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瑩瑩
摘? ?要:城市社會救助工作是保障城市貧困人口民生的關鍵舉措,也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選取中原地區河南省經濟總量排名第一方陣的許昌市W區,從城市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三方面綜合分析該區2020年城市社會救助狀況,分析其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完善城市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城市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成效;問題;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3-0093-03
近年來,許昌市W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的重要指示,認真執行“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目標要求,以統籌救助資源、增強兜底功能、提升服務能力為重點,完善法規制度、健全體制機制、兜底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不斷增強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基本情況
許昌市W區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工作宗旨,不斷加大社會救助工作力度,逐步提升社會救助工作水平,力求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徹底織牢民生兜底保障網。現從城市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三方面分析工作開展情況。
(一)城市低保工作情況
W區現有低保對象2 699戶、3 832人。2020年至今,共針對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3 803.9萬元、電費補貼28.8萬元、取暖補貼138.9萬元。認真貫徹執行《許昌市民政局許昌市財政局許昌市扶貧辦關于2020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財政補助水平及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的通知》(許民〔2020〕3號)中“2020年適當提高城鄉最低生活標準、財政補助水平及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嚴格實行差額救助政策,最低生活保障執行最高標準570元/人/月,現在每月人均補差水平為325元。
(二)特困供養工作情況
截至2021年9月,W區現有特困供養人員19人,其中集中供養對象9人、分散供養對象10人。2020—2021年9月共發放特困供養資金49.4萬元。其中基本生活標準:農村特困供養520元/人/月,城市特困供養741元/人/月;護理補貼標準:全自理護理補貼190元/人/月、半自理護理補貼316.7元/人/月、全護理護理補貼633.3元/人/月。
(三)臨時救助工作情況
W區認真貫徹落實《W區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臨時救助工作的實施方案》(許魏民〔2020〕22號),綜合運用發放臨時救助金、實物、救助藥品、衣物生活用品等多種救助方式,有效解決W區群眾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切實筑牢社會救助的最后一道防線。2020—2021年9月,W區共實施救助174人,發放臨時救助資金17.3萬元。
二、主要成效
W區高度重視社會救助工作,認真貫徹執行中央、省市區委的相關文件精神,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把建立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作為加快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
(一)精準認定識別,確保進出公正規范
W區堅持把精準識別、審核認定作為社會救助的前提和基礎,真正實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退盡退。一是嚴格依照規定來界定對象和標準。根據《許昌市脫貧攻堅行動中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實施方案》(許民文〔2019〕35號),在核查評估家庭經濟狀況時,以申請家庭收入為基礎,同時對家庭成員的特征和患殘疾醫療康復支出、普通大中專教育支出、重大疾病醫療支出等剛性支出的各類因素進行綜合評估。認真確定每類對象救助標準,建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確保救助對象和標準認定精準到位。二是嚴格把控審核認定的首要關口。牢牢把住入戶調查、審核審批、公開公示和監督檢查四道“關口”,暢通退出機制,做到“對象準確、待遇公正、進出有序”,做到確保不該進的一個不能多,該進的一個不能少,不符合條件的堅決予以清退。嚴格落實低保經辦人員近親屬備案制度,W區從事最低保障工作人員和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近親屬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員均按要求進行備案,堅決杜絕利用職務之便給不符合條件的近親屬辦理低保的現象發生。三是堅持深入推進實施動態管理制度。自2000年來,W區持續開展社會救助定期審驗工作,突出治理精準認定、落實責任等關鍵環節。加強退休人員、消費型車輛、住房公積金繳納、多套房產等經濟狀況信息的核查比對,運用大數據信息技術做好監測跟蹤和數據分析,嚴防漏保、錯保、騙保和城鄉“兩頭都不管”“兩頭重復管”等現象發生。及時發現、糾正、懲處“關系保”“人情保”和基層干部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從源頭上遏制優親厚友現象的發生。2020—2021年9月,累計清退低保對象共計584戶,964人。
(二)加強兜底保障,逐年提高救助標準
W區有效發揮社會救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將黨和政府對困難群眾的關心關愛落到實處。一是推動救助標準逐年提標。2019年至今,城市低保每人每月標準由520元提高至570元,城市特困供養每人每月標準由676元提高至741元。二是特困人員供養工作有新進步。現已建成許昌市W區社會福利中心,視疫情情況選擇合適時機將特困集中供養人員整遷過去。目前,W區特困集中供養人員在優樂養頤園供養,真正實現了特困人員“安全有人關注、平日有人照應、生病有人看護”。三是救助資金全部按照標準確保發放到位。2020年全區確認低保對象4 271人,發放低保資金1 608.1萬元;特困供養人員18人,發放特困供養資金18.4萬元;臨時救助65人次,發放臨時救助資金7.9萬元。2020年全區確認低保對象3 944人,發放低保資金1 574萬元;特困供養人員20人,發放特困供養資金20.4萬元;臨時救助85人次,發放臨時救助資金7.1萬元。
(三)聚焦政策落實,健全措施方法
W區認真貫徹相關政策制度,堅持把落實好政策制度作為做好社會救助工作的基本保證。一是制定出臺推進各項工作的相關措施。嚴格按照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制定《魏都區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臨時救助工作的實施方案》《實施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辦法》等政策文件,努力補齊社會救助制度短板。二是不斷強化救急解難功能。建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采取分級審批方式,簡化臨時救助程序。對臨時救助金額不超過本地當年城市月最低生活保障標準3倍的,委托街道辦事處審批,自受理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審批手續,并發放臨時救助金,確保臨時救助對象盡快得到救助。三是逐步改進核查審批方式。依托許昌市低收入家庭認定指導中心,建立區社會救助信息平臺,積極與公積金、住建、人社、公安、工商等相關部門搞好日常工作對接,力求實現社會救助信息查詢無死角。
