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燃
(北京市密云水庫管理處,北京 101500)
鳥類,它是構成地球這個龐大的生態系統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發揮著維持生態圈穩定、食物鏈平衡的重要作用,其扮演著生態平衡中的制約者與被制約者身份,是種子及營養物的輸送者。對人類活動而言,鳥類有效地控制著害蟲與嚙齒類動物的數量,對人類農業生產起到了保護的作用。鳥類的主要生活場所在森林之中,除此之外受不同生存習性所影響,濕地等多植被地貌也是其活躍的場所。密云水庫,作為華北地區不多的人工生態環境,擁有著山川、森林、濕地等諸多豐富的地形地貌,是鳥類聚集、居住的絕佳場地,隨著近年來的環境保護政策的落實,人為污染受到有效管控而大幅度減小對環境的惡劣負面影響,密云水庫水質得以大大提升,這使得一批鳥類受到吸引而返回密云水庫棲息生存。鳥類的數量和種類的增多,對某一地區的生態系統而言是極好的事情,這證明著該地區的生態環境擁有著優越的質量,適宜野生動植物的生長生存,但仍需要對其進行登記、調查,以從側面角度詳細得知密云水庫發展現狀。
密云水庫始建于1958年,建成于1960年,擁有足180km2土地的占地面積,環密云水庫周長貳佰公里,庫可容量可達肆什億立方米,就占地面積及儲水量而言,是中國在京津唐地區的第一大水庫、華北地區第二大水庫,其主要功能是防洪分洪,為首都地區供水以及為市區內湖泊換水儲水等。密云水庫具體位置是在北京市東北方向的密云區境內城北,坐落在延綿的燕山之中,于中下游之地橫跨二河而攔蓄潮、白之水。其定位在1997年官廳水庫正式退出北京水源地行列之后,便成了北京市最大,同時也是首都地區唯一地表飲用水源的供應地。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密云區的森林覆蓋面積以及綠化程度遠遠不及當前,林地面積僅1.33萬hm2,占全縣總面積的5.98%。1958年8月,密云水庫綠化指揮部抽調林業專業干部指導密云水庫周圍群山綠化美化工作,陸續開展整地、育苗和造林活動。在密云水庫建成竣工后又陸續開展了風沙治理、綠化荒山等環境治理活動。在經過長達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生態環境涵養保護后,得以進一步提升了密云縣(區)境內的森林覆蓋率和水源涵養區林木覆蓋率。歷經多年成功有效的環境、水源保護,密云水庫水源涵養區周圍的水源涵養林現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7.46%,是生物圈中最活躍的生物地理群落的代表。大面積的森林使得該地區濕度較他處而言更高,也起到了凈化空氣的作用,形成了密云綠色優越的自然環境。經檢測,水庫地區的空氣質量極佳,富含負氧離子,其濃度竟高于市區的40倍,給生態種群創造了良好的生活和繁衍的環境條件,是野生動物的良好生存環境。
對密云水庫地區鳥類調查分析的工作,經分析后決定采用直接觀察法和間接觀察法。
對本調查研究主題的直接觀察法,是以實地觀察法作為調查基礎,采用望遠鏡,觀鳥鏡這兩種儀器,結合鳥類權威書籍的查閱輔助而形成的。
實地觀察法,是由調查者在工作中對密云水庫的巡邏所見,生活中對水庫周邊的觀察所感,綜合而言即通過觀察所獲得的直接、生動的感性認識和真實有效的第一手資料。雖然該方法受限于所觀察到的事物或是表面現象或是外部聯系,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密云水庫作為北京周邊地區最大水庫,其生物多樣性的復雜程度已經讓調查研究者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備足了長時間觀察水庫周邊地區鳥類棲息繁衍活動的精力,意圖以持續一段時間內的觀察內容作為依據,記錄備案。
在以實地調查法作為基礎的說明后,做好調查者個人的工作、身心素質準備以形成實地調查法的升級——直接觀察法中的隱蔽觀察法。人類作為大自然中的一分子卻又與森林等系統內部而不相容,作為鳥類的觀察者,需要隱蔽自己的身形,不介入鳥類的生活過程,更甚者需要減輕自己在觀察過程中的存在感,也就需要調查研究的過程中需要一段時間的刻意隱蔽觀察,即直觀而更需要技術支持的隱蔽人類氣息的觀察方法。
間接觀察法,即借助紅外相機,紅外觸發監測儀對鳥類進行觀察。
