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華
(啟東中遠海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江蘇南通 226251)
主壓載泵的運行可靠性決定著浮船塢能否正常生產,陳文祥在其碩士論文《112 m 浮船塢結構強度研究》[1]中,講述了“浮船塢的沉浮是通過水密艙室的填充和調節水量來完成”。由于布置艙室簡單、泵制造安裝工藝成熟,早期很多浮船塢采用了干隔艙內安裝電機、通過長軸與安裝在水艙底部的立式離心泵相連的主壓載泵布置型式。這種結構型式有一個嚴重缺陷,如安裝位置有集中應力、結構變形大等情況存在,將造成軸系振動大、轉子敲擊泵體,極端情況下導致泵殼裂紋破碎,導致運行癱瘓。
某修船企業15 萬t 浮船塢7 號壓載泵,從投產以來,幾年內累計泵殼裂穿多次,由于進口備件訂貨周期長、價格昂貴,更換泵殼要開具艙室工藝孔,需要較長的修理周期,相鄰的8號艙壓載泵同時兼顧7號和8號兩個艙室的壓載水排出,勉強可以維持,因此一直癱瘓多年,始終未能恢復調載功能。而8 號泵如果到了不得不停機保養的階段,船塢就將面臨停產的風險,因為管路布置決定了僅有8 號泵可以替代排水。隨著8 號泵服役年限的增大,必須盡快恢復7號泵調載功能,這是擺在設備管理部門面前的嚴峻現實。
該壓載泵是德國進口的普萊格(PlEIGER)分離式直立離心泵,8 個壓載水艙內各設置1 臺主壓載泵,其中1 和2、3 和4、5 和6、7 和8 號壓載水艙各一組2 臺泵可以相互替代,但使用1臺泵供2個艙排水,無疑的,抬船時間延長了很多。癱瘓的壓載泵位于7 號壓載水艙,調試好投用的初期,即發生了該泵在運行過程中,軸封端泵殼破裂損壞。該泵結構型式屬于分離式水泵單元,動力端電機與水泵分區域安裝,通過長傳動軸進行動力傳輸,總長10 370 mm,由4 段組成,通過5 個聯軸節,將電機輸出端和水泵動力輸入端相連,進口端通徑800 mm,具體情況如圖1所示。首次損壞后,代理服務商很快換新了泵殼。遺憾的是,修理后運行不到一年,新泵殼在運行中再次發生同位置破裂。其后幾年內重復了多次修理換新,運行時間長短不等,但均告失敗。因始終未能找到水泵損壞的真正原因,重新選型布管又十分困難,符合該場合使用要求的新泵型發展未能成熟等因素,致使此泵癱瘓二十多年之久。為徹底消除此隱患可能造成船塢停產的風險,公司決定成立專題攻關小組,此項攻關任務最終由該文作者牽頭。

圖1 原立式離心泵的機構布置型式
鑒于多次在試用期間和運行中損壞,分析造成損壞的原因,具體敘述如下。
(1)浮船塢中拱中垂、扭曲變形,引起長傳動軸連接內應力集中,運行時應力通過軸傳導到泵殼上并超出泵殼強度。
(2)該處結構與轉動部分產生共振,泵殼受到額外附加的應力、向心力致轉動部件撞擊而損壞。
(3)長軸系自身的劇烈扭振產生附加應力。
(4)大尺寸厚壁鋼管和底座安裝時應力集中傳導到泵殼。
2.2.1 新泵選型
考慮要排除上述這些不利影響,是摒棄長傳動軸的水泵單元,即另選動力電機與水泵直接連接的整體式水泵單元進行替換。此型式的泵單元安裝到原位,可有效避讓浮船塢變形、長軸系共振等不利因素。綜合來看,新泵結構型式既要求短軸整體式,又要滿足在現有管路可連接、直接工作于壓載水艙的實際環境,如此,僅有潛水泵結構可以滿足。當前市場上大型潛水型混流、軸流泵已發展成熟,尋找適合的型號即可。
咨詢到一家華南修船企業,它的浮船塢主泵型式,采用進口瑞典飛力(FLYGT)潛水軸流泵。然而,潛水軸流泵絕大多數成型產品都是直入直排型式,進口和出口在同一中心線上,那家企業的浮船塢壓載泵進出口就是這樣布置的,而要改動的位置原采用的是立式離心泵,進出口布置型式是直角,受進口攔污格柵和大型液壓蝶閥的限制,現場要對排出口和進口管路其中一個進行改裝都無法達到。在狹小的水艙空間內,既定的進出口管路尺寸又非常粗大(進口管通徑800,出口管通徑1 000,管壁厚度16),新泵與進出口對接90°布置安裝又有了不小的挑戰。綜合各種考慮,經過和國內潛在生產廠商對既有潛水軸流泵型號性能的技術咨詢,價格僅有進口的1/5,可進行現場安裝條件的改裝,綜合參數大致可滿足使用要求。
潛水軸流泵的特點,常勇在《潛水軸流泵安裝與運行淺析》[2]中講到了其優勢:無需現場進行電機、水泵軸線對中的裝配工序,現場直接安裝,快捷方便;新型電機高效低耗,機泵在新型技術保障下安全可靠;揚程低、流量大、效率高,占地面積小等,恰好是船塢水艙里安裝的最佳之選,于是在泵型選擇上基本得到確認。
2.2.2 具體型號和廠商選定
原水泵進口通徑800 mm,排水量4000 m3/h,電動機功率135 kW,在國內能生產大型潛水軸流泵的知名廠商中尋找意向廠商。經市場考察、參數比對(見表1),確定選型上泵(天津)泵業生產的型號為800QZB-70臥式潛水軸流泵,其優點有:外形尺寸小,電機和泵一體式傳動軸,外形尺寸滿足現場進出口位置安裝實際,可以直接改裝直角式進出,符合長期在水艙中使用的要求,額定使用電流在現有電纜安全載荷范圍之內。