三、問題分析
雖然W區社會救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城市社會救助工作與上級的要求、群眾期盼相比,還有不少差距和不足。對比中原地區相關城市社會救助工作,筆者梳理歸納出一些共性問題。
(一)救助資源力量還需進一步下沉
基層單位的社會救助經辦能力和社會救助申辦效率雖然近幾年有很大提高,但為構建“一門受理、協同辦理、資源統籌、綜合施救”的社會救助工作格局,工作效率仍需進一步提升;基層社會救助工作力量普遍相對薄弱,人少事多的矛盾非常突出,長期負荷運轉難以滿足日常工作需求。
(二)救助質量層次還需進一步提升
當前開展的社會救助工作主要以保障基本生存、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為目的,很大一部分被救助的困難群眾自身“造血”功能嚴重不足,日常生活長期依靠社會救助途徑維持,難以依靠個人力量從根本上擺脫貧困,社會救助的質量層次相對較低。
(三)救助對象認定還需進一步規范
目前雖然建立了社會救助核對系統,但由于住房、銀行、教育等部門信息沒有實現系統一平臺資源共享,實際操作中無法實現信息查詢的全覆蓋、全審核。救助對象的認定、轉出等信息核對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滯后和不對稱現象,不能從根本上保證社會救助的公正性。
(四)工作人員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社會救救助工作審核程序越來越嚴格,社會救助的公正性進一步提高。但少數基層經辦人員履行工作職責不嚴肅、不認真,不能夠嚴格按照上級文件要求公平實施社會救助,實際操作中“關系保”“人情保”現象仍偶有發生,一定程度影響了社會救助的公正性和政府的公信力。
四、對策建議
筆者以許昌市W區城市社會救助綜合數據分析為依托,從工作成效分析、存在問題兩方面,對2020—2021年9月的數據進行統計審核。綜合中原其他地區城市社會救助情況,現就進一步提高城市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著力在社會救助兜底、政府購買服務、信息平臺建設、深化救助領域改革、激發內生動力等五個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
(一)在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部署方面下狠功夫
認真貫徹執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救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于社會救助工作的各項部署要求。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改革發展思路,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努力實現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力爭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困難群眾,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應有貢獻。
(二)在全力實施社會救助兜底行動方面下狠功夫
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中辦發〔2020〕18號)文件精神,統籌用好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政策,確保符合條件的貧困對象要全部納入社會救助保障范圍。要進一步提升基層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和工作素養,進一步規范社會救助審核流程和監督程序,從根本上杜絕“人情保”“關系戶”現象的發生,讓城市社會救助工作在陽光下發光發熱。
(三)在持續深化社會救助領域改革方面下狠功夫
要適度擴大低保保障范圍,進一步強化臨時救助功能,加強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的照料服務。簡化、優化社會救助的審核確認流程,完善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評估機制,盡快實現平臺全部資源共享,實現對社會救助人員的全面審核,保障社會救助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真正實現需要救助的人員一個不少,不需要救助的人員一個不多。要暢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提高群眾信息知曉度和救助便捷性,防止突破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發生。
(四)在全面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方面下狠功夫
要合理設置購買項目,將社會救助服務納入相關部門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建立健全標準明確、方式靈活、程序規范、動態調整、結果可控的購買機制。對政府集中采購目錄以內或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項目,按照政府采購的有關規定,采用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磋商、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采購等方式確定承接主體。對承接主體的選定,不能單純參照“價低者得”這一標準,要以符合服務標準、滿足服務質量為前提,建立規范化購買流程,分類服務標準,加強對服務提供全過程的跟蹤問效和成果檢查驗收。
(五)在加快構建社會救助信息平臺方面下狠功夫
要加快推進市級社會救助信息化平臺建設,探索建立跨部門、多層次和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請查詢核對機制,不斷提升社會救助對象認定的精準度。要加強困難群體的數據庫建設。要利用好新時代大數據的優勢,探索搭建困難群眾數據綜合分析及應用平臺,對城市低保對象、重大疾病患者、貧困家庭學生、殘疾人等困難群體信息進行整理,為深入開展慈善幫扶和社會救助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六)在激發低保對象脫貧解困方面下狠功夫
要以大數據時代為契機,依托困難群眾數據綜合分析及應用平臺,對低保對象進行動態化監管,通過有效分類、整合、分析,提高系統的精確性、準確性,促進低保對象脫貧工作由“粗放管理”向“精準管理”轉變。要充分整合各類資源,將扶貧幫困與促進就業、提升能力結合起來,進一步提升社會救助對象的“造血”功能。要深入做好脫貧宣傳鼓勵工作,讓低保對象從思想根源建立自我脫貧的強烈意愿,積極為脫貧工作創造條件、開辟方法,讓低保對象能夠逐步脫離政府救助這個唯一途徑。
參考文獻:
[1]? ?關信平.“十四五”時期我國社會救助制度改革的目標與任務[J].行政管理改革,2021,(4):23-31.
[2]? ?祝建華,項麗亞.城市社會救助服務高質量發展研究[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58-65.
[3]? ?張飛霞.西部地區城市社會救助問題研究——基于甘肅的分析與思考[J].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21,(2):45-46,55.
[責任編輯? ?衛?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