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維
摘 要:表演作為一門藝術,能夠展現人們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它是演員在劇本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再創作的舞臺影像藝術。無論是在表演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普遍存在的。演員在塑造人物的過程中要按照角色的生活經歷,將人物關系有次序地進行梳理。基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論及其自身實踐,探討挖掘人物關系對演員塑造角色的重要性,以及演員挖掘人物關系的方式。
關鍵詞:人物關系;角色塑造;表演藝術
表演是一種通過演員完成的藝術,如話劇、歌舞劇、戲曲、故事影片、電視劇等,其中演員既是表演藝術的主體,又是表演藝術的直接體驗者。在各種藝術演出中,需要演員創造性地將劇本中的藝術形象搬上舞臺。演員的任務是以編劇創造的戲劇形象為基礎,在導演的指導下進行二次創作,塑造真實、生動、典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但是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沒有完全一樣的人物關系,為更準確地塑造人物形象,演員要深入挖掘人物關系。
一、人物關系概述
人物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父子關系、上下級關系、朋友關系、夫妻關系等。各種作品中的人物關系都源于第一創作者或劇作家。演員在塑造角色時,要分析清楚劇本中角色之間的關系。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復雜的,仇敵之間的關系可能是不共戴天,還可能最終化干戈為玉帛。總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具體而復雜的。
(一)深挖文字中隱藏的人物關系
演員在拿到劇本時,不僅要認真地分析角色之間的關系,還要具體地了解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與其他角色之間的隱藏關系,必須認真地從字里行間和標點符號中尋找復雜的人物關系。有時忽略一句臺詞,就可能使角色之間的關系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比如,在《灑滿月光的荒原》這部話劇中,于大個子和四川女人這兩個人物表面上是上下級的關系,但是在劇情發展的過程中,四川女人曾對細草說:“我為了落戶,就把什么都給他了。”這句臺詞充分體現了她與于大個子之間隱藏的人物關系,而全劇中只有這一句臺詞能夠體現四川女人和于大個子并非純粹的上下級的關系,同時還有一層不可告人的利益關系。很多年輕演員在排練的過程中,由于沒有熟讀劇本,或無法正確解讀臺詞的含義,不僅會對劇本中四川女人和于大個子兩個人物關系產生錯誤的理解,還會使劇本整體走向產生偏差。
(二)人物關系會隨著事件的發展而轉變
在劇本中,人物之間的關系會隨著環境、利益等的變化而有所改變,因此演員必須努力挖掘角色之間的關系并關注其發展變化過程。演員只有對人物關系的發展變化進行正確的認識,才能較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二、挖掘人物關系對演員塑造角色的重要性
(一)挖掘人物關系有利于增強演員的角色塑造能力
一些人認為,演戲就是演員演繹人物,演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筆者同意這樣的說法,因為分析清楚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是一名演員最基本的素質,如果演員連人物關系都分析不清楚,那么他不可能演好一部戲。戲劇是以人為主要表現對象的一種藝術形式。在任何一部戲劇中,它所反映的生活原型和所要傳達的獨特思想大多通過劇中人物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來實現。演員所扮演的角色絕對不是獨立存在的,總會和其他人物存在一定的聯系。只有正確理解編劇筆下的人物,正確理解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演員才能更好地把握角色的基調。
(二)挖掘人物關系有助于演員對角色進行個性化創作
演員在剖析劇本時,絕不能在挖掘人物關系上掉以輕心,必須非常細致地挖掘人物與人物之間微妙的關系。一些演員在塑造人物時總會單純地表演一個事件或一段關系,導致演出效果不精彩、不好看。這是因為在沒有搞清人物關系的情況下加入一些不符合劇中人物關系的個性化表演,不但不能起到潤色的作用,反而有著畫蛇添足的效果。如果能夠正確把握人物的關系,結合豐富的想象力,并且把生活中觀察到的點點滴滴融入角色塑造,那么演員就可以塑造出更加鮮活、更加出彩的人物形象。
