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林
(廣西天力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廣西 桂林 541001)
現階段,為使農業產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需修建多種規模的農田水利工程,以提高農業的生產水平。另外,通過水利工程,可以在保證農業生產所需水量的前提下大大節省用水量,并持續提高農業產量。
農田水利工程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利用獨特的水資源優勢,使農業生產能夠進行就地灌溉、就地排水,無論低洼地還是高坡地,都能實現農田的旱澇保收[1]。現場取用水源,可以大幅降低農業節水技術的費用,提高農戶效益,為促進糧食產量的提高和農產品市場價格的平穩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由于天氣條件的影響,農業灌溉工程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抵御糧食產量下降,乃至糧食絕收。有關資料顯示,農業節水的總有效率為60%,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節水水平比較,還有較大的提高余地。為此,必須進一步加強農業水利設施的建設,健全農業管理體系,健全農業生產配套設施,充分利用其優勢,造福于人民。雖然農業灌溉工程盡管具有很多優勢,但是其實施中仍有很多問題。
在水利工程建設中,要進行地基開挖、土體剝離、土方轉運等多項工作。這樣的工程,會對原本的地面造成一定損傷,而且很難在短期之內修復。其次,挖掘后的泥土會堆疊起來,會有很多的建材堆砌,在堆砌時,會有很多土地暴露在外,如果沒有及時保護,就會出現嚴重的土壤侵蝕。修建中柳州市柳江縣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如圖1 所示。

圖1 柳州市柳江縣高效節水灌溉工程
在建設和運行過程中,需要進行渠道防滲工程,這種工程會減少河道的粗糙度,減少排水損耗,同時增加水流的流速,而當坡降過高時,沒有排水溝槽,很可能會對兩側的堤壩產生很大的沖刷作用,從而導致河道的水位下降,不能保持供水,還會引起土壤侵蝕。
排灌渠道的開鑿將會對土壤表層的構造產生一定干擾,導致邊坡喪失植物,土壤喪失保護作用。其次,農田公路的修建也會對地面上的原始植物產生一定的損害,從而導致水土保持功能持續削弱。此外,由于邊坡植物遭到毀壞,在雨季很可能引發各類天災人禍。在排灌渠道開挖過程中,往往會將挖掘出的疏松土層置于灌溉溝槽的兩邊,若沒有相應的保護,很可能在雨季發生水土流失問題。修建中來賓市桂中治旱工程如圖2所示。

圖2 來賓市桂中治旱工程
在農業灌溉工程施工時,首先要挖掘原來的土路,挖掘后的淤泥和泥土須用來進行渠道充填,也可以用來修建堤壩,有些多余的淤泥和泥土必須從外面運走。另外,由于挖掘溝槽及施工時,會有相當數量的施工廢料,若不及時處置,將會造成雨水倒灌入灌溉溝渠,最后流入耕地,對地表結構造成影響。
在修建排灌渠道時,由于溝槽在進行防滲處理后,必須將挖出的土石塊進行回填,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回填體,而回填邊坡的穩定性比較低,短期內很難修復,一旦下雨或者排水渠受到雨水沖刷,就會造成滑坡,從而影響前期施工。
由于溝渠的防滲襯砌和田間公路建設,造成農田生態環境的整體性受到損害,對田間動物的正常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改變田間動物棲息、繁殖環境等。當前,農田灌溉渠道的防滲襯砌多采用磚墻、現澆混凝土或預制板砌,對磚砌渠道進行水泥砂漿批蕩,渠壁陡直、表面光滑,渠道深度一般介于0.40~1.2m,甚至更深,渠道本身長且深,野外動物(如蛇、青蛙等)掉入渠道后難以逃脫。在進行防滲施工后,由于河床表面粗糙度下降、流速增大,導致對溫度的調整和緩沖作用減弱,從而妨礙原有土槽與農田土壤、水的相互轉化,從而嚴重地改變和影響魚蝦等生物的生活。農田公路和溝槽的建設妨礙農田中各種牲畜的行走。在原有土壤通道和河道兩岸,由于河道的開挖,會造成水土流失,導致土壤的多樣性下降,對耕地的穩定性產生不利影響。修建中合山市里蘭水輪泵站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如圖3所示。

