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凡 彭學親 李文博 李妍 王曉靜(通訊作者)
(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上海 201306)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更精準、更有效的金融服務。普惠金融的作用在于消除傳統金融體系中的金融排斥現象及低收入者的流動性約束問題[1]。當前我國普惠金融處于深化發展階段,重點服務對象為弱勢群體和特殊人群,即小微企業、中低收入者、殘疾人等。
全球普惠金融聯盟、聯合國數字金融工作組等國際組織自2005年起不斷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完善普惠金融指標評價體系。我國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提出“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于2021年在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出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推動鄉村振興。
數字普惠金融是指一切通過使用數字金融服務以促進普惠金融的活動,依托互聯網層面的技術,通過借助計算機大數據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等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從而提高數字化金融信息的共享程度[2]。數字普惠金融通過借助互聯網平臺和大數據技術可構建更加全面的征信體系,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放寬金融服務門檻,拓寬金融服務覆蓋范圍并顯著提升金融的風險控制方面的能力,從而極大提高農村金融的可得性、可負擔性和有效性[3]。
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進程中,漁業漁村的振興對鄉村振興起到關鍵作用。漁村金融生態圈借助互聯網平臺,全方位地為漁業漁民提供金融服務,有助于解決目前漁村面臨的漁業金融資源配置不當、金融服務可得性差的問題。本文選取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的典型漁業區,評價贛榆區整體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是江蘇省漁業大區,具有典型的捕撈漁業和養殖漁業。贛榆區是“全國漁業百強縣”,2021年贛榆區社會經濟總產值707.50億元,第一產業總產值202.24億元,贛榆區漁業產值124.44億元,約占贛榆區社會經濟總產值的1/6、第一產業的2/3,并占有江蘇省全省漁業總產值的1/15及連云港市漁業總產值的1/6。贛榆區于2003年獲批成立全省首個省級海洋經濟開發區,立足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漁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海洋漁業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形成了以養殖漁業、海產品交易市場等為特色的漁業經濟。
贛榆區于2017年打造海洋經濟創新示范園,將現代海洋服務等海洋相關行業列入重點發展對象。這些行業帶動了一批農民電商和小微企業加入,小額貸款和各種互聯網金融服務的需求大大增加。贛榆區及時推出與之配套的普惠金融政策措施,如農行贛榆支行的“富漁貸”產品、贛榆農商銀行的金海灣系列“富民貸”等支農產品,還結合互聯網平臺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等優勢推進“整村授信”,緩解漁民“融資難”等難題。
本文基于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標數據,通過縱向及橫向比較,結合圖表分析,對連云港市贛榆區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包括數字普惠金融覆蓋廣度、數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及普惠金融數字化程度三個一級指標。數字普惠金融覆蓋廣度主要考查賬戶覆蓋率;數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主要從支付、貨幣基金、信貸、保險、投資和信用業務六個維度考查實際使用數字金融服務的情況;普惠金融數字化程度考查數字金融支持程度及可得性,主要從金融服務的便利性、低成本和信用化三個維度進行衡量[4]。
如表1所示,2016—2020年間,連云港市贛榆區數字普惠金融總體呈增長趨勢,其中,數字金融覆蓋廣度增長7.08%,數字金融使用深度增長39.94%,普惠金融數字化程度增長65.22%。由此可見,后兩者在2016—2017年出現爆發式增長,之后呈現小幅平穩增長態勢。數字金融覆蓋廣度增長幅度不大,主要原因是數據庫中贛榆區等縣區級數據是從2016年起增設的,連云港市2011年及之后的數據顯示(見表2),連云港市數字金融覆蓋廣度在2012—2014年呈現高速增長趨勢,2017年后小幅穩定增長。由此可以推斷,贛榆區在數字普惠金融推進層面呈現出以下特點:數字金融覆蓋廣度、數字金融使用深度和普惠金融數字化程度均陸續出現爆發式增長,之后逐漸趨于小幅平穩增長態勢。

