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從歷史中走來的校園空間更像是“工場”,那么當下以及未來學校的校園空間更應主動轉變為“生命場”。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原有校園空間已很難適應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構建共融、交互的高品質學習場域,已成為學校空間建設的發展方向。高品質學習不僅應充分釋放并發揮課程教學的核心育人功能,還應發揮空間育人的浸潤式功能,兼顧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而在目前的校園學習空間中,普遍存在模式單一、相對封閉、時間分割等育人功能不全的空間氛圍,無法為高品質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高品質學習空間應該是具有開放性和生成性的空間,因此,如何打破壁壘實現交互,打破“成人視角”,以“兒童為中心”營造一個具有歸屬感的溫馨家園,使得學生能在其中更好地學習、交流,讓他們感受到向陽而生的每一天,并在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以及便捷的智能環境中成長、成才,是每一所學校都應該持續思考和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