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文創產品設計中的視覺表現探析
李楠
(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山西 晉中 030619)
探究文創產品設計中的視覺表現方式,以期找到提高新時代文創產品設計效果和實際價值的有效途徑,促進文創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從文創產品的興起著手,深入了解文創產品的內涵、藝術價值與發展現狀,分別從審美、文化和技術三個層面,深入探析文創產品設計中的視覺表現路徑與方法。視覺表現的巨大藝術張力為文創產品的設計帶來了從形式到內容、再到內涵的豐富與創新,其藝術處理方式更好地表達了產品思想,也引發了更高層面的受眾共鳴,是文創產品取得成功的關鍵一環。
文創產品設計;文化價值;藝術張力
近年來,我國興起的文創產業所造就的文創產品,是結合了文化符號和產品設計兩個方面的藝術形式。其中,所蘊含的深層次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審美特點更加凸顯了文創產品的優勢,在實用性得以發揮的同時,讓消費者從中體會到了審美體驗,促成了更加美好的使用過程,在一定程度上,這也代表了一份美好的記憶和情感。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企業、社會與設計師紛紛對文創產品進行關注,并給予其更高的發展目標,但如影隨形的弊端與不足也逐漸顯現出來,缺乏新意、內涵不足、各個細節多模仿和抄襲等成為文創產品在視覺表現方面的巨大阻力,以至于消費者在看到同質化的產品后不會有再次購買的想法[1]。從實際出發,明確視覺表現的成功與否取決于產品要素、文化要素、審美要素的合理發掘與應用,以及購買人群的特點和需求,若脫離這一實際,則文創產品的視覺表達將大打折扣[2]。那么,文創產品的視覺表現形式是什么,如何才能將其視覺張力進一步凸顯,受眾群體的喜好是什么,作為文創產品的設計者,這些都是擺在眼前必須解決的問題。否則,文創產品設計就會出現斷層現象,甚至使其成為純粹的“工藝品”,難以實現自身應當具有并凸顯的特點和價值。因此,本文主要從審美層面、文化層面與技術層面三個方面,對視覺表現途徑進行分析總結,具體如下。
美是人們對事物的第一印象中具有吸引力的元素之一,對于文創產品而言,除了保證基本的創意性外,還需要從美的視角進行美的體現,以獨特、顯眼的外在造型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并在不斷地求新、求變中與消費者的精神需求相聯系,以獨有的審美特點實現更加豐富的內在特點和實際價值[3]。也就是說,文創產品在審美層面的探索有著一定的空間,并且能夠更加深刻地吸引消費者,給他們帶來審美情感的滿足。
在這里,不得不說的就是民間美術元素,豐富且個性化的民間美術在發展過程中始終有著耀眼的光芒,不僅擁有個性且深刻的內涵與視覺張力的外在,還不斷地與各種藝術形式相融合,給人們帶來了更加新穎且有內涵的藝術作品[4]。民間剪紙、民間年畫等就是民間美術的佼佼者。以民間剪紙為例,其除了擁有裝飾作用的窗棱剪紙、婚慶時的喜慶剪紙,還有各種用來烘托氣氛的彩色剪紙和精怪類剪紙,發展至今,雖然部分形式已經消失,但保留下來的剪紙形式憑借強大的視覺張力和審美感召力,一直出現和融合于各種藝術形式中,并與時代的發展主題和人們的審美追求相適應,帶來了突出的變化與豐富的視覺表現。以下是文創產品對剪紙元素的審美解讀與應用。
從外在的審美表現力看,與傳統農業社會人們的審美認知和偏好不同,當下的人們在科技和時代的發展與變化中,難以有足夠的時間去對事物進行深入且長久的關注,喜愛之情也難以長時間維系,所以當前的文創產品設計需要向著簡潔、簡化、明確的方向發展[5]。對民間剪紙藝術而言,其所擁有的平面性和高度概括的特點,都讓它在引發觀者情感共鳴上有著突出的優勢。這體現在文創產品的設計上,就可以由設計者對剪紙的圖形進行有針對性的提煉和重組,使其觀賞性進一步增強,從而使消費者能夠在第一時間被文創產品中的剪紙元素所吸引,在提升觀賞性的同時,達到藝術感染力的有效升華。另外,從未來的審美發展來看,當前人們的生活更加趨于精致細膩,而民間美術獨有的情感性與差異性的審美特質,與人們當下的追求更加契合。因此,可以將其中的有效元素進行提取,并不斷嘗試進行創新,設計出更加時尚、美觀的文創產品[6]。比如,民間剪紙的色彩多為紅色,強調吉祥喜慶的寓意,而在將其融入文創產品的過程中,設計師可以嘗試創新剪紙色彩,結合文創產品自身的特點,進行視覺沖擊力的升華,提升文創產品的吸引力,從而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文創產品的色彩感,促進其更好的發展。還可以深入分析剪紙圖案深層次的文化內蘊,將其精神內涵融入文創產品設計中,如古代仕女圖、十二生肖等代表性剪紙作品,這樣可以借助其深刻的內在寓意,將文創產品的文化意蘊和藝術價值進一步提升,有效升華文創產品的精神內蘊,從而使文創產品的審美張力更加凸顯。
