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豫青
(南通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江蘇 南通 226000)
建筑工程地下室承擔著傳遞上部結構荷載、提供特殊功能區間的重要作用,具備必要的防水功能是建筑物整體功能發揮的基本保證。地下室滲漏問題多年以來被列為建筑工程質量通病問題,很多地區在國家防水規范基礎上出臺了一系列管控和技術措施,但仍然無法根治地下室滲漏問題[1]。究其原因,地下室滲漏防治是個從時間跨度上涉及到設計、施工及竣工交付后多階段的系統工程,防水功能的發揮涉及到建筑材料、施工工藝、現場管理和過程管控、關鍵節點驗收把關等多個環節,地下室滲漏防治應提升設計標準、細化節點防滲要求、嚴控現場管理和驗收環節并研究建筑工程交付后的滲漏管理,力爭實現工程全壽命周期的滲漏防治目標。
地下室防水工程設計應根據現場實際水文地質、環境條件結合項目的結構形式、使用功能、使用年限進行綜合考慮,根據工程特點選擇適當的防水材料和節點構造措施,注重從源頭上減少滲漏隱患,綜合考慮防水材料的特性和混凝土自防水能力,以建筑物整體防水理念進行防水設防,對項目易發生滲漏問題的部位進行深化設計,明確關鍵節點構造詳圖,并做好設計交底工作[2,3]。施工階段嚴格依據經審合格的施工圖設計文件和相關技術標準,滲漏治理工作實施樣板引路模式。做好防水施工過程檢查、檢驗把關,對蓄水、淋水等功能性檢驗環節留存影像資料。同時考慮到工程交付后進行維修保養的便利性,保證防水工程的耐用性能。
地下室結構作為建筑工程的底層承載支撐,同時也是接觸地下水環境的滲漏防治關鍵部位,其中混凝土結構自防水能力至關重要。地下室混凝土結構除了滿足強度要求外還要具備一定的抗滲等級,混凝土抗滲性能關鍵在于混凝土自身的密實度。因此,必須加強對地下室底板、外墻、頂板等混凝土結構工程的施工質量管理,從嚴控制現澆結構密實度、外觀質量、位置及尺寸偏差,保證混凝土構件具備一定的自防水功能。模板出現破損、變形、錯臺等缺陷時應及時處理,避免因模板問題導致的混凝土外觀質量缺陷和尺寸偏差。鋼筋及預埋件設置應符合設計及規范標準要求,使用定位件設置好鋼筋保護層預留位置,水平構件澆筑時要設置澆筑平臺防止工人踩踏造成頂部鋼筋變形。混凝土進場正式澆筑前要做好潤管工作,做好潤管砂漿回收處理并留存相關影像資料。澆筑混凝土前根據設計和施工方案要求確定后澆帶和施工縫的位置,并做好后澆帶和施工縫位置的止水構造措施,確保關鍵部位不留下滲漏隱患。
同一層內墻不同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時,應先澆筑強度等級高的混凝土,后澆筑強度等級低的混凝土。當柱、墻混凝土設計強度比梁、板混凝土設計強度高兩個等級及以上時,應在交界區域采取分隔措施,分隔界面距離柱邊≥500 mm;同時應合理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澆筑間歇時間,避免不同標號混凝土澆筑銜接不及時造成大量的冷縫形成滲水路徑。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應強化管理嚴禁加水來提高和易性,坍落度不滿足的混凝土不得用于構件澆筑。
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設計等級一般為一、二級,采用一級防水等級時地下室結構迎水面外設防水措施應不少于兩道,其中一道應為防水卷材,另一道為聚氨酯防水涂料等,底板、側墻后澆帶、變形縫處應設計超前止水措施。防水材料的選用應考慮相容性、互補性等因素,地下室不得采用水泥基防水材料,鼓勵防水混凝土摻入合成纖維等抗裂材料[4]。基于防排結合的防水理念,地下車庫應設置排水溝和集水坑。地下室內不同區域分戶隔墻應設置與墻同寬高度≥ 200 mm 的混凝土導墻。地下防水工程,應設計柔性防水套管,外墻外側柔性防水層應設計有效保護措施。
混凝土墊層基面要求平整光潔,即在混凝土澆筑后、初凝前及時進行機械收光,如因結構型式復雜、操作時間不足時可設置與混凝土墊層同等級的砂漿找平層。對于側墻結構緊貼外圍護結構須先做外防水層的情形,要將側面圍護結構表面修補成平面或弧形過渡面,保證后續防水卷材能夠鋪貼緊密。地下室底板找平層在與側墻相交處做成 50 mm ×50 mm 砂漿倒角,底板陰角部位應做成寬高為 50 mm 的鈍角,陽角做成 20 mm ×20 mm 的鈍角。
