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國
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強調:“中國共產黨將致力于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全球發展繁榮。”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剛剛勝利閉幕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就如何認識和堅定不移地推進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充分凝聚共識,高質量發展的藍圖目標受到廣泛期待。
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深入轉變發展方式,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我們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引,進一步闡明了高質量發展的價值追求。
著眼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選擇
從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和豆驗來看,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往往會經歷一個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內能夠實現投入少、產出大、效率高,那么該國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就會躍升一個臺階,進入經濟強國和高收入國家行列。有的國家,如韓國和新加坡,就在這、時期成功實現了跨越,但另外一些國家,如不少拉美國家,則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否實現全生產要素的最佳配置。
從我國的具體情況來看,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根據發展階段和社會主要矛盾重大變化,經過充分論證,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并且強調要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已轉商高質量發展階段,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而去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再次提到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由此可見,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是應時之舉或者權宜之計,而是立足于我國經濟社會的實踐、著眼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和實現第二個可年奮斗目標的,戰略選擇。對于高質量爰展,有三個方面的特點需要全面看待:
第一,高質量發展不只是對經濟的要求,.是奸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社會、環境、民生等各方面均衡發展,注重人民在生態、教育、環保、公平、公正、平等、共同富裕等方面日益增長的新要求。
第二,高質量發展不只是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提出,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揚長補短,走出適合本地區實保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這意味著,各地要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貫徹創新驅動,著力補齊民生的短板、解決民生的難題、兜牢民生的底線,通過有自身特色的協調發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
第三,高質量發展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人民幸福安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價值取向,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因此,高質量發展將是今后一個時期內,全黨全國長期堅定不移堅持推行的首要任務。
深刻體現以人民為中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為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五條重大原則之一。具體來看,無論是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具體實現路徑還是價值追求、最終目的,都深刻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就是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上世紀50-60年代,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代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到了80-90年代,彩電、冰箱、洗衣機、錄音機又成了好日子的“標配”。到今天,已經很難用一個具體的物件去衡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業、教育、住房、社保、醫療、養老等多方面的綜合需求影響著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解決這些方面存在的難題、滿足人民在這些方面的需求,恰恰是高質量發展的發力點和抓手,這種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導向的發展也將有力引領我國供霆體系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是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而在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中,最關鍵的要素是人的要素。人既是消費主體,又是生產和創新的主體,是最具活力的生產要素,直接關系到全要素生產率最佳配置的實現。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三大變革----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中,動力變革顯然更為基礎,而動力變革的核心因素也是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高質量發展,將進一步通過體制機制改革、管理水平提升激發人的積極旌和創造性,進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隨著黨的二十大擘畫發展的宏偉藍圖和兩會的凝心聚力,全國人民堅定團結一致、全力以赴的發展信心,也將對推動高質量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此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也是以創新為第一動力、協調為內生特點、綠色為普遍形態、開放為必由之路、共享為根本目的五大發展理念的核心和基礎。比如,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驅動力,以人民為中心的高質量發展將通過發揮人民在科技事業中的主體作用、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極大釋放創新的活力,還通過將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為科技創新提供動力源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體現了高質量發展與共同富裕的內在統一,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既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是全體人民通過辛勤勞動和相互幫助普遍達到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裕富足。
推動全球發展、助力互聯互通
值得強調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高質量發展,勢必進一步加強內外循環水乳交融,助力全球的互聯互通,推動全球發展事業不斷向前。一方面,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由商品和要素組成的流動性開放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當前的需要,要想實現投入最少、效益最好的生產要素最佳配置,必須著力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尤其是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標準向制度型開放要紅利。而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這也就意味著人民的需求將在制度型開'放中得到極大的滿足。制度,型開放不僅涉及經貿領域,還涉及文化、教育、金融、衛生、科技甚至司法領域,將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人民更有滿足感。
另一方面,以制度型開放等為內容的高質量發展在滿足國內民眾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需求、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同時,也將繼續讓其他國家從中國的發展中獲益,受到全球廣泛關注。這一點從進口博覽會的盛況就可以看出來,預計今年的進口博覽會,無論是展廳面積,還是官方代表團、企業家代表團都將突破歷史紀錄。在全球化逆風不斷的背景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中國將持續在推動全球互聯互通上發揮中堅力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融的格局不會改變,任何無視這一事實推動所謂“脫鉤斷鏈”的行為只會給自己造成更多“內傷”。此外,中國始終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對內和對外是一致的,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將不斷提升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感召力。
總之,一個沿著高質量發展之路闊步前行的中國,將推動中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也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值得期待。▲(作者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茶部原副部長)
環球時報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