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 劉潔



為有效指導學生對二次函數進行探究式學習,教師借助數字教材為學生提供探究環境,讓學生自主操作、觀察分析、建構知識、探究交流,提升數學學科素養。教學中一明一暗兩條主線融合貫穿始終:明線,即從特殊到一般探究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暗線,即研究函數的一般方法。實踐證明,教師深入挖掘數字教材的資源和功能,設計復習回顧、互動探究、總結規律、知識應用、課堂小結等教學環節,設置問題與情境讓學生循序漸進合作探究,對教學效果進行觀測分析,能夠優化課堂教學,實現學科育人目標。
一、數字教材助力學生探究式學習獨具優勢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實施教育信息化的意義在于“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我國正在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強教材建設和管理,推進教育數字化。《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要求教師開展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活動,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教師要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設計生動的教學活動,促進數學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在實際問題解決中,創設合理的信息化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探究熱情,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1]。
數字教材是利用互聯網、數字媒體、大數據等技術手段,融教材、數字資源、學科工具、應用數據于一體的立體化教材。數字教材是數字化教學的核心資源,數字化資源的使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其課堂參與度。互動工具可以幫助學生自主探究,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互動練習可以實現人機互動,即時反饋,有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數字教材的使用可以助力教與學的創新,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創新應用的重要途徑。
探究式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以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探究等方式進行學習,建構學科知識,增強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意識。探究式學習具有主動性、問題性、開放性、生成性和創造性等特點。數字教材搭載的豐富教學資源在探究式學習的創設情境、交互合作、即時評價等環節都有較大的應用價值。下面,以初中數學二次函數為例,結合數字教材設計教學方案,指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2]。
二、數字教材支撐下函數探究教學分析
(一)教學實施背景與內容分析
二次函數是中學函數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接了初中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等內容,又是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等其他基本初等函數的基礎。二次函數是讓中學生體會變化中的量,領會函數思想、方法的重要工具。同時,二次函數部分的課程內容,與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著密切的聯系。可見,二次函數課程內容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占據著重要地位。
“二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這一單元內容在課標中屬于“數與代數”領域。函數是初中數學中的重要概念,學生在初中階段系統地學習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對基本的函數有了一定的認識。函數的圖象與性質是研究函數的重要方面,貫穿在函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探究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數的概念。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通過回顧對函數的研究過程,逐步總結歸納出研究函數的一般方法。首先,學生對學科知識結構形成過程中積累的思維經驗進行總結,將知識上升到方法層面,體現學科素養的核心能力;其次,關注研究數學問題的過程,增強對數形結合和轉化思想的認識;再次,面對新函數,借助信息技術解決問題,體現信息技術的工具價值;最后,掌握研究一般函數的方法,為后續進一步研究函數奠定基礎。
二次函數y=a(x-h)2+k的圖象和性質是“二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單元教學中的第4課時的教學內容(如圖1),該函數形式清楚地顯示出二次函數中“數”與“形”的相互聯系和相互轉換,突顯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教師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旨在引導學生在探究二次函數y=ax2、y=ax2+k、y=a(x-h)2的圖象和性質,及函數之間的平移規律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二次函數y=a(x-h)2+k的圖象和性質。主要研究方法是畫函數圖象并分析與已學習的函數圖象之間的關系,得出函數圖象的平移規律,以此進一步分析函數的性質。學生需要對前面幾種函數形式進行總結和概括。
(二)學情分析
為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精心設計問題,開展調研工作。
問題1:何謂函數,表示方法有哪些?
問題2: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是什么?
問題3:研究函數的角度有哪些?
