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康 波司登品牌創始人、波司登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
2008年的新年,第一本《現代蘇州》雜志出現在了蘇州人的眼前。2023年的春天,雜志15周年的“邀請函”傳遞到了老友們的手中。15年,我們一直在迎接,迎接因緣相聚的新老朋友,迎接日新月異的城市氣象;15年,我們一直在記錄,記錄各個角度的蘇城風景,記錄貼近生活的人文風貌。今天,“舞象之年”的《現代蘇州》再次收到了一份份情真意切的祝福。原來語摯情長,從來就是一種動人的雙向奔赴。
記者 陶瑾
改革開放40多年來,眾多中國品牌強勢崛起。中國消費者越來越愛用國貨,這不僅僅是出于一種樸素的情懷,更根本的,在于人們的文化自信高漲了,在于中國品牌厚積薄發的創新實力。
波司登誕生于江南水鄉,是“蘇州制造”代表品牌。波司登創始人高德康奮斗近50年,超越一個又一個高度,只為做好每一件羽絨服。
這幾年,高德康回歸創業初心,針對品牌、產品、零售、數字化等做了創新變革。通過參展紐約、米蘭、倫敦時裝周,傳遞中國服裝品牌的國際形象。攜手國際知名設計師,發布設計師聯名系列;以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為靈感,推出國潮傳統文化的“牖”系列,以及研發“憶江南”水墨系列羽絨服。波司登一次次顛覆消費者對羽絨服的傳統認知,開發出風衣羽絨服,以及登峰系列、高端戶外、滑雪、極寒等全新品類;公司還獨立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系統和大數據中心,建成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及中央智能配送中心。企業數字化轉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心懷愛國情,胸有強國夢,高德康還用公益慈善賦予品牌溫暖力量。在2020年疫情初期,他第一時間發起“波司登3億高品質羽絨服馳援抗疫一線”公益活動。多年來,公司公益足跡遍布全國29個省、108個地級市、558個縣,惠及119.2萬人群。
高德康始終將目光放在長遠的未來,以最好的產品溫暖消費者。他是一個要強的人,也是一個學習能力超強的人。無論是順應潮流,還是引領潮流,他認為都要用穿越時代的視角看未來,把未來的資源和方法,應用到現在的經營管理中。
高德康感謝《現代蘇州》雜志多年來對企業的關心和報道,同樣的,他也持續關注著這本江南典范讀本15年的成長足跡。“《現代蘇州》雜志扎根江南,洞見未來。在融媒體時代,努力保持與眾不同,做到‘高品質、個性化’。希望《現代蘇州》雜志一如既往傳播蘇州經濟發展正能量,記錄美好生活。相信《現代蘇州》雜志一定越辦越好。”
記者 王嬌蓉
2007年,江必旺懷揣著實現生物制藥分離純化用關鍵層析介質微球產業化的夢想來到蘇州,創辦了蘇州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蘇州城市綜合性門戶期刊,正處于創刊之初的《現代蘇州》雜志也于2008年及此后對江必旺的創業歷程進行了多次采訪報道。彼時,江必旺一直認定一個目標,他要回國創辦一個真正創新型的公司,來改變發達國家認為中國企業沒有創新能力的看法。
要真正改變別人的偏見,就必須做出全世界都沒有的技術和產品。納微科技十幾年如一日堅持底層技術創新,堅持跨領域創新解決產業卡脖子技術和產品問題,并成功突破了國外壟斷,改變了中國單項進口的局面。十幾年的創業發展史中,納微科技已經能夠真正幫助中國藥企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實現了江必旺回國創業的夢想,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2021年6月,納微科技在科創板上市,當日收盤價較發行價上漲1273%,成為科創板301只股票之最,也是2003年以來A股之最。
回顧十多年來與蘇州城市相伴成長的創業經歷,江必旺說,納微科技所選擇的創新創業之路是一條艱難而漫長的技術創新道路,需要極具耐心和堅持,很幸運這與蘇州這座歷史悠久且極具工匠精神及創新文化的城市極為匹配。新的一年,他希望公司能再接再厲,突破更多的底層技術,快速發展壯大。
今年恰逢《現代蘇州》雜志創刊15周年。15年來,作為蘇州獨特的雜志媒體——《現代蘇州》雜志,始終堅持記錄城市發展,傳遞蘇州聲音。江必旺認為,中國其實不缺有聰明才智的人,但缺的是有耐心的人。中國將來的發展必然需要更多人沉下心來去做真正的技術創新,做科技成果轉化,而不是僅靠仿制國外產品、成本低價戰略、或是靠人脈資源。“創新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整個人類和世界的技術進步做出貢獻。當中國有更多人愿意沉下心來真正去做技術創新,真正地靠技術創新打敗競爭對手,競爭對手也會來尊重你。中國自然而然會得到尊重,世界也會更加和平。”江必旺表示。他希望《現代蘇州》雜志可以持續記錄蘇州的創新創業故事,并以此向廣大科研人員和創新創業者傳達耐心、堅持、創新的力量,給予正在高科技領域創業的企業一些鼓勵,也激勵一些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重視、參與可以解決產業問題的科研方法、項目等。
