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羽焊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高峰林場,廣西 南寧 530000)
桉樹作為世界上三大速生樹種之一,其高大挺拔、長勢迅速、適應能力強、病蟲害發生少、用途廣泛,因此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速生豐產經濟樹種,一般栽植之后一年成林、三年成材、五年便能采伐利用,種植經濟效益非常可觀。桉樹不僅有著非常突出的經濟價值,同時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另外,桉樹還能有效吸收大氣當中的很多有毒有害氣體,起到凈化空氣與改善生態環境的效果。近年來,隨著社會各個方面對桉樹資源需求量的日益擴大,增加桉樹造林面積更加凸顯出其重要性與緊迫性。但實際營林過程當中還會受到一些病蟲害的侵擾,對桉樹造林質量造成較大影響。所以,研究桉樹造林技術及病蟲害防治之策,依然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就絕大多數桉樹種而言,都屬于高大喬木,樹木生產高度最高可達70m,也有一些桉樹品種屬于小喬木或灌木。桉樹的主要特性如下:
(1)具強陽性。桉樹非常喜溫喜光,耐旱能力非常強,并具有較強的趨光性,存在顯著的林緣效應。
(2)趨肥明顯。桉樹生長過程當中對土壤肥力條件要求較高,施肥充足,土壤肥力好,長勢迅速。
(3)根系發達。桉樹根系能夠生長至土層以下30m,橫向伸展也達30m,對于固定植株和汲取土壤養分十分有利。
(4)生長迅速。桉樹在栽植之后6年之內高生長非常迅速,亞熱帶地區平均在2~3m,而熱帶地區平均能達到4m。6~10年內徑生長也非常的明顯,年平均能夠長大2cm。利用桉樹樹種造林之后,第二年便可郁閉,五年便能采伐。桉樹生長點無休眠芽,所以其休眠期也不明顯。
(5)萌芽力強。多種桉樹品種根莖部和主干部位都具有較強的萌芽力,當采伐或者主干發生折斷,便會有很多大叢枝條快速萌發。每進行一次栽植,便可采伐三次。萌芽林相較于實生林長勢更好,又不斷衰退。也有少數萌芽較為困難如葡萄桉、彈丸桉以及單寧桉等,還有的沒有萌芽能力,如王桉與大桉等。
(6)繁殖容易。桉樹雜交優勢非常明顯,樹木栽植之后4~5年每年均可結果,并且自然狀態下可以雜交形成新的品種,相較于母本優勢更加明顯,采種、育苗以及趙林都比較簡單。
首選和當地氣候比較適宜,具有較高經濟性的桉樹品種,并在選擇桉樹品種時,充分考慮制約桉樹生長的因素,了解和掌握造林地的土壤狀況,并對造林地的雨熱條件詳細調查。
此項工作和選擇品種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也是種植桉樹過程當中主要的技術要點。選擇苗圃的過程中,需要對桉樹生長狀況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首選地勢平坦,土壤肥力條件較好的地段當作苗圃地。苗床選定好之后,將灌溉與排水工作充分做好,避免苗床發生旱澇情況,為栽植桉樹奠定良好的基礎。
現如今我國的桉樹育苗主要包括扦插苗和組培苗兩種形式。扦插苗是發揮枝條生根能力,誘導枝條形成桉樹樹苗的一種重要方法。該方法前期投入成本相對較低,然而要想確保規格統一,達到標準化生產的目的,卻存在一些不足。而且扦插苗還會引發苗木退化問題,降低苗木抗性以及減緩苗木生長速度。組培苗競爭優勢較為明顯,可通過實驗室統一的進行培養,確保每株幼苗保持相當的長勢,有利于推動標準化生產,在大規模種植桉樹方面比較適合。
(1)選擇主培苗的培育基質。桉樹組培苗適宜大規模栽植,但其培育基質要求要輕,同時基質還應當保證良好的通透性與保水性,適宜桉樹苗的健康生長。
(2)組培苗的生根培育。首選長勢較好的繼代培養苗實施生根培育,組培苗根系強大之后,再將幼苗移出,實施大棚培養。
