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軍,董翠萍,汪笠,陳馳
( 1.河南省民權縣中醫院 心內科,河南 民權 476800;2.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心內科,河南 衛輝 453100 )
急性心肌梗起病急,易并發心衰、心律失常、休克等多種疾病,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安全。目前臨床多采取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重建冠脈血運、改善患者心功能、減少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PCI已成為臨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1-3]。但有學者統計,在進行PCI手術后1年內,受基礎疾病、術后健康干預等因素的干擾,再次發病風險約為20%[4]。相關研究指出,選取特異性的生化指標可有效提高臨床對PCI術后再發心血管事件的高危患者的篩查率[5]。
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eart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H-FABP)多存在于心肌細胞內的胞漿蛋白中,其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預后的相關研究較少,近年來被臨床廣泛應用于評估心肌損傷相關的診斷研究[6]。糖代謝異常在心血管病患者中十分常見,國外學者研究報道,有百分之三十的冠心病患者合并糖代謝異常,因此認為高血糖波動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術后預后不良影響較大[7]。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對診斷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及敏感性,但H-FABP、MAGE與CK-MB聯合檢測評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PCI治療預后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如何,國內尚未見報道。本研究旨在分析三者聯合檢測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PCI治療預后的敏感性及特異性,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河南省民權縣中醫院住院部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設為觀察組(根據PCI術后,是否發生心血管事件分為:預后良好61例,預后不良45例)。選取同期進行體檢的110例健康者,設為對照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8];②年齡在80歲以下;③均在入院后1周內實施PCI術,且為首次接受PCI術治療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血液系統疾病、感染、惡性腫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②納入研究前3個月內服用過影響H-FABP、MAGE與CK-MB水平的藥物者;③合并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等疾病者;④隨訪資料不全者。
1.2.1 H-FABP、CK-MB檢測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均于PCI術后第二天清晨空腹靜脈采血,經肘前靜脈采血5 mL注入EDTA及抑肽酶的試管中,立即進行超高速離心20分鐘后,分離血漿,置于-70℃冰箱保存,待檢。血清H-FABP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嚴格按說明書操作。使用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盒,檢測CK-MB水平。H-FABP 正常值范圍:6.50~8.70 ng/mL[9]。CK-MB正常值范圍:0~18 u/L,>18 u/L則視為異常增高[10]。
1.2.2 MAGE檢測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在PCI術后第二天使用動態血糖監測系統(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CGMS)監測動態血糖。為入選患者佩戴動態血糖監測系統(生產廠家;美國Minimed公司),每日輸入≥4次指血血糖值進行校正,每次間隔≤12 h。72 h后取下感應器,將數據下載到計算機,用專門的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后,獲得研究者連續3 d內血糖動態變化的信息。監測時規律飲食,監測期間避免輸注葡萄糖液體。24 h MAGE正常范圍:2.5~5.3 mmol/L,>5.3 mmol/L 視為異常升高[11]。
①收集患者的病例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平均體重、合并基礎疾病史、家族遺傳疾病史、吸煙史、飲酒史等。先對比觀察組及對照組CKMB、H-FABP、MAGE水平;再對比PCI術后不同預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K-MB、H-FABP、MAGE水平。②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預后不良的相關因素。③繪制ROC曲線,計算AUC,以分析CK-MB、H-FABP、MAGE及三者聯合檢測對PCI術后預后不良的預測價值。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影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預后不良的相關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AUC),以分析CK-MB、H-FABP、MAGE及三者聯合檢測對PCI術后預后不良的預測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CK-MB、H-FABP、MAGE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CK-MB、H-FABP、MAGE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CK-MB、H-FABP、MAGE水平比較(±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n 106 110 CK-MB/(u/L)43.65±10.65 13.37±5.12 26.782<0.001 H-FABP/(ng/mL)25.34±5.23 7.22±0.55 36.134<0.001 MAGE/(mmol/L)5.25±0.88 2.21±0.35 33.582<0.001
預后不良組CK-MB、H-FABP、MAGE水平明顯高于預后良好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預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K-MB、H-FABP、MAGE水平比較 (±s)