王俊 蘇州市社會科學院院長、蘇州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記者 張樂妤
這本《現代蘇州》雜志今年迎來15 周年,我因為自貿區與其結緣。2019 年9 月1 日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正式掛牌,2019 年9 月9 日,記者聯系到我,自此開始注意到了這本城市期刊。
《現代蘇州》雜志關注蘇州這座城市,與我而言,殊途同歸。自1991年我來蘇州,至今已有30多年。我對蘇州的感情很深厚,每當國家出臺新的政策,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跟蘇州有什么關系,對蘇州有何影響,蘇州應該如何去應對。
《現代蘇州》雜志創刊的這15年,也是我關注蘇州比較多的15年。來蘇州的前15年,忙著自己的成長,忙學術、評職稱、寫文章,近15年才逐漸積累起對蘇州真正的認識和了解,前15年到這15年,我對蘇州的了解,可以說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最早我關注象牙塔內的研究,聚焦在學術層面。當時我就在想,能不能把自己專業的研究和生活的城市結合起來,2007年我獲評副教授,當時正是我剛開始“學有余力”的時候,于是開始有機會接觸蘇州這座城市改革的事項、議題等。2019年蘇州自貿區落地,我這么多年的累積,研究的重點正好與城市發展契合了。
對蘇州碎片化的調研,慢慢累積起了我對蘇州整體的印象,這期間蘇州經濟也經歷了快速的發展。這15年也是我快速成長的階段,這些成長跟關注蘇州密不可分。蘇州給了我研究的素材,成長的平臺。長期關注蘇州、聚焦蘇州、進而對蘇州比較了解,蘇州市社科院成立時,我便擔任了院長一職。
看著這座城市不斷地發展、不停地飛躍、不斷地自我突破,我內心欣喜不已。對蘇州了解越深,越感動她的創新,也正因為了解蘇州最前沿的改革,才對這座城市越來越有感情,越愿意去研究和關注這座城市。
《現代蘇州》是一扇透視蘇州的花窗,每一篇文字都是移步換景的絕佳體驗。期待更多現代蘇州圖景完美呈現!
席酉民 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
記者 鄒孝聽
巧合的是,席酉民全職到蘇州工作的時間剛好跟《現代蘇州》雜志創刊時間一樣。2008年,他辭去西安交通大學領導職務,正式加盟位于蘇州獨墅湖畔的西交利物浦大學,從此在這座城市開啟了其“后半生精彩之旅”。
事實上,他與這座城市的緣分還要再往前推四五年。早在2003年、2004年,蘇州政府與西安交大謀劃在蘇州工業園區建設分校,他代表西交大來到蘇州洽談合作協議、籌建西交大蘇州研究院,然后再籌建西浦。初來考察時,當地領導指著遠處一片農田說,“那就是你們未來的校園。”有趣的是,滿腳的黑泥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他決定放棄在西安建立起的一切,全職奔赴蘇州那一刻,便已注定會誕生很多與這座城市相伴成長的故事。
席酉民坦言對蘇州情有獨鐘,因為蘇州與西安相似,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更有快速發展的奧秘。改革開放初期,他作為戰略研究專家,在參與謀劃西安發展時,曾對比蘇州。當時西安是中國有名的大都市,而蘇州只是水鄉小城。當其再度跨入蘇州,這里已創造了發展奇跡!生活,不只是享受,更是尋找和創造。在蘇州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創建一所國際大學,探索和影響未來教育,是緣分,亦是福分。“我見證了蘇州這15年的快速發展,這座蒸蒸日上的城市除了快速增長的GDP,還有不斷提升的社會文明,日益多元化、國際化的文化底色。”
席酉民表示,大學的主要作用是培養人才、開展研究、支持產業、服務社會和提升文化,在西浦,我們講的最多的就是反思教育、重塑教學、再定義大學。我們一直努力把美國教育的靈活性、英國教育的質量保證體系和中國教育的重基礎結合起來,培養能夠適應未來需求的世界玩家、國際公民。未來,西浦將以其獨特定位和高速發展為蘇州、中國甚或世界教育作出更大貢獻。期刊作為傳播城市文化的媒體,要讓人愛不釋手,那它一定要符合時代脈搏,反映生活在這個地方人們的期許,能夠與社會共舞、讓人產生共鳴。《現代蘇州》雜志作為蘇州門戶雜志,15年的辦刊之路為這座城市留下了精神財富,希望未來能夠真正成為蘇州人的真愛。
楊明義 著名畫家
記者 鄒孝聽
楊明義對蘇州的兩本雜志情有獨鐘,一本是《蘇州雜志》,講述老蘇州的故事;一本是《現代蘇州》雜志,展現蘇州新時代的城市風情。
在楊明義心里,《現代蘇州》雜志是一本好雜志,與時俱進,記錄新時代的變化,就和記日記一樣,將發展中的蘇州表現出來,他說每一期都會看,還會送給朋友們看,后來每次去紐約,總會在包里塞上幾本《現代蘇州》雜志,送給在美國的蘇州友人和關心其家鄉的朋友翻閱,他笑稱自己是《現代蘇州》雜志的“義務推銷員”,“雜志深受歡迎,還有人問我怎么訂閱這本雜志呢!”