(3)大棚溫室培養。幼苗剛從組培瓶移出時,其根部發育還不是非常完整,難以從土壤內更好地進行營養吸收,同時培養瓶由于濕度較大,致使幼苗葉片角化相對較弱,不可被陽光直射,所以無法在趙林地直接栽植。所以需要移出培養平當中的幼苗,放置到大棚條件下進行培育,應對大棚溫濕度合理控制與遮光處理,以免幼苗因失水而發生死亡。正常情況下,大棚桉樹幼苗的培育時間為4個月,應最大程度確保幼苗可以適應外部環境條件。
(4)配置營養土。黃心土與腐熟的有機肥是最好的營養土,有機肥當中很多土壤微生物,可以提供多營養元素促進桉樹幼苗的健康生長,并能優化土壤結構,促發桉樹根系。然而,收集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具有一定難度,并具有很大的氣味,所以配置營養土過程中,時常運用黃心土(75%)和火燒土(25%)來配置,這樣可以有效確保幼苗健康生長,而且還比較經濟。
(5)裝袋。在對培養土進行裝袋時,需要對營養土含水量加以合理控制,一般營養土應當控制到12%的含水量,將營養土裝入袋中之后充分壓實,如果土壤留有較大空隙,會影響幼苗生長。
(6)幼苗的管護。由組培瓶轉移到培養帶的幼苗,出現機械性損傷,所以必須嚴加控制,減少損傷率,這樣才能提高幼苗成活率,之后對大棚溫濕度嚴格控制,還要根據培育計劃,科學施肥與除蟲。
每年9月份開始劈山,將土地上的植物砍除,但不能損壞文物、古樹以及保護性的植物,針對面積較大的山坡可適當保留庫葉樹或者一些果樹,當做撫育過程中,吃飯休閑的場所。懸崖陡坡、巖石大面積裸露,土層較為貧瘠的區域,不必進行砍山與清山。10cm以上高度的雜樹木,伐蔸高度應當控制在30cm以下,雜灌和樹木生長高度在6~10cm的,伐蔸高度一般保持在20cm左右,雜草、藤蔓以及5cm高度的樹木與雜灌伐蔸高度應當控制在10cm左右,采伐物充分曬干,進入11月份之后煉山,煉山不充分的實施補火,堆燒剩余物。不可進行煉山的,可人工撿帶,種植帶一般寬約1~1.5m,并依照行距設計要求設置堆堆雜帶,通常為2~1.5m。
整地時間為頭年11月份到第二年1月份,依照設計行距(通常為2m×3m,2m處做記號),每人利用3m長的桿,對行距和株距水平測量,自山頂向下環山水平開挖栽植穴,栽植穴的規格為40cm×40cm×30cm,穴底應當大于30cm×30cm。首先將5cm厚的土皮挖開50cm見方,并在山坡下緣堆放,之后在挖開土地的區域開挖栽植穴,并在栽植穴的周圍放置挖出的土,打碎大的土塊,將草根、樹蔸以及石塊等雜物全面清除。如果栽植穴開發過程當中遇到大的石塊、水溝或者崩塌,可以對栽植穴的位置適當調整。
基肥在2~3月份施入,首先在植穴的穴底回填5cm厚的土皮表土,應依照設計將基肥施入其中,確保肥料均勻散開,回填心土直至滿血滿穴稍高出地面設置成拱狀。回填土過程當中,將雜草、樹根以及石塊兒等各類雜物全面清除,另外大的土塊兒必須要打碎,并打大的團塊肥料。
苗木調運之前在與造林地比較接近水源充足的區域設置臨時圃地,把垃圾、雜草、石塊、樹根等全面清除,運用福爾馬林或者生石灰進行土壤消毒,設置排水溝。調運的苗木送達之后及時處理,根據條狀假植裸根苗;整齊擺放容器苗,外緣培土進行保護;及時澆水,容器苗還需要進行煉苗,提高其木質化程度,煉苗過程當中,每日早晚各進行一次澆水,夏季溫度較高時煉苗,還應當設置遮陰篷。
(1)莖腐病。時常引發苗木根莖部出現水漬狀的白色病斑,并快速地將莖基給包圍,導致葉片失水、失綠,并發生下垂,病斑還不斷向上蔓延,病情較重的導致根部發生腐爛,發病中心較為明顯。幼苗生長密度較高、高溫條件、老圃地、低洼積水的苗床、木質化程度低,發病更為嚴重。栽植過甘蔗或者芋頭的地塊,不能當做苗圃;老圃需要強化殺菌消毒,選擇溴甲烷氯化苦(MB-33)熏蒸劑對土壤進行熏蒸,病株淋澆100~150倍液的硫酸銅。
(2)焦枯病。桉樹感染該病之后,葉片呈現灰綠色,邊緣部位分布水漬狀的病斑,顏色為褐色,焦枯后的葉片呈黑褐色,還會導致整株死亡。幼株感染該病之后,葉片變為褐色,并發生掉落,枝梢枯黃。有白色的霉狀物分布在病葉或病莖上,降雨較多,高溫高濕條件、地塊排水不良、屬于黏重土質、濕度較大的地塊發病更為嚴重,沒有徹底清除病株還會再次發生。所以,應當避免在圃地上連作,加強排水,將病源徹底消除。挖出的病株要全面燒毀,間隔7d利用1%的波爾多液對病株周圍進行噴灑,也可選擇0.2%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噴灑;插穗運用300倍液,80%的退菌特浸泡,時間為30min;苗及幼株運用400倍液50%的多菌靈噴施防治。