(三)挖掘人物關系有利于增強表演的節奏感
林洪桐在《表演藝術教程演員學習手冊》中提道:“節奏貫穿于人的整個生活,也貫穿于演員的創作,不論是進行基礎的表演訓練,以及最后的演出,速度與節奏都是至關重要的元素。”[1]
一般來說,如果一部劇中的人物關系越復雜,矛盾沖突越尖銳,情節發展起伏就會越大,演員要根據劇本所提供的人物關系、人物性格、特定情境、事件,把握劇中人物行動速度與節奏變化的層次。哪里該強、哪里該弱,哪里要快、哪里要慢,哪里要張、哪里要弛,都需要細細揣摩合適的表演方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過:“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動作;哪里有動作,哪里就有活動;哪里有活動,哪里就有速度,哪里有速度,哪里也就有節奏。”[2]170
為更直觀地說明問題,筆者還是借用《灑滿月光的荒原》中馬兆新送親那一幕來舉例。當細草要嫁到底窯小屯的時候,馬兆新在半路等著她。當他們見面的時候,馬兆新盡可能地控制自己,不讓情緒爆發出來,但是隨著音樂的響起,接親隊伍離細草越來越近,特別是在細草展現對馬兆新留戀的時候,馬兆新已經忍無可忍,情緒到達了最高潮。這段戲展現了劇中人物的情感由弱到強、由緩到急、由壓制到爆發的過程。這種轉變對演員來說演繹起來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在平時的排練過程中沒有一點一點地分析、整理,沒有準確把握劇本中的這層人物關系,就會導致演員在舞臺上一味地擺空架子,導致表演節奏層次不明顯甚至雜亂無章,使觀眾無法對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產生共鳴。
三、正確挖掘人物關系的具體方法
(一)在劇本的字里行間尋找人物關系
演員在分析人物關系時,要像探求人物性格特點一樣,先從劇本中尋找自己要飾演的人物與劇中其他人物的關系。一種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關系,如母子關系、同事關系、同學關系等;另一種則是人物心理上的態度關系,如親近與疏遠、愛與恨等。前一種關系一般都會在劇本中寫得比較清楚,而后一種關系更多地體現在劇本的字里行間,需要通過人物語言和肢體動作進行呈現。
劇本中的某一句話或某一個動作都有可能蘊藏新的人物關系。例如上文提到的《灑滿月光的荒原》中四川女人對細草說的那一句話,就體現了她和于大個子之間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因此演員在拿到劇本后,一定要認認真真地看劇本,將劇本里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標點符號都分析透徹,要代入角色分析每一句話為什么要說,說出來會有什么效果,有沒有潛臺詞等,避免因為對一句話的理解偏差而導致觀眾不能準確了解劇中的人物關系和事件脈絡。
(二)結合生活閱歷豐富人物關系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演員應該具備觀察生活的能力。古往今來,無數偉大藝術家的創作都來自生活,是生活賦予了其藝術作品以真正的生命。無論是演員還是表演藝術家都應該自覺地認識到創作一定要扎根于生活。因此,演員必須熱愛生活,隨時隨地地留心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經驗,真正認識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僅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還是使藝術之樹常青的關鍵因素[3]。
在日常生活中,隨著特定情境的變化,人們會用不同的方式與自己的父母、朋友、同學、老師、領導等進行交流。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在人類社會中普遍存在,不同的人物關系決定了角色不同的心理活動,演員在觀察日常生活時,不能只觀察表面上的交流,因為每個人在交流時所持的心理態度都不一樣,也就是說每個人的目的和任務都各不相同。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即每個人物都有其獨特的性格,因此,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的人物身上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例如,在生活中遇見同一件事,有的人會產生煩躁情緒,然后火急火燎地進行處理;有的人卻正好相反,他們會先冷靜下來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自己的行為將會導致什么樣的結果,然后再決定采取什么樣的方法進行處理。一件事的處理方式有很多種,對處理方式的選擇能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演員要充分分析特定事件對人物的影響,并體現在外部動作上,從而向觀眾傳達正確的信息,為觀眾呈現鮮活的人物形象。