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 濱
[內容提要]東寧要塞遺址博物館是國家級AAAA景區,與俄羅斯境內一河之隔,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目前它是不是距離邊境線最近的博物館還沒做考證,但是它已經被確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景點景區”“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基地”……
說起它,就一定要提到“東方馬奇諾防線”。二戰期間,侵華日軍歷時十多年的時間,強征320多萬中國勞工修筑永久性抵御工事集群,東起吉林琿春,西至海拉爾阿爾山,延綿五千多公里,共布設了17個要塞集群。東寧要塞集群位于琿春要塞集群和鹿鳴臺要塞集群之間。鹿鳴臺要塞集群在東寧要塞集群以北,都在東寧市境內。由于種種原因,目前開發可供參觀的,只有東寧要塞集群中勛山要塞的一小部分。
進入東寧要塞博物館,首先要通過一條長長的甬道,甬道兩旁參天大樹,樹林里怪石密布。甬道的盡頭是寬闊的廣場,廣場中間聳立著“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它時刻提醒我們不忘歷史,世代護衛和平。
紀念碑的后面,就是占地1190平方米的東寧要塞遺址博物館展館,展館的身后是中俄兩國的界河。展館的正對面,廣場的另一側山腳下矗立著黑色石碑,鐫刻著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萬年題寫的“勿忘國恥強我中華”。提醒我輩,在生活日益幸福的今天,更不能忘記沉痛的過往,只有不忘記過去的苦難,才能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沿著石碑后面的石階而上,就到了勛山要塞遺址的入口。史料記載,東寧要塞集群正面寬100公里、縱深50公里,修建永久性工事400多處、軍用機場11處……然而如果沒有向導指引,你很難尋覓它們的蹤跡,因為它們全部隱于深山遁于林莽之間。
要塞里面陰冷潮濕,隧道平均高1.80米,寬1.60米,腳下設有流水溝,水泥搗制的墻面上排列著固定電纜的鋼釘。一條窄軌的絞車道,由下而上,是當年運送彈藥物資用的。透過觀察孔,可以清晰地看到界河,以及俄羅斯境內的景物。
東寧要塞遺址是目前亞洲最大的軍事要塞遺址。東寧遺址博物館展館內以大量的史料及圖片,詳細介紹了要塞的戰略位置、戰略功能和建造歷史。其間大型步入式復原景觀,能使你沉浸式了解要塞內的崗哨、走廊、暗哨、指揮所、通訊室、兵舍、炮臺……親身體驗《最后一役》,感受蘇聯紅軍和我地方軍民突破要塞防守,日軍焦灼無望的場面。
在展館正門的左側,是軍事武器展示園和東寧抗聯英雄雕塑園。這里陳列著22位當年征戰于白山黑水間的英烈雕塑,他們偉岸卓絕,令人敬仰垂目。值得一提的是,這里還有一位國際主義戰士,東北抗聯里唯一一位日籍戰士——福間一夫。福間一夫最終含恨被日軍殺害于東寧,長眠于異國土地。他雖未能實現偉大的和平事業,卻見證了我們生活的日益繁榮昌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然而盤踞在東寧要塞的駐軍卻負隅頑抗,直到8月30日最后攻克要塞,被全部剿滅。東寧要塞成為二戰終結最后的戰場,見證了偉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