表1 2016—2020年連云港市贛榆區數字普惠金融數據

表2 2011—2020年連云港市數字金融覆蓋廣度
贛榆區社會經濟總產值位列連云港市各區縣第二位,但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卻沒有明顯優勢。如圖1所示,贛榆區的數字金融覆蓋廣度、數字金融使用深度分別為98.63和155.00,在連云港市六個區縣中處于第四位;普惠金融數字化程度為108.55,為六個區縣的最后一名。再從數字使用深度的細分指標來看(見圖2),贛榆區的保險為109.04,支付為101.66,投資為147.70,信用為211.32,分別在連云港市內六個區縣中位于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及第六位,投資及信用兩項服務發展水平在連云港市六區縣中發展程度相對落后。

圖1 2020年連云港市各區縣數字普惠金融數據

圖2 2020年連云港市各區縣數字金融使用深度分析
本文對連云港市贛榆區進行縱向及橫向比較發現,近幾年贛榆區數字普惠金融呈現爆發式增長,之后逐漸趨于小幅平穩增長態勢。但通過對連云港市各區縣數據橫向比較發現,贛榆區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處于連云港市各區縣的中后位置,進一步對數字金融使用深度的橫向比較發現,贛榆區在信用業務及投資業務方面,相較連云港市其他區縣有些落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數字金融使用深度的發展,從而影響了數字普惠金融的整體發展。
贛榆區社會經濟總產值位列連云港市各區縣的第二位,作為江蘇省漁業大區,經濟發展較快,數字普惠金融有著良好的發展條件及發展前景。為了進一步提升連云港市贛榆區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提高贛榆區數字金融覆蓋廣度,提高普惠金融數字化程度及改善數字金融使用深度中存在的信用業務發展落后等問題,本文根據贛榆區的實際情況,結合數據分析,提出以下針對性建議。
加大推動數字普惠金融力度的首要任務是讓服務對象真正意識到數字金融產品的優勢,大力宣傳國家發表的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的文件、政策。組織有關單位在贛榆區發放普惠金融知識宣傳折頁,推廣數字金融產品,深入推進惠農政策宣傳和金融知識普及教育。通過宣傳推廣提高居民數字金融產品擁有意愿,提升數字金融覆蓋廣度的同時,培養漁村居民的金融素養和信用意識。
贛榆區漁村客戶群體分散導致網點建設成本較高,金融機構為偏遠地區提供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存在一定的困難。金融機構應繼續提高金融建設的數字化程度,應用好數字金融中數據可視化、分布式技術等技術方面的優勢,拉近漁村與漁村的距離,促進企業與企業間的合作。推進數字金融建設,為贛榆區普惠金融市場提供高效率、低成本、方便操作的移動終端,使得漁民可通過移動終端完成理財、轉賬和借款等一系列金融業務,一定程度上提高普惠金融數字化程度。
提高信用業務的發展,應該降低信用管理風險,從而讓居民和企業以更低的門檻獲取服務。在改善普惠金融中發生的信息不對稱風險方面,完善的征信體系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極大程度上改善規模問題。政府可以借助數字金融中云端技術等優勢打通贛榆區各部門及各產業間的信息壁壘,整合各類政府部門信息庫中的信息,采集贛榆區普惠金融服務對象信息,進行有效錄入及備份,構建完善的征信體系。
漁村不等同于農村,漁村的要素稟賦相對農村來說更為復雜,并且地理位置也更加特殊,同時具有偏僻性。因此金融機構不應僅限于聚焦發展信貸方面的業務,普惠金融機構應繼續推動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產品的多元化發展,設計更適合漁村的金融服務?;诖?,可以具體從贛榆區區域、環境等多方面出發,多角度分析經濟發展的優劣勢,推出針對性的產品,不再局限于單一模式化的金融服務。完善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產品,推出合適的金融衍生品,讓居民在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金融服務的同時提升居民的活躍度,提高贛榆區數字金融使用深度。
通過測定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整體數字普惠金融水平,本文認為,贛榆區數字普惠金融總體呈增長趨勢,并且有著巨大的向上發展空間。本文建議繼續提高贛榆區普惠金融在數字化層面的發展程度,同時強化數字金融使用深度中的信用業務等,進一步實現“普”與“惠”,提升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提升當地漁業經濟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