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24 日,2023 年中國航天大會在安徽合肥開幕。在大會主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部長王巍受中國宇航學會委托,線上發布了2023 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
2023 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包括:極低軌道多源動力學耦合效應和演化機理,長期地外生存中的藥物干預機理,地外天體表面電站用超小型反應堆能源技術,軌道工廠構建及運行技術,空間站腦網絡長期在軌實時監測及調控技術,重復使用運載器動力系統健康監測及壽命評估技術,2 500 ℃以上超高溫環境下的熱承載材料技術,計算光學高維遙感突破航天光學遙感探測極限,基于核動力的載人火星快速往返技術,基于深度學習的航天器在軌飛行遙測數據挖掘分析技術。
據悉,這是繼2020 年、2021 年、2022 年發布宇航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以來的第四次發布活動。王巍表示,此前所發布的項目對宇航領域的學術方向和研判趨勢均產生了較大影響,對于前瞻謀劃并布局航天前沿科技領域和方向、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推進航天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新華網)
4 月17~21 日,全球約4 000 家來自機械工程、電氣和數字行業以及能源行業的企業參加了2023 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工業貿易展覽會上,從復雜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數字化,到人工智能(AI)滲透和優化生產與設計,以及能源管理、碳足跡分析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等,工業領域的參與者聚焦二氧化碳中和生產、AI、數字化工廠等方面,競相展示未來生產和能源供應的解決方案。
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工博會)上,人們聚焦氣候友好型生產轉變的方式,例如,過程用能的電氣化、氫氣和生物質的使用、二氧化碳的回收、循環經濟的擴展等。
盡管歐洲的氫能產業處于世界前列,但現在仍然迫切地需要將氫經濟從小眾轉向規?;T诠げ?,圍繞氫氣的工業化生產、遠距離運輸和安全存儲,以及氫能應用的各種場景,很多企業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作為化石燃料的環保替代品,電力合成燃料(E-Fuel)是由水、二氧化碳和來自可再生能源的電力制成的。它具有與傳統燃料相似的特性和化學性質,可用于傳統內燃機,但不會釋放額外的破壞氣候的氣體。歐盟特許2035 年后繼續銷售使用E-Fuel 的內燃機汽車。經典內燃機的擁護者將電力合成燃料視為未來出行的氣候中和選擇方案之一。工博會上,關于電力合成燃料規模化生產及其經濟性的討論仍在繼續。德國西門子能源等展示了其在智利南部以工業規模利用綠色電力和水生產二氧化碳中性燃料的項目“Haru Oni”。這是世界上第一家投入運營的電力合成燃料的全集成工廠,2023 年計劃生產13 萬升合成燃料。
伴隨新一波AI 的熱潮,漢諾威工博會也聚焦“生產中的AI”這一主題。從機器人技術到生產單元,AI 和流程自動化相互作用,在增強企業競爭力方面表現不凡。除了優化流程外,制造業在仿真、測試和產品開發方面越來越依賴AI。
在智能優化生產流程方面,西門子公司以一個巧克力工廠模型為例,展示了如何將機器學習模型有效集成到生產流程中。在模型案例中,經過大約72 h 的數字孿生訓練,AI 制定了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使得所有巧克力棒都盡可能快地在前面的傳送帶上運輸,并且僅在最后一個傳送帶上精確控制速度。弗勞恩霍夫所屬4 個研究所聯合展示了用AI 優化生產計劃的例子。面對制造時間精確到分鐘,訂單網絡和數據結構異常復雜的情況,人工管理已很難勝任,而AI 可確保將不同訂單分配給最合適的生產機器,以實現最佳的利用率。
此外,參觀者還可在工博會中找到能激發靈感的AI工具和用例。例如,費斯托在開發生物反應器時就利用AI 和量子傳感器來檢查細胞的活力;英特爾與合作伙伴則展示了基于AI 的機器人如何確保裝配線上的質量;西門子展示了在AI 系統ChatGPT 的協助下如何加速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代碼編程;弗勞恩霍夫智能分析和信息系統研究所則展示了針對AI 程序的開發測試工具和程序,從可靠性、公平性、穩健性、透明度和數據保護方面檢查和評估AI 應用程序。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