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忠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旌陽鎮林業站,安徽 宣城 242600)
香榧是一種集果油、藥用、材用、綠化、觀賞于一體的多用途經濟樹種,尤其以其珍貴的干果而聞名海內外,市場上熱銷,價格堅挺。本品種具有較長的生命期,病蟲少,管理簡單,投資小,產量大,栽培效益高,發展香榧是一條既能造福后代又能造福當代的致富之道。
香榧屬裸子植物赤豆杉屬常綠喬木,屬第三紀遺存植物,是一種珍稀、多用途的經濟干果樹種。赤豆杉科是一種較為特殊的裸子屬,它的種子形似核果或堅果形,被杯狀或囊狀的假種皮包裹,與松科,杉科和柏科的種子有很大的區別。此外,這一屬的物種基本上是兩性異株。我國香榧7種,4種為我國特有的4種,美國2種,日本1種。《神農本草》中曾將香榧稱為“被子”、“枝”。《爾雅》中的一句話是:“如杉樹,與杉樹不同,被之以美,而木之以文,其木如桐樹,而過之如杉樹,絕難生長。”木有母牡,牡者華,雌則實,冬之月,黃圓花,果大如棗,核長橄欖形,核有尖頭,不尖的,無棱麗,皮薄,白中帶皮,可生吃,也可烘烤,最好的是小而實心的,一顆不下十石,香榧有香榧、米榧、茄榧、狼牙榧等七大類,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香榧是一種具有多種用途的經濟林,集藥用、材用、綠化和觀賞于一體。
香榧具有很好的野生特性。主要分布在山地,喜歡在兩百米到八百米之間,溫暖濕潤,有遮蔽,日照少,峰嶺連綿,山谷縱橫,溪流交錯,具有典型的亞熱帶山地氣候特點。本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溫濕、水熱同步、季風明顯的特點。年平均溫度為14~ 17℃,最寒冷的月份為2~ 6℃,極端最低溫度為1~9℃,最高溫度為26~ 29℃。氣溫最高可達43.2℃。年平均降雨量在100~ 1700mm,平均無霜期207~240d,而在這一年中,該地區的降水最多可達100~1700mm。香榧從花期到果實成熟的整個過程是17~ 18個月,從芽形成、花芽分化到結果的整個過程中都要經歷一段較長的時期。7~ 8月連續的高溫干旱對新梢的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新梢的幼苗品質也有一定的影響,導致來年的結果枝比例下降,導致當年的果實發育延遲,成熟延遲,僵果增加;初春2~3月,由于溫度較低,光照較少,土壤含水量較低,對花的分化和發育不利,造成花量下降,花質下降,三月以后,混合芽萌發,容易受到晚霜的傷害,造成花器的凍傷;開花時應在陽光充足的和風條件下進行,如遇高溫多雨,則會對牙花的授粉造成不利的影響;5、6月,由于雨水少,或溫度驟降,導致大量的花瓣和果實掉落,造成產量下降。結果表明,香榧的主要生育期氣候條件的不同,是影響其產量的年度變化的重要因素。在開花期,花器官的形成和發育時雨水的混合,在花期和落花期,降水充足,是香榧的重要生產條件。
香榧具有良好的土壤適應能力,pH值為4.5%~8.3,能夠在貧瘠的土地上生存。不管是泥土、沙土、石礫土、巖石縫隙,都可以生長在土壤深厚,肥沃,濕潤,透氣性好的土壤里。快速、豐產的表現更為突出。
此外,香榧喜歡清風,不能有強風。風速約為lOm/s,有利于風媒授粉,提高蒸騰能力,調節溫度和濕度。
香榧是全國唯一分布于北緯27~32度的亞熱帶山地,主要在長江南部浙江,江蘇,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貴州,浙江紹興,嵊州市,諸暨,東陽,于潛,昌化,安徽,宣城,寧國,休寧,湖南寧鄉,桃江,新寧,福建崇安等地。我國主要生產商品香榧集中在浙江四明山一帶,占全國90%以上。
結果表明,香榧種子中的水分含量分別為68%、2.67%~5.04%和36.62%。它的油脂為51.27%,不飽和脂肪酸比一般的草本飼料高,對高血脂病人有好處,易于消化和吸收,是一種優質的食用油。并且香榧的種子具有潤肺、化痰、止咳、止癢、祛除腸道蛔蟲、鉤蟲等寄生物、潤腸通便、治療小兒遺尿、護發等功效。它的樹皮含有3.7%的單寧,可提取工業拷貝,香榧籽的外皮可提煉優質香榧精油,含有1.43%的檸檬酸和1.7%的芳香樹脂,并可制成活性炭。具有良好的香味,紋理直,致密,硬度適中,不倒曲,不破裂。適合于高級家具、船舶、衛浴等。香榧本身壽命悠長,壽命長達幾百年,產量很高,類似于銀杏,是一種有利于子孫后代的儲藏樹種。它的生長很好,可以在一般的松、杉上種植。喜生長于峻嶺、陰坡谷中,不與谷物、果樹爭地。堅果耐貯藏,在山區運輸不方便的情況下也能發展。香榧特別以珍貴的干果聞名海內外,市場熱銷,價格穩定,它的經濟壽命可達到1000年以上,而且由于病蟲害較少,可以進行粗放經營,而且投入少、產出高,所以它的栽培效果比其他干果要好得多。這些年來,大約100元/kg,有很大的出口潛力。發展香榧是一條能讓子孫后代和人民都能從中獲益的現代化致富之路。另外,香榧樹體態健美,枝繁葉茂,四季常綠,是一種很好的綠化樹種。
