促進炎癥反應,并具有抗微生物作用,臨床已經將其作為炎癥性疾病的診斷指標[18]。有研究顯示,鈣結合蛋白S100A12在膿毒癥、細菌性肺炎等急性感染性疾病的鑒別診斷、病情程度評估、預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19-20]。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S100A12與常規感染性標志物均在BSI患者中高表達,但2組白細胞計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3 d后,BSI組CRP、PCT水平高于非BSI組,表明二者對BSI預后預測較差。治療3 d、7 d后,2組血清S100A12低于入院時,但2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合死亡組與存活組回歸分析結果,提示血清S100A12對BSI預后具有良好的預測價值。
NEWS可初步判斷疾病嚴重程度,早期識別危重癥患者。NEWS包括7個項目,4級評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疾病程度越嚴重[21]。NEWS量表操作簡單,方便快捷,準確率高,能夠有效判斷患者疾病情況,有助于及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采取果斷有效措施[22]。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S100A12水平、NEWS在BSI組與非BSI組、死亡組與存活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血清S100A12水平、NEWS可以作為BSI的診斷參考依據。在成人BSI患者中,死亡組血清S100A12水平、NEWS高于存活組,提示隨著BSI患者病情加重,患者血清S100A12水平、NEWS升高,血清S100A12水平、NEWS可以作為評估BSI病情及預后的參考指標。ROC曲線分析顯示,血清S100A12水平、NEWS預測BSI患者預后的AUC均>0.7,且二者聯合預測AUC高于單一預測,提示二者聯合對BSI預后預測具有一定效能。另外,血清S100A12水平、NEWS、聯合對BSI預后預測的特異度分別為0.681、0.857、0.682,但聯合預測時特異度低于NEWS。提示血清S100A12水平、NEWS聯合預測有利于提高BSI診斷率,但應注意在聯合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陽性患者進行檢查,避免誤診。
綜上所述,BSI組血清S100A12水平高于非BSI組,死亡組血清S100A12水平、NEWS高于存活組,提示血清S100A12水平、NEWS越高BSI患者病情越嚴重,預后越差。血清S100A12水平、NEWS有利于BSI診斷及預測預后且二者聯合預測效能高于單一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