圖3 合山市里蘭水輪泵站灌區節水改造工程
長期依靠肥料增加糧食生產,造成農業生態環境氮、磷負荷增加,而畜禽糞便不經過任何處置,就可用作肥料,增加了農田的激素、重金屬污染[2]。土壤對污水的凈化和攔截作用顯著優于排水溝,而河道內的污水則是以底泥吸附、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等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為主。從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植物和淤泥,可以有效地阻止和清除水體中氮、磷等污染物。由于植株自身的生長,會對水體中氮、磷等污染物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由于根須的存在,有利于土壤中的粒子和營養物質,從而促進水體中氮、磷的降解,進而實現水體的自我凈化。由于排水溝槽對河道水生植物生長不利,水流速度快,溝渠底部淤積較少或無淤積,對河道內的微生物生長不利,導致河道水體的自潔能力降低,進而加重下游河流、湖泊等水體的環境質量。
在水利工程的建設和設計階段,無論是政府還是個體,都要時刻提高對環保的意識,提高各部門和工作人員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度,同時以此形成責任意識,這就需要水利政府部門最大限度地幫助建設施工單位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同時在設計和施工時進行嚴格監督。對企業而言,在整個項目的設計階段,要考慮到環保的問題,首先要考慮到的是生態保護,然后是社會和經濟效益,要明白,生態比經濟重要。同時,有關的政府、水利和環保組織,也要對他們進行生態保護的宣傳和培訓,并對他們進行科學的教育,讓他們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同時,要重視對農民進行生態環保方面的教育,讓他們能夠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充分認識到環保行為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同時要加強在農田水利工程早環保方面的獎勵與懲罰,確保在建成之后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農業灌溉從立項到竣工是一個綜合性過程。在施工前,應強化對水資源的前期評價,并根據當地的具體條件,對水資源的生態狀況進行分析[3]。在前期的評價和調查中,不應把農業灌溉與城市的綜合治理分開,應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并重的發展道路。進行工程前期評價時,必須全面地預測水利工程對土壤侵蝕和生態環境的影響,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提出相應的防治對策,同時還要兼顧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環保等方面的因素。在主體工程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必須注意對生態的影響。比如對于挖掘造成的堆填物,必須采取有效的養護方法,以防止暴雨和洪水的沖擊而造成的水土損失。在土石場填筑完成后,馬上進行植被的修復,以保持土壤的穩定性。
要確保水利工程設計合理,就必須進行相應的規劃和調查,使工程設計達到最優化。在進行項目設計時,既要兼顧其工作的功能性、安全性,又要兼顧環境保護的需求,同時要與“生態設計”的思想聯系起來。在滿足灌溉排水需要的前提下,合理地調節水槽的密度和基礎設施的占地情況,以減小對排水的負面影響。如在防滲方案中,可以合理地預留土壤溝,水位線以下采用防滲襯砌,在高處修建生態防護堤,確保加固后的土壤保持力。排水溝渠可以采用無砂混凝土和干砌石,同時在下游加大面積,盡可能增大沼澤地的覆蓋面,從而達到對水體中氮、磷等物質的截留和補充。
為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必須堅持因地制宜的基本方針[4]。通過對農田水利工程的科學規劃,從地理位置、自然屬性、美學價值等方面進行深入剖析,從而制定出適合水利工程的生態建設方案,保證水利工程在生態保護方面的要求。在農業水利工程建設中,應確立生態觀念,促進人類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此外,農業水利工程的建設必須確立生態建設觀念,要在不損害水環境的前提下,建設生態型、環保型的農業灌溉工程,以滿足人們對水環境生態建設的需求,提高水資源的總體質量,為各行業的發展提供保障。
由于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會對地面的植被造成干擾,從而造成邊坡不穩定,容易產生嚴重的水土侵蝕,加之工程建設時會產生噪聲、廢氣和廢水等污染,給農業帶來很大的影響。為此,必須強化對工程施工的管理,并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并提出相應的環保措施,使其對農業生產的負面效應最小化。在工地上適當增加防護,在外圍采取截排水、遮蔽、攔阻、邊坡防護等,完成后改善環境的美化。同時,要強化臨時道路的保護,防止跨越邊界的干擾,確保“工完場清”,對工地進行土地復墾和垃圾清理,盡可能的還原工程建設前的生態。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關系到農業發展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完成農業項目的實施后,必須進行一次科學、合理的評估,并對其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方法,可以為以后的工程施工提供有益的參考,從而促使水利建設更加科學、更合理。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系統,可以對水利項目建成后的生態狀況進行盈虧分析與評價,從而找到水利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相應的改善,進而使其更加科學、合理。
政府是智能部門,應強化監管,在規劃中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構建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保障周邊居民的合法利益。通過建立信息回饋方式,及時了解群眾對水利工程的反饋,確保地方生態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要加大對農田水利的指導和推進力度,統籌解決水利工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將所有工作進行細化,確保水利設施的正常運轉。
目前,農田水利工程對農業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5]。但是,要從保護本地的生態環境出發,推動農業的發展,有關方面需要加大對生態理念下的農田水利建設的支持力度。在不影響當地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為提高當地生態環境的農田水利建設提供資金。有關方面要充分意識到新型農田水利建設對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的正面作用,同時也要加強對農業生產的支持,確保農業項目的建設能夠順利進行,能夠在農業生產中實現實際運作,能夠盡快展露相關建設的優勢。與此同時,相關單位還必須派出專家,引導農民使用相關的水利設備,以確保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
農田水利設施逐步健全,既能為農業提供高效服務,又能保證農業生產質量。此外,由于水利工程的支撐,在生產中可滿足對水的需求也能達到節能的目的。然而,由于水利建設容易引起環境問題,因此必須引起足夠的關注,而且要根據實際生產狀況,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從而確保水利建設與生態環境協調,促進農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