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 陳文彬
(威海市圖書館 山東威海 264200)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人們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公共圖書館在為讀者提供一般書籍與報刊的同時,也逐漸豐富館藏內容、細化館藏類型,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地方文獻。地方文獻,廣義上指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或有可以傳世行遠參考價值的,以及有關地方的一切資料;狹義上的地方文獻指,內容上具有地方特色的一切出版物,且無論出版形式、出版地和出版物的載體如何[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中也明確規定公共圖書館應當系統收集地方文獻信息,保存和傳承地方文化。因此,地方文獻之于當地公共圖書館來說,是記錄本地文化、延續地方傳統的磚石;公共圖書館對于地方文獻又是延續自身生命、發揮社會價值的筑建。
在知網中,選擇學術期刊類別,限定精確主題為“地方文獻”,并去除精確主題為“高校”,針對2012—2021 年近10 年來關于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的相關研究進行檢索,共命中2 102條結果。對應年度的發文量如表1 所示。根據其年度發文量分布,獲得對應趨勢圖(如圖1所示)。

圖1 近10年相關研究年度分布趨勢圖

表1 近10年相關研究年度發文量表
據此可見,近10年來關于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的相關研究呈現下降趨勢,并于2015—2017年間出現大幅降低,但近5 年的相關研究趨勢比較平緩。為進一步了解這一趨勢出現原因以及相關研究內容,將命中文獻的信息輸入VOSviewer中進行可視化分析。
在VOSviewer 中,對出現次數10 次及以上的關鍵詞進行共詞可視化分析,5 150個關鍵詞中共有90個關鍵詞進入分析范圍。其可視化圖譜見圖2。

圖2 近10年相關研究的共詞圖譜
不同顏色連接的關鍵詞為同一團簇,該圖譜中共有10 個團簇,因其中包含意義相同或相近的關鍵詞,再將其進行合并整理后,最終得到核心團簇3個,分別為:地方文獻的收集與整理、地方文獻的共建共享以及地方文獻價值的實現。具體見表2。
根據核心團簇內關鍵詞出現的總次數可以發現,近10年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的相關研究中,地方文獻的共建共享方面占總研究的72.76%,而地方文獻價值的實現相關研究占比為14.63%,大致與地方文獻的收集與整理占比相當。
據此可以推論,由于近10 年相關研究中,對于共建共享的重視程度最高,而自2016 年開始,價值實現的相關研究開始出現,因此雖然當下公共圖書館仍處在地方文獻共建共享的環節中,但已開始逐漸向價值實現領域過渡。同時,這也可以解釋圖1 中相關研究于2015—2017年間突然大幅下降的原因。
根據山東省各地市圖書館的官網首頁和微信公眾號查找以及采訪了解,明確了山東省地市圖書館地方文獻的建設與利用情況現狀。具體可見圖3,深色柱為明顯,淺色柱為不明顯。

圖3 山東省地市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與利用現狀圖
其中,閱覽區域標注為是否有明顯的地方文獻閱覽區/室,捐贈公示為是否有明顯的關于地方文獻及其捐贈者的信息,數字資源為是否有明顯的關于地方文獻的數字內容可供閱覽,推薦活動為是否有明顯的關于地方文獻的線上或線下推薦活動。
價值實現方式,指的是圖書館在館藏地方文獻記錄當地事實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其內容外延,從地方文獻自身出發或與當地資源結合,實現地方文獻的價值最大化。例如:上海市嘉定區圖書館利用館藏地方文獻編纂成的二、三次文獻,為當地社會發展提供參考[2];柳州市圖書館利用館藏地方文獻開展專題服務,根據研究者的需求整理提供文獻資料,并將其形成的學術成果收藏入館[3];金陵圖書館創辦的“詩游南京”和“吳敬梓故居及桃葉渡”等主題活動,將地方文獻與當地景點結合,形成了一系列情景閱讀的文旅融合方式[4]。
將5個項目對應到表2中的核心團簇中,閱覽區域標注與捐贈公示屬于“地方文獻的收集與整理”,數字資源與推薦活動屬于“地方文獻的共建共享”,價值實現方式屬于“地方文獻價值的實現”。