選擇經品種鑒定或鑒定的赤芝品種。按用途選擇多或少孢子數。并適合本地氣候條件銷高產、優質、抗逆性優良品種。由具備種子生產許可證的供種單位進行試種,并按 NY/T528進行試驗,并按 NY/T528進行。必須滿足 NY/T1742的標準。
農田灌溉水的水質必須達到GB5618中的二級標準,土壤環境必須達到GB5618中的二級標準。五公里范圍內必須清除所有的污染源,如食品廠、垃圾場。
生產區要選擇通風良好、溫度適宜、水源潔凈、排水良好、生產區步態合理、與原料倉庫、成品倉庫、生活區嚴格隔離,加工車間、滅菌室、冷卻室、接種室、養菌室、培養室、培養室等必須彼此獨立、互相連接。
在進行疫苗接種之前,可以參照 NY/T2735-2013附錄 A所述的方法進行接種,或者采用食川菌專用的氣霧劑進行熏蒸。
培養室內應選擇通風良好、溫度控制和遮光的環境。
處置地點應選擇通風良好,水源清潔,通風良好的場所;在基地內設置垃圾、農用投入物包裝等垃圾收集箱;可采用陰棚、鋼第棚、塑料棚、日光房等,并按照相關的規范進行編號,并把管理制度寫清楚。
加工場所和車間必須滿足《生產質量計理規范》或 GB 17405中有關規定。作業場所必須干凈、寬敞、通風,并有遮陽、防雨、防鼠、蟲、禽類等設備。
制造和使用的機器必須具備國家有關的安全標準。生產加工機械、輔助設備應干凈、無污染,不得對藥品的質量造成污染,并應有顯著的狀態標識。
員工須持健康證明,不感染、不患外患,并注意個人衛生。在制作之前和制作過程結束后,要重視清理工作。清場合格證書的有效期是有效的,并且要做好記錄。生產的靈芝和靈芝孢子粉,必須用干凈的袋子包裝,不得與地面直接接觸。
雇員在進入公司之前,必須按照其工作內容進行相關的培訓和培訓,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在生產過程中,每個批次的產品都要有相應的標識,并注明產品名稱,等級,數量,生產批號,生產日期,操作員等。
制造商應建立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并制訂相關的規范。對所有的藥材進行全面的記錄,包括記錄表格、音像資料、標本、檢驗報告等。記錄的內容、資料的完整性、文字的清楚、生產工藝的可追蹤性。
5.1.1 中段木材的種植
(1)植物的選育與加工
除松柏、杉木、樟、木荷等具有油脂、芳香、刺激性氣味的植物外,還可用于栽培。在枝條至陰芽前,應選擇直徑6cm以上的木材。防止陽光照射。經20d左右,水分38%~45%時,按規格大小切出15~30cm的段材,斷面要平坦。
(2)包裝
將截斷的木料削去鋒利的邊角和毛刺,按照所需的尺寸裝入高密度聚乙烯袋中,每袋視木材的粗細,可裝1至5根,仔細包裝,防止損壞,并用繩索將袋口未密封的一端捆牢。
(3)消毒
消毒方法有以下兩種。①將消毒爐的溫度迅速升高至98~100℃,然后連續保溫18b或更長時間,消毒后趁熱取出,如有損壞,應及時用膠帶密封。②一種高壓水蒸氣消毒。在0.14~0.15 MPa的壓力下,消毒2.5~3h,然后將壓力計自動歸零,將剩余氣體排出。
(4)疫苗接種
將滅菌后的段木溫降到30℃以下,按照接種技術要求,采用單端或雙端接種,將菌種覆蓋斷面,厚度1cm左右,并將其扎緊。
(5)栽培技術
將接種后的部分移至培養室,在15~28℃的條件下進行堆疊,在第90~110d內進行適當的通風。菌體表面微黃,有小原基,輕壓有彈性,用力搓菌段的木間菌絲不松散,這時即可進行。
(6)棚,整地
根據種植地點建造單層或鋼框架式連棟溫室,單個棚高25~28m,頂棚采用冰陽網等遮陽材料,棚架周圍用遮光材料進行封閉。在架子下面雕刻。畦上的土壤經過深翻,已經變成了白色。畦寬14~22m,高25cm,溝寬40~50cm
(7)菌種的排布
選擇陽光明媚的天氣進行排水。南方三月至四月,北方五月至六月。嶸段位于上部。按邊寬分布3~5個。在通風5~10d后,將菌袋摘下。按順序排列,菌段間距5~10cm,行距20~25cm,用土壤覆蓋,使菌段不暴露,覆蓋層1~2cm。覆蓋后,要向洼面噴灑一次重水,讓表層土壤保持濕潤,并與地面緊密接觸,臨水后,土壤表層土壤因雨水沖刷面而暴露,應及時補上落上。每只鞋子上都用一塊彎曲的竹片。形成一個圓弧。模板中部與邊緣50~60cm,用塑料薄膜覆蓋,覆蓋整個時間,釋放的菌段為15000~30,000kg/hm2.