教師調研發現:學生學習本單元之前,已經學習了函數的定義、一次函數的圖象及特征,明確了函數是一種變化和對應關系;大多數學生已掌握函數不同表示方法,了解它們的優缺點,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方法表示函數;會用描點法繪制函數圖象,并感知了函數圖象增減性的過程。學生在學習一次函數時,對于函數圖象及性質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遷移知識與經驗,結合函數的圖象研究特征。學生知道可以從圖象、列表、解析式三個角度研究函數的性質,具有一定的數形結合思想。
有些學生可能忘記函數的特征,教師需要適當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函數的研究角度。同時,對于一個新的函數,學生可以借助函數解析式,分析函數值,猜測圖象大致走勢,再利用繪圖軟件等工具繪制函數圖象,進而驗證猜想的正確性,研究函數特征,回歸到解析式,再分析認識函數性質。
教師從學生完成習題的情況看出,雖然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但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有些學生利用圖象解決問題的意識有待提高;在畫函數圖象時,會出現考慮不夠全面的情況;在面對一個新的函數時,不知如何分析研究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和勇于探究數學問題的精神。
從課標要求、教學內容、學情分析三個維度可以看出,函數不但是數學學科的核心概念,還是中學數學課程中承載育人功能的核心知識載體。現實世界里的函數無窮無盡,而學生能學習的函數模型是非常有限的。在教學中,教師除了關注相應函數的性狀研究之外,還要引導學生感悟研究函數的基本方法和研究函數的維度。
具體到本節課,在知識技能和能力基礎方面,學生已經學習了二次函數y=ax2、y=ax2+k、y=a(x-h)2的圖象和性質,以及幾個函數圖象之間的平移規律,同時對探究函數性質的方法和思路有了一定的認識,為本節課的進一步探究做好了準備。學生學習了前面幾節課的知識,具備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對如何使用數字教材及信息工具繪圖軟件輔助探究也已經熟悉。
學生在學習本節課時會遇到一些困難:不知怎樣選擇特殊二次函數進行探究;怎樣將看到的“形”,與之前所學的函數圖象建立聯系;如何從特殊情況下,抽象概括出一般形式具有的性質;如何基于自主探究進行深度學習;等等。
三、數字教材支撐下函數探究教學設計
(一)確定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在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的單元教學目標指引下,教師確定本課時學生的學習目標如下:
(1)掌握二次函數y=a(x-h)2+k的圖象和性質;
(2)理解二次函數y=a(x-h)2+k的圖象與二次函數y=ax2的圖象的位置關系;
(3)用作圖、觀察、分析、合作、歸納等探究方式,理解頂點式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觀;
(4)體會數形結合和類比的數學思想,培養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如下:
重點:二次函數y=a(x-h)2+k的圖象和性質;
難點:二次函數y=a(x-h)2+k的圖象與二次函數y=ax2的圖象之間的平移規律。
(二)設計教學流程與教學方法
二次函數的學習是以一次函數為基礎的。學生需要循序漸進地學習,在研究過程中應注意復習相關內容,重視知識之間的聯系,領悟類比、數形結合和歸納的思想。
函數圖象是研究函數性質的直觀載體。學生可以從圖象上觀察函數的變化規律,整體上把握函數性質。學生先從函數解析式出發,借助繪圖軟件等信息工具畫出函數圖象,并利用數字教材資源動手操作,再回歸解析式,總結函數特征,深刻理解函數的內涵,對研究函數的思路和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實現能力與智慧上的提升。
教師讓學生對已有的知識、經驗、方法進行遷移,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整體感知函數的學習方法,選擇合適的方法探究新函數的特征。
本節課,教師依托人教智慧教學平臺教學,借助手持平板電腦,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利用人教數字教材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開展實驗和探究活動,打造“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互動探究課堂。手持平板電腦深度融合了人教數字教材資源和信息化工具。學生充分利用數字教材中模擬動畫、交互探究、練習反饋資源及信息化工具(如GeoGebra軟件),使思維可視化,實現了數與形的完美結合。教學環節和活動設計如圖2所示。
(三)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為學生設計了復習回顧、互動探究、總結規律、知識應用、課堂小結等學習環節。
環節一:復習引入。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已學二次函數的研究方法,同時明確本節課的研究對象,為本節課的自主探究作好鋪墊。
【教師活動】
教師提出以下問題。
問題1:前面研究過哪些形式的二次函數?
問題2:我們是怎樣研究這些函數的?
問題3:二次函數y=ax2+k及二次函數y=a(x-h)2圖象與y=ax2圖象分別有什么關系?
問題4:接下來該研究哪種形式的二次函數?
【學生活動】
學生利用數字教材資源復習回顧,觀察圖象及函數運動規律,表述二次函數y=ax2+k及二次函數y=a(x-h)2的圖象與y=ax2的圖象之間的平移關系,同時利用平移關系得到兩個函數的頂點和對稱軸。學生回顧分析,確定接下來的研究對象為y=a(x-h)2+k的二次函數。
在本環節,學生利用數字教材觀察、回顧,充分利用數字教材資源展示二次函數y=ax2+k及二次函數y=a(x-h)2的圖象與y=ax2的圖象之間的關系,發展幾何直觀素養。
環節二:合作交流、互動探究。
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思路,教師引導學生選取特殊的研究對象,探究其圖象和性質。學生利用數字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工具及GeoGebra繪圖軟件,分組自主探究,將思維可視化,進一步發展了幾何直觀素養,并利用人教智慧教學互動平臺對探究結果進行匯報展示。
【教師活動】
教師設置探究以下活動。
活動1:請寫出一個具體的二次函數作為研究對象。
活動2:請各小組對你們組所寫的這個二次函數進行研究,可以利用平板電腦中的資源輔助探究。
【學生活動】
學生互動合作,完成以下探究任務。
任務1:研究這個函數有什么思路和方法?
