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明
(湖北省襄陽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湖北 襄陽 441003)
經濟責任審計是我國特有的審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監督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從1986 年的廠長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發展至今已有36 年歷史。經過30 多年的實踐發展,經濟責任審計在加強領導干部監督管理、提高單位管理水平,促進單位經濟發展,維護國有資產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2019 年7 月《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頒布,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審計內容、審計評價、審計結果運用及審計組織協調機制等方面作出了更加明確、細化、嚴格的要求,成為社會主義新時代下經濟責任審計的行動指南,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責任審計的創新發展。在經濟責任審計創新發展過程中,經濟責任審計從定性評價向量化評價的發展要求越來越明晰。建立一套客觀公正、全面有效、簡便易行的經濟責任審計量化評價體系已成為經濟責任審計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BSC 即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是從財務、內部運營、客戶、學習與成長等四個角度,將組織的戰略落實為可操作的衡量指標和目標值的一種新型績效管理體系。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平衡計分卡已經在企業、政府等眾多領域取得了廣泛的應用。本文運用平衡計分卡的基本原理,對交通事業單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六大審計內容,從財務、內部運營、客戶、學習與成長等四個角度,設計了一套評價指標體系,旨在突破財務作為唯一指標的衡量工具,實現財務與非財務衡量方法之間的平衡,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之間的平衡,外部和內部的平衡,結果和過程平衡。通過多方面的平衡,使經濟責任審計評價趨于平衡和完善,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職情況做出更加客觀、公正、準確的評價,從而為改進單位管理,促進領導干部履職盡責,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1.全面完整原則
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必須包括《規定》中明確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六大審計內容,同時要嚴格按照BSC的四維度進行全面評價,四維度評價缺一不可。
2.重點有效原則
經濟責任審計的六大審計內容要突出重點,按照審計內容確定重點評價事項,將六大審計內容按照BSC 四維度劃分歸屬。評價指標的選擇也要突出評價內容的重點,強化評價指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客觀易行原則
評價指標的選取要遵循以客觀量化指標為主,保障評價的客觀公正性。同時要緊密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單位內部、上級部門、主管部門、審計監察部門及第三方外部單位的考核、檢查等資料中獲取的、可利用的評價數據。
4.責任明晰原則
經濟責任審計首要工作就是要弄清領導干部應該承擔的經濟責任內容和邊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必須與經濟責任密切相關。
5.問題導向原則
經濟責任審計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找出領導干部履職中存在的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原則,對問題的責任進行清晰準確的劃分,評價指標體系要對經濟責任給予充分的體現,量化評價分值權重要與承擔的經濟責任的大小相匹配,將經濟責任問題的輕重清晰地通過指標值體現出來。
1.六大經濟責任審計內容,按照BSC四維度進行歸類如下:
(1)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經濟方針政策、決策部署情況。此內容的審計評價主要通過外部單位的考核評價來體現,可歸入客戶維度進行評價。
(2)本單位重要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執行和效果情況。此內容的審計評價主要體現在單位的成長、發展方面,可歸入學習和成長維度進行評價。
(3)本單位重大經濟事項的決策、執行和效果情況。此內容的審計評價主要通過單位的內控管理來實現,可歸入內部流程維度進行評價。
(4)本單位財政財務管理和經濟風險防范情況,生態文明建設項目、資金等管理使用和效益情況,以及在預算管理中執行機構編制管理規定情況。此內容的審計評價主要通過單位的財務管理來實現,可歸入財務維度進行評價。
