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慧群
隨著鄉村振興不斷推進,村級小微工程建設項目越來越多,但小微工程造價低、施工點多、管理較為粗放,容易出現監管的盲點,筆者結合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各村的實際,對村級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提出一些對策,以供參考。
近幾年來,金壇區各鎮加強了對村級工程的監管,對村級工程的項目立項、招標建設、竣工結算等環節進行全過程的動態監管,但對村級小微工程監管卻有許多不足,留下了管理的風險點。
(一)招投標機制沒有建立。5萬元以上的工程,各村都能執行“四議兩公開”流程,并進政府招標平臺公開招標,但5萬元以下的小微工程,大部分是由村支書、村主任個人說了算,隨意性較大,工程也是采取邀請招標方式或不招標,造成村級工程常年由一個工程隊承包,或將項目化整為零規避招標,沒有建立規范的小微工程招投標制度,群眾對此意見很大。
(二)施工建設隊伍不規范。村級小微工程投資額小、項目分散,專業施工隊伍不愿參加,大部分是當地的個體工程隊負責施工,施工人員多為當地農民,沒有受過正規培訓,對質量檢測等程序不清楚,工程質量難以保證。
(三)監管機制沒有形成。村級小微工程的監管都是村級相關管理人員,缺少工程管理經驗,建設程序也知之甚少,相關專業知識積累不夠,平時對小微工程關注度也不夠,造成工程建設過程中監管缺位。
(四)財務支付不合規。村級小微工程完工后不按合同約定付款,存在超前付款的現象;存在工程款收款方與中標方、合同簽訂方不一致的現象;存在村級將工程款項支付給中標單位以外的個人或單位的行為。
為進一步加強對村級小微工程的管理,規范項目資金的使用,降低廉政風險,金壇區出臺了《金壇區村級小微工程管理辦法》,該辦法實施以來,構建了小微工程高效廉潔、陽光透明的工作機制。
(一)關口前移,牽住項目審批“牛鼻子”。針對小微工程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金壇區將村級小型工程的限額再下調,將5萬元(含)以上的小型工程列入鎮(街道)招標范疇,工程實施由鎮(街道)統一招標實施。將5萬元以下的工程列入小微工程,并從審批的環節加強對村級小微工程的監管,1萬元(含)~5萬元(不含)的工程項目,由村“兩委”集體討論通過,形成會議紀要,經村務監督委員會審核同意后,同時編制工程預算并報鎮(街道)審批和核價;單項工程投資造價1萬元(不含)以下項目可經村“兩委”會議討論通過,經村務監督委員會審核同意后,直接組織施工(以“零工”的形式自主實施建設)或委托施工。
(二)源頭治理,緊盯項目發包“燈下黑”。金壇區要求各鎮(街道)為單位建立村級小微工程施工方年度目錄庫,通過公開的方式擇優選擇施工方,入庫成員單位要求不少于5家,并對入庫成員的資質進行審查,村級小微工程實施按抽簽的方式從目錄庫中選取施工方。同時加強村級小微工程施工方目錄庫的管理,實行動態調整,建立相應的“黑名單”管理制度,把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施工方納入“黑名單”,從目錄庫中剔除,并及時向社會公開。
(三)全程監管,筑牢工程建設“防火墻”。在村級工程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金壇區要求村級工程驗收小組定期和不定期加強檢查,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村監會要對本村工程建設實地查看,工程完工后,施工單位向村提交驗收申請,由村級工程驗收小組負責驗收。村民委員會應將驗收申請公示3天。公示期間,施工單位應接受群眾的質詢。申請驗收公示期滿無異議后,村級工程驗收小組方可組織力量進行工程質量驗收,驗收小組必須有一名村監會成員和一名村民代表參加,村級工程驗收小組驗收合格后,并將驗收報告在村公示欄中公示3天,進一步接受群眾咨詢和監督。
(四)末端管控,嚴防財務支付“不透明”。金壇區要求村級小微工程款撥付通過中標人法定賬戶轉賬結算支付,嚴禁將工程款撥付給個人,工程款撥付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一律不準資金撥付:(1)未按程序履行審批手續的;(2)拆分項目規避公開招標的;(3)村級工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不合格的;(4)工程有變更但未經規定程序審核批準的;(5)未按規定進行預算審核或結算審計的;(6)未使用正規稅務發票的;(7)材料款發票沖抵工程款的;(8)合同約定稅率和實際稅務發票稅率不一致的。
在2022年的紀委巡察問題中,金壇區村級工程建設類的問題只有12個,比上輪減少了80%。從具體實施過程來看,實現村級工程建設項目有效管理應著重把握三個環節。
(一)健全管理組織是關鍵。為把村級工程監管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鄉鎮(街道)應成立村級小微工程管理部門(可以兼管),負責小微工程的審批和核實。各行政村修訂完善小微工程議事制度,將村監會成員作為小微工程監管的重要力量,營造公開透明的權利運行監督環境。
(二)完善管理制度是保障。制訂小微工程管理制度要考慮基層實際情況,要做到“管”“放”適度,鎮級管得太多會造成小微工程管理失控,如果權限全部下“放”又會造成監管的真空,增加了失管的風險。所以完善小微工程管理制度有助于工程的陽光實施。
(三)提升干部素質是基礎。加強鎮、村干部教育培訓,提高干部工作責任心,使干部敢于監管、善于監管。加強對鄉村干部財務制度、工程管理知識的培訓,如工程招投標、合同簽訂、質量監管、工程預決算、工程款撥付、報銷票據等。通過培訓,提高他們對村級工程日常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強化對項目實施全環節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