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龍,張海璐
( 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 皮膚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
尖銳濕疣作為臨床中常見的生殖感染性疾病,多發生人體的生殖部位?;谠摷膊〉陌l生位置相對特殊,使得疾病的復發率、感染率較高,從而延長了治療周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心理狀態[1-2]。該疾病的發生主要和人類乳頭瘤病毒所導致的生殖器增生改變具有密切聯系。在臨床中針對該疾病的治療多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和光動力療法等,其中二氧化碳激光的工作原理是,通過熱能效應、電磁效應等產生高溫,從而促使組織變性、凝固、碳化,在局部尖銳濕疣治療中可以發揮理想的清除效果[3-4]。但是在相關研究中顯示,該治療措施雖然可起到治療作用,但是無法對復發率進行有效控制,并且熱能效應的運用會對患者機體的正常組織造成損傷,提高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而光動力療法作為一種新型的局部非損傷性療法,在皮膚腫瘤、非腫瘤性皮膚疾病中廣泛使用,且獲取的顯著的治療效果,尤其是在復發率、損傷以及不良反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5]。故本文選擇將光動力療法和二氧化碳激光療法相結合,對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間收治的尖銳濕疣患者158例進行治療,現報道如下。
納入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間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尖銳濕疣患者158例病例資料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9例。其中對照組男47例,女 32例,年齡 20~54歲,平均(36.51±8.44)歲,病程24天至2年,平均(3.29±1.12)個月;觀察組男49例,女30例,年齡21~53歲,平均(36.45±8.19)歲,病程36天至2年,平均病程(3.32±1.09)個月。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確定為尖銳濕疣,且患者為第一次治療;②無其他性傳播疾病。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所使用的治療方式或藥物不耐受者;②存在其他傳染性疾病和臟器疾病者;③精神障礙無法正常交流者;④陰道或尿道內存在疣體者。
對照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使用合肥安恒光電有限公司生產的JZ-3D型二氧化碳激光治療機,要求患者取截石位,對疣體和鄰近組織使用碘伏常規清潔消毒。結合患者的皮損面積、程度以及位置選擇輸出功率,在治療過程中,激光探頭應當正面對準皮損位置,維持疣體完全清除,治療完畢后,使用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浙江孚諾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61269)外敷,1次/周,若患者皮損未消退,可進行下一次治療。針對女性患者,時間應當選擇在月經完全結束之后。建議治療時間控制在4周內,且治療次數<4次。
觀察組在基礎上聯合光動力療法,在治療使用前與生理鹽水混合制成20% 5-氨基酮戊酸溶液。使用艾拉光動力治療儀,病灶距離光欄邊緣5 cm,治療光斑直徑4 cm,照光時間(25±5)min,設備功率密度調整為80 mW/cm2,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排空尿液,使用0.5%生理鹽水對皮損位置進行清潔和消毒,在皮損位置和周圍1 cm內使用5-氨基酮戊酸溶液,使用黑色塑料薄膜密封,持續3~4 h后,使用治療儀進行垂直照射,每周治療1次,持續治療4次。
于治療后的1周、2周、3周、8周以及12周進行隨訪工作,了解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復發情況。治療效果評估標準:顯效:經過治療后,癥狀顯著改善,疣體脫落;有效:癥狀有所緩解,疣體部分脫落,創面恢復一般;無效:上述指標均無比變化。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隱痛、水腫以及糜爛。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對比后得知,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87.34%,對照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64.55%,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226,P<0.001),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n=79, n(%)]
觀察組復發率為7.59%,對照組的復發率為20.25%。觀察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80,P=0.021),見表2。

表2 兩組各時間段的復發情況比較[n=79, n(%)]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9%,低于對照組的 21.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22,P=0.017),見表 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n=79, n(%)]