(5)本單位在經濟活動中落實有關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和遵守廉潔從政規定情況。對廉政風險的防范和控制也主要通過單位的內部管理來實現,但廉政建設的成效,則更多地依靠上級主管部門的考評和單位職工及群眾的認可,故該內容也歸入客戶維度進行評價更合適。
(6)本單位以往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審計問題的整改對單位改進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促進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該內容可歸入學習和成長維度進行評價。
(7)其他需要審計的內容。此項內容無明確的審計內容,暫不納入評價系統考慮,故本文中確定的經濟責任審計內容只有六項重點審計內容。
2.根據評價原則,選擇合適指標,建立四維度評價指標庫。
(1)財務維度指標
從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重點內容和目標為出發點,按照預算管理、三公經費控制、會計信息質量、資產管理的安全性和資金使用的合規性等5 個方面選定評價指標,對單位的財務管理情況進行較為全面的評價。
①預算完成率:單位各年度預算完成總數與預算總數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門(單位)預算完成程度。
②“三公經費”控制率:單位各年度“三公經費”實際支出數與預算安排數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門(單位)對“三公經費”的實際控制程度。
③會計信息完善性:通過單位會計報表、賬簿、憑證等會計信息資料規范性、完整性的檢查,反映單位會計信息質量水平和財務管理水平。
④資產管理安全性:單位的資產是否保存完整,使用是否合規,配置是否合理,處置是否規范,收入是否及時足額上繳等管理情況,用以反映和考核單位資產安全運行情況。
⑤資金使用違規率:單位違規資金的總額與單位使用資金的總額的比值,用以反映和考核單位預算資金的規范運行情況。
(2)內部流程維度指標
按照《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要求,從單位內控制度的健全、內控制度的執行及內控評價結果的運用等方面,選定評價指標,對單位內控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包括內控設計的有效性和執行的有效性。同時以重大經濟事項的績效管理為重點,從重點項目的績效評價中選擇合適的評價指標,對重大經濟事項的科學決策和執行效果進行評價。
①內控健全率:單位內控制度包含的業務層面數與六大業務層面數的比率,用以反映單位內控制度是否完善齊全,是否按規定包括了全部六大業務內容。
②內控執行偏差率:發現存在執行偏差的項目數與抽查項目總數量的比率,通過抽查內控執行項目數反映出的偏差率來確定整個內控執行效果情況。
③內控評價結果應用率:完成內控評價問題整改的數量與內部控制評價發現的內部控制相關問題總數的比率,反映單位對內控評價結果的應用情況和自我改進完善的能力。
④績效管理覆蓋率:實行績效管理的重大經濟支出事項數與重大經濟支出項目數量的比率,用于反映績效管理在單位重大經濟支出事項決策中的應用情況。
⑤績效評價優秀率:重大經濟支出事項績效評價優秀項目數量與實行績效管理的重大經濟支出事項項目總數的比率。通過事前績效評審、事中績效監控和事后績效評價等措施情況,反映重大經濟事項科學決策和執行效果。
(3)客戶維度指標
從上級主管部門、政府監督部門和服務對象及社會群眾等部門對單位履職情況和黨風廉政建設方面進行考核、監督、評價和評議結果中選取評價指標,作為對單位負責人的經濟目標和履職責任的評價。
①年度目標考核百分率:任職期間各年度任務目標考核累計得分與任職期間各年度目標考核總分累計分的比率,反映任職期間上級主管部門對單位履職盡責情況的考評總體情況。
②個人廉政事項合規性:任職期間,主要領導干部是否嚴格遵守個人廉潔事項的各項規定,包括個人收入、辦公用房、公務用車及公務開支是否合法、合規,反映任職期間主要領導干部廉潔制度的遵守情況。
③單位職工滿意度:對主要領導評價滿意的職工人數與單位職工總數的比率,反映單位職工對主要領導履職情況的認可程度。
④群眾滿意度:社會公眾(不含單位職工)對單位評價的滿意人數與參與評價的群眾人數,反映單位履職的主要社會服務對象對單位整體服務的認可程度。
⑤榮譽評價度:任職期間個人或單位獲取的榮譽總計分與任職年份數的比率,反映任職期間單位或個人獲得的由政府部門頒發的國家級、省部級、市縣級榮譽表彰,量化平均到年度情況,從單位榮譽獲獎的角度反映主要領導責任人履職評價情況。
(4)學習與成長維度指標
①規劃工作完成率:任職期間已完成的規劃工作數量與規劃計劃中確定的規劃目標工作的總數之比,反映單位規劃制定及落實情況。
②培訓覆蓋率:任職期間參加業務培訓的總人數與任職期間單位各年度職工總人數之比,反映單位對職工業務能力提升的重視程度。
③人員在編率:單位定編人數與單位實有在職人數之比,用于單位人員控制情況,是反映單位財政資金保障的重要指標參數。
④業務數量變化率:任職末單位業務數量與任職前的單位業務數量的比率,通過單位業務規模的增減變化,反映單位未來的發展趨勢。
⑤整改完成率:任職期間已完成審計問題整改數量與任職期內審計問題總數量的比率,反映任職期間單位對審計問題的整改完成情況,審計問題的整改完成是促進單位改進工作、規范管理、提升發展能力的重要方式。
3.指標權重的確定
權重的確定是綜合評價的關鍵,首先要確定經濟責任審計BSC 四個評價維度的權重。
(1)BSC 四維度權重的確定。采用兩兩比較法,由專家對財務、內部流程、客戶和學習成長等四因素之間相互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評分,根據評分結果建立評分比較矩陣,通過矩陣計算出四維度的權重。見表1、表2。