任務2:對這個函數的研究結果有哪些?
在這一環節,學生利用人教智慧教學互動平臺系統分屏展示所采用的探究方法(觀察解析式畫函數圖象或利用電子資源),利用手中坐標紙描點畫圖,并借助平板電腦利用數字教材資源及GeoGebra繪圖軟件畫出函數圖象進行驗證,探究之后利用互動平臺展示匯報探究結果。
環節三:總結規律,展示交流。
教師讓學生利用數字教材中的資源再次動手操作,總結得出平移規律,并歸納二次函數y =a(x-h)2+k的性質。學生動手操作并自主歸納總結,對二次函數的性質能夠更好地理解掌握。
【教師活動】
教師提出問題:二次函數y=a(x-h)2+k的圖象是分別對二次函數y=ax2、y=ax2+k及y=a(x-h)2的圖象進行怎樣的變換得到的?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數字教材資源,動手操作總結得到二次函數y=a(x-h)2+k的圖象性質。
【學生活動】
學生利用電子資源再次動手操作,總結得出平移規律;同時根據所得出的平移規律總結二次函數y=a(x-h)2+k的圖象性質,并制作表格。教師讓三個學生配合,使用電腦展示探究過程并填寫表格,總結函數圖象平移關系。
在這一環節,教師充分利用數字教材中的輔助資源,鼓勵學生動手操作,發現圖象的變化與解析式中參數的關系,總結得到函數性質,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總結的學習能力。
環節四:知識應用。
學生利用本節課的探究結果解決問題并在數字教材中完成練習。學生及時提交,教師及時糾錯。教師借助人教智慧教學平臺能夠了解每個小組完成練習的情況,及時給予指導。
環節五:課堂小結。
學生自主總結本節課的學習收獲,將本節課所學內容從知識層面上升到方法層面。
(四)教學總結與反思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前幾節課研究函數的一般經驗,進一步對二次函數y=a(x-h)2+k的圖象和性質進行探究,獲得研究函數性質的方法:(1)尋找與已知函數之間的關系;(2)分析解析式,觀察圖象,歸納函數特征;(3)按照從特殊到一般的順序進行探究,從知識層面上升到方法層面。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數字教材資源等信息工具探究新的函數的特征,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探究,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嘗試數學實驗過程,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形成。
本節課,教師要注重知識的聯系貫通。函數是初中數學中的重要概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掌握研究一般函數的方法為整體目標,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研究函數的經驗出發,總結出研究新函數的角度,探究新函數的性質,并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深化對新函數的性質的認識。學生將數學學習經驗很好地運用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將函數知識之間的聯系以及課堂探究活動緊密結合,可以有效突破學習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數字信息工具輔助探究,開展探究式學習。教師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設計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幫助學生提升高階思維能力,發展幾何直觀素養,實現育人目標。
教學設計中明線與暗線相輔相成,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課程內容。教學過程中,確定了知識的研究過程:由特殊到一般。探究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是明線,研究函數的一般方法是暗線,教學中兩線融合,相得益彰。這種教學設計,建立在教師對課程內容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突出了教學知識和教育本質,整體把握了課程與教學的關系,讓學生有實際獲得,對于學生基本數學素養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在數字教材的支撐下,教師指導學生對二次函數進行探究式學習,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外部刺激和多種教學環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自主動手操作、先行觀察、發現數學、建構知識,根據需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積極學習,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條件,使學生素質得到提高。在后續的教學中,教師要繼續挖掘數字教材的資源和功能,對教學效果進行觀測分析,持續反思改進,探索數字教材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創新應用的行動路線,有針對性解決現存問題,優化課堂教學,優化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人教數字教材優化初中生數學學習的行動研究”(立項編號:CHDB21235)、北京市教育學會“十四五”教育科研課2021年度一般課題“人教數字教材助力培養幾何高階思維的研究”(課題編號:DCYB2021-082)、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人教社)重點實驗室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數字教育研究院“‘雙減背景下的數字教材學科教學應用策略研究”(課題編號:RJA012200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楊鳳武.淺談信息技術條件下如何做好中學數學探究性教學[J].數理化學習,2015(2):37.
責任編輯:祝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