(3)灰腐病。該病主要對桉樹的葉片、嫩梢以及幼莖造成危害,頂芽侵害之后發生腐爛,并蔓延到枝梢部位,病斑為灰褐色;幼莖遭受侵害之后發生腐爛與干枯,并生長出絨毛狀的白色灰霉菌絲,敲打之后產生灰色的霉狀物。發病中心明顯,幼樹通常單株發病,高溫高濕條件以及木質化程度低的苗木,發病率更高。防治過程當中應當及時排水,加強光照與通風,播種時間適當提前,增加苗木質質化程度,運用300倍液40%的乙磷鋁噴施防治,也可運用600倍液70%的可殺得噴施防治。
(4)青枯病。該病主要對三年以下的幼樹造成危害,幼樹發病之后葉片變枯、萎蔫,幼苗快速死亡,根部水漬狀壞死,并流出膿液,具有一定臭味。①急性發病:葉片失綠、枯萎,但不發生脫落,莖干有條斑出現,顏色為褐色,木質部位壞死,呈黑色,根部皮層脫落,并發生腐爛,有膿液附著,一般8~11d左右病株死亡。②慢性發病:植株生長矮小,發育不良,從上到下葉片逐漸變為紫紅色,葉片脫落明顯;有的枝條變成褐色,并壞死;根部有膿液流出;一般4~5個月病株發生死亡。病害高峰期多在7~8月份。該病主要有土壤所傳染,圃地雜亂的基質是主要的病源,如圃地當中的糞類、垃圾肥以及農田表土等。防治過程當中,需要全面詳細消毒圃地基質與林地土壤進行消毒;不可進行連作;木薯、茄子、辣椒、番茄、花生等地塊不可選作苗圃地,利用生石灰對病區全面消毒,土壤淋澆1000倍液的苯駢咪唑或者托布津。
(1)紫斑病。早期在葉片上形成淡綠色的斑點,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變成紅褐色以及紫紅色,病情較重的在葉片上分布多個病斑,導致葉片枯黃、脫落,發病最嚴重的時間為8~9月份。養分不足、干旱、沙質土壤感病率更高;降雨較多,高溫條件發病更快;幼林地不重視管理,中耕除草工作不到位易發病。防治過程當中應當進一步強化管理,保證苗木健康生長,增強苗木抗病能力;有效消除病原,避免發生傳播,蔓延;運用150倍液的波爾多液對病區及其周圍噴施2~3次,也可利用1000倍液苯駢咪唑與托布津進行噴施。
(2)桉葉斑病。嫩葉部位出現小圓斑,如針頭狀,隨著葉脈不斷擴展成為紅色病斑,之后形成灰褐色的病斑中心,紫紅色的圈分布在邊緣部位,病情較重的導致葉片或者枝條均發生枯死。高溫高濕條件病情更為嚴重;幼樹發病率高。防治過程當中,將病葉全面清除,集中銷毀,早期階段利用150倍液的波爾多液進行噴施,也可利用1000倍液的苯駢咪唑或托布津進行噴施。
(1)桉樹潰瘍病。大小樹干均可發生該病。樹干基部有病斑出現,并流出膿液,這些膿液凝集之后變為紫黑色,由于病患部位腫脹,導致樹皮發生開裂,如同魚鱗狀,阻礙樹木健康生長。該病主要有雨水氣流而導致傳播。防治過程當中不能利用石灰粉涂刷,應當將腫脹部位削平,這樣更利于傷疤的愈合,并涂抹防腐劑或者波爾多液。
(2)栗枝枯病。該病常常在桉樹樹枝以及樹干上生病斑,表皮發生龜裂,邊緣部位脫落,受害枝條上的葉片雖然枯死,但不發生脫落,有紅褐色或者黃褐色的凸起出現在史樹皮裂縫中,通常三月份開始發病,30d左右導致受害枝干發生枯死。防治過程當中需要在加強定期檢查的基礎上,將病株清除并集中銷毀,避免病害進一步蔓延擴散。
桉樹的造林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上文中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分享了桉樹造林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的一些經驗,但這并不能代表所有桉樹的造林技術。為了從根本上,有效提升桉樹造林成活率,擴大桉樹造林面積,推動桉樹造林綠化事業的穩步發展,還應當結合林地的環境條件,科學合理地選擇優質桉樹品種進行栽植,并加強管理與病蟲害防治,才能確保桉樹健康生長,提高桉樹存活率,保證造林質量,為桉樹造林綠化事業穩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