這些年,他的畫展、書法展和其一生的努力以及藝術追求也陸續刊登在《現代蘇州》雜志上。楊明義壯年時期留學美國,中途幾次回國,見到了家鄉一點一點的變化,親眼看見破舊的老蘇州變成欣欣向榮的新蘇州。尤其是最近15年,他覺得蘇州就像插了翅膀一樣,發展得特別快。“我每天都充滿著感激,蘇州建設得這么好,我可以住這么好的房子,享受美好的生活,每天坐在金雞湖旁邊看太陽升起,欣賞月光下的蘇州,這座城市太了不起了。”
作為蘇州人,楊明義感到無比自豪,對他來說,這是一種文化自信的提升。奮斗大半載,他曾在美國、日本、歐洲多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地多次舉辦畫展,當他的系列作品在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展出時,那種自豪感更是油然而生,從老蘇州畫到新蘇州,他說:“藝術家有責任把時代的脈搏和進程反映在藝術作品上。文化是城市最響亮的品牌,通過雜志、書籍、電影等,慢慢將文化滲透到每個人的心里,這才是文化上的勝利。”
“《現代蘇州》雜志作為城市門戶期刊,亦有責任講好蘇州人自己的時代故事。”楊明義直言,蘇州非常需要這份雜志,現在蘇州很多企事業單位以及公共空間都能見到《現代蘇州》雜志的身影,隨手翻閱,這座城市的精氣神就在不知不覺中印刻到了人們心里。希望未來《現代蘇州》雜志在設計和封面藝術上為讀者帶來更多的驚喜,祝愿它發展得越來越好!
張洪 蘇州市立醫院院長
記者 王嬌蓉
今年是《現代蘇州》雜志創刊十五周年,15年來,我們記錄城市成長的腳步,也見證了蘇州衛生健康事業突飛猛進的發展。
15年間,蘇州市立醫院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一批國家和省級臨床醫學重要成果,贏得了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榮譽。2005年,醫院掛牌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開啟了南京醫科大學教學醫院建設的新進程;2014年,醫院通過三級甲等評審,為醫院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20年,蘇州市政府與南醫大簽署戰略合作發展協議,重點共建蘇州市立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掀開了醫院跨越式發展的新篇章……
蘇州市立醫院院長張洪介紹,15年間,市立醫院始終明確在蘇州市衛生健康系統的角色定位,全方位守護蘇州市民健康。大力推進醫聯體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通過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實施扁平化策略,進一步打通雙向轉診的通道,打造家門口的優質醫療服務。創新醫療服務舉措,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有效避免了醫患交叉感染,并最大限度解決病人的就診需求,提升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
抗擊新冠疫情的這幾年中,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承受著難以想象的身體和心理壓力,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和大愛無疆。張洪說:“我們要把敬意與感謝轉化為對醫務人員的理解與支持,用實實在在的舉措關愛醫務人員。保護醫護人員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尊重醫護人員就是尊重我們的生命。”
農歷兔年即將到來,蘇州市立醫院將繼續滿足蘇州百姓對于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需求,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推動醫院改革發展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醫院將立足區域衛生規劃,有序推進市立醫院總院、市婦幼保健院等重點項目建設,促進醫療資源提質擴容。加強與南京醫科大學的戰略合作,借助姑蘇學院平臺,著力培養、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全力推進健康蘇州建設,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張洪表示,也希望《現代蘇州》雜志在新的一年能夠繼續挖掘蘇城大街小巷的故事,書寫魅力之城美好生活,打造更多蘇州專屬IP,讓“蘇州名片”更具影響力和閃亮度。
周立言 中國服裝協會國風服飾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蘇州荷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
