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洪 穆 紅
(常熟理工學院紡織服裝與設計學院,江蘇 常熟 215500)
色彩、圖案、肌理是服裝面料的三大感性要素,而感性工學是將人們的心理期望值進行科學的量化和具體化。通過對色彩、圖案、肌理三因素的正交實驗設計,在調查問卷的基礎上通過感性工學主觀分析,探討色彩、圖案、肌理三因素對面料感官效果的影響及主次關系。
為了明確什么是消費者在購買服裝時的關鍵因素或者影響因素的主次關系,選擇三個有關因素進行條件試驗,色彩(A)、圖案(B)、肌理(C),并確定他們的具體指向,見表1。

表1 評價指標體系
因本次試驗是一個三因素三水平的試驗,試驗次數太多,所以按照正交設計方案縮減至具有代表性的9種水平組合,具體安排如表2。

表2 正交設計組合安排
為了排除款式、造型等其他因素對三要素評價的影響,全部采用基本款T 恤進行表現。9 個樣本中每個樣本均為三要素共存,為了排除色彩的干擾性,全部采用藍色作為代表色進行表現,如圖1。

圖1 初步確定的9 個樣本
2.1.1 感性形容詞的篩選
通過研究消費者的情感需求和對色彩、圖案、肌理的看法收集100 對形容詞,其次選出在感性描述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形容詞,最后去掉意義重疊或含義模棱兩可的形容詞,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8 對形容詞。
2.1.2 問卷編制
問卷編制采用語義差異分析法[1],以兩個極端化對立的形容詞為一組。例如“幼稚的-成熟的”,采用7 級量表,“-3”代表非常幼稚,“-2”代表比較幼稚,“-1”代表一般幼稚,“0”代表既不幼稚也不成熟,“1”代表一般成熟,“2”代表比較成熟,“3”代表非常成熟。
2.2.1 因子分析結果
本次調查問卷,共得110 份被調查對象對9 款T 恤的感性形容詞的得分。首先整理數據得到8 對感性形容詞的平均值,其次運用平均值進行可靠性分析和因子分析。
為保證評價收集數據的真實性,在SPSS 中進行統計分析,克隆巴赫Alpha 檢驗結果為0.652,說明本次試驗調查具有可靠性。同時對形容詞的均值進行因子分析適宜性檢驗,KMO 檢驗結果為0.631,說明本試驗調查題項變量之間存在相關性,符合因子分析要求。
2.2.2 旋轉成分矩陣分析
旋轉成分矩陣能夠更加明確各因子組成成分,從下方表3 中可以看到,第1 個因子在“平淡的-浪漫的、普通的-新穎的、單調的-多變的”這3 個指標上具有較大的載荷系數,說明第1 個主因子綜合反映了這幾個方面的變化。根據指標內容,可將因子1 總結概括為“風格因子”;第2 個因子在“不想購買的-想購買的、細膩的-粗糙的、厚重的-輕盈的”這3 個指標上具有較大的載荷系數,說明第2 個主因子綜合反映了這幾個方面的變化,根據指標內容,將因子2 總結概括為“材質因子”;第3個因子在“精致的-大氣的、幼稚的-成熟的”這2 個指標上具有較大的載荷系數,說明第3 個主因子綜合放映了這幾個方面的變化,根據指標內容,將因子3 總結概況為“氣質因子”[1]。由此可得,面料三要素色彩、圖案、肌理可用風格、材質和氣質3 個因子進行描述。

表3 旋轉后的成分矩陣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色彩、圖案、肌理對于消費者是否購買某種產品具有較大影響。從概括的3 個因子中可知面料肌理是三要素中較重要的因素,色彩與圖案為次。帶有面料三要素的服裝整體對于消費者的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整體風格傾向于浪漫、新穎、多變或平淡、普通、單調;二、消費者對于服裝材質所表現出來的細膩感和輕盈感或者粗糙感和厚重感更加敏銳;三、服裝整體呈現大氣、成熟或者精致、幼稚會更加吸引消費者的視線。
綜上所述,面料三要素色彩、圖案、肌理是影響消費者是否購買服裝的重要細節因素,通過9 款T 恤和8對形容詞對的評價測試可知:風格、材質、氣質三個因子是影響面料三要素最重要的因素。設計師在設計服裝色彩、圖案、肌理時可以從風格、材質、氣質三方面出發,設計出符合消費者心理需求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