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冉,劉 艷,王 黎
(1.蒙自市鳴鷲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蒙自 661199;2.蒙自市農業農村局,云南 蒙自 661199)
建設特色農產品基地,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是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重要環節。蒙自市立足本地自然資源、地理氣候、生產條件、市場需求,合理規劃形成基地建設園區化、基礎設施現代化、品牌打造綠色化、管理服務數字化的一批特色農產品產業基地,不斷提升蒙自市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創新力、競爭力,促進全市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綠色發展。
(1)基地規模情況。蒙自市聚焦水果、糧食、肉牛、生豬、蔬菜等重點優勢特色產業,水果種植面積3.01萬hm2,產量57萬t,產值35億元,建成全球領先優質藍莓基地9個,石榴現代智慧農業核心示范區333.33hm2、石榴特色產業帶666.67hm2、現代化石榴基地1個;蔬菜種植面積1.17萬hm2,產量37.1萬t,產值7.5億元;生豬存欄38.37萬頭、牛存欄7.99萬頭,畜牧業產值24.83億元,建成冷泉牧業小鎮老哈都肉牛良種繁育場、冷泉種豬場等一批特色農產品產業基地。
(2)基地經營主體情況。從事特色農產品基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龍頭企業 72個,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個,省級重點龍頭企業 15個,農業專業合作社258個,國家級示范社7個、省級示范社43個,家庭農場338個。
(3)基地生產規范情況。建立了蒙自石榴、蒙自大枇杷2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及西北勒蘋果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制定修改完善了《蒙自石榴生產技術規程》、《蒙自大枇杷生產技術規程》、《西北勒蘋果生產技術規程》等3項紅河州地方農業規范,積極發揮了生產規范對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支撐作用。
(4)基地產品市場拓展情況。藍莓產品依托鑫榮懋的銷售平臺直接跳過中低端,搶占高端市場,國內主要銷往江浙滬、粵澳港地區,國外主要銷往新加坡、泰國等國。石榴、枇杷等其他農產品采取分級銷售,中高端產品銷往江浙滬、北上廣。
(5)基地綠色發展情況。2022年,綠色食品持證12家21個產品1266.67hm2;有機產品持證17家34個產品1400hm2,全市綠色、有機、GAP認證5800hm2。
(6)基地品牌集群效應情況。“蒙生牌”、“蒙涯紅牌”石榴、“佳沃牌”藍莓等品牌獲得云南省“十大名果”,“蒙自石榴”以25.54億元的品牌價值穩居云南省第1位,蒙自市獲得“中國石榴之鄉”、“中國石榴城”榮譽稱號。
(7)基地科技支撐情況。引進石榴新品種315個、枇杷新品種22個、蔬菜新品種50個,整合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云南省農科院、云南農業大學、紅河學院等資源,開展石榴、枇杷品種改良、石榴采后關鍵技術應用提升等研究,科技支撐農產品基地建設。
(1)政策支持與規劃引領不足。農產品基地產業布局缺乏規劃引領,大部分產業布局處于自發狀態,種養基地規模化程度不高;資金、土地、人才、科技等政策支持要素約束依然存在。
(2)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基礎設施道路、電力、農田水利等設施無法滿足農產品基地高質量發展需要,尤其是山區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普遍陳舊老化,壩區排灌渠系還不配套。
(3)生產發展用地受限。一是耕地“非糧化”“非農化”等政策影響基地擴增難。經濟作物和畜禽養殖適合土地類型指標少,導致產業基地規模化發展擴增難;二是土地流轉難。隨著城鎮化發展,土地流轉成本增加、山區土地開發成本高、土地規劃調整工作進展緩慢等因素,導致土地資源難以滿足用地需求。
(4)農產品價格波動大,產業鏈條短。一是農產品生產周期長,受自然災害、環境、政策、市場機制、生產流通環節、生產技術等影響,導致農產品價格波動;二是農產品高附加值深加工產品少,冷庫、保鮮庫、冷藏運輸車不能滿足運輸需求,采后損耗率較高,商品轉化率較低。三是招商引資力度不夠,企業實力弱、規模小。
(5)產業融合深度不夠。產業融合程度不高,農業現代化發展緩慢。基礎產業、傳統產業占比仍然很大,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處于起步階段,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不深。
