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第三高級中學 范 烯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學科內容也已隨之改變,而考查形式也在同步發生著變化。對于高中數學教師來說,要研讀新高考的具體實施意見,并在這一大背景下深入思考和研究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模式,立足實際進行創新,在實踐中不斷適應新高考要求,既能在理念的創新之下,更好地構建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又能在有效運行中滿足學生所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數學教學取得預期的良好效果。
自2014年以來,新高考改革也逐步翻開了新篇章。新高考制度中數學學科是必考科目,表面上看,新高考背景下的數學學科與原來高考差別不大,可實際上,新制度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顯然對傳統教學理念模式產生了一定影響,更為注重培養學生的建模、思維等綜合能力,并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也給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創新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來適應這一大背景的要求,成為高中數學教師的首要任務和面臨的命題。本文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創新傳統數學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新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發散思維作為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成為數學學習的核心所在。在課堂之中,教師立足于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問題設計,使得在問題的激發下,學生能夠由淺入深地進行思考,同時在思維的活躍之中主動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而根據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在設計數學問題時要具有一定的層次性,還要體現梯度性,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望。在由深入淺以及層層遞進的提問設計之下,學生通過在這一思維模式的訓練中,不斷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問題,還要正確提問,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在以往的課堂之中,教師作為課堂主體,極少給予學生思考與發言的機會,而問題所采用的也都是標準答案,或者是一種固化的答題思路以及傾向性的題目。學生面對傳統常見的已經做過多次的題目,并未能真正找到新型題目的多種解題思路。顯然,這一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讓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充分培養。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之后,還要注重提問的互動過程,通過為學生拋出開放性問題,不斷促使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思考與探究。并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問題、交流問題、分享思路的時間與空間,讓生生之間通過思維碰撞而發現更多的思路與解決方法,學生也不斷獲得更多的靈感,互促共進,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構建了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
有的學生認為高中數學非常難,如果真正要把數學學好,而且感覺學起來并不困難的話,主要就是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對數學充滿了強烈的興趣與欲望后才能真正主動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接受知識,其數學學習能力以及核心素養才能得以提升。生活可以說是教師創設情境教學的素材來源。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學建模思維中創設生活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借助生活實例,使學生的興趣得以激發,以此來體現數學的價值與意義。這樣數學學習才能更為輕松,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如在數學集合的教學中,教師引入地理知識,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呈現地球七大洲,從而讓學生體會集合和元素的性質,對二者之間的關系加以把握,有利于學生自然而又高效地理解、掌握新的知識,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創設情境前,教師精研教材,對有助于創設情境的關鍵因素進行深入挖掘以及展現,通過精心設計,對蘊含其中的邏輯、推理以及數學建模等核心素養因素進行準確把握,基于教材打造高效的教學情境。例如,在“空間幾何體三視圖”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根據教材中的平行投影創設還原型的情境,在情境之中,教師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征,通過營造一定的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在“二項式系數”教學中,教師為學生講解了國王棋盤的故事,從而通過這一富有情趣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提升學生對數據的分析以及邏輯推理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新高考改革融合了“五育并舉”這一教育理念。在一些高考數學試題中也能夠發現試題的制作更加豐富多彩,如以優美的幾何圖形作為背景,滲透太極圖、玄圖、心形曲線等數學文化,進一步對學生的學科素養進行考查。這些優美的幾何圖形體現了數學文化的美學價值,展現于學生面前的是數學所體現的簡潔美、對稱美、協調美等美感,這些富有情趣的試題設計,既蘊含了豐富的數學文化,也對學生產生了良好的美育效果。同時,通過這些優美圖形創設的情境,讓學生在觀察與思考中,主動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同步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在新高考背景之下,課堂學習成為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引子。而通過課下進行有效的復習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以及鞏固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做到溫故知新。為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創新教學模式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課下開展有效的復習。在經歷完整的復習過程之后,不斷構建自我的數學知識體系,從而打牢數學基礎。而通過有效途徑,可引導學生建立完整的復習過程,且能夠構建自我的知識體系。復習過程中,一是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將課堂所學的知識在課后進行主動復習,強化理解與鞏固,且能夠將所學知識做到學以致用、靈活應用,從而解決與之相關的一些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解題的多元思路,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以及其所達到的知識層面。學生在課后進行主動復習中,自然也會對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加以總結、系統梳理,形成一定的相互銜接的知識體系,有助于學生系統而全面地對課堂所學進行了解、掌握以及應用,不斷學會數學知識縱向、橫向之間的深化與聯系,幫助學生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點,有助于學生應用所學來解決相關問題。二是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復習進行適當指導,在復習中著重提出課堂所學知識的重、難點,這樣也能讓學生在復習時做到更具有針對性,而且復習效率也能得到提升。對于高中生來說,課業較為緊張,而且考試次數也比較多,有的學生缺少一定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難以理順所學知識的框架以及相互之間的邏輯性。因此,在上復習課的時候,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突出數學知識的重難點,讓學生能夠提高效率,構建所復習數學知識的系統框架,有利于學生把握知識的聯系點,全面而完整地認知數學知識,最終做到學以致用。三是引導學生學會在課后進行反思以及總結,并且也能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有助于取得更為良好的教學效果。數學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是學習的關鍵,傳統的題海戰術顯然已經不能與現代學生數學的學習相適應,在數學復習過程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及時進行課后總結以及反思。通過融會貫通知識之間的聯系,不斷發散思維,開拓思維,掌握一定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切實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從而達到做會一道題,就能掌握一類題的數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總之,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也迎來了新的變化、新的挑戰、新的要求。在這一新的發展階段之中,教師必然要及時改變自身的傳統教學思想,突破原來的教學模式,基于時代所需以及學生所需,創新教學模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以探究式模式作為主線,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上更富有實效以及活力。通過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以及實踐,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從而加大教育的效果,切實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積極踐行新課標以及新高考所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