由2020年2月為始,至2022年12月為止,調查者觀察共記錄鳥類17目57科228種。
其中雞形目1科2種,雁形目1科29種,??目1科2種,鸛形目1科2種,鵜形目3科11種,鷹形目1科18種,隼形目1科6種,鶴形目3科8種,鸻形目6科34種,鴿形目1科4種,鵑形目1科4種,雨燕目1科1種,佛法僧目2科4種,犀鳥目1科1種,?形目1科4種,鸮形目1科2種,雀形目32科129種。
鳥類群落的物種組成以雀形目為主,占總數的42.1%。
調查結果表明密云水庫鳥類群落的居留型有5種,其中留鳥35種,如金雕、巖鴿、山斑鳩、灰斑鳩、珠頸斑鳩、冠魚狗、星頭啄木鳥、大斑啄木鳥、灰頭綠啄木鳥、縱紋腹小鸮、棕背伯勞、松鴉、灰喜鵲、紅嘴藍鵲、喜鵲等。旅鳥76種,如鵪鶉、鴻雁、豆雁、短嘴豆雁、灰雁、白額雁、小天鵝、大天鵝、赤膀鴨、羅紋鴨、赤頸鴨、琵嘴鴨、針尾鴨、白眉鴨、花臉鴨、綠翅鴨等。夏候鳥22種。冬候鳥6種,如毛腳鵟,文須雀、棕眉山巖鷚、黃腹鷚、錫嘴雀、田鹀。迷鳥3種,如斑頭雁、黑翅鶯、棕頭鷗。
鳥類的居留型又以旅鳥為主有76種。其次是留鳥和夏候鳥居多。
統計結果表明,鳥類保護類型可分為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北京市重點保護鳥類,“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鳥類。
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共計51種,其中又計1級鳥類14種,如青頭潛鴨、白尾海雕、草原雕、東方白鸛、黑鸛、烏雕、金雕等。計2級鳥類37種,如鴛鴦、花臉鴨、斑頭秋沙鴨、鴻雁、白額雁、小天鵝、大天鵝等。
北京市重點保護鳥類78種,如鵪鶉、雉雞、灰雁、豆雁、赤麻鴨、赤膀鴨、翹鼻麻鴨等。
“三有名錄”鳥類152種,如普通秧雞、黑水雞、骨頂雞、鳳頭麥雞、灰頭麥雞、金斑鸻、長嘴劍鸻等。
極度瀕危的有2種:青頭潛鴨、白鶴。
調查結果表明,該區域鳥類群落的生態類群可分為游禽、陸禽、涉禽、猛禽、攀禽、鳴禽6類。其中游禽57種,陸禽7種,涉禽30種,猛禽26種,攀禽14種,鳴禽96種。
經由調查者在密云水庫周邊森林、濕地等地貌的記錄研究,對鳥類在水庫地區生存、繁衍等活動觀察作為輔助資料,近年來密云水庫對周邊地區環境與鳥類為主要對象的工作、活動綜合如下。
通過調查得知,密云水庫周邊地區鳥類資源極為豐富,根據調查者的實地調研和對資料的統計,計水庫區域內分布有鳥類17目57科228種,由數據來看,其占北京市鳥類記錄種數503種的45.3%,由此可見本區的鳥類多樣性具有顯著代表性。以不老屯等為代表的密云水庫周邊地方每年的秋冬季節都會有成千上萬的候鳥回到這里,或稍事休息繼續南飛,或落下腳來等待明年的春天北上繁殖。周而復始,延續著鳥兒不老的傳說。
在調查者觀察期間,借助觀察分析而出的資料,為促進鳥類繁殖,增加種群數量,密云水庫技術人員試驗性地搭建了人工鳥巢。搭建人工鳥巢的目的,是不僅為了了解、掌握食蟲鳥類的生活習性,保護森林、濕地等地形地貌自然生態環境平衡,也更是為了給密云水庫地區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等一系列工作奠定觀察基礎,是為了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關系平衡,使得二者之間得以和平相處。
除此之外,完成對密云水庫地區鳥類調研登記工作,是為了更好地宣傳生態保護理念以及鳥類棲息地修復的重要性。為落實調研目的,密云水庫聯合單位內各所進行了濕地觀鳥活動。
鳥類調研工作絕非單單針對的是水庫長期居留鳥類對象,密云水庫流域每年都會伴隨初春而迎來大規模候鳥遷徙,這使得對候鳥的觀察工作依然是觀察任務的重要內容。每年觀測密云水庫管轄境內穩步停留候鳥的行徑,做好試探性開展的為過境候鳥開辟棲息地而進行的“割除雜草、科學投食,創造良好生境”工作是對鳥類調研任務的延續且起到了確切有效的自然保護作用。
在調研任務開展后,無論是調查人員還是水庫工作人員在巡查中凡是發現受傷鳥類,立即帶回所里進行救治喂養,并與市野生動物救助站取得聯系,將受傷鳥類移交救助機構予以救護,建議對于相關人員也會進行一定的培訓工作,起到緊急救護作用。
就技術方面內容,調研組為更好掌握水庫地區鳥類繁育、幼鳥成長的情況,于密云水庫蒼鷺鳥島上安放了紅外相機進行近距離觀測。所安放的紅外相機在白天能夠獲得較為逼真的彩色照片和錄像短片,夜間則是通過紅外攝錄功能獲得黑白照片和影像。該方法避免了人類直接形式的觀察方式而破壞鳥類生存環境,用機器通過對鳥巢的近距離拍攝,而獲取一段較長時期內的鳥類活動資料,得以積累研究該鳥習性的基礎數據,為更好保護庫區內鳥類提供了基礎數據分析。除外還要安裝紅外觸發監測儀,以方便觀測鳥類活動。