(6)品牌化效益不明顯。特色農產品生產仍然停留在產品而不是品牌,品牌附加值、影響力、競爭力相對不足,沒有形成較強的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品牌力”弱。
特色農產品基地規劃要按照“高端定位,優化布局,強化優勢,突出特色”的定位原則,緊緊圍繞“糧食、林果、畜牧、蔬菜、休閑旅游”重點產業,以“山上養殖山下果”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縣域特色和比較優勢,進一步完善和細化現代農業規劃,按照區域規劃,加大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力度,在確保糧食生產穩步提高的同時,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形成良性發展的現代農業戰略格局。創新科技、人才、金融、用地、用水、用電等支持政策,用好用足省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和政府專項債等資金,加大對基地建設的投入力度和扶持力度,通過積極的金融、用地政策,切實助推龍頭企業和農業新產業,新業態的蓬勃發展。
圍繞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優勢特色農產品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糧食功能區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完善供水、供電、供氣、道路、環保、通信等基礎設施,深入實施藏糧于地戰略,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維機制創新,水利設施和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推動良田、良種、良法、良品相結合,農信、農機、農藝相融合,提升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和裝備科技支撐水平。
建立高效有序的供用地發展體系。加大土地的高效利用,替換低效果林,增加園地的有效利用率;提高對耕地障礙中嚴格管控類土地的再利用;采取間套種、輪作等方式解決基本農田非糧化和特色農業用地的矛盾。統籌農業農村各項土地利用活動,預留一定比例的建設用地指標,加工物流業發展。合理安排規模化養殖場建設用地,解決好規模養殖用地約束問題。
根據《蒙自市推行鏈長制落實“六個大抓”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緊扣“延鏈、補鏈、強鏈”全產業鏈發展思路,全面推行高原特色產業鏈“鏈長制”,做精特色、做優效益,增加農產品附加價值;聚焦具有優勢的水果、蔬菜、肉牛、生豬等高原特色農業產業,深入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民創業園、田園綜合體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工作機制,努力探索引進培育新主體的農業招商之路,強化產業集群招商,招引培育產業領軍企業和“鏈主”企業,加大農產品產地加工、精深加工、物流貿易、綜合利用以及關聯企業及配套支持服務機構的空間集聚水平,促進集群分工與專業化發展催生生產加工供應基地聯動建設,推動集群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整合升級。
構建以“種植+加工+研發+市場+流通”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立健全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惠農利益聯結,依托“百年古樹石榴園”“萬畝石榴園”“石榴福文化廣場”“石榴公園”適度發展休閑農業,打造觀光園、采摘園、農家樂、鄉村特色美食村、農具展示館、農博館等集休閑、觀光、購物、健身、文化、餐飲的美麗休閑鄉村實現農文旅融合;實施鄉村旅游精品村工程,做精鄉村休閑旅游,發展創意農業、康養農業、體驗農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充分發揮“中國石榴城”“中國石榴之鄉”等榮譽稱號,積極籌辦好第四屆全國石榴博覽會、第十一屆全國枇杷博覽會。強化品牌意識,樹立“大產業、大基地、大品牌”品牌理念,不斷提升蒙自市農業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集群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及產品品牌價值,從農業資源、農耕文化、產業基礎和農業規劃,充分將品牌命名、品牌定位、品牌理念、品牌故事、包裝設計融為一體。持續不斷地開展品牌推介活動,在機場、高鐵、高速路等投放宣傳廣告,鏈接電商平臺,打通物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