表2 近10年相關研究的核心團簇表
因此,可以發現山東省各地市圖書館在館藏地方文獻建設與利用上,收集與整理方面大部分完善,共建共享方面的重視程度不一,而在地方文獻價值的實現方面全部尚有不足。
目前地方文獻的獲取方式大致分為圖書館與出版機構合作收集、圖書館設置專門機構或專人征集、圖書館建立本地作家資料冊定期收集[5]以及接受社會捐贈四種方式。而無論以哪種方式獲取地方文獻,圖書館都應當將捐贈信息公示以鼓勵散落在社會的地方文獻的持有者將地方文獻納入到館藏建設中。
而地方文獻的本質是文獻,因此只有開放閱覽才能實現其文獻價值。單獨設置的地方文獻閱覽區/室,可以讓讀者更高效、更方便、更準確地查找到有關文獻信息,滿足讀者的需求。
目前,山東省絕大部分地市圖書館都專門成立地方文獻部門接受社會捐贈,部門內有專門工作人員向社會進行征集,對納入館藏的地方文獻捐贈信息進行定期公示,并提供收藏證書。同時,也專門設置了地方文獻閱覽區域,可供有需要的讀者自由閱覽并進行復印,為館藏地方文獻建設與利用的實現打好了基礎。
當下關于文獻信息的共建共享方式較以往更加豐富,但由于大部分地方文獻形成時間久遠,加之未入館藏前保護不徹底,因此將館藏地方文獻數字化是目前地方文獻共建共享的主要手段。而且數字化的館藏地方文獻,一方面可以延長館藏地方文獻的壽命,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有研究閱讀需求讀者的利用效率。
目前的數字化形式包括專題數據庫、檢索型數據庫和全文數據庫等形式[6]。當前山東省各地市圖書館中,有專題數據庫,如威海市圖書館的“甲午戰爭專題數據庫”,東營市圖書館的“東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等;有檢索型數據庫,如青島市圖書館的“館藏地方文獻書目數據庫”等;有全文數據庫,如淄博市圖書館的“資源聯建平臺”,濰坊市圖書館自建資源中的“地方文獻庫”等。
而在對館藏地方文獻數字化的同時,又存在絕大部分地方文獻并不為大眾所熟知的情況,因此針對其進行適當的推薦,不僅可以提升讀者的家鄉認同感,也可以促進讀者參與到對于地方文化的傳承中來[7]。
地方文獻的推薦活動可分為線下與線上兩種推薦方式,對于山東省各地市圖書館,有線下推薦方式,如棗莊市圖書館的“繼承百年傳統 賡續紅色血脈——館藏紅色地方文獻展”;也有線上推薦方式,如濟寧市圖書館針對《濟寧運河文化研究》等一系列關于老濟寧的地方文獻的推薦。
地方文獻的價值有文獻本身和由文獻衍伸出來的價值兩種形式。這里所論述的要實現的價值專指由文獻衍伸出來的價值的實現方式。地方文獻價值的實現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從宣傳地方文化到參與地方經濟社會建設[8],對其挖掘利用力度的大小,決定了地方文獻價值實現的多少。
然而通過查找與采訪,目前尚沒有發現山東省各地市圖書館存在明顯的館藏地方文獻價值的實現方式。因此,在地方文獻日后的相關建設與利用過程中,仍需要進一步開拓進取,以實現地方文獻的價值。
根據圖3 中反應的現狀與調查采訪后的結果,總結出當前山東省地市圖書館在地方文獻建設與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
3.1.1 獲取方式較少
根據查找和采訪,當前山東省地市圖書館大多采取社會捐贈和專人收集兩種方式獲取地方文獻,并沒有廣泛建立地方文獻獲取的其他機制。這樣往往導致地方文獻的獲取工作陷入被動,周期變長,不利于館藏地方文獻的建設與利用。
3.1.2 捐贈公示力度較薄弱
部分地市圖書館并沒有明顯的地方文獻捐贈公示,部分有明顯捐贈公示的圖書館中,其捐贈信息也并不完善。不明顯和不完善的捐贈信息,會導致部分地方文獻保有者的捐贈意向降低,使現有獲取渠道閉塞。
