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勇 張粹星
(1.南通路橋工程有限公司 江蘇南通 226000;2.華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210000)
在對高速公路橋梁實施施工過程中,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會導致其施工風險進一步增加,因此,為了保障橋梁工程施工安全性,應對其施工過程實施安全管理。到目前為止,在核電、煉化、石油、燃氣管道以及通信等工程中,模塊化管理的應用逐漸變得廣泛。因此,可將模塊化管理與安全管理相融合,采取分治、分級以及分權的方式進行管理,對原有的管理方式進行升級,使其滿足現代化管理的需求,在控制橋梁安全管理成本的前提下,使其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某高速公路橋梁所處地形較為復雜,該橋梁工程總長為3.5 km,起點樁號為K100+000,終點樁號為K103+500。該工程施工內容主要包括兩座大橋、一座特大橋及其防護、排水、涵洞以及路基等。
在對橋梁項目實施安全管理時,其過程存在重復性的特點,通過合理運用模塊化管理,不但可以使工作量進一步減少,可以對施工進度進行優化,使項目工期進一步縮短。相較于傳統安全管理形式,安全模塊化管理優勢主要如下。(1)管理難度低。在實施安全模塊化管理過程中,需要從管理層次性、區域性以及施工專業性等角度進行分析,可以使管理難度進一步降低[1]。(2)優化進度。使用安全模塊化管理模式實施管理,各個模塊之間能夠同時交叉進行,在此過程中,對網絡進行優化,可以使進度進一步優化。(3)適用性較強。通常情況下,安全模塊化管理中的各個模塊都是相互獨立的,因此通過對模塊進行重組、延伸、增減、替換以及拆分等操作,可以適用于大多數項目。(4)操作便捷。可以工程實際為依據,將安全模塊化管理直接對項目實施安全管理,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簡化。
在實施安全模塊化管理過程中,通常需要將安全管理作為一個整體和系統,并以一定的規則為依據,對其進行分解,分解后的子系統安全模塊應具有獨立性,隨后,應以項目安全要求為基礎,對子系統進行選擇,再對其實施模塊化集成處理[2]。由此可知,安全模塊化管理為動態的,圖1 為其組合過程。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各安全模塊可隨意增減、更新和拼接。

圖1 安全模塊化動態組合圖
在對安全模塊化管理實施設計過程中,模塊的分解和集成是重要步驟,該兩個步驟可以有效保障安全模塊化管理的效率。由于安全模塊化管理為新型管理模式,因此,在對該工程進行管理時,應以下列原則為依據。
3.2.1 獨立性
在對該工程實施設計時,不但應確保各模塊符合組合性規則的要求,還應保障各模塊之間的獨立性。
3.2.2 組合性
在使用安全模塊化管理形式對該工程實施管理時,應對安全模塊信息交換形式、性能檢驗標準以及先后關系進行分析,保障各模塊之間能相互組合[3]。
3.2.3 系統性、預防性以及過程性
在對該工程安全模式化管理實施設計時,應先對前期預防工作進行控制,并從各施工環節出發,對其存在的安全問題進行分析,使施工安全風險進一步降低。
在對安全模塊化管理實施設計時,應以安全培訓、安全系統工程、安全標準化、可視化管理、風險管理、網絡信息化等為基本理念,結合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以及安全生產標準化實施設計。與此同時,還應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總結,使安全模塊化管理標準化、制度化、精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在對高速公路橋梁實施施工時,存在安全事故頻發、危險系數相對較高、施難度大、人工和設備交叉作業、高空作業及環境影響較大等風險,因此,在實施安全模塊化管理時,應以項目風險因素為依據,對項目現場需求進行分析,使安全管理體系和制度更加完善,達到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的目的。在使用安全模塊化管理形式對高速公路橋梁實施管理時,其主要對象為施工環境、方法、物料、機械、人員等。
3.5.1 系統非功能性需求
通常情況下,系統中的數據可利用性和可靠性應符合要求。在安全管理系統應用過程中,若存在系統漏洞或危險數據,應對故障漏洞進行合理處理,使系統恢復正常。與此同時,在系統使用過程中,通過利用人機交互界面,可以使系統可操作性進一步提高[4]。除此之外,還應對系統進行實時更新,使系統功能更加完善。
3.5.2 系統功能性需求
在對系統功能應用過程中,應對不同的用戶設置不同的訪問權限,還應將查詢、刪除、修改、增加數據庫等相關功能增設于系統中。與此同時,系統還應具備打印功能、預覽功能等,使操作更加便捷,在系統施工過程中,可以以統計圖為依據,對數據結果進行清晰、直接的觀察。除此之外,在對項目進行管理時,系統應對項目事故情況、項目信息等進行記錄,并以此為基礎,對現場危險源進行分析,為后期施工奠定基礎。總之,通過使用安全模塊化系統還可以有效評價施工安全制度,使安全管理科學性進一步提高。
在實施安全模塊化管理時,運用模塊化分析,可以使安全管理工作方式、人員構架及工作內容進一步簡化,其管理框架構架主要如下。
4.1.1 管理框架橫向劃分
在對管理框架進行橫向劃分過程中,需要以人員、施工、工藝、環境、設備以及物料等信息為依據,各模塊之間應彼此聯系、相互獨立。在此過程中,應對人員信息進行歸檔處理,并以此為基礎,對其工作能力進行評估。與此同時,還應以施工環境為基礎,對基礎資料和施工設備進行劃分。
