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迎春(福建:寧德市蕉城區民族實驗小學)
隨著交互式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普及應用,過去的小學美術教學模式不斷更新。在新形勢下應采取合作策略促進美術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確保小學美術教學能夠真正實現教育目標,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交互式多媒體,即在應用傳統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學習環節中依托于多媒體與教師、同學進行有效溝通互動,促進學習效率不斷提升。近年來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交互式多媒體已成為未來的教學創新發展趨勢,學生可以通過這一學習模式獲取更多知識。基于智能終端以及ipad等技術手段,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其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對學生而言,繪畫學習要依托于興趣愛好,興趣以及學習動機并非與生俱來的,而需要外部環境的影響。因此,對于美術教學而言,借助于交互式多媒體,依托于圖片、文字、音頻以及視頻等各種不同形式的呈現方式,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加直觀形象的內容,有效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其二,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知識內容。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思維理解能力還有待提升,借助于交互式多媒體,能將抽象的知識內容更加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以更為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出來,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更多感性知識,突破重難點知識障礙。
過去的美術課堂教學評價通常都是在教學活動完成之后所開展的相對獨立的活動,其主要目標是為了對教學質量和效果予以評價。交互式多媒體情境下的小學美術教學,提升小學生自我評價能力以及自我認知程度,已成為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美術教學評價,具有指導以及激勵等功能,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任務目標,也是學生學習中非常關鍵的環節。
現代信息技術成為教學輔助工具的目標是為了更加準確全面地考查學生學習情況以及教師的教學水平,在此基礎上依托于數據信息對教學活動實施科學準確的評價。對于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而言,多媒體工具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轉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和缺陷,有效促進了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成長與發展。然而,從整體看,仍存在如下有待研究的問題。
其一,美術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相對單一化,并未采用全面科學的方式對課堂教學效率予以分析,尤其是對學生非認知能力發展水平有所忽視。現代信息技術在很大程度上被應用到學生學習活動中來,為學生學習美術賦予了更多的選擇,但如何科學引導學生,用何種方式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
其二,在交互式多媒體環境下,不單單是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帶來了更加多元化的學習模式,對于評價內容而言,還應充分考慮學生是否掌握美術基本概念和原理,評價學生能否進行深入的思考,能否合理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是否單純地停留在對美術知識掌握上,或僅是強調美術知識學習而忽略了自身的大膽嘗試和創新意識。顯而易見的是,我們更需要思考在交互式多媒體環境下,評價學生各個方面成績助力其未來發展,要深入分析探究培養何種人才。
在交互式多媒體環境下,美術教學評價方式逐漸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邁進。首先是形,主要涉及依靠繪畫、移動、轉換以及排列等方式來影響的相關項目。其次是模擬,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通過真實情境來實現其知識訓練。最后是從績效評估的角度出發,要求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目標任務,通過認真觀察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實際表現來對其進行評價。在交互式多媒體環境下,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主觀能動性,依靠有效的方式來更好地分享自身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在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目標之后,可以實現自身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水平的提升。
交互式多媒體環境,為學生學習美術知識帶來了更加豐富的渠道,為更加科學準確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予以分析評估,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借助于PPT課件抑或建立網絡平臺等方式對相關知識內容予以呈現,同時設計交互式演示模塊作為評估方式,能幫助教師更加全面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具體信息。
基于交互式多媒體環境,從評價角度來說,教師應當更加關注和強調將學生培養為創意與視覺思想家,尤其要重視如下幾方面。
其一是想象力與創造力。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吸取借鑒過去的學習經驗,依托于藝術知識對其進行熏陶,借助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效促進學生想象力的培育與提升。
其二是藝術修養。教師要積極支持和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與形成自身獨有的創意與想法。
其三是表達能力。基于交互式多媒體環境,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自我表達。美術創作能夠讓學生非常好地表露出自身內心情感,不但是自我表達的方式,還是與他人交流的途徑。
其四是視覺思維能力。讓學生從視覺層面來理解世界,而并非單純地把學習以及知識局限在數量上。視覺思維可以讓學生將知識更好地遷移到其他科目。另外,還涉及觀察技能,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要從復雜的背景中發現更加真實的場景主題,從而全面準確地了解畫外的世界。
對于小學美術教學而言,教師在處理問題和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到多媒體技術應用的實際情況,深入探索研究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策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提升。
在通常情況下,美術教學往往是以圖片欣賞為出發點。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普及應用,美術教學也常常會涉及各種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更加豐富的內容,拓寬學生的眼界。例如,在《太空暢想》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搜集下載不同類型的太空圖片,展示外太空的絢麗景象。即便我們非常熟悉地球,但對于太空卻很少關注和了解,很多學生對太空的印象十分模糊。讓學生觀看這些圖片,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太空的特點,初步構建太空的形象。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逐步引導學生自己談一談對太空的感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拿起畫筆繪制出腦海中太空的形象。運用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將自身對太空的理解轉變為形象的畫面。在上述教學活動完成后,美術教師可以從學生的作品中選擇幾幅有代表性的畫作進行點評,如一些學生將太空畫得非常夸張,極具想象力,一些學生畫得較為抽象,引人遐想。這些繪畫都可以真實反映出學生自身的真情實感,也可以體現出他們的想象力。
當學生處于自己的創作氛圍時,美術教師可以讓他們將腦海中的構想運用多媒體設備表現出來。這一過程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初學環節,大部分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繪畫技巧,也不具備較強的繪畫能力,在自己創作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迷茫的情緒,他們的腦海會產生很多不同的想法,這會給學生帶來很大壓力。此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轉化為創作素材。對小學美術教學而言,學生的創作并非越多越好,而應當將關注點真正放到思維能力的培養上,促進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與發展。
例如,作品展示是美術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對學生作品進行展示時應當將它們張貼在展板上,盡可能將所有學生創作的畫作都呈現出來。這是一種公開的評價,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也有助于他們學習借鑒其他同學的創作方式,這樣,他們在后續創作過程中必然會變得更加熟練與靈活,促進其繪畫水平不斷提升。
多元化評價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成績持續提升,還有助于培養其綜合能力。對小學美術教學而言,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繪畫技能,還要激發他們對美術知識的學習興趣,真正培養其美術綜合能力。而單純憑借課內教學往往難以實現這一目標。課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因此,美術教師應充分認識課外活動的教學價值,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更加自由的空間內學習美術。
在組織進行教學活動時,美術教師應當對學生實施科學有效的拓寬訓練。如,組織學生到戶外參與寫生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實際生活所蘊含的美。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不定期組織美術創作和作品展覽活動,借助于班級優化大師、美篇等各種智能App對學生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讓他們對自身學習情況有全面的了解。對戶外手工制作的美術作業,教師要從制作精細、材料運用、顏色搭配等方面寫評語。而對于戶外寫生作業,教師要對學生構思、創意、主題等方面進行評價。在此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的評語,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還有利于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不斷完善、提高。由此可見,小學美術教師應積極支持和引導學生參與美術實踐,對學生的實踐情況實施多元評價,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促進學習效率不斷提升。
綜上所述,在交互式多媒體環境下開展小學美術教學評價,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學會自我評價,自我完善,還能引導學生真正認識美、感受美以及創作美。這樣,學生就能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正確看待世界與人生,實現美術教育的育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