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澳門城市大學 中國澳門 999078)
居民消費水平一直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國家也指出要加大經濟增長中消費的正向作用,并且將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導模式轉變為消費型發展模式。由此可見,保障消費、刺激消費是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中國一直在進行經濟結構轉型,經濟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2012—2021年,中國GDP年化增速為8.9%,出現“消費”升級趨勢,我國正逐步走向消費驅動時代。如圖1所示,2000—2020年,總體來看,消費對于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并且我國的消費市場存在良好的發展前景及發展空間,國家也可以通過提升我國居民消費水平來保持經濟的穩定發展。

圖1 2000—2020年中國各產業對經濟拉動作用占比
自2020年開始,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全球的經濟受到巨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居民的社會投資情緒受到了很大影響,出口貿易也存在著很大阻力,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疫情對我國居民消費情況造成了巨大沖擊,并且疫情的反復發展也導致我國居民收入以及消費支出都受到了很大影響,從圖2可以看出2020—2022年我國居民消費支出出現明顯波動,特別是2021年居民消費支出持續恢復,并保持恢復性反彈的趨勢,但在2022年我國整體的消費形勢受局部地區疫情的反復影響,呈現出急降緩升的趨勢,并且逐步趨于平穩。

圖2 2014—2022年中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居民消費在社會經濟持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居民消費需求的增加會導致社會總需求的增加,進而促使GDP增長。居民消費率增長緩慢等問題勢必成為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阻礙。因此,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影響居民消費支出有明顯差異的主要因素,并通過分析這些影響因素與居民消費水平的關系找出中國居民消費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目前,我國已經有較多關于居民消費水平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因素方面,許多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居民消費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出一系列結論。其中儲德銀和經庭如(2010)以城鄉對比角度建立協整方程,發現收入水平對城鄉居民消費的影響最大,收入分配和政府支出的影響相對較小。劉偉、朱立龍 (2012) 對我國居民消費情況及影響我國居民消費的各種因素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后發現,貨幣供應量對居民消費的影響不顯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響最為明顯。王吉恒,李敏,孟菲 (2012) 運用模型分別驗證了國內生產總值、居民收入、居民儲蓄等對我國居民消費均有明顯影響,其中國民生產總值和居民收入對其的影響最為顯著。王宋濤(2014)通過構建城鄉居民消費率模型對居民消費率進行,研究發現居民收入比重是影響居民消費率的最大因素,并且城鎮化的提高和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也對提高居民消費率有明顯作用。隨后,李宜謙 (2020) 通過研究發現影響我國居民消費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牛景旭(2020) 以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國內生產總值作為解釋變量,建立了居民消費數學模型進行計量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居民消費水平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高雪棣、吳倩敏 (2020) 采用回歸分析法統計分析影響居民水平的主要因素,結果表明我國居民消費水平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費品價格指數呈線性正相關關系。劉東皇、朱高林 (2021) 分析了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分布情況特征,發現相較農村居民而言,城鎮居民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果更為顯著。
通過上述學者對我國居民消費水平影響因素的研究及探討,可以總結出多數文獻將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國內生產總值等作為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也有一些文章把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做對比分析,但很少有文章將城鎮人口比重納入影響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因素中,很多研究忽略了城鎮化水平對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因此,本文暫定提取“城鎮人口比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儲蓄存款”作為影響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主要因素,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分析我國居民消費支出的主要影響因素。
本文以中國居民的消費水平作為研究對象,利用Eviews對我國1980—2021年的數據進行統計檢驗,主要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我國居民消費支出的情況并研究城鎮人口比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等對我國居民消費的影響情況。
本文暫先提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人口比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人均GDP”“居民儲蓄存款”五個變量作為影響居民消費的因素,并將這五項指標設置為自變量,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因變量。
以上因素對居民消費支出的影響可通過計量經濟學模型來分析,預設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為:
其中,Y代表居民人均消費支出,X1為城鎮人口比重,X2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X3為人均GDP,X4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5為居民儲蓄存款,C為截距項,β1、β2、β3、β4、β5為相關系數,μ為誤差項。
4.2.1 數據來源
本文所選取的范圍是中國1980—2021年數據,數據來源分別為國泰安CSMAR數據庫和CEIC數據庫。其中,Expend代表居民人均消費支出,GDP代表人均GDP, CPI 代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ITY代表城鎮人口比重, INCOME代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DEP代表居民儲蓄存款。
4.2.2 統計圖分析
首先對本文所得五個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做一個趨勢分析,從圖3可以看出我國居民消費支出及本文所選取五個影響因素的總體變動方向相同,都呈增長趨勢,并且各個變量之間存在相關性。

