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朝康
(上海市水務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中心站,上海 200237)
水利建設工程實行質量監督管理制度,是保證工程質量、保證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加強水利工程質量監督和核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水利部及各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都出臺相應文件規程,對工程質量監督及相應核備工作提出要求。在實際工作中,不同的參建單位和質量監督部門對規程、規范及相關文件中所需要提交的資料理解各有不同,在質量核備過程中,會出現參建單位提交質量評定表、驗收鑒定書等表式不統一,核備資料不齊全不及時等問題,不利于質量核備標準化管理[1]。另一方面,近幾年水利行業推進智慧水利建設,各地方水利監督部門加快水利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的運用[2],雖解決了核備工作標準化管理的問題,卻也帶來了工程項目人員操作信息化系統不熟練的問題和抵觸心理。為此,本文通過整理相關文件規范要求,介紹上海市水利工程質量核備工作的要求,旨為本市水利工程建設者提供參考和幫助。
在水利行業的質量核備工作上,2006 年 12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頒布《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驗收管理規定》(水利部令第 30 號),對各參建單位的驗收責任與驗收行為進行明確,規定工程質量結論應報質量監督機構核備。2007 年 7 月,水利部發布 SL176-2007《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檢驗與評定規程》,該規程統一了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檢驗與評定方法[3]。2008 年 3 月,水利部發布 SL223-2008《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驗收規程》(以下簡稱“SL 223-2008“),該規程與《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驗收管理規定》(水利部令第 30 號)共同構成了水利水電工程驗收工作方面的整體框架,使驗收工作既有行政規章方面依據,也有具體實施方面的技術標準[4]。2017 年 12 月,《水利部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水利部令第 49 號)對《水利工程質量管理規定》進行修訂,規定未經質量核備的工程,項目法人不得報驗,使質量核備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強化[5]。2019 年 10 月,水利部制定了《水利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工作清單(辦監督〔2019〕211 號)》,進一步加強了質量監督工作的規范化和質量核備的工作內容。
在上海地方的質量核備工作方面上,2015 年制定《上海市水務工程項目安全質量監督規范》,統一了監督工作程序和質量監督文書內容,提高監督工作效率。2018 年以來,上海市水務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中心站開發了“上海市水務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管理系統”(下文簡稱“監督系統”),如圖 1 所示,實現了水務監督系統行業信息化管理,并按照水利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工作清單以及水利部相關規范要求,將水利工程各階段的核備工作納入監督系統,統一全市監督標準,極大提升質量監督工作的效率。2021 年 4 月,上海市水務局制定了《上海市水利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管理意見》(滬水務〔2021〕179 號),在監督規范的基礎上,對水利工程質量監督員的職責和質量核備工作作出進一步要求。

圖1 監督管理系統界面圖
本節從監督系統平臺中的水利工程核備管理欄目內容出發,按照規范及相應文件要求,將水利工程質量核備工作的每一事項及相關依據整理出來,如表 1 所示,監督系統中將開工備案、項目劃分確認、法人驗收工作計劃等事項統稱為質量核備內容。下文將從質量核備工作內容和要求進行一一闡述,在監督系統中的操作環節僅以開工備案事項為例。

表1 水利工程質量核備事項一覽表