除去鳥類外,對于其他野生動物,密云水庫也同樣持續做好了野生動物的觀測保護工作。同時,密云水庫也開展了對野生動物保護的宣傳工作,大力呼吁周邊住戶、市民等提高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為鳥類以及其他野生動物在提供生存、繁衍創造良好的條件外,覆蓋了一層群眾重視、群眾保護的保護罩。例如:在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配合學校等方面組織學習相關知識、給學生宣講自然保護知識;在水庫工作人員內部也要通過學習,深刻意識到鳥類保護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工作意識與工作素養。
密云水庫結合實際工作,篩選當地魚類,投放魚苗,吸引各種鳥類前來覓食,構建、維護了水庫地區物種多樣性。在大批候鳥即將返回密云水庫之際,密云水庫鳥類觀測隊隊員深入鳥島摸清鳥巢底數,著力開展鳥類保護等相關工作,嚴厲打擊各類盜捕鳥類的違法行為,密切與公安機關森林派出所進行聯合巡查,完善鳥類多樣性保護,促進生態系統平衡。
綜合而言,積極開展鳥類情況調查,實際上是對鳥類棲息地——密云水庫的調查,即通過鳥類種類、數量的變化能夠直觀地反應密云水庫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狀況,配合水庫主要任務開展生態補水工作,反作用利于鳥類繁衍,豐富流域內生物多樣性。
在首都附近、京北之地的群山密林中,有一方人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相處得宛如畫一般的天地,這是保留給北京、保留給京津冀、保留給地球的一幅畫卷。展開它的過程就是對人民治理污染、保護動植物、回饋自然等工作的回顧,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艱辛,密云水庫水生態環境治理所始終堅持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生命共同體”發展理念,就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著水源涵養林。
從2020年開始,差不多已經有三年時間了,作為調查員其中一名的我,帶動著身邊的朋友們一直都有在關注著北京候鳥遷徙和棲息的消息,尤其是那越冬灰鶴的情況,說來也巧妙,在有幸讀過一篇對它描寫的詩歌后,就對灰鶴格外喜愛。隨著調查經驗的積累,按照著對以往的經驗的推測,一般在冬日11月左右,灰鶴就應該已經遷徙到了密云水庫地區附近。我還記得那時的所見:水邊蒸騰的氣體淺淺地給眼前的所有打了個薄底,淡妝輕抹,連這片水沼也在為迎接而做著準備,忽然,一陣清亮的鶴鳴聲穿透遠邊的天空而來,就在東方所泛著玫紅色霞光中,一串鶴影緩緩出現——它們遠遠飛來了!不時,共計幾隊的灰鶴就從山丘中飛落下來,降落呈輻射狀四散各處去尋覓食物。激動如等待著的我們,卻又不敢多高聲造次??茨腔寅Q裊裊婷婷的身姿好有一比,宛如那自云中而來到人間赴會的仙兒,逗留片刻就將悠然歸去般,“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一句李白的《夜宿山寺》自然而然地就出現在了我的腦海中,難怪人們稱鶴為仙友,也著實是道骨仙風、氣韻非凡,讓人觀之生敬。
鳥類的到來見證著密云水庫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為了密云水庫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水生態所全體管護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本職工作,嚴守生態紅線,助力密云水庫高質量發展。更好地履行生態管護職責,為保護密云水庫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提供強有力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