文創產品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可以讓視覺表現更加突出,在外在審美的升華基礎上輔以深刻的文化內涵,能夠讓消費者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文創產品的與眾不同和深厚內蘊,從而樂于購買和收藏[7]。從這一層面看,文創設計者需要具備融古通今的設計思維,從傳統的視覺符號中進行挖掘和利用,以深刻的文化內涵為文創產品的視覺表現增添助力,確保文創產品原本的視覺符號更加凸顯,并以獨特的審美造就東方格調,從而更加易于讓大眾所接受。比如,以民間刺繡這一視覺符號為對象,當前市場上有很多布藝刺繡手包、刺繡工藝扇、布藝刺繡首飾等產品,而文創產品設計者可以從當前的布藝刺繡的文化內涵著手,進行可借鑒元素的提取,并對提取的元素進行梳理和分析,以迎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標準為原則,使之更好地融入文創產品中,從而促進文創產品的視覺表現。目前,刺繡類文創產品有手工刺繡的音箱、筆記本、領帶、錢包等,這些產品在設計過程中一直堅持以純手工制作,且整體的色彩和造型沿用傳統風格特點,最大化地將刺繡文化的原生態性和美學性進行了表達,不僅提升了整體的視覺張力,還憑借深刻的文化內涵帶來了更大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
另外,地域文化層面的藝術化表達也是賦予文創產品以文化層面的視覺張力的有效途徑。這是因為人們在社會進步和產業發展的大環境下,對文化的要求逐步提升,而文創產業更是經濟增長點,若能將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文創產品設計中,則可以在展示地域文化的同時,更好地提升視覺表現力[8]。例如,蕪湖旅游文創產品設計中,有一款纖維編織裝飾畫,設計師在設計時將蕪湖的城市特點、旅游文化和歷史傳承等融入畫中,并以手工制作,內容分為“經濟篇”“歷史篇”“旅游篇”等多個系列,在裝飾性突出的基礎上實現了實用性的強化,也在不同的層面將蕪湖的地域文化特點進行了表達,迎合了人們愛好自然的心理愿望。可以說,這款纖維編織裝飾畫帶給消費者的視覺印象是直觀且深刻的,而這都與其所承載的地域性視覺符號的文化內涵有著緊密的聯系[9]。
文創產品的視覺表現還與一種強烈的交互體驗密不可分,尤其在當前的信息化語境下,文創產品的設計需要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以此進行體驗的升華,從而帶來更加具有影響力的視覺表現[10]。這是因為人是“視覺動物”,人的大腦獲取的信息大多數來自眼睛,很多時候人們會根據第一印象決定是否需要購買和使用某件產品。“第一印象”即消費者與產品之間產生的一種交互行為,這種視覺層面的體驗十分重要且關鍵,而這就涉及了技術層面的視覺表現。
第一,純粹化表達。文創產品所應用的視覺元素總是能夠為其藝術價值增添光彩,但過于強調實踐視覺元素的堆砌和應用同樣不可取,這樣只會讓文創產品的視覺張力降低,進而導致消費者在多而雜的視覺元素中看不到其精髓,更妄論進一步的交互體驗了[11]。因此,設計師有必要進行純粹化的藝術構思與表達,摒棄與文創產品的風格、主題不符的視覺元素,以純粹直接的藝術表現形式獲得消費者的認同,以此獲取視覺張力,傳遞出更加純粹而深刻的精神內涵,從而促成精神層面的交互,促進視覺表現力的升級。
第二,發展線上虛擬展示。視覺表現有賴于技術層面的升級,這在文創產品的設計上表現突出,智能技術的應用開始得到推廣。以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為例,其設計方向已經開始虛擬化,借助共享二維碼、H5等實現虛擬文創產品的呈現,這樣的文創產品有著更加突出的視覺表現力、便捷環保,以全息影像性質的立體視覺設計元素升級文創作品,讓消費者的視覺互動體驗更加強烈。
另外,大數據分析技術也是文創設計者在未來的文創產品設計中不容錯過的技術形式,其與文創產品設計的結合,能夠對消費者所需求的視覺元素進行精準分析,從而讓視覺表現更加突出,這也給了視覺互動以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有利于文創產品在未來的發展與創新[12]。
技術創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文創產品的視覺表現效果,但文創產品的設計始終圍繞著消費者,技術手段只是一個補充,以幫助設計者更好地分析消費者的交互體驗需求,從而個性化地設計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文創產品。歸根結底,技術手段的視角表現力是要建立在以人為中心的基礎上的,如此才能更好地實現視覺張力的突出與升級[13]。
比較小眾的文創產品在不斷的發展中已經開始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其以個性而強大的視覺表現去強化自身與消費者之間的交互體驗,并通過不斷地分析消費者的需求和購買動機來滿足更加個性的需求,其中涉及實用性、藝術性等層面的追求。綜上所述,文創產品的設計需要強大的視覺張力作為支撐,也需要多種多樣的風格表達,設計師在具體的設計中,不僅要注重外在造型方面的審美張力,還要透過單純的外在形式,升級文化內涵層面和技術層面,以多元共進的姿態去升級自身的視覺表現力,實現趣味性、審美性、文化性和技術性等層面的互動升華,從而提升自身的外在與內在品質,獲得消費者的肯定和青睞,這樣的多元素、多文化、多技術的表達,不僅有利于各種價值的體現,還利用消費者與文創產品之間的情感交流,以更加符合消費者視覺體驗和互動交流需求的創意形式,實現更大的經濟價值和審美價值,促進文創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1] 劉冰雪. 視覺傳達藝術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作用表現研究[J]. 參花(下), 2020(6): 112.