4.1.2 管理框架縱向劃分
在對管理框架進行縱向劃分時,應借助金字塔方式,通常情況下,頂層應為政府安全監督部門,剩余層次應為項目監理負責人、施工方安全負責人、班組安全負責人以及施工人員等,從上到下進行監管,使安全監督效果進一步提高。在對該工程層級進行劃分時,管理結構主要如下:第一層為政府安全監督部門;第二層為項目安全負責人和監理;第三層為施工單位安全管理人員;第四層為安全負責人;第五層為施工人員。在實際安全管理時,各層級人員應對風險進行準確識別,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
4.1.3 與管理區域為依據進行劃分
通常情況下,安全模塊化管理區域主要可以分為輔助生產區、施工作業區、生活區以及辦公區等。應以管理區域為依據,對區域模塊化風險進行管控和識別,使其安全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在實施區域模塊化管理時,各區域管理人員應對該區域的風險進行識別,并從安全防護、安全活動、安全培訓、安全會議、安全檢查以及安全監督等方面著手,保障風險管控水平[5]。
4.1.4 以施工作業管理為依據進行劃分
在高速公路橋梁施工時,作業管理是核心內容,因此,應以工程特點為依據,對其各分項工程進行確定,并對施工作業管理過程實施模塊化分解,從施工組織、環境條件以及工序特點等角度出發,對施工作業中的事故進行識別,并以此為基礎,得到風險源普查清單,為后期風險評估提供借鑒。
應以實際工程為基礎,采取上述4 個條線對各模塊進行劃分,形成柔性安全管理線。通常情況下,各條線之間為層層滲透、互相交織的關系。
4.2.1 策劃內容
在安全模塊化管理時,策劃是起點。應以管理內容模塊為依據,對安全技術措施以及安全管理制度進行制定,并以管理構架模塊為基礎,對各人員職責、施工安全組織設計進行明確,使安全監督體系和安全生產保障體系更加完善[6]。
4.2.2 實施內容
在安全模塊化管理時,實施過程是關鍵步驟。應以管理區域模塊為依據,對輔助生產區、施工作業區、生活區以及辦公區進行合理劃分,并以各區域特點為基礎,對其子區域進行劃分。例如:施工作業區還可以細分為臨時用電區、鋼筋制作區、運輸作業區、焊接作業區、混凝土澆筑作業區、吊裝作業區以及高處作業區等。在安全模塊化管理實施時,應采取可視化管理和5S 管理的方式,有效識別各危險因素,使各區域風險進一步降低。
4.2.3 檢查內容
在安全模塊化管理時,檢查過程是保障其實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檢查時,安全監理工程師應掌握安全技術落實以及區域安全施工情況;班組安全負責人應掌握施工人員作業情況;區域安全管理人員應掌握施工整體安全情況。通過對各種情況進行記錄,并以此為基礎,達到相應的報告,安全主管人員可以根據報告對各區域安全管理情況進行分析。
4.2.4 安全模塊化管理內容的改進
在安全模塊化管理時,應從風險評估、管理以及識別等角度出發,對人員、設備、環境以及物料管理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對安全管理內容進行改進,使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在對該工程實施安全模塊管理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主要可以分為安全技術、人員安全、設備安全、物料安全、作業安全、環境安全以及目標績效等管理模塊。表1為施工事故安全管理模塊。

表1 施工事故安全管理模塊
在對該高速公路橋梁進行施工過程中,根據相關規范可知,其安全風險等級為Ⅲ 級,為了對橋梁整體施工安全性進行控制,應在保障現場管理效率的前提下,合理應用安全模塊化管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有效融入安全模塊化管理系統,不但可以使現場管理鏈的科學性和完整性進一步提高,明確各管理層級,還可以達到統一調配施工現場各區域的目的。與此同時,在安全模塊化管理應用過程中,信息獲取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也會隨之提高,為安全信息分析、安全事故預判以及安全等級評估奠定基礎。除此之外,在安全模塊化管理應用時,通過對各模塊進行劃分,可以快速掌握管理的核心內容,對各模塊的重點管理區域進行標記,為安全管理目標制定奠定基礎,在此過程中,管理層能夠對各種安全事故進行及時預判,并對其解決措施進行分析,使安全管理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高[7]。
綜上所述,在高速公路橋梁建設需求日益增加的過程中,由于高速公路橋梁工程特殊性,因此,橋梁建設安全管理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實施安全管理過程中,由于安全模塊化管理具有操作便捷、適用性強、可優化進度以及管理難度低等優勢,應合理應用該管理模式。在安全模塊化管理應用過程中,應遵循系統性、預防性、過程性、獨立性以及組合性等原則,從橫向、縱向、管理區域以及施工作業管理等角度出發,對各模塊進行合理劃分,并對安全管理程序及內容進行總結,在保障項目安全管理效率的前提下,使項目安全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減少安全事故發生率,為高速公路橋梁施工安全管理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