圖3 數據變動情況
本文選取我國所有地區1980—2021年總體數據,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描述性統計結果
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等均存在較大差異。具體來講,居民儲蓄存款最大值為72562,均值為15780,而最小值僅為40.5,表明樣本選取范圍內居民儲蓄存款的差距較大。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最大值為24100,均值為6431,而最小值僅為210,表明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差距較大,要提升全國整體性的消費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大值為35128,均值為8862,最小值為246,說明樣本范圍內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較大差距。
本文采用最小二乘估計方法對模型進行估計,回歸結果如下:

表2 最小二乘法回歸結果
從回歸估計結果來看:(1)該模型R2=0.999699,說明方程的擬合度很好;(2)CITY(城鎮人口比重)、GDP、INCOME(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DEP(居民儲蓄存款)P<0.05,說明在其他解釋變量不變的情況下,以上四個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Y(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都有顯著影響;(3)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5%,T檢驗不通過,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
4.5.1 異方差檢驗
根據異方差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檢驗統計量結果P值為0,所以該模型不存在異方差。

表3 異方差檢驗結果
4.5.2 多重共線性檢驗
本文根據解釋變量的相關系數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從相關系數矩陣看出變量的相關系數大多接近1,這就說明此模型存在多重共線性。因此,要消除多重共線性從而修正模型。

表4 多重共線性檢驗結果
4.5.3 逐步回歸
本文消除多重共線性主要采用逐步回歸法,并對Y和X1、X2、X3、X4、X5分別進行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逐步回歸結果
逐步回歸得到4個最佳相關變量,分別為GDP(人均GDP)、CITY(城鎮人口比重)、INCOME(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DEP(居民儲蓄存款)。
以上分析檢驗最終確定的解釋變量為:X1城鎮人口比重、X3人均GDP、X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5居民儲蓄存款。根據回歸估計結果,如表6所示,得到最終確立的模型如下:

表6 模型回歸結果
從最終回歸估計結果來看,所估計的參數β1=22.92392、β3=0.128631、β4=0.582579,β5=-0.110420。這就說明:(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城鎮人口比重每增加1%,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加22.9元;(2)其他條件不變,人均GDP每增加100元,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加12.8元;(3)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00元,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加58.2元。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居民儲蓄存款每增加100元,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減少11元。
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居民的消費情況,找出了影響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五個主要因素,即城鎮人口比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儲蓄存款。本文對中國居民消費水平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之后,根據回歸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X1城鎮人口比重、X3人均GDP、X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都與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呈正相關關系。這就表明我國的城鎮人口比重、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對于我國居民消費水平存在顯著影響。城鎮人口比重對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最為顯著,其次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響最小的是人均GDP。X5居民儲蓄存款則與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呈負相關關系,其他因素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則不太顯著。
6.2.1 推進城鎮化建設
基于以上研究結論,城鎮人口比重是影響居民消費水平的最大因素,因此我國應該加快城鎮化建設,盡量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政府應鼓勵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并且完善相關配套設施。推進城鎮化進程,從而提升居民消費水平。
6.2.2 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居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消費,因此,國家可以通過相關政策適當增加我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從而促進居民消費,進而提升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首先政府可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比如稅收以及社保等,保障居民權益,減輕城鄉居民的負擔,通過這些舉措促進我國居民消費。其次完善工資收入制度,保障居民收入并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最后,提倡現代消費觀念,轉變居民消費思想,刺激居民消費。
6.2.3 提高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我國經濟的發展一直依賴于出口,政府可以通過出口吸引國外投資,也可以建設特區吸引投資。國民收入增加,居民消費能力隨之增強。通過加大政府購買支出,增加凈出口的方式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及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增加,最終提升居民消費水平。此外,通過提高科學技術和人均資本存量也可以實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