根據滬水務〔2014〕656 號文件要求,水利工程具備開工條件后,項目法人應自開工之日起 15 個工作日內將開工情況的書面報告報安全質量監督機構備案,并對填報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
項目法人在登錄監督系統界面后,如圖 2 所示,依次點擊水利工程核備管理/水利工程開工備案表/開工備案表/新增開工備案表,顯示出上海市水利工程開工備案表如圖 3 所示,需要上傳的材料附件有開工安全檢查表、開工審核表、工程重大危險源監督信息表,備案的內容按照表格要求填寫完整后提交后,由項目監督員完成審核備案。

圖2 上海市水務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管理系統

圖3 新增開工備案表界面圖
項目劃分是對工程項目按結構降序分解,工程質量驗收時按結構升序驗收,從而實現對工程質量的整體把控,是質量驗收和核備的一種預備行為。項目法人應在主體工程施工前進行項目劃分,在監督系統報送項目劃分表。項目監督員在收到工程項目劃分文件后,根據評定規程,結合本工程的實際情況,對項目劃分表進行審核確認,并將確認結果以工程項目劃分確認書的形式反饋給項目法人。
2.3.1 尚未涉及的項目質量評定標準
隨著近年來四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在工程質量評定的實際過程中,會遇到單元工程質量評定標準在現有的行業評定規范標準中尚未涉及,此時需要項目法人組織參建單位按水利部有關規定進行編制其評定標準表格,并報工程質量監督部門核備,項目監督員應復核報送的質量評定標準是否符合設計、設備生產商的技術說明和相應規范技術標準要求,并將核備意見及時反饋給項目法人。
2.3.2 臨時工程質量檢驗與評定標準
臨時工程是為輔助主體工程施工所必須修建的臨時性工程,它隨著主體工程的完工而失去作用,有的還要拆除,使得各參建單位對臨時工程的重視程度不夠。臨時工程(如圍堰、導流明渠)雖然不參與最終整體工程的質量等級評定,卻是工程建設中的重要組成,若臨時工程施工質量不合格,會導致永久工程不能如期實現目標,也會增加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安全隱患。臨時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標準,應由項目法人組織參建單位根據工程特點和相關評定標準確定,在監督系統進行報送后,由項目監督員完成核備。
根據水利部 SL 176-2007《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檢驗與評定規程》要求,由項目法人在主體工程開工初期組織各參建單位,根據工程特點系統梳理外觀質量評定標準及標準分,報工程質量監督部門確認。項目監督員應根據評定規程和設計文件要求對外觀質量標準進行審核確認。審核確認工程外觀質量評定標準應遵循以下要求:評定規程、設計文件及其他規范中對建筑物外觀標準有明確規定的,按其規定執行;評定規程及其他規范中未包括而本工程中既明顯又重要的外觀質量項目,應列在外觀質量評定項目中;評定項目質量標準沒有參考依據的,應由參建各方共同研究制定,可參考已驗收的類似工程的外觀質量評定標準。
法人驗收工作計劃的主要根據工程項目劃分和工程建設總進度計劃而制定。項目法人應在開工報告批準后 60 個工作日內制定法人驗收工作計劃,在監督系統進行報送后,由項目監督員完成核備。
2.6.1 重要隱蔽(關鍵部位)單元工程質量等級核備
重要隱蔽(關鍵部位)單元工程是指對工程安全、功能或效益有顯著影響的單元工程,水利工程中重要隱蔽(關鍵部位)單元工程的施工質量是否合格,直接影響到整個工程能否正常發揮作用,因此施工質量報監督部門核備意義重大。重要隱蔽(關鍵部位)單元工程質量由聯合驗收小組共同核定其質量等級,并將質量等級簽證表報質量監督部門核備。監督員在核備時除了審核簽證表外,還應在檢查過程中審核地質編錄、檢測試驗報告、測量成果和影像資料等。
2.6.2 分部工程驗收質量結論核備
分部工程驗收是做好單位工程驗收準備工作的基礎,也是檢驗單元工程質量驗收與評定合規性的一個重要關卡,所以分部工程的質量評定與驗收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分部工程驗收通過后由項目法人在監督系統中將驗收質量結論材料(相應材料在監督系統中一一列舉)報質量監督部門核備。監督員在核備時應檢查驗收成員單位是否齊備、驗收組成員是否具備資格、驗收結論是否準確、質量缺陷是否按要求處理以及質量檢測數理統計情況等,完成審核后將核備意見在監督系統中以書面形式反饋項目法人。
2.6.3 單位工程驗收質量結論核備
單位工程是水利工程項目劃分中的第一級,其驗收質量結論是評定工程項目等級的基礎。單位工程驗收質量結論的核備申請需提交的材料較多,在監督系統中有所列舉,其核備過程與分部工程一樣,此處不在一一贅述。單位工程驗收監督員應赴工程現場,結合工程實體質量情況審核單位工程質量結論、外觀質量評定結論的準確性。
2.6.4 合同工程驗收質量結論核備
合同工程完工驗收是法人主持驗收的最后一個環節,主要是檢查施工合同的執行情況,初步評價工程質量和各參建單位工作。合同工程驗收質量結論應在其驗收鑒定書通過之日起 30 個工作日內報工程質量監督部門核備。