3.2.1 數字資源開發效果不明顯
數字化是館藏地方文獻在新數字時代的必由之路,可以讓讀者在任意時間與空間都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部分地市圖書館并未有明顯的數字資源展示,對于想要了解地方文獻而礙于客觀情況不能到館的讀者來說,當前仍存在不便。
3.2.2 推薦活動不積極
相較于一般書籍,現階段地方文獻仍處于小眾范圍。圖書館在地方文獻的建設與利用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不能積極地宣傳館藏地方文獻,從線上線下兩手抓對地方文獻開展推薦活動,只會令地方文獻工作原地踏步。
地方文獻絕不是收藏入館就已完成使命,而是應當研究并實現其價值。但當前地市圖書館中,關于館藏地方文獻價值實現的方式貧瘠,無法實現地方文獻價值的進一步延伸。
根據當前山東省地市圖書館在地方文獻建設與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擬制了以下幾點對策。
針對館藏地方文獻的建設與利用,可以適當增加專項經費,其用途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專項經費可利用在數字資源的建設上。當前包含全文數據庫的各地市圖書館,普遍庫中內容只占館藏地方文獻的極小部分,而全文數據庫的建設亦需要掃描、大容量存儲及相關設備的支撐,因此適當增加專項經費可在一定程度上支援地方文獻數字資源開發,促進館藏地方文獻的建設與利用。
另一方面,專項經費可利用在地方文獻的獲取方式上。根據當前情況,圖書館接受社會捐贈是相對被動的獲取方式,加之宣傳力度不夠,導致獲取的地方文獻數量較少;派專人進行地方文獻的收集是相對主動的手段,也可以在收集過程中獲得新的地方文獻線索,提升地方文獻的收集效率。但同時,許多地方文獻保有者居住地和圖書館距離較遠,或不方便來圖書館捐贈,因此在派專人收集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費用。適當增加專項經費并實報實銷,可以提升專人收集的效率,同時也可用來制作收藏證書對捐贈者予以鼓勵。
館藏地方文獻的宣傳力度強弱,決定了其價值能否更大程度的發揮。當前山東省各地市圖書館線上線下推薦活動仍處于初級階段,針對該情況,在線上推薦活動中,做好捐贈信息完整公示的同時,可以根據館藏地方文獻類型,設定相關主題進行定期推薦,吸引讀者接觸并了解地方文獻;在線下推薦活動中,不僅可以定期舉辦地方文獻展,也可以同本地作家合作,組織相關講座、論壇,讓更多讀者認識到地方文獻的重要性。
地方文獻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其文獻之中,也體現在“地方”二字上。因此,地方文獻的價值往往體現在兩個方面:地方價值與文獻價值。
當文獻本身包含地方特色時,讀者對于其記載內容會更加感同身受,圖書館可以利用館藏地方文獻與其記載的城市區域、城市回憶、城市景點等結合,引導讀者從文獻中來,到城市中去,文旅融合,深入感受自己所處城市的文化與社會、歷史與當下,進而發揮其地方價值。同時,也可從地方文獻自身出發,根據其內容開展地方文獻專題咨詢、編纂地方文獻著作等,發揮其文獻價值。
地方文獻是組成一個地方文化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和一般文獻相同而又不同,作為保存地方文獻重要載體的圖書館,理當重視地方文獻工作,并腳踏實地地進行建設與利用,最終實現其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