可以說,觀眾了解眼前的人物,靠的是演員對當時發生的事情或者其他人物做出的反應。演員在舞臺上的所有行為都是由人物與事件決定的,演員只有認真觀察生活中的各種事件,以及不同性格的人處理事件的方式,并參考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表現形式,結合其有機的舞臺表演,才能將角色的性格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戲劇的本質就是再現人們的生活,把生活搬到舞臺上,因此,演員應該通過觀察生活,學會透過表面看本質,以分析每個人物的心理狀態和內心活動,觀察生活越多,獲得的生活閱歷也就越多。演員通過觀察生活獲得的情緒記憶和肌肉記憶,有助于其豐富人物關系。
不同的心理活動需要通過不同的角色臺詞與形體動作來體現。演員在觀察生活時,不僅要觀察人物的語言和形體動作,還要揣測人物的內心情感,在表演時將其在生活中觀察到的內容展現出來。演員飾演的每一個人物都不一樣,因此在表演時心理活動也不一樣。大多數劇本一般不會把角色內心活動直截了當地寫出來,演員只有在看劇本時通過分析人物動作、語言習慣等來揣摩角色的內心活動,并與其他演員進行長時間的排練、磨合,才能把握好人物的內心活動,演繹出符合劇中人物性格的臺詞和形體動作。
不同的臺詞與形體動作可以展現不同的人物關系。演員在梳理好角色的臺詞后,還需結合他們觀察到的不同形體動作以豐富角色人物關系。比如,在生活中,人們常常形容他人急性子或慢性子,當聽到這兩個形容詞時,人們腦海中便會產生模糊的內心視像。在人物關系方面,如果一個人是急性子,談話對象又是和他關系親密的人,那么他在說話時便會很用力、很快,因為他急于讓對方聽清楚,并且希望對方能夠快速理解他的意思,同理,他在去某個地方時,如醫院、劇場、工作單位等,走路的頻率會很快;相反,慢性子的人行動緩慢,當然這不絕對,只是相較急性子的人而言,即使面對急事也可能比別人慢半拍。在舞臺上亦是如此,人物形體動作的快慢、音量的高低、語速的快慢都體現了人物的性格。在思維邏輯方面,這兩種人的反應速度截然不同。只要把這些特征略微放大,觀眾就會看到舞臺上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差異。因此,在塑造人物時,哪怕是進門、走路這樣簡單的動作,也要進行精心的設計,從而為觀眾呈現鮮活的人物形象,并使其產生共鳴。
(三)豐富的想象力使人物關系更加清晰
演員不僅要學會觀察生活,還要通過豐富的想象力使人物關系更加清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寫道,“我們舞臺上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應該是正確的想象生動的結果”[2]388。例如,演員在拿到劇本時,看到自己是另一個演員的下級,那么他需要分析二者之間是一般的上下級關系,還是比較親近的上下級關系,不能單一地表現出對上級的敬畏,而應該充分發揮想象力,思考通過何種方式清晰地展現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
(四)結合舞臺調度體現人物關系
舞臺調度能夠從視覺形象和外部造型形式上展現人物及人物思想上的矛盾沖突,體現人物豐富的精神世界。演員要把握好劇本中的特定情境、人物關系、事件沖突,把三者結合,才能很好地塑造劇本中的角色。
舞臺調度是展示人物關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依據是人物的臺詞和形體動作。演員在拿到劇本后,一定要先分析人物關系再進行排練,進而設計舞臺調度。在演出時,合理的舞臺調度能夠使演員更好地展現人物關系和人物性格。
總之,演員在分析人物關系的時候,一定要非常細致,對編劇筆下的人物關系進行正確的認識。此外,演員還要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在劇本所提供的信息的基礎上,身臨其境地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動及其變化,從而更準確地把握人物關系。對于演員來說,不能停留在對劇本的字面理解上,而要真正感受角色,挖掘人物關系,從而把人物形象塑造得完整、生動。
參考文獻:
[1]林洪桐.表演藝術教程演員學習手冊[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0:60.
[2]弗烈齊阿諾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精華[M].鄭雪來,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
[3]梁伯龍,李月.戲劇表演藝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
作者單位: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