法人驗收質量結論核備事項中,監督員審查應遵循以下標準:在監督系統中提交的資料規范齊全,評定驗收的程序合規;劃分的每項工程施工質量評定合格及以上,遺留問題和質量缺陷已完成處理;歷次監督檢查問題已整改到位。若不滿足核備要求,應一次性告知報備人所需補正的全部內容,核備期限以重新報送的日期計。
質量缺陷在水利部評定規程中有明確的定義,通俗來說是指對工程質量有影響,但小于一般質量事故的質量問題。質量缺陷備案的主要內容包括質量缺陷產生的部位、主要原因、處理方案或不處理原因分析以及對工程的影響分析等。
3.1.1 部分參建單位質量管理意識淡薄
按照規范要求,分部工程、單位工程等質量核備工作應由項目法人組織參建各方進行實施,但實際工程中,此項工作基本上是由施工單位與監理單位實施開展,而項目部具體實施的資料員、質量員大多為經驗不足年輕人,對質量評定與管理工作的內容生疏,甚至有些工程項目直接將資料編制與管理工作委托給第三方,相關人員缺少相應的專業學習和培訓,在質量核備資料時,會出現核備資料不齊全不及時、評定時間未能與工程施工同步等問題,在監督系統進行核備工作更是產生抵觸心理。這些問題反映了參建單位的質量評定備查資料管理意識不強,缺乏完善的項目資料管理規章制度[6]。
3.1.2 質量監督人員專業結構單一
水利工程因其特殊性,涉及專業較多,能達到質量監督員應全面具備條件的人員數量不多。質量監督工作對專業技術能力要求較高,對施工、監理、設計、檢測等專業技術規范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條文均應有所掌握,才能更好地完成監督工作,提高監督權威與效能。而監督員在有些相關專業方面的規范熟悉程度的不夠,在不斷涌現的新工藝、新材料的質量要求中缺乏認知和經驗,從而影響監督檢查和質量核備工作開展的深度,不利于工程質量的評定與驗收。
3.1.3 核備事項在實際工作中的滯后性
前文所述的核備事項要求可以發現項目質量評定標準核備、質量缺陷備案、重要隱蔽(關鍵部位)單元工程質量等級核備未明確具體工作時限,在實際質量管理工作中,工程參建單位往往會集中在某個分部工程(或單位工程)驗收的時間節點集中報備資料;比如,SL 223-2008 第 3.0.3 條提出分部工程具備驗收條件時,施工單位應向項目法人提交驗收申請報告,但未明確分部工程具備條件后需多少時間內提交驗收申請,導致在實際過程中會出現分部工程已完工后,施工單位拖遲不提交驗收申請,甚至有些項目在某個單位工程完工后才集中某時間段開展分部工程驗收。而規范中對監督部門在質量結論核備事項中又提出時限要求,這無形中增加了監督人員的工作壓力。
3.2.1 加強監督檢查力度 落實參建單位質量主體責任
強化監督交底工作,通過交底環節的告知,使得參建各方對監督工作內容和質量核備要求了有進一步的認識,對相關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夠進一步明確各參建單位的法定責任和義務。采用“四不兩直”的方式組織開展綜合檢查和專項檢查行動,加大各個環節的檢查力度,查找問題源頭,嚴格責任追究,不斷增強參建各方的質量意識。依托各相關領域信用信息平臺,建立不良信用記錄和認定制度,約束工程建設領域企業和個人信用行為,培育良好的行業市場氛圍[7]。
3.2.2 定期開展業務學習 提高質量監督隊伍能力
水利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對監督人員的業務水平有很高的要求,應把提高監督隊伍綜合能力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因此要制定監督人員的培養計劃,定期開展培訓學習或駐守一線工地實踐等形式提高監督隊伍綜合能力。對當前結構復雜、涉及專業面多的工程,可聘請經驗豐富的專家或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彌補當前人員專業結構單一的短板,同時建立交流學習制度,不斷提升人員業務水平。
3.2.3 充分發揮信息化優勢 提高質量監督工作效率
當前上海市建設的水務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管理系統,實現從監督受理、日常監督、監督檢測委派、質量等級核備等工作線上辦理和操作。運用監督系統及移動端 APP,可及時記錄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開具監督措施文書,實現問題追溯、整改閉環,提高了監督工作效率。后續要進一步加大監督系統的推廣和應用,并根據監督工作要求不斷升級,同時以項目各方使用系統發現的問題為導向,采取及時解決并不斷優化操作流程的方式,來增強系統用戶體驗感。
質量核備管理模塊是工程參建單位在監督系統中應用最多,也是質量監督工作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全市水利建設行業調研問卷和實踐中也表明,使用監督系統開展工質量核備工作,對規范參建單位質量評定驗收工作和提升監督工作的時效性起到很好的作用,對加強政府職能部門事中事后監管意義重大。如何進一步利用好“互聯網+”技術,不斷完善和升級監督信息化系統,來適應新時期監督工作的需求是今后工作的探索方向。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