表1 BSC 四維度兩兩比較計分統計表

表2 BSC 四維度計分權重測算表
(2)四維度下各指標權重的確定。四個評價維度下的各個指標都是從眾多評價指標中挑選出的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標,這些具體指標間兩兩比較下的重要性差異不大,為了便于操作,按同等重要處理,取均等權重。
4.分值和評分標準
評價體系采用百分制,按照上述權重比例,確定的分值和評分見表3。

表3 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基本指標計分表
5.確定調整事項和標準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推動單位的健康持續發展是經濟責任審計根本任務。故審計評價體系必須要體現出發現的違法違紀問題對領導干部履職評價的影響程度,即根據審計發現的重大問題的性質、危害程度、主客觀原因等具體情況,進行分值調整,扣減經濟責任審計基本指標計分值的方式,將問題輕重情況反映到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量化考核得分中,以實現全面、客觀、準確地評價單位負責人的經濟責任履職情況。
(1)調整扣分總分值確定
因調整扣分是基于基本評價的基礎上的修訂,基本評價是基礎,調整扣分是補充,同時考慮到問題嚴重與否對整體評價的影響程度,由于調整扣分的主觀性較強,不同系統、不同單位的情形各不相同,將調整分值確定為整體分值的30%~40%,僅供參考。具體分值的設定以各單位的具體情況為準。
本文擬定為40%,即調整扣分總分為40分。可拆分為4 個一般性問題,每個問題10分,超出4 個問題,取4 個最嚴重的問題納入評分范圍,扣分超出40 分的,按40 分計。
(2)調整因素和調整系數的確定
①問題性質:按問題的性質,將問題分為嚴重違法問題(觸犯了刑法)、一般違法問題和嚴重違紀問題等三類。因日常業務中的違紀違規問題已在基本指標考核中體現,不在此項中重復。以上三類問題的調整扣分系數分別為200%、100%、100%。
②問題危害程度:主要按照問題造成損失的程度,將問題分為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造成輕微經濟損失或損失不大、未造成經濟損失等三種情形。以上三種情形問題的調整扣分系數分別為200%、100%、60%。
③問題責任界定:根據《規定》,將問題的責任分為直接責任和領導責任兩種。以上兩種責任問題的調整扣分系數分別為100%、70%。
④免責從輕情形:根據《規定》規定,對領導干部在改革創新中的失誤和錯誤,正確把握事業為上、實事求是、依紀依法、容糾并舉等原則,經綜合分析研判,可以免責或者從輕定責。在評價時,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的調整扣分系數為0%;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的調整扣分系數為10%;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的調整扣分系數為30%。
(3)具體量化評價扣減分值的計算見表4。
6.按照表4 以上5 步驟,以調整后的評價得分作為經濟責任審計量化評價的最終評價分值。根據分值確定評價等級。具體等級

表4 審計問題調整扣分表
劃分標準如下:
(1)優秀:85 ~100 分;
(2)合格:70 ~84 分;
(3)基本合格:55 ~69;
(4)不合格:54 分及以下。
至此,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下的最終匯總評價報告形成,具體評價報告匯總情況見表5。

表5 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計分匯總表

5.榮譽評價度 6四、學習和成長維度 10 1.規劃目標完成率 2 2.培訓覆蓋率 2 3.人員在編率 2 4.業務數量變化率 2 5.整改完成率 2五、調整扣分(最高扣分40 分)經濟責任審計最終評價得分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等級
本文主要目的是在交通事業單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量化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方面提出些觀點和思路,在量化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方面做一些有益探索。但受限于自身的認知能力,尚存在以下兩方面的不足:一是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的構建中對BSC 四大維度權重的確定、指標的選取和分值的賦予以及問題調整分值的確定等方面存在較大的主觀判斷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還需要不斷完善;二是該指標體系尚未通過實例驗證,可行性還有待于實踐的檢驗。這些不足需要在實踐工作中不斷改進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