5.1.2 人工育苗
(1)培養基的條件與制備
①種植基質必須滿足下列條件:
a)材料:含有有害物質的木材,如桉、樟、槐、苦楝等;天然堆積半年或更長時間的松材木屑;菌草,玉米芯,稻草的殼,如花生殼、甘蔗渣;
b)輔料:麥麩、米糠、餅肥、玉米粉、黃豆粉等;
c)化學物質:石音粉、碳酸鈣、磷酸二氫鉀等;
d)原料,輔助材料和化學助劑必須滿足NY5099中有關的要求。
②將木片原料和其他原料按照息方的比例進行稱量,加入適量的水,加入適量的水分,以手持培養料,稍有水分(約65%),pH在5.5~6.5。
(2)包裝
按發霉方法選擇聚乙烯塑料袋,一般不超過25cm,簡徑扁寬17~22cm的,可采用機械包裝或人工包裝。在培養基質制作完畢后,立即將其裝入聚乙烯袋內,填充到袋口的4/5左右,填充物要適當地松緊,并以扎袋方式密封。
(3)消毒與接種
使用高溫殺菌或高壓蒸汽殺菌。等袋子涼到室溫后,再進行接種,在接種時要嚴格進行無菌操作,使用一頭接種。
(4)培養與種球菌的排布
將接種的菌包放進培養室,在20~28℃的條件下進行堆疊,30~40d。當菌絲長滿菌袋后,就可以進行大范圍的培養。菌袋可置于床上或地上,使用立體墻式兩端出芝,并用消毒刀片對其進行開口排出。
5.2.1 濕度、溫度、含水量
從原基形成到菌蓋開始分化,應將空氣含水量維持在85%~90%;當菌帽基本成型后,當菌蓋的邊緣開始變黃,子實體逐漸成熟時,應保持空氣濕度85%~95%;噴粉時,應將空氣含水量控制在80%以上。在萌發初期及幼發期,噴水要細而慢;在采集靈芝子實體或套筒采集孢子粉前7d內停止噴灑。采用遮陽、噴水、掀蓋膜等方法調節出芝區的溫度,20~30℃是適宜的。
5.2.2 排煙、照明
在靈芝的原基形成之前,CO2的濃度維持在1000x10--3000x10000000;從靈芝的萌發初期至幼年,每日進行通風;打開后,子實體增加空氣流量,400x10000000~600x10000000。
幼芝在生長期的光照強度分別為1001x500lx和500lx;子實體發育到一定的程度,達到一定的程度,光照強度不超過100lx。
5.2.3 疏芝
在相同菌株(包)中,用尖刀將其基部切掉,每一株(包)留1~2個花瓣。疏芝的原理是:去弱留強,去密留疏。
5.2.4 采伐后的管理
在采摘后,及時清理出芝園;通過地面灌溉或注水,使土壤含水量達到90%~95%,氣溫維持在25~28℃。越冬期間,除進行清理外,還需拆除覆膜、遮陽網,并用土壤覆蓋裸露的部分(袋),并用2cm厚的土壤進行防護,并在周圍開挖一條深深的排水溝。代料靈芝采收后,應立即進行代料處理。
木霉、黃曲霉、鐮孢霉、黏菌等是靈芝中常見的雜菌;應堅持“以防為主,以綜合控制”的原則,以農業、物理、生物等綠色控制為主,合理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殺蟲劑。
香榧的種植范圍很廣,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香榧的繁殖技術也在不斷地完善。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對香榧育苗技術進行探討和研究是十分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