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先亮
高中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最高階段,也是為高校輸送人才的關鍵環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這既對高中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今天,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飛速進步,讓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未來必將是技術主導和主動融合的時代,基礎教育已經無法置身事外。因而,未來的高中教育,應當把國家戰略與技術發展相融合,“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未來高中建設應包含以下特質:
學生學習能力的鍛造基地。任何個人要想避免被未來變革所淘汰,唯一的辦法就是終身學習。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不僅體現在自主學習、發現問題的意識上,也體現在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上。隨著新型人工智能軟件的正式上線,學校以知識學習為中心的教育定位,正在逐漸發生變化。學生的學習將在人工智能的指導下,轉化成為一個自主性、個性化、即時高效的過程,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和動機被真正激發。世界第一所線上學校——斯坦福在線中學,為未來教育創造了成功范例。這所學校每名學生有自己的課表,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習慣、依據教師提供的線上學習資源開展學習,學生自主決定參加學科的學習討論和交流、開展項目式學習等活動。未來高中,就是學生學習能力鍛造的基地,通過線上或者線下的方式,塑造學生理解信息、概括洞察、發現應用等高階思維能力。未來高中,學生的學習空間也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確定以知識為載體,以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為價值追求。
學生個性發展的高端平臺。“真正的素質教育是個性發展的教育”。學生個性稟賦的差異以及對未來發展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但學生的個性既是發現和探索的過程,也是彰顯和提升的過程。英特爾的創始人安迪·格魯夫在中學時代,表現出對許多方面的興趣,他甚至曾經在家里制造硝酸甘油而引發爆炸,最終確定了自己的化學專業方向。未來高中建設,應當著力于學生個性發展的多樣性、差異化需求,既為學生創設大量可供選擇的學術類課程,又要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資源,提供豐富多彩的實踐性課程,如社團、科技實驗、模擬商業和組織運營等;既要有涵蓋學生學習和體驗的基礎性、通識性課程,又要提供滿足學生更高能力和素質要求的課程。讓學校成為一個開放的個性發展平臺,讓學校充滿蓬勃的生命活力。
學生創新素質的夢想工場。“創造力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培養具備創新素質和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實現創新人才的自主培養,高中教育承擔著重要使命。為此,未來高中建設,要營造學生創新的文化氛圍,包容失敗、鼓勵探索、揚長避短;要創造自由、寬松的校園管理環境,讓獨立思考、質疑批判成為習慣;要搭建學生以實踐探求真知、交流合作的資源平臺,開展基于真實任務、基于現實問題的創新探索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牢固確立發展素質教育的意識,充分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學生提供創新觀察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環境,構建創新素質涵養的學習、思考和實踐的課程和專家資源。讓學生的夢想,在學校的“工場”生長,讓創新的能力為夢想插上翅膀。
教師教育創新的實驗中心。沒有創造力的教師,就不可能有創造力的學生。未來,人工智能會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常規認知型教學任務,未來教育要求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真正的教育者,因此教師職業的外延和內涵,都會擴展和深化。唯有創客是不可能被替代的。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是本專業的“行家里手”,更是教育創新的“頂尖高手”。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確實與數據和算法有關,但是,教育的內容、方法,問題解決的方案需要持續創新;師生之間包括情感交流的技巧,對學生心理的洞察、同理心等具有動態性、靈動性的溝通很難被取代;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價值引領、人格塑造、生涯規劃指導也很難被取代。未來高中,將成為未來教育的“硅谷”,聚集著一大批教育創新者,研究學生發展的需要,創新教育內容和方式。
未來的起點是現在,真正塑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未來人,未來高中必須從現在開始自覺擔負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