記者 亦安冉
猶記得十幾年前,我在蘇州大學文學院讀研,專業是昆曲和中國古典戲劇理論研究。那時候最愛在姑蘇城內行走,無論是在中張家巷的昆曲博物館吹笛拍曲,抑或是駐足于《平江圖》前感嘆姑蘇城的變遷。中文系的女生對雅致詩意的江南生活有著天然的向往,唐伯虎的“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賀鑄的“凌波不過橫塘路”,都是行走姑蘇時的妙不可言。而在這姹紫嫣紅里,我相信這座城會許我一個明媚的未來。
十年前的2013年,我在平江路上開了第一家旗袍會館,創立了新國風品牌【荷言HEYEN】,出自于屈原的“制芰荷以為衣兮”。這里是一切夢開始的地方,寄托了我“以衣載道”的理想。從中國傳統的詩詞文化意蘊和姑蘇城2500多年的文化滋養中汲取靈感,我和團隊的小伙伴們將傳統文化和手工技藝相結合,運用現代設計,為當代知識女性設計雅致且實穿的新國風服飾。“天水碧”“柳梢青”等飽含著江南文化印記的服飾自此誕生,走向了上海時裝周、米蘭世博會、威尼斯雙年展和愛丁堡藝術節等國際舞臺。
我至今記得和《現代蘇州》雜志最早的結緣是在我讀研的時候,大約在2011年左右,那時候我和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做了旗袍文化的社團,組織了很多“旗袍+”的活動,比如“旗袍+昆曲”等,希望能夠用一件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意蘊的服飾為載體,將文化之美傳播和傳遞出去,也是那年第一次在蘇州平江路做活動,現在看來真是非常青澀,但隱隱約約能看到后來的成長和創業之路,是《現代蘇州》雜志記錄了十幾年前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在蘇城年輕一代中的滋生過程。再后來,《現代蘇州》雜志也見證了荷言HEYEN品牌的成長,見證了我們從古城中篤定而雅致地走向世界。說真的,彼此見證成長,真是世間最讓人歡喜的事情。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十五年的時光荏苒,染就了《現代蘇州》雜志與蘇州的一城芳華,十五歲的青春充滿了明媚、美好和希望,《現代蘇州》雜志定會越來越好。
趙志松 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記者 吳婧茸
2023年,恰好是中新集團完成股份制改造的第十五年。中新集團由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于1994年8月合作設立,作為園區開發主體和中新合作載體,為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2019年,中新集團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后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國家級經開區開發運營主體,在蘇州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趙志松看來,這個15年,也正是中新集團和蘇州工業園區從“借鑒新加坡模式”,逐步過渡到“輸出園區經驗”的重要階段。
去年,中新集團與常熟市政府簽署了中新昆承湖園區《商務總協議》,該項目的落地是落實蘇州市委市政府市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也再一次強化了中新集團在長三角區域的戰略布局。“作為園區的開發主體,一直以來,中新集團將自身的發展與園區的發展規劃結合起來,15年我目睹了中新集團的發展與積淀,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還將其成熟的經驗輸出到其他地方,寧夏銀川、安徽滁州、江蘇南通、浙江嘉善……在更多的地方復制、傳播、發揚園區經驗,助力更多的區域實現共贏發展。”
趙志松表示,2023年中新集團會積極落實二十大精神以及蘇州市新年的戰略布局,沿著主賽道清晰地向前走。“不僅要有GDP等經濟數據的發展,還要有綠色生態的發展,以產為核,以綠為核,進一步強化綠色低碳的規劃,通過綠色公用業務讓整個園區更加美麗。這個15年,中新集團承載著榮譽和夢想,未來,中新集團必定厚積薄發再創輝煌。”
今年是《現代蘇州》雜志社成立15周年,而趙志松與雜志的緣分也恰好是15年。15年前的創刊之際,時任蘇州圓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趙志松便接受了《現代蘇州》雜志的專訪,談論了蘇州商業地產的發展。在趙志松看來,15年來,《現代蘇州》雜志觸摸城市的發展脈搏,記錄城市的躍升變遷,傳播蘇州的古典美,也展示了蘇州的現代美。
“新的一年,我祝福《現代蘇州》雜志越辦越好!希望未來雜志也可以走出去,出市出國,讓更多的人閱讀蘇州,愛上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