尖銳濕疣作為臨床中的常見疾病,該疾病的發生和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具有密切聯系,該病毒作為尖銳濕疣的病原體,當下已經發現了多個亞型[6-7]。因為人類乳頭瘤病毒的嗜上皮性,使得尖銳濕疣疾病易反復發作[8]。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該疾病均呈現出逐漸上升的情況,經過相關資料統計顯示,其發生率正在不斷接近淋病,也是性傳播疾病中發生率較高的疾病[9]。在相關研究中顯示,在皮損位置的周圍皮膚中,人類乳頭瘤病毒的檢出率也處于較高的狀態,尤其是在疣體的2 cm范圍內的皮膚中,廣泛分布著亞臨床病灶,可能導致潛伏感染的發生,并且在皮損位置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的影響,該原因也是引起疾病反復發作的相關因素。為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影響[10-12]。
當下對于尖銳濕疣的治療方案有很多,但是該疾病的復發率的有效控制較為困難。分析原因,主要和局部人類乳頭瘤病毒亞臨床感染、陰性感染、細胞免疫功能異常以及治療方案的選擇具有一定聯系[13]。光動力療法作為上世紀90年代出現的治療方案,主要通過光效應、光敏劑等多重作用發揮治療效果,其中光敏劑的使用是光動力療法的重要環節,通過光激活光敏劑,從而產生單線態氧發揮治療作用[14]。在相關研究中顯示,光敏劑在皮膚黏膜組織中,針對增殖的病毒灶具有良好的聚集作用,也是該治療方案在尖銳濕疣中發揮明顯治療效果的因素。通過光敏劑的使用,再選擇與之匹配的光源進行垂直照射,兩者間所產生的化學反應可以對病變組織進行清除,因為其自身操作便捷、治療效果顯著、可理想控制疾病的復發率等優勢,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使用[15]。作為一種局部非損傷性治療措施,在皮膚腫瘤、癌前病變中發揮了顯著效果。在治療過程中,所使用的光敏劑為5-氨基酮戊酸,作為原卟啉Ⅸ的代謝前體,外源性5-氨基酮戊酸能夠促進其產生,并在細胞內不斷累及,以此方式誘發光敏性[16]。當選擇波長與能量與之匹配的能量照射下,原卟啉Ⅸ會生成光動力效應,經由單態氧、自由基產生細胞毒作用,該治療方法的效果是建立在細胞凋亡以及壞死的基礎上完成的[17]。經過匹配的波長激光和光斑面積大小的輻射,對一定面積的疣體起到清除作用。而二氧化碳激光作為臨床中常用的治療尖銳濕疣方案,是經過高能量的光束對疣體進行灼燒,自身產生的熱量效應會對病毒進行滅殺,以此方式發揮治療作用。雖然該治療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病灶,達到快速治療的目的,但是針對感染所導致的亞臨床病灶滅殺效果有限,使得在單純使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后,患者依舊存在復發的風險。需要注意的是,二氧化碳激光治療當中,所產生的熱能效應會對病灶鄰近的正常組織造成損傷,提高了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使得患者承受不必要的痛苦[18]。而光動力療法的使用可以彌補二氧化碳激光治療的缺陷,有效清除亞臨床病灶,強化治療效果,并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因為尖銳濕疣的反復發作,和治療方法、患者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聯系[19]。故在當下的研究中,已經有較多的研究將光動力療法聯合藥物進行治療,旨在局部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進行調節,從而有效控制疾病的復發率,由此為之后的尖銳濕疣提供了良好的治療思路[20]。結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87.34%,對照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64.55%,說明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光動力療法,能夠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觀察組患者的復發率為7.59%,對照組的復發率為20.25%,證明基于光動力療法的自身優勢,可以彌補二氧化碳激光療法的缺陷,降低疾病的復發率;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9%,低于對照組的21.51%,證明該聯合治療方案安全性較高,可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總體而言,無論是選擇何種治療方式,針對尖銳濕疣患者,欲要發揮理想治療效果的同時,降低疾病的復發率,改善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是關鍵,而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光動力療法,可以顯著發揮該效能,從而有效治療尖銳濕疣,并且隨著光動力治療方案在臨床中的長期應用,已經衍生出針對多種尖銳濕疣的治療方法,例如對宮頸、尿道、肛管等,同時對某些合并尖銳濕疣的特殊人群也可發揮治療作用,包括孕婦、兒童、艾滋病毒(HIV)患者等。
綜上所述,在尖銳濕疣患者的治療中,光動力療法聯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可以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復發率,并改善疼痛程度,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良好治療作用,值得臨床研究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