表1 潛水軸流泵800QZB-70技術參數與原型復核對比
應用實例:已在國內多處水庫和排灌設施中進行安裝使用,技術成熟可靠。
吸取了曾建文在《對防洪排澇泵站潛水軸流泵故障特點及其原因的分析》[3]得出的經驗,為提高新泵使用可靠性,簽訂技術規格書時要求:(1)國際知名品牌的軸承、電氣配件;(2)定制高耐磨防震的軸套、推力瓦、機械密封;(3)高鉻耐磨不銹鋼葉輪;(4)上述配件現場檢驗后裝配;(5)現場驗證泵效率和運行參數。
2.2.3 施工技術條件
繪制布置和安裝草圖給現場施工負責人,具體見圖2。

圖2 繪制布置和安裝草圖
(1)在較長的抬船塢期內,保持水艙內排空,施工區域局部清理淤泥,通風照明拉設到位,水泵位置上方搭設腳手架,準備好吊運葫蘆。
(2)艙頂開具一大一小兩個工藝孔,大的方形,尺寸3 250×1 250,用于吊出老泵殼及底座、吊進新泵單元;小的是潛水電纜直徑1.5 倍的圓孔,用于穿越潛水電纜、安裝密封函。
(3)準備好彈性管接、4 只地腳緩沖墊;測量好新泵底座尺寸和和安裝凈空高度,定制墊高夾層底座。
(4)現場割接開孔和焊接管接頭及法蘭的氣割、電焊工具。
(5)潛水電纜密封函、密封床墊、橡膠墊、防腐處理的螺栓螺母和輔助支撐踏腳、護欄(方便今后巡檢人員站位)。
(6)廠商技術服務工程師和質量檢測專業人員現場服務。
2.2.4 安裝工藝
要點:封堵出口用悶板要焊加強筋,防止水壓損壞悶板;在泵殼出口徑向圓筒上割開對接口,現場焊接出口短管;底座需加強,底腳要增設減震墊;在出口閥與新燒焊短管之間加墊橡膠緩沖管接。
注意要素具體如下。
(1)根據趙福志、周愛民在《某VLCC 油船壓載泵軸線改進方案》[4]中提示的“安裝基準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確定以原進口管中心線為基準。原進口管端法蘭硬連接,縱向橫向和高度調整余地非常有限,依此作為安裝基準較有利,而底座夾層和出口可以現場定尺寸。
(2)預制進口短接管,保證短接管能與原管端及新水泵進口端可靠剛性連接,出口端法蘭短管在現場焊,一次成型,另加橡膠彈性短接,以確保出口端柔性連接。進口管和底座以自然對裝為主調節為輔。
(3)材料選擇。

圖3 改裝新泵現場安裝實景圖

圖4 安裝完工后的新泵及管路
①潛水電纜出艙處配套適應變形和水密要求的新型電纜密封函;潛水電纜與相鄰結構件用軟墊夾層固定保護;潛水電纜防燒焊燙傷保護[5]。②預制新泵底座基礎與原底座的中間夾層;新底座安裝孔與原底座現場配鉆。③檢查清潔原舊件,確認可用做彈性短接;或購置新件。④備妥鍍鋅管件和網板,新裝檢修巡查防護走道和欄桿。⑤設計制作新泵安裝及今后檢修所用吊裝工藝孔蓋,確保水密要求。
施工、調試安全注意事項:確保隨時排出存水,吊運校核、涂層防銹蝕保護;現場泵殼開孔燒焊出口短管,要出具焊接WPS工藝文件,焊縫做著色探傷后,打磨涂裝防銹蝕保護處理。
調試測量與記錄:三相潛水電纜相間及對船體絕緣檢測;振動測量;運行溫度測量;電流變化測量(如有異常,將陳明等人在《潛水軸流泵電機運行工況的特點及可靠性探討》[6]提到的電機氣隙問題反饋給生產廠家改善);進出口和焊縫處查漏;為了防止空泡腐蝕[7],水泵調試前和今后每次啟動前泵體要全部浸沒水中,排水時艙內水位低于泵殼以下時,應予調節閥開度;減少流體擾動。
主壓載泵是浮船塢的關鍵設備,必須確保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在替代設備的選擇與安裝中詳細論證、精心實施、認真核對,方能確保方案成功。在此案例中安裝了臥式潛水整體式水泵單元以后,浮船塢的調載功能保持良好,原8 號壓載水泵隨即得到了妥善的修理,至今沒有發生過調載上的險情,這也為其他類似場所對該處水泵的改型施工提供了經驗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