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風向晚
1.想要逆襲,須從基礎抓起
我高一的數學成績慘烈不已,第一次小考只得52分。那時確實沒好好學,學不好導致考不好,考得不好又愈發不想學,如此惡性循環,一年中從未上過 80分。高二分班,我毅然選擇文科,直接原因便是文科數學比理科數學簡單。
開學前要分班考試,我的暑假絲毫不輕松。備考中最發愁的便是數學,之前欠下的“債”如今要連本帶利地“償還”。我從基本公式入手,到課上例題,再到教輔資料的習題,一個月時間把一年的知識“啃”了下來,幸好我上課時雖未必聽懂,好歹把板書一字不落地抄了下來。復習過程中,我發現靜下心來學習時,那些知識并非難以吸收。
最終,我在分班考試中獲得數學單科年級第一。原來只要每天多花一點力氣,堅持就能收獲驚喜。
2.擔任課代表,將壓力轉化為動力
我進入文科實驗班,喜悅的心情尚未持續多久,便被新煩惱包圍。選課代表時,數學課代表無人報名,班主任依據分班考試成績指定我來擔任。
對于那次考試,我享受默默努力后一鳴驚人的感覺,可若把我放在課代表的位置,我只覺壓力倍增。我覺得課代表并非只是收發作業的角色,更是一種榜樣。于是我不再單單指望考前沖刺,而是在平時的學習中穩扎穩打,絲毫不懈怠。從三角函數到向量,從立體幾何到解析幾何,再到導數……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從此無論大考小考,我的數學成績都遙遙領先,甚至不輸理科尖子生。當初“可恨”的數學就這樣變得“可愛”起來。
3.互相講題,加深理解強化記憶
高三時,班主任因事請假,讓我為同學們答疑。我先把所有題目給自己講了一遍,站上講臺便是游刃有余。講題時,也有同學提出不同解法,讓我打開了新思路。
這份被我講過的試卷比整本試題冊中的任何一份都令我記憶猶新,上面的每個考點我都銘記在心,不僅復習時不用再花時間重做,遇到其他相似考題也能觸類旁通。
我還將這個從數學中拾得的方法運用到其他科目的學習中,比如歷史科目有諸多繁雜而瑣碎的內容要背,自己默背時大多強行記憶,而我試著把考點融合在史實中,以故事的方式講給別人時,就不知不覺理順了邏輯,理解性記憶往往更深刻。
數學從我的弱勢科目變成強勢科目,高考上了120分。這是我不斷努力的結果,也多虧班主任的任命時刻勉勵著我。或許并沒有什么缺乏天分之說,至少在盡全部努力之前,“學不好”只是偷懶的借口。
畢業多年,當初那些倒背如流的復雜公式如今記不清了,可我永遠不會忘記對我有栽培之恩的班主任,和年少時勤奮上進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