表3 不同預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K-MB、H-FABP、MAGE水平比較 (±s)
組別預后良好組預后不良組t值P值n 61 45 CK-MB/(u/L)35.15±8.65 45.62±11.32 5.399<0.001 H-FABP/(ng/mL)22.35±3.25 27.25±3.69 7.242<0.001 MAGE/(mmol/L)3.88±0.65 5.33±0.92 9.511 0.002
性別、平均體重、飲酒史非影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預后不良的相關危險因素,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高血壓史、糖尿病史、心腦血管家族遺傳史、吸煙史、CK-MB(異常升高)、H-FABP(異常升高)、MAGE(異常升高)為影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預后不良的相關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4 影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預后不良的相關因素分析
CK-MB、H-FABP、MAGE及三者聯合檢測AUC分別為0.741、0.894、0.894、0.960,各指標AUC以聯合檢測最大。見表5、圖1。

表5 CK-MB、H-FABP、MAGE及三者聯合檢測對預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預后不良的預測價值

圖1 預測ROC圖
隨著PCI治療技術在臨床的普及與應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顯著降低,但也出現了再次發生心血管事件這一常見臨床問題,不利于患者預后。相關研究資料顯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再次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時間通常在進行初次PCI手術后的1年內[12]。而PCI術后再發生心血管事件是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惡化或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強對PCI術后再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患者進行篩選,對積極預防疾病再發具有重要的意義。
H-FABP是一種小分子量的蛋白質,在心肌細胞中含量較高,當心肌受損,心肌細胞缺血、缺氧時,H-FABP大量釋放至血液中,導致外周血H-FABP水平急劇升高[13]。H-FABP是一種診斷心肌受損的新型的生化標志物,GRABMAIER等[14]學者研究發現,當心肌缺血損傷超過20分鐘時,即可檢測到血清H-FABP水平明顯升高,且升高程度與梗死面積成正相關。CK-MB是用于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最早標志物,在心肌嚴重損傷后釋放,已受到廣大學者的認可[15]。本研究結果表明,健康人群中CK-MB、H-FABP水平要明顯低于進行PCI術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而PCI術后預后不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K-MB、H-FABP水平明顯高于預后不良者,這與SAVIN等[16]學者研究結果一致。提示CK-MB、H-FABP也可作為評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預后的重要指標。
GARCIA-VALDECASAS 等[17]學者研究報道,血糖波動過大,會影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不佳,而持續的高血糖、高血壓會加重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從而顯著增加患者PCI術后出血、梗死的風險,因此得出結論:MAGE值升高可能為影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重要危險因素。MAGE被認為血糖波動的“金標準”,國外學者報道,合并有糖尿病史的心肌梗死患者,多為混合梗死,溶栓治療難度大,MAGE升高會增加血腫周圍毛細血管脆性,加大顱內微出血的風險,導致患者預后不良[18]。同時,也有相關基礎研究證實,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波動較大或呈持續性高血糖,會明顯增加危險性[19]。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高血壓史、糖尿病史、心腦血管家族遺傳史、吸煙史、CK-MB(異常升高)、H-FABP(異常升高)、MAGE(異常升高)為影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預后不良的相關危險因素,與既往文獻報道結果一致[20]。并通過繪制ROC曲線,計算AUC得出:CK-MB、H-FABP、MAGE三者聯合檢測AUC值最大,特異度為0.931,靈敏度為0.922,提示臨床可聯合三者檢測,以評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預后情況。
綜上所述,CK-MB、H-FABP、MAGE水平在進行PCI術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預后不良的患者中呈異常升高表達狀態,與患者預后不良有關,需重視患者的CK-MB、H-FABP、MAGE水平,以采取積極預防措施,改善患者預后。