LIU Bing-xue. Function and Performance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rt in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J]. Shen Hua, 2020(6): 112.
[2] 徐姍姍. 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傳統元素應用探析[J]. 戲劇之家, 2019(8): 107-108.
XU Shan-shan.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Elements in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J]. Home Drama, 2019(8): 107-108.
[3] 周宜澤, 趙昊. 構成設計在文創產品中的應用[J]. 藝術大觀, 2020(30): 54-55.
ZHOU Yi-ze, ZHAO Hao. Application of Design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J]. The Art View, 2020(30): 54-55.
[4] 羅科勇. 基于信息化語境下文創產品設計的交互體驗分析[J]. 現代經濟信息, 2019(22): 404.
LUO Ke-yong. Interactive Experience Analysis of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Based on Information Context[J]. 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 2019(22): 404.
[5] 馮彥萍, 楊凱. 構成設計在文創產品中的應用研究[J]. 科技視界, 2020(23): 181-182.
FENG Yan-ping, YANG Kai. Application of Design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J].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2020(23): 181-182.
[6] 侯明明. 論文創產品的設計與創新[J]. 包裝工程, 2020, 41(12): 311-313.
HOU Ming-ming. Design and Innovation of Cultural Creative Product[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12): 311-313.
[7] 王亦涵, 柳一婧, 費曉萍. 楚鳳紋樣在現代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創新應用研究[J]. 中國民族博覽, 2020(4): 188-189.
WANG Yi-han, LIU Yi-jing, FEI Xiao-ping.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Chu Feng Pattern in Modern Creative Product Design[J]. China National Exhibition, 2020(4): 188-189.
[8] 施雨含. 淺析文創產品設計中地域性特點的體現[J]. 美術文獻, 2018(7): 97-98.
SHI Yu-han. Analysis on the Embodiment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J]. Fine Arts Literature, 2018(7): 97-98.
[9] 張琳, 周雅瓊. 蕪湖城市形象插畫與文創產品設計分析[J]. 科教文匯(下旬刊), 2019(8): 170-171.
ZHANG Lin, ZHOU Ya-qiong. Analysis of City Image Illustration and Cultural Creation Products Design in Wuhu[J].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2019(8): 170-171.
[10] 孟濤. 民間美術視覺符號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 藝術科技, 2018, 31(9): 171.
MENG Tao.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Folk Art Visual Symbols in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J].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 31(9): 171.
[11] 張彰, 任慧敏. 文創產品設計的融合與創新——以廣西花山巖畫圖案元素為例[J]. 美術界, 2020(3): 94-95.
ZHANG Zhang, REN Hui-min.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Taking the Graphic Elements of Huashan Rock Paintings in Guangxi as an Example[J]. Arts Circle, 2020(3): 94-95.
[12] 盧維佳. 文創產品的設計元素獲取與創新——以岳麓書院為例[D]. 長沙: 湖南大學, 2015.
LU Wei-jia. Design Elements Collection and Innovation of Cultural Creative Products— a Case Study of Yuelu Academy[D]. Changsha: Hunan University, 2015.
[13] 魏珍珍, 陳瑤. 神獸圖形在文創產品中的應用研究[J]. 西部皮革, 2020, 42(9): 94.
WEI Zhen-zhen, CHEN Yao. Application of God Beast Graphics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J]. West Leather, 2020, 42(9): 94.
Visual Expression in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LI Nan
(Shanxi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xi Jinzhong 030619, China)
The work aims to explore the way of visual expression in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to find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design effect and practical valu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 the new era and promote the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Starting from the ris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the connotation, artistic value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were learned in-depth. The visual expression path and method in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were analyzed in-depth from the aesthetic, cultural and technical levels. The great artistic tension of visual expression brings richness and innovation to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from form to content, and then to connotation. Its artistic treatment better expresses the idea of the product, and also arouses the resonance of the audience at a higher level, which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cultural value; art tension
TB472
A
1001-3563(2023)04-0336-03
10.19554/j.cnki.1001-3563.2023.04.042
2022–09–15
山西省社科聯重點課題研究項目(SSKLZDKT2021092)
李楠(1980—),女,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美術學。
責任編輯: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