防水卷材鋪貼遵循先節點后大面、先低后高的原則,在陰陽角部位和折角部位加設防水附加層,尤其在樁頭部位根據設計要求采取與樁頭交界處加設止水膠圈、涂刷防水涂層等方式,卷材在樁頭部位形狀要根據樁型密貼樁型周邊。無論采用自粘連接還是熱熔連接,都要保證足夠的搭接寬度并將接頭處壓緊密貼,施工完成后發現有局部搭接處張口、褶皺情況的可加貼覆蓋缺陷處的附加層或采用塞貼熱熔方式進行修復。對于高分子防水卷材用于側墻外防水時,根據側墻尺寸和卷材規格進行卷材粘貼預排,確定排列方式后將卷材用機械方式進行有效固定,下一幅卷材施工搭接時將之前的固定點覆蓋。對于局部卷材三層搭接處形成的空隙以及無法覆蓋的固定釘子,應及時用密封膠進行密封處理。
對于大體積地下室及分期施工的地下室,施工縫是常用的混凝土分段施工形式,也是地下工程滲漏控制要點。施工縫部位一般設置中埋式止水鋼板,如圖 1 所示,止水鋼板預設在先期澆筑的混凝土中,在水平類構件或豎向構件縱向分期施工時應設置混凝土分隔攔截措施,止水鋼板接長時搭接長度≥50 mm 且采用雙面焊接,止水鋼板形成閉環,先后澆筑混凝土交界處因止水鋼板延長阻礙滲水路徑實現止水效果。止水帶本身的搭接質量以及兩次澆筑混凝土易形成的滲水通道是后期滲漏形成的主要原因,止水鋼板搭接時要可靠焊接,止水帶部位的混凝土澆筑振搗效果直接影響止水效果。豎向構件的施工縫位置,后期澆筑混凝土前應將交界面鑿毛并清理干凈,刷一層水泥基滲透結晶涂層;水平構件的施工縫位置止水鋼板下混凝土振搗質量非常重要,為此在澆筑混凝土時采用分層振搗的方法,澆筑時混凝土面高于止水鋼板位置,振動棒要插入鋼板下部振搗密實,保證混凝土密實度。

圖1 施工縫處防水構造示意圖
地下室底板沉降、收縮后澆帶優先采用超前止水形式,如圖 2 所示。該部位防水卷材應設置附加層,上翻至大面 250 mm。后澆帶兩側采用鋼絲網或快易收口鋼網,避免底板混凝土澆筑時漏漿,影響后續后澆帶施工;止水鋼板設置于后澆帶兩側混凝土構件中部,折邊方向朝向迎水面,雙面滿焊。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前,應將表面松散混凝土、浮漿鑿除,并清除雜物,清理干凈。后澆帶混凝土采用高一級強度的微膨脹混凝土澆筑,振搗密實,后澆帶混凝土不宜摻粉煤灰,控制好塌落度,且一次澆筑,不得留設施工縫。防水混凝土要等兩側的混凝土養護 60 d 后才能澆筑后澆帶,后澆帶灑水或覆蓋養護 28 d。

圖2 底板超前止水后澆帶構造示意圖(單位:mm)
地下室外墻模板固定采用一次性止水螺桿,止水螺桿的止水片厚度應>1 mm,環寬 30 mm,焊縫飽滿,止水螺桿外側墊片,應采用圓形墊片,常規用方形墊片易產生混凝土表面裂縫;做好螺桿洞位置滲漏防治,螺桿從凹槽的最深處切斷,清除凹槽垃圾后,再用聚合物水泥砂漿封堵,與外墻表面齊平(常規不做防水卷材時,凹槽位置做凸出墻面φ50×10 mm 灰餅),涂刷防水涂膜附加層,范圍為圓形 200 mm。出入地下室的所有管線,必須按照設計要求設置剛性防水套管,埋入結構混凝土的穿墻管在澆注混凝土前埋設,在模板安裝前固定在所設位置。穿墻套管一般采用圓管,直徑比穿入管道大50~80 mm,并在管外側加焊一道止水環,采用鋼筋定位件連接固定在鋼筋骨架上,在澆筑外墻混凝土并形成強度后進行穿管作業,套管與穿入管道間隙用防水膠泥或膠圈填塞,外側邊緣用防水砂漿抹平后加刷有機防水涂料封閉。
建筑工程地下室滲漏防治應遵循系統防治的理念,從設計階段提升防水設計標準,施工階段同時做好混凝土結構自防水和外防水施工質量管控,工程交付使用后注重防水工程維護,實現建筑物安全使用年限內的防水功能保障。以“防排結合,以疏為輔,多道設防”為原則,在施工圖設計文件確定后對施工圖紙進行深入研究,理解防水設計意圖,針對防水各細部做法及部位對班組進行樣板示范和可視化交底,對施工的薄弱環節加強控制,對關鍵工序加強檢驗把關,保證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品質。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